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2013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某某省某某市双滦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2013•双滦区模拟)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夜幕降临,城市霓虹灯通电后发出美丽的亮光
B.青铜受热熔化后浇铸成各种形状的工艺品
C.“侯氏制碱法”用空气、水、食盐生产纯碱和化肥
D.自来水通过蒸馏变成可饮用的瓶装蒸馏水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生活实际型.
分析:此题考查了根据身边的工业科技在生活中运用,判断化学变化的事,解题的关键是判断变化的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
解答:解:A、霓虹灯发光的原理是外电源电路接通后,变压器输出端就会产生几千伏甚至上万伏的高压.高压加到霓虹灯管两端电极上时,使气体的电离.带电粒子与气体原子之间的碰撞,多余的能量就以光子的形式发射出来,这就完成了霓虹灯的发光点亮的整个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B、青铜受热熔化后浇铸成各种形状的工艺品,只是物质的形状的变化,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
物理变化.
C、“侯氏制碱法”用空气、水、食盐生产纯碱和化肥,由空气、水、食盐到纯碱和化肥新物质的
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自来水通过蒸馏变成可饮用的瓶装蒸馏水,是将自来水中的杂质与水分离属于除杂类,并无新
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所给每一事例的应用原理,结合发生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新物质的生成,常用排除法逐一筛选出正确答案即可.
2.(2分)(2012•某某)“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措施中符合该主题的是()
A.焚烧废旧塑料解决“白色污染”
B.多用煤发电少用风力发电
C.把还未用完的作业本烧掉
D.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
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专题:生活实际型.
分析:A、从焚烧废旧塑料所产生的污染物造成的不良后果方面分析判断.
B、从化石燃烧造成的资源匮乏及空气污染分析判断.
C、从焚烧废纸X所产生的污染物造成的不良后果及废品回收利用方面分析判断.
D、从减少能源危机和节能减排方面分析判断.
解答:解:A、焚烧废旧塑料所产生的污染物造成空气污染,影响人类身体健康.故A不正确;
B、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资源匮乏并能造成空气污染,如酸雨的形成等.故B不正确;
C、焚烧废纸X所产生的污染物造成空气污染如将其废品回收利用既节能有减排.故C不正确;
D、减少机动车辆的使用就是减少能源危机和节能减排的具体体现之一.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节能减排已是人类关注的问题,关于节能减排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生产、生活中节能减排的措施是历年中考不变的热点之一,要注意积累,并能拓展发挥和应用.
3.(2分)(2013•双滦区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和离子中只有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分解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
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分类.
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中只有一种分子进行分析判断.
C、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
D、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解答:解:A、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除了分子,原子、离子也能构成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由分子构成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分子,则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
定是纯净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分解反应不一定有单质生成,如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物中没有单质,故选项说法
错误.
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CaCO3含有氧元素,但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
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构成物质的粒子、纯净物的特征、分解反应的特征、氧化物的概念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2分)(2013•双滦区模拟)在化学实验中必须注意安全操作:
①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盖灭,不用嘴吹.
②在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器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③浓硫酸不慎滴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3溶液涂上
④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液体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⑤可以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②B.②⑤C.③⑤D.①③④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专题:综合实验题.
分析:运用酒精灯的使用、浓硫酸的稀释、加热、事故处理基本知识选择答案.
解答:①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盖灭,不用嘴吹.故①正确.
②在稀释浓硫酸时将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
中,因水的密度比浓硫酸小水会浮在浓硫酸上面,且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水会沸腾产生危险.故②不正确.
③浓硫酸不慎滴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3溶液涂上.故③正确.
④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液体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④正确.
⑤不可以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故⑤不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是实验操作题,考查的是实验基本操作,侧重基础注重动手能力和分析实验能力的培养.
5.(2分)(2010•某某)已知金属R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R+CuSO4=Cu+RSO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B.金属R的活泼性比Cu要强
C.该金属可以是金属铝D.该金属一定是铁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与置换反应.
专题:实验推断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表示物质间发生反应的事实,可由金属单质与可溶性盐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分类及金属活动性的强弱关系;
由金属活动顺序表,铜处于氢之后,所以处于氢前的活泼金属都可以把铜从硫酸铜溶液置换出来;
根据生成物的化学式RSO4,可判断金属R的化合价,而判断金属R的可能.
