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设计等级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房设计等级标准
机房设计等级标准
二、机房环境要求:
1.温度、湿度
(1)一类、二类机房
温度:10℃-25℃;相对湿度:40%--70%。
(2)三类机房
温度:10℃-30℃;相对湿度:20%--85%。
(3)四类机房
温度:5℃-35℃;相对湿度:15%--85%。
(4)各类机房必须配备温湿度表,以监测机房的温湿度状况,并定期计量。
2.防尘、防静电
(1)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均应保障机房内防尘。
(2)一、二类机房在进入机房前应设有防尘缓冲带,以便工作人员更换工作服、工作鞋等。
一、二类机房窗户应密封。
(3)机房内的通信设备应保持清洁干净,无灰尘。
设备风扇、过滤网清洁干净。
(4)机房要具备防静电的各种设施,如防静电腕带等,避免静电将电路板等击坏。
3.防火
(1)铁路局及原铁路分局所在地通信枢纽机房应配备通信机房火灾自动灭火、报警系统。
(2)对于不具备火灾自动灭火、报警系统的机房,要按规定配备足够、有效和适合通信机房使用的灭火器材。
(3)有人值守机房的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广播应保证齐全有效。
4.照明
(1)机房应采光良好,灯光照明应保证在任何情况下进行维护操
作的照明度。
(2)设备应避免阳光直射。
(3)一、二、三类机房窗户应有阻燃的挡光窗帘,整齐美观。
摘自中国铁通网运[2006]17号文件,机房及线路区段的标准和要求。
三、机房设备:
1.安装及布线
(1)设备机架的安装固定应符合设计文件的抗震要求。
(2)机房内的设备摆放要整齐,设备列间距要有足够的维修操作空间,并有利于设备散热。
(3)机房内的布线要符合安全和设计规范的要求,要整齐有序。
采用上走线方式的电缆,必须整齐地固定于走线架上。
采用下走线方式的电缆,应有序地敷设于高架地板下,若无高架地板,须设有电缆沟槽或电缆防护槽。
(4)设备、电缆、光缆均须有名称、用途、序号等内容的标签、标识牌。
标签、标识牌字体清晰,放置的位置应符合相关规定。
电缆、光缆标识牌应在上下设备及楼间通道等可能进行操作并易混淆缆线的地方放置。
(5)机房内的交、直流电缆(线)与通信电缆(线)必须分开布放,交流、直流电缆(线)应按规程要求分开布放。
2.电源、接地及雷电防护
(1)综合通信楼内的通信电源(含-48V直流基础电源、大型UPS及逆变电源)原则上应采用集中供电方式,以主干汇流排或主干母线馈送至各层机房,应在各层机房建立直流、交流(UPS或逆变器)电源分配柜。
(2)直流电源分配柜内应采用直流专用型空气开关或熔断器,严禁使用交流型空气开关替代直流专用开关。
(3)交流电源分配柜内要设置独立的保护地线(PE)排及零(N)线排或接线端子。
(4)通信设备必须安装雷电防护器件,防雷设计和施工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
(5)一、二类机房电源系统要符合“电源优化指导意见”的要求。
一类机房必须配备满足容量要求的发电机(组)。
(6)机房接地电阻值规定(见附表)
3.动力环境远程监控
(1)无人值守机房必须建立动力环境远程监控系统。
(2)动力环境远程监控系统应具有监视机房的交流供电情况,直流供电的电压、电流、负载、蓄电池组熔断器的状态,环境温湿度情况以及防火、防盗、防水的监控功能。
(3)动力环境远程监控系统的设备必须完好可用,符合技术标准,实时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四、接地电阻值要求:
附表:
机房接地电阻值规定
机房分类直流工作接地电阻值(Ω)保护接地电阻值(Ω)建筑防雷接地电阻值(Ω)
一类机房<1 <1 <10
二类机房<1 <1 <10
三类机房<1 <4 <10
四类机房<3 <4 <10
注:当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建筑防雷接地共用同一个接地网时(联合接地方式),各类接地电阻均应满足工作接地电阻值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