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含工具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3.1《自然界的水循环》设计者:宋树林
单位:二连浩特市第一中学授课年级:高二1802班
学时:1学时
一、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水循环作为地球上能量和物质运动最重要的过程之一,与第二章《大气运动》和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都有比较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全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部分,这为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做了一定的铺垫,同时也是学习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的基础。

本课第一部分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接着以读图思考的形式引出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这是本课出现的第一个难点。

第二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图文结合详细的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

再以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以致用,了解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最后阐述了水循环的意义,表明水循环对全球地理环境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知识:(1)第一章第四节(水圈)(2)第一章第二节(太阳辐射是水循环的动力)(3)第二章第二节(大气运动);已学的知识和生活体验使学生对“水”有了初步的认识,已为本节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地理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理论归纳能力、知识运用能力、辨证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较弱,给本节课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四、学习目标
1.用图示等方法表达陆地水体的组成及相互补给关系,说明陆地水对自然环境
和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重要作用。

2.结合实例说明自然界水循环的概念、水循环的类型,能用示意图表示水循环
的过程,理解水循环的意义。

3.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五、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重点
①陆地水体相互补给关系。

②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学习难点
①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②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六、教法分析
1.创设情景。

教学实践证明,合理有趣的情境创设,可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提高课堂效率。

2.讨论法。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

3.多媒体演示法。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直观的图片、动画和数字资料,把学生轻松得引入本课,通过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和现象,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奋点,帮助他们理解课本内容。

七、学法分析
1.学会用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3.2和图3.3理解水循环的相关性
2.学会探究:学生思考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3.学会合作:学生讨论合作收集相关的资料,完成活动。

八、学习环节
【导入新课】
通过ppt演示地球卫星遥感图片,设问“地球应该是水球还是地球?”激发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入新课——自然界的水循环。

【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回顾导学案基础知识】
PPT展示相关资料及图片和flash动画,加深主干知识的记忆。

对存在的问题先由学生解决,解决不了的老师再作解答,以便课堂中加强相应的知识要点。

教师播放图片后提问3副图片分别体现了水循环的哪个意义?
1.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护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使地球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
3.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合作探究一】学生自主讨论、展示、点评、质疑
图3.2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生答:大气降水、高山冰川或冰雪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
河流与湖泊的关系十分密切。

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他们之间的补给关系。

生答:从水往低处流的道理,丰水期,湖泊水位较低,河流水补给给湖泊;枯水期,湖泊水位较高,湖泊水补给河流水。

师补存并小结: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来源是降水补给。

河流水与地下水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但是要注意地上河与地下水是单项补给的关系。

因此我们要学会哪些水体之间是单向补给,哪些水体之间是双向补给。

【合作探究二】学生自主讨论、展示、点评、质疑
学生自主讨论,并归纳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人类能够干预或控制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2.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有关?
3.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或者避免黄河断流?
老师补存和小结如下:
【总结】人类活动可以对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环节产生影响,因此人类活动一定要遵循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寻求人与水环境的协调发展,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否则这种影响会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危机。

九、板书设计
十、作业布置
1.把导学案错题改正后上交。

2.完成对应的练习题。

3.理解和记忆水循环的过程及其意义。

4.预习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十一、课堂检测
下图为水圈的构成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各水体,分布最广的是( )
A.A
B.B
C.C
D.D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水的三态中,固态水数量最多
B.热带地区没有固体状态的水
C.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D.我国内流区域没有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
下图为我国新疆某年某河流流量过程线,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

读图,完成第3-4题。

3.该年河流汛期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
A.湖泊水
B.冰川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
D.地下水
4.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冬季降雪量过大
B.春夏季气温过低
C.夏季降水量偏多
D.夏季融水量过大
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完成第5-6题。

