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行业简介【范本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装行业简介
目录
一、服装行业的定义及分类
二、服装行业产业链介绍
三、服装行业现状与未来前景
1、服装行业发展现状
2、行业区域分布特点分析
3、行业内竞争激烈
4、"西进”初见端倪
5、新一轮”洗牌"来临
6、服装行业未来前景
7、服装行业投融资情况
8、世界服装市场资讯
四、服装批发市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
1、国内服装发展的三个阶段:
2、我国服装批发市场现阶段特点:
3、我国服装批发市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五、经销商、代理商、批发商、分销商定义及区别
六、中国十大服装批发市场
七、郑州服装产业简介
1、郑州服装产业发展状况
2、郑州服装产业发展历程
3、郑州服装产业发展现状
一、服装行业的定义及分类
服装的种类很多,由于服装的基本形态、品种、用途、制作方法、原材料的不同,各类服装亦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与特色.目前,大致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一)按用途分类
分为内衣和外衣两种.内衣紧贴人体,起护体、保暖、整形的作用;外衣则由于穿着场所不同,用途各异,品种类别很多.又可分为:社交服、日常服、职业服、运动服、室内服、舞台服等。
按服装面料与工艺制作分类:中式服装、西式服装、刺绣服装、呢绒服装、丝绸服装、棉布服装、毛皮服装、针织服装、羽绒服装等。
(二)按HS编码的分类(省略,属国际规范)
(三)其他分类方式
除上述一些分类方式外,还有些服装是按性别、年龄、民族、特殊功用等方面的区别对服装进行分类.
按性别分类:有男装、女装。
按年龄分类:有婴儿服、儿童服、成人服。
按民族分类:有我国民族服装和外国民族服装,如汉族服装、藏族服装、墨西哥服装、印第安服装等。
按特殊功用分类:有耐热的消防服、高温作业服、不透水的潜水服、高空穿着的飞行服、宇航服、高山穿着的登山服等。
(四)子行业及产品分类
革皮服装制造业:是指长短皮大衣、皮茄克、皮裤子、皮裙子等
服装的生产。
毛皮服装业:是指毛皮大衣、裤子等服装的生产。
羽毛(绒)制品业:是指羽毛(绒)为填充物的服装、睡袋、被、褥、枕、手套、靠垫等的生产。
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是指用各种服装、针织品为面料制作的其他服装用品。
四、服装行业产业链介绍
服装行业产业链主要包括:棉花种植、化纤生产、纺织印染以及辅料的生产等,将产品供应至服装行业,其下游产业主要为消费者直接消费。
下游服装需求增速放缓;上游原料价格下跌是服装行业产业链呈现出的最大特点。
其主要的产业链条示意图可以参见下图。
化纤行业的原材料是聚脂切片、PTMEG、MDI、棉浆粕,产品是涤纶、氨纶、粘胶等。
纺织行业的原材料是化纤、羊毛、棉花等,产品是各种布料。
服装制造业原材料是布料,产品是服装等.化纤、纺织、服装业依次是上下游关系.从上图可以看出来,纺织产品是服装产品的主要上游产品,因此服装生产行业主要应该建立在纺织产业发达的地区。
服装作为直接进入消费市场的重要产品,区域经济实力和地区消费能力直接决定着纺织服装行业的市场需求和利润水平,进而影响纺织行业的发展。
因此,服装行业在地区消费能力较强的东部沿海区域普遍发展较快,如广东、浙江、山东、福建等地区。
此外,由于纺织
行业的上游主要是化纤和棉花等产品,而化纤行业则与石油化工息息相关。
化纤行业的发展和价格对于服装行业的原料供应影响很大.
五、服装行业现状与未来前景
1、服装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上海等东南沿海省份所生产的产品占据了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中国服装产业整体发展很不平衡。
而中西部地区的服装产业则还非常的落后。
各服装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还停留在比较低层面上,主要还停留在价格、款式等方面的竞争,绝大多数服装企业的产品销售还是以批发市场的大流通为主。
我国的服装业有四大基本特征:规模大、产量大、水平低、结构差。
各服装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还停留在比较低层面上,主要还停留在价格、款式等方面的竞争,绝大多数服装企业的产品销售还是以批发市场的大流通为主。
而近年来服装企业的品牌意识虽然不断加强,但中国服装行业目前还只有有限的几个中国驰名商标,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服装品牌,主要还是通过低成本优势在与国际品牌进行竞争.