解答:解:根据金属R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CuSO4=Cu+RSO4,该反应为金属单质R与化合物硫酸铜反应生成金属单质铜和化合物RSO4,属于置换反应;由于R能置换铜所以R排在铜前,而R还可以是排在铜前的其他金属可能是铁但不一定是铁;金属R在置换反应中表现为+2价,而金属铝只有+3价,金属R一定不是金属铝.
综上所述,B正确;
故选B.
点评: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根据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可以判断反应中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关系.
6.(2分)(2006•某某)小莹同学向过量的稀硫酸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条后,绘制了如下表示其变化过程的坐标曲线图,其中不正确的是()
A.B.C.D.
考点: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及学习方法;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根据向过量的稀硫酸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条后,这一句话推出镁条全部参加反应,硫酸有剩余.解答:解:A、没反应之前,没有硫酸镁,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镁越来越多,但反应结束后,质量就不变了,所以A正确;
B、没反应之前,没有氢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气越来越多,但反应结束后,质量就不变了,所
以B正确;
C、根据向过量的稀硫酸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条,这一句话推出硫酸有剩余,最后反应结束后,硫
酸的质量分数不能是零;
D、根据向过量的稀硫酸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条,这一句话推出镁条全部参加了反应,最后反应结
束后,镁条的质量是零.
故选C.
点评:做题时善于挖掘题干中的隐含条件,例如根据向过量的稀硫酸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条后,这一句话推出镁条全部参加反应,硫酸有剩余.
7.(2分)(2006•某某)小军用右图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其中甲包含了乙、丙、丁…下列关系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甲乙、丙、丁…
①常见的干燥剂石灰石、浓硫酸、生石灰
②常见的合金不锈钢、焊锡、生铁
③常见营养素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
④常见的盐食盐、纯碱、高锰酸钾
A.①B.②C.③D.④
考点:物质的简单分类;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根据浓硫酸或烧碱的性质确定所能干燥的气体;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化学与生活健康;物质的分类;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干燥剂的特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人体所需营养物质及盐的定义的相关知识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A、浓硫酸、生石灰都能吸水,可用作干燥剂,但石灰石不具有吸水性不能做干燥剂;不正确;
B、焊锡、不锈钢及生铁都是合金;正确;
C、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是常见营养物质;正确;
D、氯化钠、纯碱、高锰酸钾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正确.
故选A
点评:善于总结归纳关注生产生活使化学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8.(2分)(2013•双滦区模拟)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合理的是()
A.铁生锈后质量变大,是因为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立即生成大量氧气,是因为二氧化锰中含有氧元素
C.浓盐酸敞口放置后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是因为有挥发性
D.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
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A、根据任何化学变化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B、根据在双氧水制氧气的过程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分析.
C、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
D、根据分子之间有间隔进行分析.
解答:解:A、铁生锈后质量变大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结合生成了铁锈,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A解释不合理;B、在双氧水制氧气的过程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与氧气的生成量无关,故B 解释不合理;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后溶质氯化氢挥发,故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C解释合理;
D、热胀冷缩不是因为分子的大小发生了改变,而是因为分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故D解释不合
理.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基础性知识,要求学生要牢牢的掌握零碎的基础知识并能加以应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9.(2分)(2013•双滦区模拟)纳米材料是由纳米颗粒经过特殊制备得到的.室温下外形相同的纳米铜比普通铜可多拉长50倍而不断裂,这表明纳米铜具有较好的()
A.导电性B.延展性C.导热性D.弹性
考点:复合材料、纳米材料.
专题:化学与新科技.
分析:根据题意,室温下外形相同的纳米铜比普通铜可多拉长50倍而不断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室温下外形相同的纳米铜比普通铜可多拉长50倍而不断裂,说明纳米铜具有较好的延展性,而不是导电性,故选项错误.
B、室温下外形相同的纳米铜比普通铜可多拉长50倍而不断裂,说明纳米铜具有较好的延展性,故
选项正确.
C、室温下外形相同的纳米铜比普通铜可多拉长50倍而不断裂,说明纳米铜具有较好的延展性,而
不是导热性,故选项错误.
