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中科学2018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 常见的化学反应--解析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初中科学2018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常见的化学反应
一、选择题
1.(2018 金华)“丹砂烧之成水银”中的“丹砂”指的是硫化汞。
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
正确的是( )
A. “●”代表非金属单质汞
B. 此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D.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答案】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化合价;
【解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gS+O2=Hg+SO2;
A、单质汞属于金属,故A错误;
B、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B正确;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改变,故C错误;
D、根据化学方程式HgS+O2=Hg+SO2,三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故D错误;
2.(2018 衢州)小柯做了一个趣味实验:他先将鸡蛋壳碾碎装入气球,再把气球套在盛有白醋的锥
形瓶瓶口,然后把气球中的蛋壳加入锥形瓶中(装置的气密性
良好),实验过程如图。
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因为气球受到浮力
B.冷却至室温时,瓶内气体分子间空隙变大
C.反应没有气体生成
D.反应没有热量放出
【答案】A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解答】A、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因为气球受到浮力,故A正确;
B、冷却至室温时,由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导致瓶内压强增大,气体分子间空隙变小,也可能内
外压强相等,瓶内气体分子间空隙不变,故B错误;
C、气球在冷却至室温时,依然呈鼓起状态,说明反应过程中产生了气体;故C错误;
D、冷却至室温时,气球缩小,说明反应过程中放热;故D错误;
二、填空题
3.(2018 台州)19世纪初,电灯尚未发明,煤矿工人在矿井中只能借助煤油灯照明。
矿
井中通常存在大量的甲烷气体,遇火极易发生爆炸。
1815年,化学家戴维设计出一
种安全矿灯——戴维灯(如图)。
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普通金属网罩住火焰,火焰只
会在网中燃烧而不会引燃外界的甲烷气体。
(1)甲烷与空气混合,遇火易发生爆炸,是因为甲烷燃烧释放大量的_______。
(2)用戴维灯照明,不会引燃矿井中的甲烷,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1) 热量(2) 金属网可以把火焰的热量迅速传递出去,矿井中甲烷气体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考点】 燃烧及燃烧的条件;
【解析】(1)甲烷与空气混合,遇火易发生爆炸,是因为甲烷燃烧释放大量的热量;
(2)用戴维灯照明,不会引燃矿井中的甲烷,原因是金属网可以把火焰的热量迅速传递出去,矿井中甲烷气体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4.(2018 嘉兴)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进行组合,形成新分子的过程。
如图是在密团容器中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据图回答:
(1)参加反应的“
”与“
”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答案】 (1) 2:1; (2) 化合反应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反映类型;
【解析】(1)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
参加反应的“”与“
”的分子
个数比为2 :1;
(2)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形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5.(2018 杭州)CO 2 的转化和利用是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
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2016 年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可呼吸 CO 2”的电池,放电时该电池“吸收 CO 2”,充电时该电池“放出 CO 2”。
放电时,金属钠和 CO 2 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一种非金属单质和一种常见的盐,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2018 年 5 月,某杂志介绍了我国的一项研究成果:在一种新催化剂作用下可实现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相关反应如图所示,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
【答案】(1)4Na 十3C02=2N a 2C O 3十C ;(2)1:3;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1)化学方程式,分析化合价的变化,钠价态升高,所以得到的一种非金属单质的价态要降低,只有两种非金属,一种是氧气,另一种是碳,但是如果得到氧气也是化合价升高,不符合价态变化,所以得到的非金属是碳,另外一种常见的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即是碳酸钠。
故答案为:4Na 十3C02=2N a 2C O 3十C ;
(2)由模型图可知,反应物 甲:2CO ;乙:2H ;生成物 丙:OH CH 3;丁:O H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O H OH CH H 3CO 2322+=+;故答案为:1:3;
三、实验探究题
6.(2018 湖州)高锰酸钾是初中常用的一种试剂,它可以和很多物质反应,发生颜色变化。
小明和
小丽把经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和草酸[H2C2O4]溶液混合,发现刚开始反应时溶液褪色不明显,但不久后褪色速度突然加快。
为了探究反应过程中褪色速度加快的原因,小明查到了如下资料:
