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一生所担任的职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是从事反帝反封建革命活动的“学生领袖”
1917年6月,周恩来以优良的成绩从南开中学毕业。
同年9月东渡日本留学。
1919年4月由神户乘船离开日本回国。
五四运动中,在天津组织觉悟社,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并于9月25日入南开学校大学部(11月25日改名南开大学)读书。
同年12月任天津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执行科科长,成为天津市的“学生领袖”之一。
1920年1月29日,周恩来任天津各校赴直隶省公署请愿总指挥,作为请愿代表之一在省公署被捕,并被羁押到7月17日。
周恩来出狱后,经南开学校创办人严修推荐,于10月中旬离开天津,到上海候船赴法国勤工俭学。
11月7日,周恩来在上海乘船赴法国。
在法国期间曾任中共旅欧支部负责人等职
1921年,周恩来在法国经张申府和刘清扬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后曾任中共旅欧支
部负责人。
1922年6月,周恩来和赵世炎、李维汉、王若飞等在法国巴黎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赵世炎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负责宣传,李维汉负责组织。
1923年2月,“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改名“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周恩来被推举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书记。
根据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的决定,1923年6月6日,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全部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11月25日,国民党旅欧支部在里昂举行成立大会。
会上,周恩来被选举为执行部总务科主任。
大革命时期曾在国共两党
中身兼数职
1924年7月下旬,由于国内革命斗争的迫切需要,周恩来从法国乘船回国。
9月初,周恩来从香港乘船到达广州。
10月,中共中央决定重新建立广东区委,由周恩来担任委员
长并兼任宣传部部长。
11月,经他的入党介绍人张申府的推荐,周恩来兼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1925年1月,广东国民政府决定东征,讨伐要推翻广东国民政府的军阀陈炯明。
周恩来作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随军东征,需要集中力量领导军事工作,难以兼顾中共广东区委的全面工作,因此就改任中共广东区委常委兼军事部部长。
4月,周恩来兼任黄埔军校军法处处长。
9月19日,周恩来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为蒋介石,党代表为汪精卫,第1师师长为何应钦)少将政治部主任兼第1师党代表后,离开了黄埔军校。
为彻底消灭广东省的军阀势力,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10月6日,以蒋介石为东征军总指挥的国民革命军开始第二次东征。
此次东征设立了东征军总政治部,由第1军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兼任总政治部主任。
11月,第二次东征胜利结束。
1926年1月下旬,周恩来又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1军副党代表。
2月1日,周恩来就任东江各属行政委员,正式设立行政委员公署,负责东征军总政治部原来担负的地方行政工作。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国共产
党人在一个地区范围内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地方政权机构,它是在国共合作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3月17日,卸任东江各属行政委员,时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副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从汕头回到广州。
3月20日,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要求共产党员退出国民革命军第1军等。
几天后,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决定接受蒋介石的条件,在这样的情况下,已暴露身份的250多名共产党员被迫退出国民革命军第1军和黄埔军校(退出共产党的只有
39人)。
周恩来也被免去第1军副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的职务。
离开国民革命军第1军后,周恩来集中精力主持中共广东区委军委的工作和中国共产党对北伐战争的各项准备工作等。
1926年底,周恩来奉命调上海,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兼中共江浙区委军委书记,中央组织部的秘书(实际上负责整个党的组织工作)。
1927年3月,周恩来组织领导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担任起义特别委员会成员和特别军委书记、武装起义总指挥,并取得辉煌的胜利。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国共产党于4月27日至
5月9日在汉口举行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在这次大会上,周恩来被选为中央委员,在中央全会上又被选
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
5月下旬,周恩来转任中央军事部部长(当时又称军人部),并规定:军事部长在必要时参加常委会议。
29日,中共中央常委会议决
定周恩来代理张国焘的中央常委职务,参加中共中央的核心领导。
7月12日,中共中央根据共产国际的指
