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地球上的水第3节海洋与人类讲义湘教版必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大海与人类学习目标: 1. 知道大海资源的种类、散布和用途,理解大海对于人类生产和发展的至关
重要性。
( 要点 )2. 认识人类对大海资源利用方式和门路。
( 要点 )3. 掌握大海环境问题产生的原由、危害和保护举措,增强大海环境保护意识。
(重难点)
一、大海为人类供给丰富的资源
1.大海生物质源
(1)含义:又称大海水产资源,是指大海中储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集体数目,是有生命、
能自行增殖和不停重生的大海资源。
(2)用途
①为人类供给丰富多样的食品、生活用品和工业原料。
②提取各样药品和保健品和基因工程药物等。
2.大海矿产资源
(1)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主要散布在大陆架。
(2)滨海砂矿:是在海滨地带或陆架区堆积富集而成的矿藏,可分为非金属砂矿、重金属
砂矿、宝石及罕有金属砂矿三大类。
(3)磷钙石和海绿石:分别富含磷和钾。
(4)锰结核和富钴结壳:前者散布在深海;后者散布在半深水区,富含战略物质钴。
(5)热液矿床:多以富含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形式产出。
(6)可燃冰:散布于深海堆积物 ( 或陆域永远冻土 ) 中,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
3.大海空间利用
(1)运输空间,如传统的交通运输和港口建设,现代化的跨海大桥、海底地道、海上机场
等。
(2)海上生产生活空间,如海上工厂和人工岛、海上展览会等。
(3)海底通信、海底仓储、大海军事基地、近海利用等方面。
[ 特别提示 ]滨海砂矿是河流微风把陆地上的岩矿碎屑物质带入海中,再经海浪、潮汐、
沿岸流等外力的分选和搬运,在海滨的适合地段富集成矿,所以,滨海砂矿根源于陆地。
二、人类活动对大海的影响
1.表现
(1)造成大海污染,对海岸带的影响尤其突出。
(2)沿海地域的工农业生产,直接影响近海生态环境。
2.大海环境保护的必需性和急迫性:大海环境问题是困扰人类发展的重要问题。
[ 特别提示 ]目前在大海生物质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因为过分捕捞,致使鱼类资源
的减少;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很多大海生物失掉了栖息地,大海污染等问题。
(1) 远洋航行是近代才出现的大海交通方式。
()
(2)渔业资源宽泛散布在深海海盆。
()
(3)将来可利用的潜力最大的海底金属矿产资源是石油。
()
(4)海上发生石油泄露,只需清污便会除去大海污染。
()
(5)我国的四个领海中,所有下于大陆架且拥有丰富的大海水产和油、气资源的海疆是
()
A.渤海B.黄海
C.东海D.南海
提示: (1) ×远洋航行早在几百年前就已实现。
(2)× 大陆架浅海海疆,阳光充分,鱼类多。
(3)× 将来可利用的潜力最大的海底金属矿产资源是锰结核。
(4)× 海上一旦发生石油泄露,清污工作只好减少大海污染的程度,但不会除去大海污
染。
(5)A [ 我国四个领海,所有下于大陆架的只有渤海和黄海。
渤海和黄海南部的油气资源
丰富。
我国近海渔场以东海渔场和渤海湾渔场最有名。
]
大海资源
2019 年 5 月 1 日,中国海警2019 年大海伏季休渔执法行动启动。
5 月 1 日起,渤海、黄
海、东海及北纬 12 度以北的南海海疆将全面进入大海伏季休渔期。
休渔时期,中国海警局将
与有关部门协作配合加大看管查处力度,严苛打击违纪捕捞行为。
问题 1 ( 综合思想 ) 大海为人类供给哪些丰富的资源?
提示:大海生物质源、大海矿产资源以及大海空间利用等。
问题 2 ( 人地协调观 ) 大海生物多样性面对的主要威迫是什么?
提示:过分捕捞;大海污染与近岸海疆生态环境的损坏;全世界天气变化( 变暖 ) 等。
问题 3 ( 人地协调观 ) 伏季休渔有何意义?
提示:伏季休渔可保持渔业的可连续发展态势。
问题 4 ( 综合思想 ) 人工岛是人类利用大海空间的一种形式。
与陆地环境对比,大海空间有哪些长处?
