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障碍的两个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障碍的两个分类
行为障碍是各种心理过程障碍的结果,可由各种原因产生。
通常按其表现分为精神运动性抑制与精神运动性兴奋两类。
(一)精神运动性抑制指不但有动作阻滞,还有言语抑制。
主要表现有:
1.木僵(stuper)指患者动作明显减少、姿势刻板固定、不言、不动、不食、不解大小便。
程度较轻者为亚木僵。
严重木僵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器质性病变。
偶有抑郁症病人精神运动性抑制可达到近似木僵的程度。
强烈的精神创伤引起的木僵,称为“心因性木僵”,一般时间不长,多有意识障碍。
蜡样屈曲(waxy flexibility)常在木僵基础上发生。
患者肢体、头部任人摆布成各种不舒服的姿势,仍能维持很长时间,如蜡塑成一般,故名。
有时把患者的枕头抽去后,头仍悬空不动,称为空气枕头。
2.违拗症(negativism)指患者对要求做的动作表现抗拒,如要他张口,他反而咬得更紧;要他坐时,他偏站立。
口中唾液积聚不吐出、小便潴留很多亦不解,称为生理性违拗,亦以精神分裂症多见。
3.刻板言动或刻板症(stereotypey)指患者不断重复其言主和动作,目的不明,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与持续言动(perseveration)不同。
持续言动是诱发的言语动作重复,当询问的问题已经改变时,他仍然重复前一句话来作答。
如问“您几岁”,答称:“50岁”,再问“您住在哪里?”仍答50岁。
重复语尾(logoclonia)和重言症(palilalia)是持续言语的特殊形式。
前者指病人不断重复一句话的尾音或最后一个字;后者指重复言语频率越来越快。
持续言语多见于脑器质性疾病。
4.模仿症(echolalia)指患者对他人的言语动作进行毫无意义的模仿。
见于儿童、低能、器质性脑病与精神分裂症。
5.作态(mannerism)指以特殊表情、姿态、动作表示某种意义,难于为别人了解。
通常用来描述精神分裂症和某些器质性脑病变。
但作态亦可见于某些并非精神病的人。
— 1/2 —
— 1/2 —
(二)精神运动性兴奋指言语动作均见增多者,分为:1.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指言语动作协调有序,动作有目的,与现实不脱节,以轻躁狂性兴奋最有代表性。
2.非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表现言语动作紊乱,动作缺乏目的,常有突然冲动行为,不能与周围人进行适当的接触。
如精神分裂症的紧张性兴奋可有突然的冲动伤人行为,而言语却呈缄默或刻板言语,令人费解。
幻觉妄想性兴奋由于不能为现实检验纠正,行为受幻觉妄想支配,也常是不协调的。
意识模糊时感知、思维都有混乱,与环境失去接触,通常如有兴奋都是非协调性的。
—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