资料1: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8H2O+10CO2↑
资料2:通常情况下,反应物浓度变大。
反应加快;温度开高,反应加快。
(1)根据这些资料,小明提出了两个假设。
假设一:褪色速度突然加快是由反应物浓度变大引起的;
假设二:褪色速度突然加快是由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引起的。
小明经过分析,否定了假设一,理由是。
(2)小丽针对假设二进行实验探究后,经过思考,又做了如下实验:
把经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等分为两份,分装A、B两试管,同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等浓度的草酸溶液,并置于同一水浴中。
迅速向A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MnSO4,发现A试管中溶液褪色明显快于B试管。
上述实验中,把2支试管置于同一水浴中的目的是。
这一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答案】(1)随着反应进行,反应物浓度减小;(2)减少反应过程中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反应生成的硫酸锰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考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解析】(1)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在不断地降低,所以褪色速度突然加快不是由反应物浓度变大引起的;故填:随着反应进行,反应物浓度减小;
(2)实验中,把2支试管置于同一水浴中的目的是减少反应过程中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迅速向A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MnSO4,发现A试管中溶液褪色明显快于B试管,这一实验基于的假设是反应生成的硫酸锰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故填:减少反应过程中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反应生成的硫酸锰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7.(2018 绍兴)小敏研究影响锌与盐酸反应快慢的因素。
(1)图甲中A、B仪器可以组装一套测量气体体积的装置,利用该装置时A中的_____管接c。
(2)他选用2克完全相同的锌片分别和同体积5%、15%的稀盐酸进行实验。
获得表格数据。
由此推
断实验是通过______来体现反应快慢的。
(3)小敏分析数据得到如下结论:锌与盐酸反应快慢与盐酸浓度有关,盐酸浓度越大反应越快。
其他
同学认为结论不可靠,他们的依据是:________。
(4)实验中小敏发现锌与盐酸反应时,一开始产生氢气速度并没有随盐酸浓度的减少而减慢,查阅
资料得知化学反应中往往伴随着能量变化。
由此作出猜想:锌与盐酸反应快慢还与_______有关。
【答案】(1)b (2)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多少(3)没有换用不同浓度盐酸多次实验等(4)温度
【考点】金属与酸发生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解析】(1)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所以该装置导管的连接顺序是b接c
(2)小敏是通过2分钟内产生氢气的体积来比较反应快慢,所以推断实验是通过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多少来体现反应快慢的;
(3)小敏只做了两组实验,不能排除实验中的偶然性,若要得到正确的结论,应换用不同浓度盐酸多次实验。
其他同学认为结论不可靠,他们的依据是没有换用不同浓度盐酸多次实验;
(4)锌与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开始时温度升高,产生气体速度加快,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不断被消耗,浓度降低,产生气体速度变慢。
所以锌与盐酸反应快慢还与温度有关。
四、解答题
8.(2018 台州)某同学用如图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称取一定质量的碳酸钠装入气球,将气球套在锥形瓶上。
将药品全部倒入装有足量稀盐酸的锥形瓶中,气球迅速胀大。
称量反应前后装置的总质量,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计算第1次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______________。
(2)分析数据发现每次反应前后装置的总质量均不相等,请以第1次反应为例,通过计算说明该反应
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______________。
(空气密度取1.3克/升,二氧化碳密度取2.0克/升,结果精确到0.01)
【答案】(1) 0.22g (2) 符合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解析】(1)将0.53g碳酸钠加入足量稀盐酸中,则碳酸钠完全反应,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x。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106 44
0.53g
x
=,解得x=0.22g
(2)第1次反应后,装置总质量减少的质量是:66.33克-66.19克=0.14克。
因为装置减少的重力=气球
受到的浮力,F浮=ρ空×g×V排,所以装置减少的质量为:=ρ空×V排=ρ空×=1.3克/升×=0.143
克≈0.14克,所以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9.(2018 嘉兴)洁厕灵是常用的陶瓷清洗液,小彭同学对某品牌洁厕灵的有效成分及其含量进行研究。
(1)查阅资料得知:洁厕灵有效成分是HCl。
HCl的含量可通过已知溶质质量分数的NaHCO3溶液来
测定,其它成分均不参与反应。
请完成HCl与NaHCO3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HCl+NaHCO3==NaCl+_____+CO2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HCO3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滴管和______。
(3)向一锥形瓶中加入100克该品牌的洁厕灵,再逐次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NaHCO3溶液,测出每次
锥形瓶中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数据记录如下:
试分析计算下列问题:
①第一次实验时,所加NaHCO3溶液中溶质质量是多少克_____________?
