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广安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综合性学习。
父爱是一座山,高大威严;父爱是一汪水,深藏不露;父爱是一双手,搀扶我们走过春夏秋冬。
6月19日是父亲节,为了感激父亲的养育之恩及父亲对家庭、社会的贡献,七年级一班开展“我终于读懂了父亲”的专题实践活动。
请你参与以下活动。
(1)
活动一: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________
(2)
活动二:请你设计两个调查题,了解大家过“父亲节”的情况。
(3)
活动三:用上一种修辞方法给你父亲发一条短信,表示自己的感恩之情,不超过50字。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9高一上·运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秋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但对这个节日是怎么起源的,又源于何时等问题,历来说法不一。
笔者近读日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其卷二有关于中秋节起源的记载,对回答中秋节是怎么起源和源于何时这两大问题大有作用。
现将这段文字照录如下:
十五日,寺家设馎饦饼食等,作八月十五之节。
斯节诸国未有,唯新罗国独有此节。
老僧等语云:新罗国昔与渤海相战之时,以是日得胜矣,乃作节,乐而喜舞,永代相属不息。
设百种饮食,歌舞管弦以昼续夜,三日便休。
今此山院追慕乡国,今日作节。
此文所记为唐文宗李昂开成四年(839)事。
圆仁关于中秋节“诸国未有,唯新罗国独有此节”的记载,大致可信。
因为我国古代一些专记岁时的专著如汉崔亮《四民月令》、晋周处《风土记》、梁宗擦《荆楚岁时记》、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唐韩鄂《岁华记丽》等书,均未记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事;类书如编于唐初的《艺文类聚》、唐中期编《初学记》等,其岁时部亦不记八月十五中秋节;唐以前流传下来的民间日用书《书仪》,也不记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这些似乎都告诉我们,唐以前,中秋节或还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
再来看看当时文人在八月十五的聚会,就可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即八月十五夜,他们都习惯于在一起吟诗赏月。
如《白居易集》中,就留下了《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值对月忆元九》《八月十五日夜对酒玩月偶题是诗》(卷十四)《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卷十七)《八月十五日夜同诸客玩月》《答梦得八月十五日夜玩月见寄》(卷三十一)等五首以“八月十五日夜”为题的诗作,若不是把此日夜当作节日,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从这个意义上说,至少中唐人已经把八月十五日夜当作节日,说中秋节起源于唐代,当非无据。
此节得以从新罗“引进”,有其深厚的汉文化基础。
首先,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八月十五夜的月亮,唐欧阳詹所言:“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
稽于天道,则寒暑中;取于月数,则蟾兔圆。
”这种看法,代表了崇尚中庸之道的国人意识。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正好说明八月十五日夜是立节的佳辰。
其次,关于月的诸多神话传说,也是中秋节形成的节俗文化基础之一。
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传说,均极为优美和富于传奇性。
其三,古礼“秋分夕月”和秋社俗,也应是中秋节形成的又一个文化基础。
秋分和秋社均为八月节,其时间一般都在八月十五日前后,甚或同时。
如唐文宗开成五年(840)秋社日为八月十五日,次日即为秋分。
社日是农业大国的重要农事节日。
社为土地神,“王为群姓立社,曰太社;王自为立社,曰王社;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诸侯自为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
社日是祭社神的日子,分春秋二社。
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祭社神,叫春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祭社神,叫秋社。
前者“祈年”,后者“庆有年”。
两次社祭,家家户户“结综会社”,非常隆重。
