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规划四阶段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规划四阶段法
前⾔3
第⼀章课程设计要求4
1.1、设计题⽬4
1.2、课程设计的⽬的意义4
1.3、设计的时间及分组4
1.4、课程设计内容4
1.4.1掌握交通规划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的原理⽅法4 1.4.2学习交通规划软件TransCAD的操作⽅法5
1.4.3对研究区域提出交通改善策略5
第⼆章⼩组成员及任务分配6
第三章四阶段中各阶段做法及成果展⽰6
3.1 相关资料收集6
3.2 交通发⽣和吸引预测及平衡6
3.2.1交通区划分原则及划分结果6
3.2.2交通⽣成预测7
3.2.3 预测结果8
3.3 交通分布预测8
3.4 交通⽅式划分10
3.5 交通分配预测11
3.6 交通分配评价13
3.7 对我校道路⽹分析及建议13
3.7.1道路⽹规划13
3.7.2慢⾏交通系统设计14
3.7.3道路横断⾯设计14
3.7.4总结14
第四章 transcad中交通规划四阶段法具体操作15 4.1⽣成初始路⽹图15
4.1.1 ⽣成路⽹前准备15
4.1.2 新建路⽹层(线层)15
4.2 ⽣成⼩区图16
4.3 在路⽹与交通区层填⼊数据并进⾏⼈⼝预测17 4.4 ⽣成⼩区质⼼18
4.5 创建⽹络20
4.6 ⽣成阻抗矩阵21
4.7 对未来年限⼩区发⽣与吸引量进⾏平衡22
4.8 ⽤重⼒模型进⾏交通分布预测23
4.9 进⾏交通分配并查看结果24
4.10 绘制⼩区质⼼间的期望线26
4.11 交通⽅式划分26
第五章总结27
前⾔
此次课程设计名为“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指导教师为王振报⽼师。
此次课程设计为期两周,于2012年8⽉27⽇开始到2012年9⽉7⽇结束。
在此次课程设计中,在王⽼师的带领下我们主要学习了交通规划的四阶段法的设计过程和transcad的使⽤⽅法。
在此次课程设计中,在王⽼师的带领下,我组齐⼼协⼒、刻苦研究,于2012年9⽉7⽇完成了课程设计所设定的⽬标。
在此我仅代表我个⼈和我组的全体成员感谢王⽼师对我们的耐⼼辅导。
以下为我个⼈在此次课程设计中所取得的成果。
望⽼师批评指正!
第⼀章课程设计要求
1.1、设计题⽬
以河北⼯程⼤学本部为研究对象,进⾏交通规划四阶段交通分析,并提出该校园交通规划改善⽅案策略。
1.2、课程设计的⽬的意义
《交通规划》是交通⼯程专业学位课,实践环节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的是旨在从应⽤⾓度出发,通过对交通规划软件的学习和使⽤,巩固和加深对交通规划理论的理解,熟悉实际交通规划的步骤与⽅法,并了解城市交通规划分析的具体内容。
熟练掌握“四阶段”交通预测的原理及⽅法
1.3、设计的时间及分组
第三⼩组⼈员组成:
组长:周泽骅;组员:靳绍悦、何业兴、张晓明、邓贻
1.4、课程设计内容
河北⼯程⼤学本部与东校区:
1.4.1掌握交通规划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的原理⽅法
包括出⾏⽣成、出⾏分布、⽅式划分和出⾏分配的基本原理⽅法。
1.4.2学习交通规划软件TransCAD的操作⽅法
了解交通规划软件的作⽤;了解TransCAD的软件结果与主要功能;熟悉TransCAD的⼯作模式。
学习使⽤TransCAD进⾏交通⽹络编辑的基本⽅法,主要包括节点、路段和⼩区等的处理⽅法、属性数据描述等。