示进行改组,成立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陈独秀离开领导岗位,临时常委会由张国焘、周恩来、李维汉、张太雷、李立三组成。
◆1921年春,周恩来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是他和入党介绍人张申府(右一)、刘
清扬在柏林万赛湖。
左一为赵光宸。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成为我党我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27年7月18日,中共中央临
时政治局常委在武汉召开扩大会议,决定举行南昌起义,并决定由周恩来担任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
8月1日凌晨,周恩来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在中国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国民革命军两万余人举行南
昌起义。
经过几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全歼驻南昌国民党军三千余人,于拂晓占领南昌。
起义军按照中共中央事先的决定,仍使用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旗号。
1日上午9时,在原江西省政府召开有中国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参加的联席会议,选举产生了革命委员会,周恩来担任了革命委员会的委员。
8月5日周恩来随革命委员会机关撤离南昌。
这以后,前敌委员会和中央的联系就中断了。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
周恩来虽然没有出席这次会议,但仍被会议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9日,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决定周恩来任中共中央军事部部长。
10日,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一次会议决定由周恩来、张太雷、恽
代英等六人组成中共中央南方局,以周恩来为主任。
11日,中央给广东省委等的信中,宣布张国焘为南方局书记,周恩来为南方局军事委员会主
任。
周恩来率领起义军余部从南昌出发后,经抚州、广昌、石城、瑞金、会昌、长汀、上杭、大埔,直到9月23日、24日占领潮州、汕头,整整走了一个多月才停脚。
10月3日,周恩来和贺龙、叶挺等到达广东省普
宁县的流沙镇。
这时周恩来患恶性疟疾,连日发高烧。
周恩来在这里召开了紧急会议后,被护送到碣石黄厝寮村黄秀文(中共南塘区委书记)家中养病。
10月23日傍晚,由黄秀文等护送,周恩来和叶挺、聂荣臻等在碣石湾海边乘船到达香港。
11月上旬,病情有所好转的周恩来由香港到达上海,参加11月9日至10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召开的扩大会议。
根据参加会议的共产国际代表罗米那兹的提议,南昌起义的前敌委员会被错误指责为执行了“机会主义的旧政策”,给了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全体成员以“警告”处分。
但周恩来的才干已得到人们的公认,所以在会上仍被增补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务委员。
当月下旬,周恩来被任命为中共中央组织局代理主任(主任罗亦农作为中央巡视员前往武汉指导工作)。
1928年1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会议决定:周恩来任中央组织局主任。
这样,周恩来就担负起处理中共中央日常工作的责任。
5月初,周恩来和夫人邓颖超装扮成一对古董商人夫妇,由上海乘船去大连,后经长春、哈尔滨、满洲里,乘火车赴苏联莫斯科,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于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
科近郊召开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并担任大会秘书长。
在这次大会上,周恩来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
7月19
日,在莫斯科举行的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周恩来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20日,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上,向忠发、周恩来、苏兆征、蔡
和森、项英等被选为政治局常委;在分工中,周恩来负责党的组织工作和军事工作,并兼中央政治局常委的秘书长和中央组织部部长。
7月17日至9月1日,周恩来参加了共产国
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并当选为共产国际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
10月初,周恩来离开莫斯科回国。
11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上海召开会议。
会议决定成立一个由向忠发、周恩来、顾顺章组成的特别委员会(简称“中央特科”),负责加强党
的保卫工作。
1930年9月24日至28日,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在瞿秋白主持下,中国共产党在上海麦特斯脱路一所临时租用的洋房里秘密召开了扩大的六届三中全会。
周恩来在会上当选为改选后的中央政治局委员。
10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会议决定:由向忠发、周恩来、徐锡根三人组成中央政治局常委;由周恩来、项英、毛泽东、余飞、袁炳辉、朱德等组成苏区中央局。
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又确定周恩来为中央苏区局书记,由项英先去暂时代理。
1931年1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由向忠发、周恩来、张国焘三人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30日,决定周恩来兼任中央军委书记。