2、行业区域分布特点分析
服装行业的分布,不仅体现了行业特点,也体现了交通和原材料特征,是行业和区域以及原料特征三者结合的充分体现.总体上看,行业主
要分布在华东地区,这样分布的原因大致有:
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般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比较发达,交通设施便利;
二是由于服装出口运输的特点,一般较多集中在沿海地区;
三是服装生产的原料纺织行业也大多分布在华东等沿海地区,如广东、山东、江苏、浙江等省份。
服装企业分布情况
广东省, 19.68%
江苏省, 19.37%
浙江省, 18.09%
山东省, 7。
96%
福建省, 7。
65%
上海市, 6.24%
辽宁省, 4.45%
安徽省, 3.10%
湖北省, 2。
90%
北京市, 1。
81%
广东、浙江、江苏三省长期以来一直是服装企业分布的传统大省,企业总数超过全国的57%,集中了服装产业主要产能。
相较于2008年,安徽省以3.1%的份额新晋全国服装企业数量第8 省份,2009 年服装产业发展较快,与国家的服装产业梯度转移政策有一定关系。
北京市份额达到1。
81%,份额达到全国第10,服装产业作为北京市行业重要性有所上升。
2009 年服装行业产成品量占比前五大地区分别为浙江、广东、江苏、上海、福建。
浙江省产成品量占比接近19%,近于达到了全国的1/5;五省占比总和达到了72%,基本涵盖了我国主要服装产成品量.相较于2008 年上海取代山东进入了产成品量前五大地区,表明上海市虽然服装企业数量少于山东省,但企业平均生产规模较大。
从近五年产成品量占比变化情况来看,江苏、浙江作为传统服装生产大省,占比较为稳定,均在17%-19%范围左右波动;广东省产成品量占比自2006 年以来逐步下降,2009 年下降到了17。
78%,首次降到20%以下;福建、上海近年来占比快速上升.
服装行业产成品量占比前五位的分别是:江苏、浙江、福建、上海、广州
09年服装行业资产地区分布
地区资产总计(亿元)同比增长(%)比重(%)
浙江省1202.73 12。
63 21。
53
江苏省1096.14 4。
85 19.62
广东省943。
20 7。
16 16。
88
福建省494。
85 17。
84 8。
86
山东省469.82 16.12 8。
41
上海市375。
68 14。
13 6。
72
湖北省171.74 36.59 3.07
辽宁省166。
73 14。
58 2.98
天津市138.47 69。
95 2。
48
北京市106.88 7.43 1.91
2009 年服装行业销售收入地区分布
地区销售收入(亿元)同比增长(%)比重(%)
江苏省1879。
50 12.98 22。
38
广东省1519。
09 16。
45 18。
09
浙江省1206.39 2.55 14。
37
山东省1016。
63 23。
42 12.11
福建省787.34 16.44 9.38
上海市375.04 -0。
62 4.47
辽宁省317.36 24.63 3。
78
湖北省219.86 27。
76 2.62
江西省171。
07 28。
37 2.04
河南省147。
96 24.49 1。
76
资产和收入地区集中度较高,主要集中在山东、广东、江苏、浙江和福建等地区。
从前10名地区看,资产集中度与销售收入的集中度均超过了90%。
从地区看,浙江省资产比重排在第一名,收入比重第三位,并且资产比重为21.53%,高于收入比重的14.37%.江苏省虽然仅以19。
62%的资产比重排在第二位,但其销售收入比重却达到了22.38%,高出资产比重近2.7 个百分点,排名第一位,显示了较好的销售收入能力;广东省的资产比重为16。
88%,第三位,收入比重为18.09%,排在第二位。
山东省的资产比重为8。
41%,收入比重为12.11%;福建省的资产比重为8.86%,排名第五,销售收入比重为9。
38%,比山东省低2.7 个百分点而排名第五。
综合看,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福建都是服装企业的集中区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
3、行业内竞争激烈
服装市场当前已经进入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格局。
市场价格趋向平稳下降,市场竞争走向涵盖品牌、质量、服务的综合实力的竞争,单纯依靠价格竞争的厂商趋向微利。
当前市场利润率差异显著,能够获得高利润率的公司大多是综合实力的体现,而微利或亏损公司的降价能力不足.经过近几年的调整,中国服装产业已经有了一定的改观:出现了逐渐做强做大的企业,雅戈尔集团有限公司、红豆集团有限公司、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杉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构成第一梯队,新郎希努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澜集团有限公司、庄吉集团有限公司、森马集团有限公司、报喜鸟集团有限公司、福建柒牌集团有限公司等构成第二梯队。
2009 年主要服装企业市场份额
服装厂商市场份额(%)
雅戈尔集团有限公司 20.45%
红豆集团有限公司 13.83%
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 10.91%
杉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9。
25%
新郎希努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72%
海澜集团有限公司 6。
52%
庄吉集团有限公司 4。
76%
森马集团有限公司 3。
75%
报喜鸟集团有限公司 2。
86%