提示:空间广阔,便于立体利用;地价廉价,不需搬家人口;海底隐蔽性高;海水温度、
压力稳固。
[ 概括总结 ]
1.大海资源的种类、散布及开发意义
种类散布内涵开发利意图义滨海砂矿近岸带大海底部蕴①形成近海石油工业部海底矿产
石油、天然气
大陆架浅藏的金属矿门;
资源海海底和非金属矿②多金属结核是将来可多金属结核大洋海盆的总称以利用的最大资源
鱼类温带海区、大海中的动
①食用、药用
藻类大陆架海物、植物和
大海生物等;
区、寒暖流微生物,即
资源②经过养殖、增殖,实其余交汇海区、鱼、虾、贝、
现可连续利用
上涨流海区藻类
食盐
海水中包含
①供给了丰富的无机盐海水化学类;
大海水体中的化学元素
资源其余②加快海水淡化,供给
及其化合物
淡水
潮汐能
大海能源海流能
海水及其
大海中所蕴①为可重生资源,污染波涛能藏的可重生小;
资源运动中
的自然能源②作为新的能源温差能
盐差能
交通空间
海港码头、运输船舶、
海上航道等
生产空间海上电站、人工岛、围
海上、海中、
①大海空间资源利用形海造陆、大海牧场式多样,拓宽了人类生
大海空间海底环境中
通信空间海底光缆活空间;
资源可利用的空
储蓄空间海底货场、海底库房、
间部分
② 跟着人类向大海挺
大海倾废场进,利用空间更为广阔
娱乐空间
大海公园、海滨浴场、
海上运动区
2.近海大陆架海疆的主要大海资源
除散布宽泛的海水资源以外,近海大陆架海疆主要散布着海水化学资源、大海生物质源
(1)化学资源:海水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 80 多种,达到工业规模的有食盐、镁、溴等,我国
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盐田法是生产海盐的主要方法。
盐场的区位主要包含:①地形:
地势平展宽阔,便于海盐晒制。
②天气:晴日多,降水少,光照充分,蒸发旺盛,山地背风坡
降水少。
③海滩:淤泥质海岸有益于提升产量。
我国的三大盐场:①长芦盐场位于天津、
河北境内,有平展的海滩和利于蒸发的天气 ( 春天 ) ,是我国最大盐场,是邻近的化工厂的原料之一。
②台湾布袋盐场位于北回归线邻近,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加之位于台湾山
脉的背风坡,故降水少,多晴日,气温高,有益于蒸发;台西平原地势平展,有益于晒盐。
③海南岛莺歌海盐场位于热带、地势平展、背风坡。
(2)大海生物质源的主要家产是大海渔业,大海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疆,也
就是从海岸线延长到水下大概200 米深的部分。
主要因为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因浮游生物茂盛,吸引大批鱼类来此觅食。
一般来说,温带
地域季节变化明显,冬天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互换时,上泛的海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盐类
物质被带到表层,同时寒、暖流交汇或有冷海水上泛,饵料都较丰富,均可形整天然的渔场。
大海生物质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①过分捕捞,造成传统经济鱼类资源不停衰减。
②沿海滩涂围垦和人工填海造陆,致使大海生态环境变化,惹起物种减少。
③大海污染及某
些大海工程造成的近岸海疆生态环境恶化,致使大海生物质源衰减。
世界主要渔场有北海渔
场、秘鲁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等。
(3)海底矿产资源既包含散布在大陆架的石油、天然气、煤、硫、磷等资源,也包含近岸带
的滨海砂矿。
海底矿产资源的开发是一项高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工程;目前海底矿
产资源开发以油气资源为主,海底石油、天然气的产量已占世界油气总产量的30%,滨海砂矿主要包含砂、贝壳等建筑资料和金属矿产等,因散布宽泛,矿种多,储量大,工业品位要求
低,开采方便,选矿简单,投资小等,成为产值仅次于海底石油、列居第二位的海底矿产资
源。
1.读地形剖面图,达成(1) ~ (2) 题。
(1) 从目前发现的海底矿产来看,海底石油一般散布在()
A.M处B.N 处
C.P 处D.Q处
(2)N 处的矿产资源主假如()
A.锰结核B.热液矿
C.石油、煤、天然气D.砂矿
(1)A (2)A[ 第 (1) 题,从海底地形看,M 处是大陆架,P 处是海沟, N 处是洋盆, Q 处是大洋中脊。
海底石油主要散布于大陆架。
第(2) 题,大洋底部的洋盆中主要的矿产资源是锰
结核。
]
2.海上交通是人类对大海空间利用的最早方式之一。
联合所学知识达成(1) ~(2) 题。
(1) 以下地理事物不属于大海运输因素的是()
A.码头B.船舶
C.航道D.定位系统
(2) 以下地理事物出现最早的是()
A.海底光缆B.海底地道
C.远洋航行D.海底管道
(1)D (2)C [ 第 (1) 题,定位系统不属于大海运输因素。
第(2) 题,远洋航行是人类利用
大海空间最早的方式。
]
人类活动对大海的影响
据报导,因为全世界变暖致使海平面上涨,到21 世纪末,以亚洲
地域为主将有数亿人被迫迁离家园。
该报告还指出,农作物减产惹
起的粮食安全等问题将会更为突出,将会给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带来
巨大的影响。
所以,不单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拟订减少灾祸的
应付举措也十分重要。
问题 1 ( 综合思想 ) 致使海平面上涨的原由是什么?
提示:海平面上涨是由全世界变暖致使的两极冰川消融、上层海水热膨胀等原由惹起的。
问题 2 ( 地区认知 ) 海平面上涨影响最激烈的地域在哪里?
提示:海岸带是受海平面上涨影响最激烈的地域。
问题 3 ( 综合思想 ) 海平面上涨会带来哪些危害?