后因顾顺章、向忠发先后叛变,形势紧张,中共中央报经共产国际批准,于9月上旬在上海成立临时中央,以博古负总责。
10月上旬,周恩来离
开上海,经汕头、潮安、大埔等地前
往中央苏区。
12月底,周恩来到达
中央苏区首府瑞金,并就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
◆1927年,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
装起义时的周恩来。
1932年10月3日至8日,中共苏区中央局会议在江西宁都小源召开(史称“宁都会议”)。
在会上,毛泽东受到错误批评后,便违心地提出请“病假”的要求。
会议批准毛泽东“暂时请病假,必要时到前方”。
宁都会议后,毛泽东被撤销红一方面军总政委职务,前往福建长汀养病。
26日,由临时中央宣布周恩来兼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
1933年初,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等从上海到达中央苏区。
2月上旬至3月下旬,周恩来和朱德一起领导、指挥了第四次反“围剿”战争,并取得了重大胜利。
5月12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5月8日之命令,决定在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由前方移至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瑞金时,在前方另行组织中国工农红军总部(兼红一方面军总部),任命朱德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兼红一方面军总司令,周恩来为中国工农红军总政委兼红一方面军总政委。
并明确规定:当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在前方时,由项英代理军委主席职务。
这样一来,中央苏区的军事行动就由临时中央在瑞金直接发号施令,指挥一切了。
接着,临时中央同苏区中央局合并,称中共中央局。
周恩来的苏区中央局书记的名义也不存在了。
1934年1月4日,周恩来等从前方返回瑞金。
在1月15日至18日召开的六届五中全会上,周恩来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并担任新设立的中央书记处书记。
2月1日,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会议选举朱德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周恩来、王稼祥为副主席。
这以后,周恩来对前线部队的指挥权实际上被剥夺,只担负一些技术性的组织工作。
由于博古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盲目听从共产国际军事顾
问李德(德国人)的指挥,使红军伤亡
惨重,红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
为
了准备出发,成立了一个“三人团”,
即政治上由博古作主,军事上由李德
作主,周恩来督促军事准备计划的实
行。
10月10日,中共中央和红军总
部从瑞金出发,率领红军主力及后方
机关八万六千余人开始长征。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
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并决定取
消“三人团”,取消了博古、李德的
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革军委
主要负责人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
周恩来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
上的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2月5日,
在川滇黔交界的一个叫鸡鸣三省的
村子,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决定由
张闻天代替博古负中央总的责任(习
惯上亦称之为总书记);以毛泽东为
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
3月
4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设置
红一方面军前敌司令部,朱德为司令
员,毛泽东为政委。
3月17日,在
贵州鸭溪、苟坝一带,又组成由毛泽
东、周恩来、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军事
指挥小组,负责指挥红军的行动,从
而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统
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
央正确领导。
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
会师后,7月9日,张国焘以中共川
陕省委名义致电中央,建议由红四方
面军政委陈昌浩担任红军总政委。
接
着,陈昌浩又向中央建议以张国焘任
军委主席。
为了顾全大局,周恩来在
同毛泽东商议后,把他原任的红军总
政委的职务改由张国焘担任。
7月18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任命张国焘
为红军总政委,周恩来调中央常委工
作,但在张国焘熟悉工作以前,仍暂
时帮助他。
8月4日至6日,中央政
治局在毛儿盖以南四十里的沙窝再
次召开会议。
为了照顾团结,会议同
意在组织上作一些适当调整,陈昌浩
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兼红军总政治
部主任;并决定周恩来兼任红一方面
军司令员与政委。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
胜利到达陕北的吴起镇。
11月3日,
中共中央决定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
员会,任命毛泽东为西北革命军事
委员会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为副主
席;周恩来兼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
后方办事处主任。
12月17日至25
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陕北瓦窑