②该品牌洁厕灵中HCl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_____?
【答案】(1)H2O (2)量筒、玻璃棒(3) 第一次反应中,碳酸氢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1克(4)洁厕灵中HCl的质量分数为3.65%。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计算;
【解析】(1)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所以方程式为HCl+NaHCO3==NaCl+ H2O +CO2↑;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HCO3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滴管、量筒和玻璃棒;
(3)由表格中数据可知,第一次至第四次加入的NaHCO3都完全反应,加至第四次时,盐酸和碳酸氢钠刚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为4.4g,设参加反应的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洁厕灵中HCl 的质量为y,
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
84 36.5 44
x y 4.4g
84/x=44/4.4g x=8.4g
第一次反应中,碳酸氢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8.4g÷4=2.1g;
36.5/y=44/4.4g y=3.65g
洁厕灵中HCl的质量分数: 3.65g÷100g×100%=3.65%。
10.(2018 湖州)从古代到现代,材料的种类越来越多,用途也越来越广泛。
请回答:
(1)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就有湿法炼铜的记载,将铁置于硫酸铜溶液中得到铜单质,该反应属于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2)现代社会,玻璃是一种常见的非金属材料,SiO2是生产玻璃的原料之一。
SiO2属于(选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3)未来,人类在生产材料时会更注重环境保护,将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应用于“绿色”化学可以更好地保护环境。
人类每年因能源消费而向大气排放约200亿吨的CO2,若这些CO2按化学方程式“CO2+3H2CH3OH+H2O”“进行反应,理论上可以转化为亿吨甲醇[CH3OH](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置换反应;(2)氧化物;(3)145.5;
【考点】反应类型;物质分类;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1)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铁置于硫酸铜溶液中得到铜单质和硫酸亚铁,属于置换反应;故答案为:置换反应;
(2)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SiO2属于氧化物;故答案为:氧化物;
(3)设200亿吨的CO2生成甲醇的质量为x,
CO2+3H2CH3OH+H2O
44 32
200亿吨x
X=145.5亿吨;
11.(2018 湖州)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从海水中得到的食盐不仅可作调料,还可作化工原料。
氯
碱工业就是以电解食盐水为基础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 Cl2↑+H2↑+2NaOH.某科学兴趣小组模拟氯碱工业,将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只发生上述反应),收集到0.02克H2.停止通电,向所得溶液中加入10克盐酸后,溶液恰好为中性。
求:
(1)电解过程中消耗氯化钠的质量。
(2)所加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用化学方程式计算)。
【答案】(1)1.17g;(2)7.3%;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1)设电解过程中消耗硫化钠的质量为x,生成氢氧化钠质量为y,
2NaCl+2H2O Cl2↑+H2↑+2NaOH,
117 2 80
x 0.02g y
==,
x=1.17g,y=0.8g,
答:电解过程中消耗氯化钠的质量是1.17g。
(2)所加盐酸中溶质质量为z,
NaOH+HCl═NaCl+H2O,
40 36.5
0.8g z
=,
z=0.73g,
所加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7.3%,
答:所加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12.(2018 杭州)用“盐酸—硫化钡法”生产BaCl2会放出有毒气体H2S(其水溶液有酸性)可用NaOH
吸收H2S 制取Na2S 进行处理。
下表为H S 回收工艺的各项生产成本:
(1)工业处理尾气需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单从经济效益考虑这种处理 H 2S 的方法是 (选填“盈利”或“亏损”)的。
(2)若某化工厂每天要处理 10 吨 H 2S ,需消耗 NaOH 多少吨?(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 1 位小数)
【答案】(1)盈利;(2)设消耗的NaOH 的质量为X 吨; ;O H 2S Na S H NaOH 2222+=+ 80 34 t
1034X 80=;X=23.5t. X 10t
【考点】结合生活实际考查化学计算;