提示:海平面上涨不只会直接吞没一些地势较低的沿海地域,并且还将加剧风暴潮、洪涝等灾祸的威迫,惹起海水入侵和地下水位上涨,损坏动植物的生态环境,影响城市和港口
功能的发挥等。
[ 概括总结 ]大海环境问题与大海环境保护
原由
大海人类排放的废
环境弃物超出了海
污染洋的自净能力
不合理的生产
大海
活动和生产方
生态
式,自然环境的大海环损坏
境问题
变化
大批温室气体
海平排放,致使全世
界
面上天气变暖,两极
升冰川消融上层
海水膨胀
危害散布典例
危害大海生物,也能通大型港口、工业日本“水俣
过食品链富集作用伤害城市及河口附病”汞中毒;人类健康近石油污染等
损坏海岸湿地和生态系
统;大海生物多样性减
少;大海生物质源减少,
海岸带赤潮
珍稀物种濒临灭绝;海
洋生态环境不停恶化,
发生赤潮等
加剧风暴潮,吞没沿海
低地,渔业资源受损,海岸带,特别是
荷兰、孟加拉
国以及热带
损坏珊瑚礁、红树林、滨海平原、河口
的一些小岛
海岸沼泽和湿地等环三角洲、低凹地
国受吞没威境,海水入侵、水质恶带和滩涂资源
胁
化,地下水位上涨
拟订相应的大海环境保护法律法例,拘束和规范大海开发者的行为;增强污大海染源控制,严禁向大海倾倒有害荒弃物;加快沿海城市污水办理厂建设,对环境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综合办理,达标排放;成立大海自然保护区,对特保护定地区进行环境保护;增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升民众的大海环境保护意识
3.废油排入大海形成的油膜浮在海面,克制海水的蒸发,使海上空气变得干燥。
同时又减少了海面潜热的转移,致使海水温度的日变化、年变化加大,使大海调理气温的作用减弱,产生“大海荒漠化效应”。
据此达成(1) ~ (2) 题。
(1) 产生“大海荒漠化效应”污染物的主要根源是()
A.人类生活污染
B.陆上工业生产排污
C.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
D.港口建设
(2) 对大海荒漠化产生的危害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A.大海生物因为氧气不足而大批死亡
B.使沿岸地域干旱面积扩大
C.加剧大海污染的程度
D.使水温降低
(1)C (2)D [ 因为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致使海上石油污染,在海面上形成一层油膜,因为海水蒸发减少,沿岸地域变得干燥,油膜也阻拦了空气流通,使大海生物因缺
氧而死亡。
油膜使海水温度日较差、年较差加大,冬天水温降低,夏天水温高升。
]
我国是一个大海大国,大海是中华民族实行可连续发展的战略资源。
据此达成1~3 题。
1.浙江省的舟山渔场成为我国最大的渔场是因为()
①位于沿海大陆架海疆,生物光合作用强②长江、钱塘江等大河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③沿岸有寒流和暖流交汇④位于寒带地域,季节变化显然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近几年,浙江规定每年从 6 月中旬开始在东海渔区推行三个月的“休渔期”,主要原
因是()
A.避开恶劣的台风天气
B.修理渔船和渔网
C.该时段鱼类游向深海区
D.实现渔业可连续发展
3.近几年,广东省在珠江口邻近海疆沉置大批荒弃船只,主要原由是()
A.阻挡渔船在该海疆打鱼
B.为该海疆走私船只设置阻碍
C.防备打鱼船拉网作业
D.为鱼类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
1.B
2.D
3.D[ 渔场一般出此刻饵料丰富的海疆,即光照充分、营养物质丰富的海疆;
“休渔”是为了保护渔业资源的可连续发展;沉船能够起到海底礁石的作用:增添海水扰动,
惹起海水上泛,为鱼类供给闪避天敌的场所等。
]
4.近些年探明,海底“可燃冰” ( 天然气水合物) 储量十分丰富,其开发技术也日益成熟。
开发利用可燃冰将产生的环境效益有()
A.无二氧化碳排放,减少温室效应
B.可代替水电站,改良大气质量
C.部分代替煤和石油,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D.它是一种干净的能源
C[ “可燃冰”焚烧要放出大批二氧化碳,且不可以代替水电站,但可部分代替煤和石
油,减少大气污染。
]
5.对于大海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①石油开采已拥有相当规模②限制于浅海地域③建有海上钻井平台④技术难度大,合适国际招标⑤常利用卫星探矿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②④⑤D.③④⑤
B [ 本题考察对海底矿产资源开发的技术水平的认识。
对于海底油气的开发,开始于20世纪初,现已有相当规模,已从浅海到深海勘探,往常利用地震波的方法找寻海底油气矿藏,
所以本题的表达中②⑤是错误的。
]
6.大海空间利用的传统方式是()
A.交通运输、围海造陆B.通信、文化娱乐
C.储蓄、电力输送D.潮汐发电、储蓄
A[ 大海空间利用包含海上、海中、海底三个部分。
传统的利用方式是交通运输和围海
造陆,目前已扩大到生产、通信、电力输送、储蓄、文化娱乐等诸多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