堡召开。
会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东北
军工作委员会,以周恩来为书记,叶
剑英为副书记。
1936年1月17日,中共中央部
署东征时,决定政治局随军行动;留
周恩来、博古、邓发三人组成中央局,
负责后方工作,以周恩来为书记。
3
月16日,中共中央决定以周恩来为
全权代表,去延安同张学良谈判。
12
月7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被撤销,
成立统一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毛
泽东为主席,周恩来、张国焘为副主
席。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大多
在重庆代表党中央领导南方工
作
1937年 8月22日至25日,中
共中央在陕西省洛川县城北十公里
处的红军指挥部驻地冯家村召开中
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洛
川会议”)。
会议决定组成新的中共
中央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为书记,朱
德、周恩来为副书记(对外称主席、
副主席)。
12月9日至14日,中共
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延安召开。
这次会
议决定由项英、周恩来、博古、董必
武组成中共中央长江局,领导南方的
工作。
会议又决定由周恩来、王明、博古、叶剑英组成中共外交代表团,同国民党谈判。
12月18日,周恩来等到达武汉。
12月23日,中共代表团同长江局召开第一次会议。
会上决定暂以王明为长江局书记,周恩来为副书记。
此决定需呈报中央政治局批准。
1938年3月,经中共中央同意,周恩来出任武汉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
这是整个抗战期间共产党人在国民党军政部门担任的唯一要职。
8月28日,周恩来等从武汉返回延安。
9月29日至11月6日,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
全会决定撤销长江局,设立中原局和南方局,中原局以刘少奇为书记,南方局以周恩来为书记,董必武为副书记,从而结束了王明对华中地区的错误领导,使党的正确路线得以贯彻执行。
1939年1月16日,以周恩来
为书记的中共中央
南方局在重庆八路
军办事处成立,代
表中央全面领导四
川、贵州、云南、广
东、广西、湖南、湖
北、江西、江苏、香
港、澳门和东南亚
等海外地区的中共
党组织,以及华南、
西南地区人民的抗
日武装斗争。
1943年6月
28日,周恩来离开
重庆回延安参加整
风学习和中共七大
筹备工作。
南方局
的工作由董必武主
持。
1944年5月21
日至1945年4月20
日,中国共产党六届七中全会在延安
召开。
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时间最
长的一次会议(历时十一个月)。
5月
21日,举行了第一次会议。
会议选
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
周恩来五人组成大会主席团,毛泽东
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和六届七中全会
主席团主席。
会议决定,在全会期间
由主席团处理日常工作,政治局和书
记处停止行使职权。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
延安召开。
周恩来当选为中央委员。
6月19日,又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
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
8月和毛泽东去重庆,同国民党进行
谈判斗争,《双十协定》签订后,率
中共代表团留在重庆。
1945年8月23日,中共中央在
延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决定
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共中央军
事委员会,朱德、刘少奇、周恩来、
彭德怀为副主席。
解放战争时期与毛泽东转
战陕北后到达西柏坡
1946年5月3日,由于国民党政
府已还都南京,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
从重庆抵达南京继续“国共谈判”。
11月19日,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
团结束历时一年多的艰难而曲折的
谈判,为抗议国民党政府撕毁政协决
议,单方面召开国民大会,乘美军专
机从南京回到延安,参加中共中央工
作。
12月16日,中央书记处会议决
定改组中央城市工作部,由周恩来兼
任部长。
1947年3月18日,国民党军队
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时,周恩来同毛
泽东、任弼时等率领中共中央机关撤
出延安。
3月29日~30日,中共中
央政治局在绥德以南的清涧县北面
的小山庄枣林沟召开扩大会议。
会议
决定: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留在
陕北,主持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工
作;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组成中央
工作委员会,东渡黄河,前往华北,
担负中央委托的任务。
留在陕北的中
央机关,按照军事编制,编为四个大
队,为了统一指挥,成立中央纵队司
令部,任弼时任司令员,陆定一任政
委,代号为“三支队”。
8月1日,中
央纵队的代号“三支队”改为“九支
队”,由周恩来兼任司令员和政委。
8
月30日,中共中央通知各战区和各
野战军:决定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
来代理军委总参谋长工作(见中共中
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传》第698
页,1989年2月第1版)。
1948年4月23日,周恩来、任
弼时等率领中央机关辗转到达河北
省平山县的西柏坡村,同原在这里的
以刘少奇为首的中央工(下转28页)◆1949年9月17日,周恩来在新政协筹备会上作报告。
使劲地摇着。
饲养员只顾得笑,说不出话来。
上午10时半左右,周恩来来到农场饭堂。
当时100多名在附近地里和山上劳动的学员闻讯赶来,把周恩来围在中间,高兴得又是笑,又是嚷。
周恩来和大家一起欢笑着,亲切地交谈着。