5.有关各地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东亚地区:环节①的水量7月份较小
B.南亚地区:环节②的水量1月份较大
C.地中海沿岸:环节③的水量7月份较小
D.开普敦附近:环节⑥的水量1月份较小
6.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人类对环节①施加的影响最大
B.跨流域调水可以增加环节③的水量
C.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环节④的水量
D.修建水库可以减少环节⑤的水量
7.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丁→甲→丙→丁过程属于循环。

(2)水循环对乙图所示地区直接提供的资源主要有资源和水能资源。

图中b1、b2、b3水量最大的是。

(3)目前,人类主要影响水循环的(填字母)环节。

十一、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授课过程思路清晰,主题包括两大部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课程内容的重难点,学生掌握情况较好。

但在上课过程中,介绍陆地上的水体耗时较长,时间没有把握好。

本节课内容的升华高度不够系统,学生比较模糊,下次课在基础知识授课方面尽量压缩时间,这样更有利把握课堂进度,合理分配时间,达到最佳课堂效率。

导学工具单
题目:《自然界的水循环》
编写人:宋树林
年级:高二班级:1802 姓名:宋树林
学校:二连浩特市第一中学
【学习目标】
1.用图示等方法表达陆地水体的组成及相互补给关系,说明陆地水对自然环境
和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重要作用。

2.结合实例说明自然界水循环的概念、水循环的类型,能用示意图表示水循环
的过程,理解水循环的意义。

3.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重点难点】
1.学习重点
①陆地水体相互补给关系。

②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学习难点
①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②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学习策略】
本节知识的学习以运动和联系的思想进行理解,不能死记硬背、照搬照套。

对课文中的图表,要进行认真的整理、分析,提炼出有效的地理信息。

【学习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ppt演示地球卫星遥感图片,设问“地球应该是水球还是地球?”激发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入新课——自然界的水循环。

2.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3.回顾导学案基础知识
PPT展示相关资料及图片和flash动画,加深主干知识的记忆。

教师播放图片后提问3副图片分别体现了水循环的哪个意义?对存在的问题先由学生解决,解决不了的老师再作解答,以便课堂中加强相应的知识要点。

4.学生自主讨论、展示、点评、质疑(一)
图3.2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河流与湖泊关系十分密切。

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他们之间的补给关系。

师补存并小结: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来源是降水补给。

河流水与地下水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但是要注意地上河与地下水是单项补给的关系。

因此我们要学会哪些水体之间是单向补给,哪些水体之间是双向补给。

学生自主讨论、展示、点评、质疑(二)
1.人类能够干预或控制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2.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有关?
3.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或者避免黄河断流?
老师补存和小结如下:
5.总结(联系高考,升华知识)
人类活动可以对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环节产生影响,因此人类活动一定要遵循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寻求人与水环境的协调发展,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否则这种影响会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危机。

6.布置作业
【课堂检测】
下图为水圈的构成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各水体,分布最广的是( )
A.A
B.B
C.C
D.D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水的三态中,固态水数量最多
B.热带地区没有固体状态的水
C.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D.我国内流区域没有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
下图为我国新疆某年某河流流量过程线,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

读图,完成第3-4题。

3.该年河流汛期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
A.湖泊水
B.冰川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
D.地下水
4.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冬季降雪量过大
B.春夏季气温过低
C.夏季降水量偏多
D.夏季融水量过大
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完成第5-6题。

5.有关各地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东亚地区:环节①的水量7月份较小
B.南亚地区:环节②的水量1月份较大
C.地中海沿岸:环节③的水量7月份较小
D.开普敦附近:环节⑥的水量1月份较小
6.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人类对环节①施加的影响最大
B.跨流域调水可以增加环节③的水量
C.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环节④的水量
D.修建水库可以减少环节⑤的水量
7.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丁→甲→丙→丁过程属于循环。

(2)水循环对乙图所示地区直接提供的资源主要有资源和水能资源。

图中b1、b2、b3水量最大的是。

(3)目前,人类主要影响水循环的(填字母)环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