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Lab原创:如何设计前-后对照研究?这里有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设计前-后对照研究?这里有答案!
在临床研究的二级设计方案中,除了我们前期介绍的队列研究和非随机对照研究外,还有一种前-后对照研究(before-after study),它是将两种不同的处理措施或治疗方法,在前后两个阶段分别应用,然后比较其结果的差异,而不是同一处理措施的重复应用。

前-后对照研究,主要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处理进行比较其差异。

本研究的观察对象可以是同一病例,也可是不同病例,所以,设计方案也有两种类型:1.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研究对象是同一病例,在前、后两个阶段,接受不同的
处理措施,然后对其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本类型研究对象在前、后不同阶段需要接受试验和对照两种处理,因此,和前一期介绍的交叉试验一样仅适用于慢性反复发作疾病的防治性研究。

设计模式如下:
研究对象-合格病例-前阶段措施-治疗时间-结果1-洗脱期-后阶段措施-治疗时间-结果2
2.不同病例前-后对照研究:又称历史性对照研究,研究对象是不同的病例,在
前、后两个阶段,两种治疗措施的间隔时间不确定。

只能比较不同处理措施的效果,无法排除个体差异带来的影响。

可见,本设计类型可用于病因学研究或治疗效果的研究。

设计模式如下:
研究对象1-前阶段措施-结果1
研究对象2-后阶段措施-结果2
前-后对照研究优点
1.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的优点:
-每例受试者均有接受试验和对照两种措施,具有公平性;
-试验措施可以标准化,结果也有一致的衡量标准;
-以自身做对照,可消除个体差异,减少样本量,节约时间和成本,统计学效能较高。

2.不同病例前-后对照研究的优点:
-不同病例作为对照,节约了时间和费用;
-同期内入组的病例,均接受同一的治疗措施;
-可消除自愿者偏倚。

前-后对照研究缺点
1.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的缺点:
-自身进行前、后对照,病情轻重不可能完全一致,难保证两阶段起始点一致,影响前后两阶段的可比性;
-应用范围有限,只适用于慢性复发性疾病;
-洗脱期过长,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洗脱期过短,可能影响后阶段的治疗效果。

2.不同病例前-后对照研究的缺点:
-不同病例,存在个体差异;
-前、后两阶段处理情况差异大,偏倚和混杂因素较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