D、室温下外形相同的纳米铜比普通铜可多拉长50倍而不断裂,说明纳米铜具有较好的延展性,而
不是弹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掌握金属的物理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2分)(2013•双滦区模拟)小明在厨房帮妈妈做饭时观察到了一些现象,并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进行的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A.用洗涤剂清洗油锅,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B.用煤气炉炒菜是利用内能来加热物体
C.煮饭时锅盖上冒出的“白气”是锅中的水汽化成的水蒸气
D.用高压锅煮牛肉容易煮烂,是因为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
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用洗涤剂清洗油锅,形成的是乳浊液,因此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煤气燃烧放出热量,因此用煤气炉炒菜是利用内能来加热物体;煮饭时锅盖上冒出的“白气”是锅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液滴,而不是汽化成的水蒸气,水蒸气是无色气体,是看不见的;用高压锅煮牛肉容易煮烂,是因为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因此温度升高,煮的牛肉就越容易烂.
解答:解:A、用洗涤剂清洗油锅,形成的是乳浊液,因此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煤气燃烧放出热量,因此用煤气炉炒菜是利用内能来加热物体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
误;
C、煮饭时锅盖上冒出的“白气”是锅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液滴,而不是汽化成的水蒸气,水蒸
气是无色气体,是看不见的,原题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D、用高压锅煮牛肉容易煮烂,是因为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因此温度升高,煮的牛肉就
越容易烂,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一氧化碳可燃性、水的状态变化等,基础性比较强,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
11.(2分)(2013•双滦区模拟)根据化学、物理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手机电池充电是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B.羊毛属于复合材料
C.把煤块制成蜂窝状,有利于煤的充分燃烧
D.冬天用煤炉取暖,为防止热量散失,应关紧门窗
考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A、根据化学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充电原理分析;
B、根据羊毛的属类分析;
C、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分析;
D、根据燃烧的条件及不充分燃烧的危害分析.
解答:解:A、化学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而充电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叙述错误;
B、羊毛是天然材料,而复合材料是合成材料,故叙述错误;
C、把煤块制成蜂窝状,增大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煤的充分燃烧,故叙述正确;
D、冬天用煤炉取暖,若紧闭门窗会使氧气供应不充足,则煤炭燃烧不充分,会产生一氧化碳,产
生中毒现象,故叙述错误;
故选项为:C.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2.(2分)(2013•双滦区模拟)科学知识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电磁波可能对人体有害,声波则不会对人体有害
B.葡萄糖是一种有机物,是人体内重要的提供能量的物质
C.食品中缺乏维生素不利于健康
D.食用甲醛浸泡的食物对人体有害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A、电磁波对人体有害,声波在一定条件下对人体有害;
B、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C、维生素对人体的新陈代谢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D、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
解答:解:A、电磁波对人体有害,声波也可能会对人体有害,例如当声波很强时会对人体造成危害.错误.
B、葡萄糖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供应者.正确.
C、食品中缺乏维生素时,人体的新陈代谢会受到很大影响,不利于健康.正确.
D、甲醛能够破坏人体中的蛋白质,食用甲醛浸泡的食物对人体有害.正确.
故选:A.
点评:葡萄糖、蛋白质、油脂都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但是葡萄糖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蛋白质、油脂是次要的供能物质.
13.(2分)(2013•双滦区模拟)日常生活中,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的方法,错误的是()
A.白酒和白醋﹣﹣观察颜色
B.棉线和羊毛线﹣﹣灼烧,闻气味
C.黄铜和黄金﹣﹣灼烧,观察颜色变化
D.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点燃,观察燃烧现象、闻气味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专题: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别差异进行分析,白酒和白醋都是无色的液体;羊毛灼烧具有烧焦羽毛的气味;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铜在空气中加热能生成氧化铜;聚氯乙烯燃烧具有刺激性气味;据此解答.
解答:解:A、白酒和白醋都是无色的液体,观察颜色无法区分,错误;
B、棉线灼烧没有气味,而羊毛线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气味不同,使用灼烧闻味的方法可以区
分,正确;
C、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铜受热能生成黑色的氧化铜,而金在空气中加热无变化,根据加热后颜
色的变化可以鉴别黄铜和黄金,正确;
D、聚乙烯点燃没有刺激性气味,而聚氯乙烯点燃后有刺激性气味,根据点燃后的气味可以鉴别聚
乙烯和聚氯乙烯,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完成此题,可以研究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选择的鉴别方法要能够出现不同的实验现象.