福建柒牌集团有限公司 2.13%
4、"西进”初见端倪
受困于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土地资源紧缺、水电供给不足、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等综合因素,服装行业从发达的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进行梯度转移,被确定为未来发展方向.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报告显示,这种产业区域性和企业的梯度转移已见端倪。
在沿海发达省份加速转移的同时,内地省份也在努力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
目前,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成为各个内陆省市吸引产业转移的一大重要手段。
成本低、原材料丰富和优惠的政策是中西部省区吸引东部企业的三大法宝.此外,内地各省的专业协会也相继成立并开始活跃起来。
5、新一轮"洗牌”来临
中国服装市场新一轮"洗牌"到来,”市场细分"也将随行而至,本轮细分不仅仅为品牌生存发展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也为企业的多品牌发展创造了条件。
同时,加工商与经销商将进一步分化.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强大的专业加工队伍,经销商队伍也在迅速发展壮大,以个体经营者为主的经销商队伍中,专业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品牌营销公司”已经浮出水面。
国际品牌运营商也将陆续登陆中国,将在品牌化运作、资本化运作等方面带来国际化经营的新鲜理念。
此外,专业的品牌和产品进口商团队也将应运而生,特别是具有雄厚财力和丰富外贸经验的专业外贸公司,在国际品牌引进方面将成为一支主力.
6、服装行业未来前景
从过去的一家一户小型家庭做坊开始发展,到几人或十几人的小
型服装加工厂,再到大规模来料加工,发展到现在出现的自主设计,自主开发品牌为主的大型服装厂。
服装行业在不断提升自身价值外,更多增加了产品附加值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服装行业未来不在是过去的加工式发展,更多的是在产品设计,形象设计、形象展式上提升产品价值与附加值。
由些可见一个好的产品展式的地方多么重要.
7、服装行业投融资情况
1)行业投资方向变化
2009 年1—11 月,我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际完成投资同比提高15.17%,比2008 年同期下降了7个百分点,施工项目个数、新开工项目个数和竣工项目个数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6.80%、33。
01%和90.80%,增幅均较上年有较大幅度扩大。
服装行业投资呈现单个项目投资规模缩小的特征.2009 年的行业投资行为更为审慎、更为目标明确、更为专注主业。
渠道再造投资持续升温;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能源为目的的小规模技术改造增加;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项目投资增加.建设性投资的确大大放缓了脚步,但投资小、见效快的效能性投资反而加快了步伐.
2)港澳台投资、外商投资明显下降
外商投资,特别是港澳台资投资下降速度可观,降幅分别达19。
08%和8.16%。
外资对服装行业实体投资快速缩减或意味着外商将逐渐退出服装加工领域,外商在我国服装产业链中的角色和作用面临转型。
本次金融危机也是对行业经济成分构成的一次洗牌,谋求即期效
益为
目的,而不注重企业在中国长期发展、不关心国内行业发展进步的企业纷纷主动退出,留存下来的企业多为植根性强、社会责任意识强、有较强发展基础和发展后劲的企业。
内资投资占比明显提高,占总投资的83.16%,内资投资结构有趋向变动的征兆,尽管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私营企业投资仍将是服装行业投资主体,而随着股份有限公司数量增加,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占比降进一步加大,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占比也将持续扩大.
3)中部地区投资活跃,投资占比不断上升
中部地区服装行业投资增速达35.30%,占全国投资比重不断提高,占比较2008 年同期提高了近6 个百分点,较2007 年提高了11.55 个百分点。
中部地区已逐渐成为投资热门地区,实际完成投资额已逐步接近东部地区。
东西部投资方向也存在很大差异,东部地区投资主要用于渠道再造、信息化改造和技术改造,而中西部地区投资则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厂房新建、改扩建等方向。
8、世界服装市场资讯
1)近几年美国服装进口持续下降
2)越南推出的服装新战略措施欲成为世界五大服装出口国
3)印度服装出口近几年也呈快速下滑趋势
4)孟加拉国正逐步取代中国成为廉价服装主要出口国
5)巴西成为继中国和印度之后主要的新兴服装市场
6)欧盟拟采用服装品环保新标准
四、服装批发市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
1、根据我国服装批发市场在流通业中的发展特点将中国服装批发市场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上世纪80-90年代中叶,基础发展期.
