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外训学员传播中国文化培养中国情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力外训学员传播中国文化培养中国情结
作者:刘冬冬
来源:《文存阅刊》2019年第12期
摘要:随着我国“一带一路”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外军留学生来我国学习进修,借助外训学员传播中国文化,树立我国的真实形象。

分析文化差异,加强沟通,进而增强外训学员的中国情结,加强管理,增进彼此交流,同时也应了解他国文明的优秀成分,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关键词:中国文化;外训;文化传播
2013年以来,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思想,中国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逐渐提升,国家间的合作更加紧密,外训作为与国外留学生直接交流的平台,更是传播中国文化的窗口。

同时,留学生是全球文化传播和交流中的重要载体,因此培养外训留学生的中国情结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播有着至关重要的深远意义。

一、传播中国文化的意义
文化是代表着民族的文明,是国家及社会文明发展的历史积淀和人文底蕴。

留学生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跨文化传播的主要对象。

2017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创新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充分发挥元首外交和首脑外交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示范带动作用,巩固深化我国同有关国家的人文合作。

通过集成整合和改革创新,进一步汇聚资源、丰富内容,重心下沉、贴近民众,探索新的交流形式和合作领域。

依托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推动区域人文交流,扩大参与国家范围,进一步发挥机制在区域人文交流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1]外训学员是外军的军官,培养好外军留学生的中国文化情结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

二、目前的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障碍
(一)异国文化冲突问题。

文化冲突是指由于文化环境的不同,而导致在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文化碰撞。

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存在的差异,留学生之间也存在文化冲突,因此外训的管理工作任务艰巨。

(二)英语变体
外训学员的英语都与英式、美式这样的标准英语有所不同,他们的英语带有各国特点。

王佐良先生曾说过,“译者处理的是个别词,面对的却是两大片文化。

”[2]亚洲及非洲因其各国独
特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等使得各国的英语各有特色,产生了语言变体现象,主要体现在语音、词汇与句型上面。

(三)社会风俗习惯与语用规则
不同的生活习惯、文化习惯、思维方式使得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频繁出现。

语用失误不容易被人们接受,因为它可能触及不同国家人们的个人隐私和文化禁忌等,导致负面影响。

(四)宗教禁忌
外训学员都是有宗教信仰。

由于文化差异,译员对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宗教习俗禁忌了解甚少,在口译中容易产生误解。

部分学员信奉伊斯兰教,只吃清真食品,需要选择有伊斯兰教Halal标志的食品。

然而,严格的穆斯林如果牲畜不是按照伊斯兰仪式屠宰的,他们不会食用。

尊重别人的宗教信仰,有利于建立信任,为今后的文化交流与传播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传播中国文化的方法措施
(一)注重跨文化模式的课堂教学
我校为外训学员开设中文课程,通过学习汉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学员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同时,增设中国国情和军情课程,全方面地认识并了解中国,通过介绍地理与人口,科技和发展,观看大型纪录片和阅兵仪式的影像资料使学员全面了解中国的文化。

(二)营造多元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活动
积极组织各项课余活动和参观见学活动等是潜移默化传播中国文化教育的一种方式。

为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外训队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他们能够快速地融入到新集体之中。

受中文环境的影响,学员的各种日常生活如:交通乘车,外出购物,上网等对他们来说都是极其不便的,因此,在外训学员报到之后,集中培训他们日常的基本用语,并组织参观本地的一些历史文化建筑如天津的古文化街,石家大院,杨柳青年画博物馆,了解天津的文化和历史。

同时开展文体活动和竞赛,使学员切实体会到中国历史文化的底蕴。

利用中国端午节、春节等传统节日组织体验活动,如包饺子等;积极搭建与中国学生交流的平台,例如每月的英语论坛,和研究生管理大队交流并讨论,营造国际文化氛围;寓文化于活动之中,加大了对社会的接触面,增进了解,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

(三)充分发挥译员在留学生中国文化教育中的作用
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是外训学员。

译员与外训学员的接触比较多,对他们的情况比较了解,易于建立信赖感。

因此译员要特别注意将课堂教育、日常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联系起来。

(四)重视入学教育,打好文化教育基础
学员入学教育是了解中国文化教育的第一课,每年9月在新生人学时期,做好迎新工作是给外训学员留下深刻印象的关键时刻。

译员介紹学校的校规、教学管理规定,规范外训学员的行为,遵守中国的各项法规和制度。

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外训队也加强管理,防患于未然。

定期和学员沟通谈话,消除学员的心理问题或学员之间的矛盾,保证他们学习生活环境的宽松和谐,使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在每个细节中。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2017.12.22.http:///n1/2017/1222/c1001-29722265.html.
[2]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J],翻译通讯,19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