秋社和秋分这两个传统节日在八月十五日前后一两日或同时,毫无疑问对中秋节的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
(节选自《文史知识》,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传统节日中秋节在中国的起源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B . 中唐时代,民间已经盛行中秋节,此节的民间文化已比较普及。
C . 从文献记载看,唐以前,中秋节应该还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D . 中唐人已经把八月十五日夜当作节日,说中秋节起源于唐代,可成定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引用日僧圆仁的文字,目的是证明中秋节起源于新罗。
B . 文章列举古代文献,进一步补充论证日僧圆仁的分析是大致可信的。
C . 文章罗列白居易的诗作,是为了佐证当时文人习惯在八月十五吟诗赏月。
D . 文章选用诗句“最团圆夜是中秋”,指出八月十五月团圆,适合确立为节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作者认为深厚的汉文化基础是中秋节起源问题中值得探讨的价值内涵。
B . 唐欧阳詹的言说,是为了显示国人崇尚中庸之道的意识渗透在节日文化之中。
C . 周天子为自己确立的社,叫王社;晋侯为百姓确立的社,叫国社。
D . 2018年立秋后第一个戊日是8月14日,可知9月23日(秋分),也即社日。
3. (9分) (2019高一下·张家口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莎士比亚传
在英国中部、伦敦西北面的沃里克郡,有一个普通的小镇,名叫斯特拉特福,莎士比亚就是诞生在这个小镇上。
7岁那年,莎士比亚进了镇上的文法学校。
除了在学校读书以外,少年时代留给莎士比亚深刻印象的还有许多其他的东西。
茂密荒凉的亚登森林从北方一直伸展到斯特拉特福镇周围,莎士比亚在童年时就听说过有关这个森林的许多故事。
后来,莎士比亚在《皆大欢喜》这部喜剧里特别提到故事里的英雄罗宾汉。
莎士比亚在童年的时候还听过一些可怕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讲到有几个极其丑陋的巫婆,她们能预言人的未来。
后来,莎士比亚在悲剧《麦克白》中生动地描写了三个巫婆的形象。
1575年7月,伊丽莎白女王到离斯特拉特福镇不远的肯尼沃斯城堡做客,欢迎仪式上,许多人装扮成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牧神、海神、河神和其他各种神怪,走在游行的队伍里。
11岁的莎士比亚也见到了这次欢迎仪式的盛况。
当时英国已经有不少流浪的剧团多次到过斯特拉特福镇。
少年时代的莎士比亚有很多机会观看戏剧演出;少年
莎士比亚对演戏很感兴趣,也许这正是他把毕生贡献给戏剧的最初的原因。
后来他在戏剧《哈姆莱特》里满怀亲切之感地描写了流浪剧团的演出情况。
16世纪是文艺复兴时代,那个时代的精神是进取的、开放的,许多年轻人都不安于现状,想到外面的世界去寻找更广阔的天地。
莎士比亚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气氛中离开他的故乡小镇,到外面的世界去寻找更多更大的发展机会的。
1587年左右,莎士比亚来到伦敦,开始了他的新生活。
他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1590—1600年)以写历史剧、喜剧为主,有9部历史剧、10部喜剧和2部悲剧;第二时期(1601—1607年)以写悲剧为主,写了3部罗马剧、5部悲剧和3部“阴暗的喜剧”或“问题剧”;第三时期(1608—1613年)倾向于妥协和幻想的悲喜剧或传奇剧。
莎士比亚已经逝世300多年了。
几百年来,不同的民族都用各自的语言赞扬过莎士比亚,历代的大作家们几乎都将莎士比亚视为不可逾越的艺术高峰。
他们都认为莎士比亚是不朽的。
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戏剧家本·琼生评价他:“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17世纪英国伟大的诗人、一个真正的清教徒——弥尔顿也对莎士比亚推崇备至。
17,18世纪的一些古典主义作家,如德莱顿、蒲柏等人不得不赞美莎士比亚“有一颗通天之心,能够了解一切人物和激情”(德莱顿语)。
到了19世纪,莎士比亚更是风靡全欧洲。
雨果、司汤达等人在与古典主义做斗争时,都高举莎士比亚的大旗。
18,19世纪的许多大作家如伏尔泰、雨果、屠格涅夫、罗曼·罗兰等都曾或多或少地对莎士比亚作品进行模仿,在作品中留下了莎士比亚的影子。
到了20世纪,莎士比亚在国际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更加突出,出现了五花八门的莎学批评流派和令人眼花缭乱的莎剧舞台艺术。
心理学、美学、语言学、社会学等新兴的学科都以莎士比亚的作品为研究对象,使莎士比亚的作品在新的时代产生了新的价值。
现在全世界有众多的莎学研究机构,每年都会举行世界性的莎士比亚研究会议,全世界还有各种研究莎士比亚的专刊,莎士比亚图书馆等。