随着经济发展,服装批发市场开始萌芽,并呈现地摊式服装批发市场的初级形态,但是尚未形成规模性的批发商圈。
第二阶段,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升级发展期
服装批发市场开始第一阶段的升级,并发挥主导性作用。
表现为由路边的摊档式转为进入大棚经营,大棚转向大厦式经营,将服装小个体经营集中起来,由政府统一规划引导.
第三阶段,迈入21世纪,发展蜕变期.
随着服装行业的不断发展、新型营销渠道的不断渗透、品牌意识的觉醒,服装批发市场经营也日渐艰辛。
服装批发市场也开始重新定位,提供差异化服务,打造市场特色。
服装批发市场必须要找到新的突破点,每个服装批发市场要根据自我特点进行分析,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差异化模式。
2、我国服装批发市场现阶段特点:
服装批发市场各个发展阶段形态并存,经营形式也各异.由此,我国服装批发市场布局特点是“点面结合”,点是指由单个点状辐射服装批发市场所形成的区域,如:河南郑州的银基商贸城、黑龙江哈尔滨的红博广场等,面是指由几个地域相近的服装批发市场形成的面状辐射区域,如广州、东莞或杭州、常熟等。
服装批发市场不断升级,
传统批发市场依旧存在,这就形成了多种经营模式混合化的现状。
也就是传统批发、代理、加盟等经营模式交叉使用.因此,服装批发市场要根据不同的形式、规模给予必要的服务。
3、我国服装批发市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⑴、服装批发市场仍处于自发阶段,市场形象差、制度混乱,市场信
用度底,缺乏能领导本批发市场的龙头企业、龙头品牌,市场缺少统一的规划和专业化服务。
⑵、制约因素明显。
商户对该市场的意见集中于两个不到位:硬件环
境不到位(交通、房地产开发、金融、物流、环境、治安),软件环境不到位(政策支持不力,税费过重,市场混乱,假冒伪劣严重,信息服务差)。
⑶、很多传统型服装批发市场由街道或地方政府掌控,缺乏市场管理
经验,市场运作水平低,只注重税收不注重整个市场的发展规划。
⑷、市场大部分仍处于现金、现货、现场交易方式的初级阶段。
服装
的交易、运输、库存成本高。
市场的供货与交易方式柔性小。
如何解决:
服装批发市场要做大做强就必须分两步走:
第一步,硬件升级-—营造适合本批发市场的交易环境和市场形象特色;
第二步,软件升级——为商户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加强品牌孵化功能、渠道营销功能,形成更具价值的“无形市场",营造市场的营
销服务特色。
成功的新型服装批发市场模式也许可以得到很多借鉴意义,如广州海印缤缤广场模式、哈尔滨红博广场模式、麦德龙模式等。
可借鉴的新型模式:
1.产业集群型批发市场
提高商户进入门槛,引入高层次的经销商、代理商和加盟商.引入专业品牌策划机构、市场营销规划机构,逐步打造集展示、检测、信息平台、品牌孵化、市场开拓等服务为一体的一流专业批发市场;建立专业网站,提供信息收集与分析服务,提供电子商务功能.市场逐步加强以下功能:
(1)、产品展示功能
(2)、信息服务与市场预测功能
(3)、国内外贸易功能
(4)、现代物流仓储功能
(5)、标准化权威检测认证功能
(6)、政策服务功能
2。
品牌孵化型批发市场
批发市场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分销场所,更是一个品牌形象展示平台、一个品牌推广策划中心。
此新型批发业态已经显示出其勃勃生机,如广州海印缤缤广场和北京百荣世贸商城等等.由现货流向品牌流行文化、品牌经营理念、品牌形象经营等信息流的转化,创办成
以服饰品牌营销为主的时尚发布、品牌展示、品牌贸易的中心。
无疑创造了全新的服装批发市场经营理念,拉开了以服饰品牌经营为主要内容的营销方式革命。
品牌孵化型批发市场特点:
①集中众多商户优势,集木成林,打造批发市场整体品牌,形成与
信誉优势
②具有现代化的交易环境与交易方式
③提供品牌推广方案,更加注重品牌形象展示,创造各种机会为品牌造势
④、提供品牌策划与维护的解决方案