掌握使⽤TransCAD进⾏交通⽣成、交通分布预测和交通流分配的⽅法,了解使⽤TransCAD进⾏交通⽅式划分预测的⽅法。
掌握对交通需求结果进⾏分析的基本⽅法,以及TransCAD数据保存与转换⽅法等。
1.4.3对研究区域提出交通改善策略
从道路⽹、交通设施、交通管理、静态交通、公共交通、慢⾏交通等⽅⾯进⾏调查,初步提出交通规划改善⽅案策略。
第⼆章⼩组成员及任务分配
组长:
周泽骅:主要完成⼩区七交通吸引调查、建⽴数据库、报告撰写、绘制路⽹图、建⽴交通量分配算法模型并交通量分配图、期望图、路⽹节点编号和协调各部分⼯作。
组员及任务分配:
何业兴:主要完成⼩区⼀与⼩区六交通发⽣吸引量调查、交通分配资料收集以及报告撰写。
靳绍悦:主要完成⼩区四、五交通发⽣吸引调查、交通分布资料收集和报告撰写。
张晓明:主要完成⼩区六的交通发⽣吸引调查,查找相关资料,参与数据处理和报告撰写。
邓贻:主要完成⼩区⼆、三交通发⽣吸引调查、资料收集整理,并参与数据处理和报告撰写。
第三章四阶段中各阶段做法及成果展⽰
3.1 相关资料收集
现状⼩区出⾏⽣成资料
3.2 交通发⽣和吸引预测及平衡
3.2.1交通区划分原则及划分结果
3.2.1.1 交通⼩区划分原则:
(1).同性质:区分内⼟地使⽤、经济、社会等特性尽量使其⼀致;
(2)尽量以铁路、河川等天然屏障作为区分仅限;
(3)尽量不打破⾏政区的划分,以便能利⽤⾏政区现成的资料。
3.2.1.2⼩区划分图:
3.2.1.3期望线图如下:
3.2.2交通⽣成预测
为了进⾏发⽣量和吸引量的预测,⾸先必须确定OD节点及路⽹。
然后分析影响交通⽣成量的主要因素,经过统计分析等⼿段建⽴预测模型,给出预测值。
3.2.2.1出⾏产⽣预测概述及⽅法:
⑴通过对⼤量资料进⾏分析确定居民出⾏产⽣预测的主要影响因素之后,就可以针对这些有较⼤影响的因素与出⾏产⽣量的相互关系,建⽴模型。
⑵此次课程设计采⽤的⽅法是⽣成率法(指标是单位⼈⼝)。
该⽅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据OD调查结果,统计得出对应单位⽤地⾯积、单位⼈⼝或单位经济指标等的交通产⽣、吸引量,如假定其实稳定的,则根据未来各交通区的⽤地⾯积、⼈⼝数量或经济指标等便可进⾏
交通⽣成预测。
⽣成率模型是最早的交通⽣成预测模型,其特点是简单、⽅便,但由于其只能考虑单因素,在有多个因素影响交通⽣成时,会有很⼤误差。
因此,⽣成率法只可⽤于⽐较粗略的交通⽣成预测。
3.2.2.2出⾏吸引预测概述及⽅法:
⑴影响居民出⾏吸引的因素包括⽤地情况、交通区所处区位及建筑情况等特性,⽽且关系复杂,定⼼因素多。
⑵本次课程设计采⽤居民出⾏吸引预测⽅法是直接⽤⽤地⾯积等代替吸引情况。
采⽤如下步骤和⽅法:
①建⽴出⾏吸引与⼟地利⽤的基本关系
利⽤居民出⾏调查统计所得各交通区对各⽬的的出⾏的吸引,以及现状各交通区的⽤地情况,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各种出⾏⽬的的出⾏吸引与⼟地利⽤的基本关系
②确定区位系数
根据各交通区所处区位,可将交通区划分成若⼲个区域,通过⽐较不同区域交通区的实际出⾏吸引权,可得出不同区域交通区的区位系数。
③确定交通区特性系数
除考虑⽤地⾯积、区位等⼀般因素对出⾏吸引的影响之外,还应考虑交通区特性的影响,因此引⼊反映交通区特性对出⾏吸引
的影响的交
④交通区特性系数。
3.2.3 预测结果
3.3 交通分布预测
交通分布预测是在交通⽣成预测的基础上,找出各交通分区之间的出⾏量,即要得到由交通⽣成预测模型所测得的各⼩区出⾏交通量与其他⼩区交换的数据,使得交通预测模型进⼀步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