在电影和电视出现以后,莎士比亚的戏剧更是不断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
世界文学史上那些不朽的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从总体上来说,莎士比亚的戏剧把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精神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莎士比亚的戏剧常常揭示出人类生活和人性的某些本质特征。
莎士比亚的创作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真实性是他遵循的根本原则。
莎士比亚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源于生活的材料写进作品,必然会唤起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真切感。
莎士比亚作品中的现实主义又是与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相结合的。
他常常以诗人般的激情,抒情的笔调和浪漫
的风格,歌颂人文主义者理想中的社会和人际关系。
这一点在他的喜剧创作中尤为突出。
莎士比亚把现实的世界与幻想的世界相对照,以此鼓励人们去追求美好的生活。
(摘编自《莎士比亚传》)
【相关链接】①莎士比亚独自来到伦敦后,最初是给到剧院看戏的绅士们照料马匹,后来他当了演员,演一些小配角。
1588年前后开始写作,先是改编前人的剧本,不久开始独立创作。
当时的剧坛为牛津、剑桥背景的“大学才子”们所把持,一个成名的剧作家曾以轻蔑的语气写文章嘲笑莎士比亚这样一个“粗俗的平民”“暴发户式的乌鸦”竟敢同“高尚的天才”一比高下。
(《莎士比亚的故事》)
②莎士比亚曾说:“勤劳一天,可得一日安眠;奋斗一生,可永远长眠。
”“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
”“我没有路,所以不需要眼睛;当我能够看见的时候,我也会失足颠仆,我们往往因为有所自恃而失之于大意,反不如缺陷却能对我们有益。
”(《莎士比亚经典名言》)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莎士比亚从小除了接受学校教育外还广泛接触到校外生活,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这为他以后的戏剧创作提供了一定的生活基础。
B . 莎士比亚在悲剧《麦克白》中描写的三个巫婆的形象就是他童年时听说过的非常可怕的故事中能预言人的未来的极其丑陋的巫婆。
C . 莎士比亚受到许多赞扬,古典主义作家德莱顿、蒲柏等人都不得不赞美莎士比亚“有一颗通天之心,能够了解一切人物和激情”。
D . 莎士比亚曾在少年时代多次观看流浪剧团的戏剧演出,他对演戏很感兴趣,这是他把毕生贡献给戏剧并取得成就的真正原因。
(2)文中说“少年时代留给莎士比亚深刻印象的还有许多其他的东西”,“其他的东西”具体指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莎士比亚为什么能成为不朽的大家?请结合材料分析探究其原因。
4. (12分) (2016高二上·定兴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安装工小马
王剑冰
小马的墨镜还放在那个台上,静静地享受着昏暗的光。
而小马这时可能正在阳光下骑着车子狂奔。
几次打给他电话,他都说在去客户家的路上。
小马很忙,忙的连眼镜都顾不上来取了。
那天,小马干完活走得慌张,已经九点多了,我才发现他的墨镜忘在了杂物台上。
小马是一家公司的热水器安装工,来我家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六点了。
小马表示很不好意思,说让我久等了。
小马干活很麻利,为了安装得美观些,小马在不大的空间里费了很大的事。
我说一会儿装热水器的时候叫我一下。
可等我看见,小马自己一个人正扛着那个大家伙在卫生间狭小的空间里转着身子。
我赶忙去帮手,那个大东西被小马举过了头顶,这时我已经帮不上了,小马是站在梯子上。
可是,小马举着那么大个东西,就是挂不上钉好的小钩子,那两个小钩子太袖珍了。
我看得出,小马已经没有缓冲的余地,要么在最短的时间里挂上去,要么就会坚持不住掉下来。
小马满头大汗地憋红了脸的最后一举,站立的梯子在猛一用力中突然滑动了,小马站立不稳,差一点摔了下来,而我就在他的下面仰头看着,躲是来不及了。
小马打了个趔趄没有摔到地上,而热水器正好挂在了其中一个钩钩上,斜斜地没有掉下来。
好险啊!小马直说不好意思。
而我吓了一头汗。
这时小马的手机不停地响。
小马接听说一会儿就赶过去,好像是一个客户的事情。
小马说总有干不完的事,等干完了,也快半夜了。
又有个电话打进来,是问小马在哪里,吃饭了没有,而且还要把饭送过来,小马说不用不用,你先吃吧,一会就好了。
那边说,你不要急,把活给人家干好,别马虎。
小马说是,我啥时马虎过。
那边说要过来帮上一把,小马就有些急躁了,说你啰嗦什么,耽误我干活。
我说是你的爱人吧?挺关心你的。
小马说是,她总是怕我给人家干不好。
我说,她干什么的?小马说是干销售的。
两人在郊外租了一间很便宜的房子,比都市村庄的还便宜,就是路远一点。
