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物理 回归基础总复习 探究性问题专题卷(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性问题专题卷
1.用如图所示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
(1)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应处于(选填“A”或“B”)端;
(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所测的数据如表二所示:
①依据表格和电路图分析,将电阻R由5Ω换成10Ω,闭合开关进行实验时,应向(选填“A”或“B”)端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保持V不变;
②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比。
【答案】(1)B;(2)①B、2,②反。
2.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同一铁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本实验研究的是木块的动能与它的质量、速度的关系;
B.在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要保持小球的质量不变,让小球从相同的高度滚下,以不同的速度推动木块移动;
C.在探究动能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时,要选择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让它们分别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滚下;
D.实验中通过观察木块移动的距离来比较动能大小的
【答案】D。
3.下面是进行“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图甲中把余下部分的电路用笔划线代替导线连接好。
(2)在某次测量中,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值为 A。
(3)丙、丁两图是某实验小组在探究过程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其中表示电压不变,电流随电阻变化的图象是(填“丙”或“丁”)。
(4)在探究电阻一定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的过程中,使用滑动变阻器的目的是和。
(5)有同学想利用图甲的实验原理测“220V、40W”的白炽灯的额定功率。
如果要使实验可行,请对原理图中实验器材的规格提出一条合理的要求。
(答题示例:电压表的量程至少要220V)答:。
如果在家里做测白炽灯功率的实验,因家里一般没有电压表和电流表,所以可以利用家庭中都有的和测量更方便。
(6)在实际情况中,电压表的电阻并非无穷大,电流表内部也有电阻,在这次实验中,如果用图1所示电路来试验,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无误,那么你认为按甲图的电路图测量导致误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如图;(2)0.3;(3)丙;(4)保护电路、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5)
所以电流表可选择0~0.6A的量程;电能表、钟表;(6)所测电流是电压表和电阻的总电流,电流值偏大。
4.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李阳同学和他的伙伴们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
(1)①②③三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的关系。
(2)分析(填序号)三次的实验数据,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3)此实验还探究了浮力的大小与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
(4)通过实验数据可知金属块的密度为kg/m3。
(g=10N/Kg)
(5)金属块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为,你认为能否判断实验④⑤中的金属块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的大小?(填“能”或“否”)
【答案】(1)排开液体的体积;(2)①③④;(3)液体密度,当排开液体体积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4)9×103;(5)1.2N、否。
5.在“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A.与物体质量大小有关;
B.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有关;
C.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D.与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实验室中有一较长的水平粗糙桌面(如图所示)、一个带钩的长方体木块和一只弹簧测力计可供使用。
(1)小芳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在桌面上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中数据可验证
【答案】(1)B、接触面的积大小、摩擦力大小与速度无关;(2)C、木块匀速匀动时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水平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才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6.为了探究做功与物体内能变化的关系,某小组同学利用气压式喷雾器、数字式温度计、小叶轮等进行实验。
实验中,他们先关闭喷嘴处的阀门,接着手压活塞快速打气,然后打开喷嘴处的阀门,迅速放出壶内一部分气体,并用温度计测出喷雾器内部的气体温度(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研究过程如图(a)、(b)和(c)所示。
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①比较(a)和(b)两图可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比较(b)和(c)两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②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小。
7.如图所示,在轻质杠杆OA的A端挂一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石块,在OA的中点施加一竖直向上的力F。
当力F=40N 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石块的重力为 N,石块的密度为 kg/m3,将石块浸没于盛水的烧杯中,若杠杆仍在水平方向上再次平衡,则F= N。
【答案】20、2×103、20。
8.图中所示的实验装置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⑴实验中通过观察来比较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多少。
⑵为了便于比较两种电阻丝通过电流后产生热量的多少,甲乙两瓶中要装入初温相同的同种液体。
⑶为达到实验目的,选用的两电阻丝的阻值不能。
⑷实验结论是。
⑸该实验装置还可以研究通电时间一定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的关系。
【答案】(1)两支温度计示数变化;(2)质量相同;(3)相同;(4)在电流、通电时间一定时,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5)电流大小。
9.志成利用图示装置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1)开关闭合后,将AB棒沿着水平方向向右运动时,观察到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不偏转);
(2)要使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方向与(1)中相反,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是:(写出一种即可);
(3)实验还发现若AB左右运动速度越快,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越明显,这说明感应电流大小与有关;
(4)若将图中灵敏电流计换成,该装置还可以用来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并据此制成了(发电机/电动机)。
【答案】(1)偏转;(2)改变切割磁感线方向;(3)切割磁感线速度;(4)电源;电动机。
10.晓晓实验组在探究“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实验中,设计了如图(1)所示电路。
实验时,
(1)可通过观察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
图(1)图(2)(2)如图(2)所示是通电螺线管周围的有机玻璃板上的小磁针分布状态,观察可知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与的磁场相似。
(3)晓晓猜想通电螺线管磁场强弱可能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都有关。
实验中,他将开关S从l换到2上时,调节变阻器的滑片P,再次观察电流表示数及吸引的回形针数目,此时调节滑动变阻器是为了,来研究通电螺线管磁场强弱与的关系。
【答案】(1)小磁针静止时,N极(或S极)的指向;(2)条形磁体;(3)控制两次实验的电流大小不变、通电螺线管磁场强弱与线圈匝数。
11.为了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如图所示),应使木块在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作用下做运动,此时拉力与摩擦力是力;
(2)比较甲图和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知,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比较甲图和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知,在压力一定时,滑动摩擦力越大;
(4)小明在实验中运用了的方法,在我们学过的知识中也运用了此类方法;
(5)请举一个增大有益摩擦的事例和减小有害摩擦的事例。
【答案】(1)匀速直线、平衡;(2)压力;(3)接触面越粗糙;(4)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5)鞋底上有花纹;加润滑剂。
12.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
(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的特点,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3)保持F1与F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图2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
【答案】(1)小车与桌面间的摩擦力较小,可以忽略不计;(2)改变力的方向,砝码质量;(3)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13.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勇同学在同一块海绵上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来进行研究。
(所用每块砖重力和型号大小都相同)
A.一块砖平放在海绵上;B.两块砖叠放在海绵上;C.一块砖竖放在海绵上。
(1)小勇是通过观察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观察比较图A、B的情况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有关;比较图A、C的情况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有关。
(3)以上这种研究方法在科学探究中属于法。
【答案】(1)海绵变形程度;(2)压力大小、受力面积;(3)控制变量法。
14.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摩擦力跟压力大小的关系。
(1)实验时,拉动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因为这时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____力。
(2)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它的示数是__N。
甲乙
(3)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如图乙所示的方格坐标纸中画出图象。
(4)分析图象可知: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摩擦力跟压力的大小成____。
【答案】(1)平衡力;(2)1.6;(3)如图;(4)压力的大小成正比。
15.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2)小刚用图乙所示的装置给水加热,小强同学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在烧杯上方加了一个密闭的盖子。
在水
(选填“a”或“b”)。
(4)由图象还可以看出水温度升高的快慢不同,小刚认为是比热容不同造成的,小强认为是加热过程中热量
【答案】(1)82、提高水的初温;(2)a;(3)吸热、保持不变;(4)小强。
16.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解析】(1)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既能看到A的像,又能看到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及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2)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观察到的像更清晰。
(3)蜡烛靠近或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都不变,永远和物体大小相等。
故答案是:(1)蜡烛B;(2)较暗;(3)不变。
【答案】(1)蜡烛B;(2)较暗;(3)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