【解析】(1)由表格可知,NaOH 是2500元一顿;而用NaOH 吸收硫化氢之后生成的N a 2S 是5000元一吨,如果不考虑其他消耗,则一定是盈利的;故答案为:盈利; (2)该题直接书写出化学方程式之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即可; 设消耗的NaOH 的质量为X 吨; ;O H 2S Na S H NaOH 2222+=+ 80 34
t
1034X 80=;X=23.5t; X 10t
故答案为:(1)盈利;(2)设消耗的NaOH 的质量为X 吨; ;O H 2S Na S H NaOH 2222+=+ 80 34 t
1034X 80=;X=23.5t. X 10t
13.(2018 金华)碳酸氢钠片是一种常用药,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这是因为人体的胃液中含有盐酸。
已知:NaHCO 3+HCl=NaCl+H 2O+CO 2↑,为测定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小科认为,要测定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实验中需要采集两个数据:一是测出碳酸氢钠片
样品的质量;二是根据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原理,通过实验测出反应生成的_______质量。
(2)小科按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取药片和足量的稀盐酸进行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总质量的变化
来采集实验数据。
同学们认为,测得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会偏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为减小实验误差,小科又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取药片和足量的稀盐酸进行了三次实验,
采集的实验数据如表:
请计算药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
【答案】(1).二氧化碳(2).二氧化碳逸出时带走了水蒸气(或有部分液体溅出烧杯) (3). 70%
【考点】实验现象及数据分析;化学方程计算;
【解析】(1)根据NaHCO3+HCl=NaCl+H2O+CO2↑,可知通过实验测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即可;
(2)根据NaHCO3+HCl=NaCl+H2O+CO2↑,可推测:二氧化碳逸出时带走了水蒸气(或有部分液体溅出烧杯) ,导致测得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会偏大;
(3)由题意可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193.8g-192.6g)+(194.6g-193.6g)(193.6g-192.5g)÷3=1.1g,设参加反应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则:
NaHCO3+HCl=NaCl+H2O+CO2↑
84 44
x 1.1g
x=2.1g,
药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100%=70%。
14.(2018 绍兴)实验室有甲乙两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学习小组为了研究其变质情况,进行了
如下实验: (电子秤示数单位为克)
(1)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为红色,说明反应后溶液呈____性。
(2)上述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为______克。
(3)计算甲瓶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
(4)某同学另取10克乙瓶中的固体样品,用100克15%的稀硫酸按同样方法进行实验,他认为不管固
体样品变质程度如何,稀硫酸加入后,都不需要使用石蕊试液,请计算说明他做出此判断的原因__________。
【答案】(1)酸(2)2.2 (3)53% (4)100g15%的稀硫酸进行实验,稀硫酸一定过量,故稀硫酸加入后不需要加石蕊试液。
【考点】实验数据分析;质量守恒定律;化学计算;
【解析】(1)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为红色,说明反应后溶液呈酸性。
(2)根据质量守恒,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为80.00g+90g-167.80g=2.2g;
(3)设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2.2g
x=5.3g
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100%=53%;
(4)若样品完全变质,样品全部变成碳酸钠。
设:与10g碳酸钠反应需硫酸的质量为y,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106 98
10g y
y=9.25g,
所需稀硫酸的质量==61.64g。
61.64g<100g,稀硫酸过量;
若样品没有变质,样品中有10g的氢氧化钠。
设:与10g氢氧化钠反应需硫酸的质量为z,
2NaOH+H2SO4=Na2SO4+2H2O
80 98
10g z
z=12.25g,
所需稀硫酸的质量==81.67g。
81.67g<100g,稀硫酸过量;
所以不管固体样品变质程度如何,加入100g15%稀硫酸后,稀硫酸一定过量。
他做出此判断的原因是用100g15%的稀硫酸进行实验,稀硫酸一定过量,故稀硫酸加入后不需要加石蕊试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