起的早一点,睡的晚一点,腿和车子辛苦一点,就又能多余下点钱了。
可以给她买个好衣服什么的,她跟了自己,总是什么都不舍得买,起早贪黑地跟着自己吃苦,不管多晚回去,都在那里等着,有时就守着饭菜睡着了。
我说小马有福,小马说是啊,那就只有好好干活儿,爱人也是看中了自己这一点才跟自己好的。
我心里感慨社会里还有这么实诚的年轻人。
我忽然想起来,应该给小马拿点吃的。
就去了厨房拿来几个包子,可小马很是不好意思起来,说什么也不吃,说这是公司的规矩。
我说,就当是兄弟。
小马还是不吃,说一会就好了,不饿的,把碗放在了那里。
直到最后,他都没有吃一个。
而这之中,小马又忙了个把小时。
小马把活做得很认真,线路跑得规规矩矩,还帮我做了多余的活,比如另外跑了一根线。
小马很仔细地填写了安装单,很仔细地讲说了注意事项,说有什么事情可以给他打电话,小马留下了手机号,然后就匆匆忙忙地去了另一个客户家,调度那里已经打了好几次电话催了。
小马又得忙到很晚了。
妻子还在家里等着呢。
这中间也是打了好几个电话了。
小马脾气很好地说着善意的谎话,说再有一个小时就回去了。
小马就这么匆匆忙忙地走了,把那个遮阳的墨镜忘在了水池的台子上。
我记着小马说,干一个月虽然工资也不高,但小马挺满意的。
小马说,钱拿多少是小事,关键是把活干好,不能损坏了公司的名誉。
小马是个很敬业的人。
我想我要是有一个公司,就让小马做个总经理助理什么的,小马是个可用的人,而他的妻子能做部门经理。
可我笨得不会经营什么公司。
小马黑黑的,壮壮的,精精明明的,小马很是让人想念。
我再一次给小马打电话,告诉他我会把他的墨镜直接送到卖热水器的商场去。
选自《小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小马没有叫我,而是自己安热水器。
等我发现的时候,小马把热水器挂在了一个钩子上,差点儿掉下来。
这段描写,表明小马热心的同时也说明他的安装技术不够娴熟。
B . 小马的爱人没有正面出场,但通过小马和爱人之间的电话,我们可以知道她是一个温柔贤惠、知书达理、理解支持小马工作的好妻子。
C . 调度那里已经打了好几次电话催了,这中间爱人也是打了好几个电话了,所以小马匆忙的走了,把墨镜忘在了我家,这一情节表明小马在生活中既胆小又粗心。
D . 这篇小说主要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塑造了一个新时代的安装工的形象。
他从事的安装工作很平凡,但是他力求把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做到尽善尽美。
E . 这篇小说讲了安装工小马与爱人之间的爱情故事。
小说运用诙谐而又细腻的文笔描写了小马与爱人之间互相关爱、体贴的真挚情感。
(2)小说中的安装工小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3)小说第一段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概括。
(4)小说最后一段“我再一次给小马打电话,告诉他我会把他的墨镜直接送到卖热水器的商场去”,有人认为可以删掉,有人认为不能删,你同意哪种观点呢?请简要说明理由。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7高二上·佳木斯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小题。
种谔字子正,以父任累官左藏库副使,延帅陆诜荐知青涧城。
夏酋令㖫内附,诜恐生事,欲弗纳,谔请纳之。
夏人来索。
诜问所以报,谔曰:“必欲令㖫,当以景询来易。
”乃止。
询者,中国亡命至彼者也。
夏将嵬名山部落在故绥州,其弟夷山先降,谔使人因夷山以诱之,赂以金盂,名山小吏李文喜受而许降,而名山未之知也。
谔即以闻,诏转运使薛向及陆诜委谔招纳。
谔不待报,悉起所部兵长驱而前,围其帐。
名山惊,援枪欲斗,夷山呼曰:“兄已约降,何为如是?”文喜因出所受金盂示之,名山投枪哭,遂举众从谔而南。
得酋领三百、户万五千、兵万人。
从李宪出塞,收洮州,下东宜诸城,掩击至大河,斩首七千级。
迁东上阁门使、文州刺史、知泾州,徒鄜延副总管。
上言:“夏主秉常为其母所囚,可急因本路官捣其巢穴。
”遂入对,大言曰:“夏国无人,秉常孺子,臣往持其臂以来耳。
”帝壮之,决意西讨,以为经略安抚副使,诸将悉听节制。
敌屯兵夏州,谔率本路并畿内七将兵攻米脂,三日未下。
夏兵八万来援,谔御之无定川,伏兵发,断其首尾,大破之。
捷书闻,帝大喜,群臣称贺。
迁凤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敌亦畏其敢战,故数有功。
尝渡河,猝遇敌,绐门下客曰:“事急矣,可衣我衣,乘我马,从旗鼓千骑,亟趋大军。
”客信之,敌以为谔,追之,几不免。
自熙宁首开绥州,后再举西征,皆其兆谋,卒致永乐之祸。
议者谓谔不死,边事不已。
(选自《宋史·种谔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B . 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C . 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D . 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夏”指西夏,是历史上党项人在我国西部建立的一个政权,曾与北宋对峙,苏轼词“西北望,射天狼”中“天狼”即喻指西夏国。