3.营销渠道开拓型批发市场
服装批发市场专业化的为服装品牌提供快速营销渠道开拓方案,着重于营销网络建设,把服装批发市场经营从“卖”转向了“买”的思维,把服装批发市场经营看作了是对服装品牌专业化的经纪,提出了“服装经纪人"营销模式。
营销渠道开拓型批发市场特点
①、“星探"式开发服装品牌,并对其进行转化化包装推广
②、对营销网络掌控有限的服装品牌,提供“倍速经营”方案
③、对营销网络进行深入挖掘,具有多种营销推广网络,具有电子化
网络
④、“服装经纪人”式营销总体规划,提供完善的品牌孵化方案,使得
企业专注于产品开发,专注于营销渠道开拓与品牌推广。
五、经销商、代理商、批发商、分销商定义及区别
首先,都是渠道的中间商,可以这样理解
厂家-—X——消费者(X代表下面7种形式)
定义
1、经销商:拥有产品实际所有权,通过自己的经营获得利润。
经销指
拿着钱,从企业进货,他们买货不是自己用,而是转手卖出去,对于他们只是经过手,再销售而已,他们关注的利差,而不是实际的价格。
企业对他们不是赊销,而是收到了钱的。
这个商是指商人,也就是一个商业单位。
所以"经销商",分为普通经销商和特约经销商。
前者没有限制,而后者则和代理商或厂家在销售额、产品价格、广告等方面有特别
2、代理商:没有商品所有权,只是促成交易,从中赚取佣金,代理商
是指某产品在销售过程中由生产厂家授权在某一区域有资格销售该产品的商家。
代理是代企业打理生意,他们同样不是自己用产品,而是代企业转手卖出去。
代理商的建立,可以分担厂商的风险,使厂商与代理商共同拉动市场从而降低厂商的经营风险。
它分为全球代理、地区级、国家级、省市县级、区域代理、品牌代理、独家代理等,所有代理商家都有相应的特权,代理级别低的原则上由高一级的代理商管理.代理的地方越大条件越高,比如代理费用、代理保证金、代理的销售指标等。
代理商是有管理职能的渠道维护者,除业务管理外,同时具备品牌管理、促销管理、服务
对接、财务管理等各项职能.代理制和经销制也能互相渗透。
目前,厂商对于代理商和经销商的管理主要侧重于价格和货源的管理,对于人员培训及广告等还会提供一些支持.企业或行业纯粹依靠代理行为来收取佣金获得利润的情况并不多见,其业务范围也很难纯粹体现为代理模式,比较典型的有负责代理房屋销售的中介公司(行业),其主要盈利模式就是依靠为他人代理销售房屋来获取佣金(中介费),不过有时中介公司对于价格适当的房屋也会买下来再转手.
3.批发商:批发商的概念是以前对商人的一种叫法。
顾名思义,批发就是一批批进货,然后往外一批批地发。
可见这样的生意没有什么计划,只是一个货物买卖的概念,而少了管理和控制。
所以”批发商”,一般是用来说没有服务终端意识的坐商.
4.分销商:分销和批发是相对的。
随着批发概念的落伍,出现分销的概念。
即分着来销.可见在销售的过程中,已经考虑到了下家的情况,不是盲目销售,而是有计划地销售,所以”分销商",一般是用来说有服务终端意识的行商。
5。
零售商:零售就是一个一个地销售,而不是象批发商那样,一批一批地销售。
所以”零售商",一般是用来说商店、店铺的.
6。
加盟商:厂家与代理都可设立加盟商。
厂家一般都会在每个城市或者某个区域设立几个加盟商;代理商也可以在某个地区设立几个加盟商。
7。
自营店、授权店、专卖店:三者相对应,说白了就是店铺,授权店既可以是经销商授权店、代理商授权店、授权加盟店,也可以是其他种类的授权店。
经销商授权店是经销商自己开的、营业执照上负责人写经销商的店。
在自营店和加盟店问题上,企业通常以自营店连锁打造企业品牌形象,以加盟店连锁扩大市场占有率,并加强连锁网络的控制力。
专卖店可以是自营专卖店、加盟专卖店、代理专卖店、经销专卖店等
总经销和总代理有什么区别?
经销商与代理商都是渠道的中间商
经销商
★独立的经营机构
★拥有商品的所有权(买断制造商的产品/服务)
★获得经营利润
★多品种经营
★经营活动过程不受或很少受供货商限制
★与供货商责权对等
代理商
★不一定是独立机构
★不拥有商品的所有权(代理制造商的产品/服务)
★赚取佣金(提成)
★经营活动受供货商指导和限制
★供货权力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