14.(2分)(2013•双滦区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河水看起来比实际浅是因为光的反射
B.把新鲜的鸡蛋在石灰水中浸泡一下可以保鲜
C.图钉帽面积大是为了增大手指对它的压强
D.物体的着火点越高越容易发生自燃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A、因为光的折射,看起来河水比实际浅;
B、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当力一定时,面积越大,压强越小;
D、着火点越低,可燃物越容易燃烧.
解答:解:A、河水看起来比实际浅是因为光的折射.不正确.
B、把新鲜的鸡蛋在石灰水中浸泡一下,蛋壳上沾的氢氧化钙能够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
酸钙小颗粒,堵塞鸡蛋的气孔,减缓呼吸作用,延长保质期.正确.
C、图钉帽面积大是为了减小图钉对手的压强.不正确.
D、物体的着火点越高越不容易发生自燃.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是一道跨学科综合题,这也是近年来经常出现的类型之一.
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每空1分,24小题画图1分,共34分)
15.(2分)(2013•双滦区模拟)在行驶的汽车内吸烟,其他人也能闻到烟味,成为被动“吸烟者”,这一现象说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为了防止烟味呛人,吸烟者将身旁的车窗打开一条缝,这样烟雾就会顺着窗缝钻出车外,这是由于车外空气的流速大于车内,而使车外的气压小于车内的气压.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根据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流体流速越大,流体的压强越小,流体流速越小,流体压强越大.解答:解:在行驶的汽车内吸烟,其他人也能闻到烟味,成为被动“吸烟者”,是因为烟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被动吸烟.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车外的空气流动速度较大,压强较小,车内空气流速较小,压强较大,车内压强较大的空气流向压强较小的车外,车内的烟气被压出车外.
故答案为:是在不断运动的;车外的气压小于车内的气压.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4分)(2013•双滦区模拟)“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份最后一个周六晚20:30至21:30熄灯(或尽可能关闭其他用电设施)一小时,来表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
(1)2012年3月31日,“地球一小时”活动来临之际,我市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在县城城区和镇政府所在地开展了主题科普宣传活动.假设在城区有5000户参与了此次活动,每个家庭的灯都是五十瓦,每家有五盏,那么一共节省1250 度电.
(2)熄灯活动与气候变化有关是因为火力发电放出的二氧化硫会造成酸雨,放出的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
(3)请你参与此次活动,说说你家省电的方案:随手关灯.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1)根据电功公式W=Pt,求出节约的电能进行解答;
(2)根据二氧化硫会造成酸雨,放出的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进行解答;
(3)根据常用的节电方法进行解答.
解答:解:(1)照明灯平均功率是50W,5000个家庭的总功率为:P=50W×5×5000=1.25×106W=1250kW,而时间t=1h,所节约的电能为:W=Pt=1250KW×1h=1250kW•h=1250度;
(2)二氧化硫会造成酸雨,放出的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
(3)常用的节电方法有随手关灯或使用节能灯等.
故答案为:
(1)1250;
(2)二氧化硫;温室效应;
(3)随手关灯.
点评:本题以“地球一小时”为背景设计考题,较全面地考查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解答时要结合所学习的环保知识进行思考,尤其要对温室气体的产生和影响作多角度拓展.本题不难,但情景设计得好,能号召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培养节约意识.
17.(6分)(2013•双滦区模拟)节假日或双休日,去郊游野炊实为一大快事.然而,在野炊的情趣之中,如果遇到下面一些问题,你是如何处理的?
(1)对野炊有经验的人会告诉你,餐具最好是导热性好、不易破碎的材料制的,你准备带的餐具是用 A (填字母)制的.
A.金属 B.陶瓷 C.无所谓.
(2)在“灶”上悬挂野炊锅时,应调节野炊锅到合适的高度.你觉得原因可能是便于使用外焰加热.(3)野餐食谱如下:主食:馒头;配菜:烤火腿、鲫鱼汤、五香豆干.从营养角度来看,你准备再添一样C .(填字母).
A.炒鸡蛋 B.牛奶 C.黄瓜 D.烤野兔肉.
(4)在引燃细枯枝后,如果迅速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反而燃烧不旺,并产生很多浓烟,说明物质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是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充分接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