B . 门下客又名门客、食客,指依附寄食于贵族门下并为其服务的人,多有一技之长,如“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孟尝君就曾有食客数千人。
C . “字”又称表字,古代男子的“字”是二十岁行加冠礼时由长辈所起,“字”与“名”意思相同或相近,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
D . “畿”指我国古代国都四周的广大地区,后又指京城所管辖的地区,“畿内”“畿辅”“京畿”一般是指京城及其附近地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种谔屡立战功。
他跟从李宪出兵边塞,收复失地,攻占城池,斩首七千;攻打米脂时,面对增援的八万西夏军队,他巧设伏兵,大破敌军。
B . 种谔备受重用。
皇帝认为种谔正值壮年,有征讨西夏的决心,就委以重任,让他节制众将;他的官秩一路升迁,一直做到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C . 种谔为人狡诈,他曾在渡黄河时,突然遇上敌人,为使自己脱险,就欺骗门下客,让他扮成自己去追赶大军,门下客差点儿丢掉性命。
D . 种谔富有智谋。
西夏人前来索要归附宋朝的酋长令㖫,种谔巧妙回应,让敌人无言以对;后来他又巧施计谋,迫降了西夏将领嵬名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诜问所以报,谔曰:“必欲令㖫,当以景询来易。
”
②文喜因出所受金盂示之,名山投枪哭,遂举众从谔而南。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杜鹃花
真山民①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②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①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
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
②锦水:即锦江,在四川成都。
(1)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 . 首联出句直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故国成空的浓重愁绪寓于眼前的愁云形象地托出,妙合无垠,且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 . 首联对句紧承上句继续在写杜鹃鸟,仍然未写到杜鹃花,它传达出失国的诗人和杜鹃鸟同病相怜,都空念故国却无力回天只能留下遗恨的悲情,缠绵感人。
C . 颈联承上而来,杜鹃鸟声声叫曰“不如归去”,然而千年思归的苦心无处表白,竟啼叫出血,染红了万山的杜鹃花,眷恋、怨恨之情表达至此,堪称惊心动魄。
D . 颈联动静结合,前句写枝的静,深夜月色中杜鹃花的枝条在青雾笼罩下显得朦胧静美;后句写花的动,锦水之滨的杜鹃花在徐徐的东风中婀娜招摇,动人心魄。
E . 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层相扣。
卒章表明诗意“怀乡恨”,此恨化为满山杜鹃,长挂望眼,永无绝期。
(2)本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都写到杜鹃鸟,它们在诗歌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作用?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 (2018高三下·扬州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2)皇览揆余于初度兮,________。
(屈原《离骚》)
(3)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
(庄子《逍遥游》)
(4) 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5)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6)岂无山歌与村笛,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7)长袖善舞,________。
(韩非子《韩非子》)
(8)知足不辱,________。
(老子《老子》)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8. (1分) 6月6日是第十六个全国“爱眼日”。
本次“爱眼日”活动的主题为“关注贫困人口眼健康,百万工程送光明”。
请拟写一条爱护眼睛的警示语,要求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15字以内。
9. (5分) (2016高二下·武威期中) 近日,以“光盘”为主题的公益活动引发关注,晒出自己吃得一干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