在欢声笑语中,有人提议请周恩来给这个刚创建的农场命名,得到了学员们的一致响应。
周恩来高兴地答应了。
在问大家什么名字好的时候,有人说叫圭峰农场,有人说叫劳动大学。
周恩来说:还是叫劳动大学好,办一所抗大式的劳动大学。
又问大家,是写圭峰劳动大学还是写新会劳动大学。
大家说:新会!新会!于是,周恩来写下了“新会劳动大学”几个字。
大家又嚷着:总理签个名呀!周恩来说:不用啦!不用啦!大家还是鼓掌,坚持请周恩来署名,于是周恩来说:那好,我再写一个。
接着挥笔写下“工农结合,城乡结合,体力
劳动与脑力劳动结合”,并署了名。
当年的农场的学员们后来回忆:
“周总理像普通劳动者一样生活在群
众中,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
体现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贵品质。
在
猪场参观时,摄影记者把镜头对着周
总理,总理笑着说:不要老是照我嘛,
要有群众观点,给大家照照嘛。
在办
公楼座谈时,学员杨猗青怀着崇敬的
心情,用双手向总理敬茶,周总理每
次都是笑容满面地用双手来接,并连
声说:谢谢!谢谢!不论在哪种场合,
不论对哪一位普通的干部、群众,周
总理都是那样谦虚谨慎,那样朴实可
亲。
”
新会劳动大学没有辜负周恩来
的期望,不断得到发展壮大。
从1958
年建校到1977年近20年间,共分批
培养干部、学员、教师等2640多名,
劳大学员经过学习和劳动锻炼,德、
智、体得到全面发展。
后来很多成为
基层的骨干,有的还走上领导岗位。
劳大于1964年被评为全国教育先进
单位。
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朱德、
董必武、叶剑英、贺龙、罗荣桓、郭
沫若、邓子恢、沈钧儒、谷牧、余秋
里、薄一波等先后亲临劳大视察,给
予了高度评价。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首道
在纪念周恩来的文章中写道:“为了
亲自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
设,周总理不辞劳苦,走遍祖国大地,
在工厂,在农村,在许多重要建筑工
地上,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周总理作
风民主,平易近人,走到哪里都跟干
部和群众打成一片,以普通劳动者的
姿态出现。
”今天,在那些当年周恩
来足迹所至的地方,都设立了相关的
纪念场馆。
在丰富的史料中,最引人
注目的,往往是关于周恩来以普通劳
动者的姿态出现在群众中的情况介
绍。
周恩来的普通劳动者情怀,将永
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笔宝贵的精
神财富。
■
(上接13页)作委员会会合。
从9月起,在此协助毛泽东指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担任国务院总理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北京中南海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
会议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1954年改称“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
10月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
会议选举毛泽东为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周恩来等为副主席。
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举行第三次会议,任命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程潜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军委日常工
作由周恩来主持(此前的10月1日
已任命毛泽东为主席。
人民革命军事
委员会于1954年9月20日撤销)。
1954年9月 15日至28日,第一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
北京举行。
周恩来在会上被任命为国
务院总理,仍兼外交部部长(至1958
年1月,后由陈毅副总理兼任)。
12
月21日至2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在北京举行。
周恩来在会上当选为政
协全国委员会主席。
此后周恩来一直
担任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这一职务,
直至病逝。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
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
京政协礼堂召开。
周恩来在会上当选
为中央委员。
在9月28日举行的八
届一中全会上,周恩来当选为中央政
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1959年4月18日至28日,第
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在北京举行。
周恩来在会上被任命为
国务院总理。
此后周恩来一直担任国
务院总理这一职务,直至病逝。
1969年4月1日至24日,中国
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
召开。
周恩来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
员。
4月28日,在九届一中全会上,
周恩来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
局常委。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中
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
京召开。
周恩来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
员。
8月30日,在十届一中全会上,
周恩来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
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在北
京病逝,享年78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