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简便运算教学的精彩--关于简便运算教学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求简便运算教学的精彩--关于简便运算教学的思考
吴海云
【期刊名称】《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年(卷),期】2015(000)006
【总页数】3页(P26-27,28)
【作者】吴海云
【作者单位】江苏建湖县高作镇中心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基础,而简便运算又是计算中的精华。
简便运算不仅是一种计算方法,更是一种数学思想。
如何提升简便运算教学的有效性,演绎简便运算教学的精彩呢?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这五种运算律的初次出现是在四年级,也是学生初次学习整数的简算;五年级侧重于小数的简算;六年级侧重于分数的简算。
教材的编排循序渐进,这五种运算律从整数运算类推到小数与分数运算。
除了这五个运算律的内容,还安排了和不变、差不变、积不变和商不变的运算性质等,这些都是让学生简便运算的依据。
苏教版教材还为每一个运算律的产生创设了一定的情境,真正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
因此,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掌握这些简便运算的依据,灵活运用于计算练习中,使计算由简便走向精彩。
通过对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笔者发现目前数学简算教学中的简便计算主要体现在计算中变繁为简、化难为易。
教学实践中,主要是通过以下的方法实现简便计算:
一是凑。
根据运算定律将原本复杂的计算凑成整十、整百,从而使计算简便。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多让学生进行凑整十、整百的训练。
比如:教师随意说出一个加数,学生配上另一个加数,使它们的和是100。
像15+(),28+(),75+()等;二是分。
就把运算中的一个数拆分开,分别和另一个数运算,达到凑整运算。
如:25×32×125,把32分成8×4,4可以和25相乘,8可以和125相乘,从
而达到简算的目的;三是转化。
通过转化运算方法,化繁为简。
如在计算
609+602+598时,可以将加法算式转化成乘法算式来计算,变成
609+602+598= 600×3+9+2-2=1809等,从而达到简算的目的。
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常用的简算题型有三类:一是用简便方法计算,二是怎样简便就怎样算,三是能简则简或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它们关键词都是“简算”,但要求有差异:“用简便方法计算”对学生提出了明确要求,适合在学生初学运算定律、性质时使用,有利于学生扎实掌握好基本的运算定律和基本的简算常识;“怎样简便就怎样算”“能简则简”这类题型对学生而言要求是最高的,学生需要先审题,判断习题能否进行简便计算,适合在学生基本掌握简算知识后使用,这样便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选择算法的能力;在综合练习时,尤其是五、六年级,更适合选用“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因为它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反映了算法多样化理念,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创造了自主选择算法的空间。
在教学中,除了凑、分、转化等方法外,还可以结合典型题型,运用以下几种策略:一是编成形象生动的顺口溜。
比如这类题目,可以编成这样的顺口溜:亲兄弟,手拉手,一起走。
意思是有分母相同的先在一起运算,省去通分的麻烦,这里的“一起走”还有运算符号跟着数字一起交换的含义。
六年级学习分数乘法后经常出现这样的简算题:多数学生易犯只是机械地将而没有理解15×16是个整体,应分别与相乘。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编成了:大礼包,两手拎,整体送人齐欢笑。
学生再遇到这类题型,自然就会将15×16看成一个整体,分别与相乘,边做边说顺口溜,
学生就会觉得更有趣了。
二是加强审题习惯的培养。
学生在计算时常常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没看清题目就急于动笔。
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加强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审题主要包括先看清数字和符号,审清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其次要审清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然后再动手解题,在计算时要突出简算的主要过程。
三是准确理解运算规律。
理解运算定律、运算性质是学习简便运算的前提。
如果学生没有理解运算定律、性质,只能是照葫芦画瓢,在题目明确要求用简便方法时(用简便方法计算)才简算,题目没有明确要求用简便方法计算时(怎样简便怎样算),即使算式有简算条件,也不会自觉地采用简便方法计算。
但是,只要让学生准确理解运算规律,准确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学生遇到题目,就会水到渠成地进行简便计算。
简便计算是四则运算中的一部分,不能也不应该脱离整个计算教学。
事实上,简便计算并不是在运算律揭示之后才出现的,而是伴随着计算教学的始终。
因此,简算意识需从娃娃抓起。
简算意识,就是看到能简算的题目就用简便方法去计算。
低年级是对学生简算意识培养的最佳时间。
比如,一年级学习9+8,学生都会采用凑十法进行计算,这实际上就是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无意识使用,只是当时没有揭示名称罢了。
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发现数字的特点,学会分析,寻找其中隐含的规律。
简算意识就是看到能简算的题目就用简便方法去计算,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
一是要从学生生活情境中提炼简算问题,使学生乐于简算;当生活情境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学生就非常愿意进入这样的情境中,想方设法地运用运算律和性质等计算技巧来解决这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其次,评价多元化。
比如作业评价时可以给学生一个笑脸、一句鼓励语:你真棒!你的这种算法真简便!你的算法是正确!没有更简便的算法了吗?再想一想!这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定会给学生莫大的鼓励,
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产生思维的碰撞,有利于学生简算意识的形成。
当然,意识是一种积累,不是一天或几天可以形成的。
新课程在三年级之前没有简算的要求,并不能说学生就没有简算的意识,教师要从低段开始就渗透简算的意识和知识,不要等到高段才去做。
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随时随地地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呢?”“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思路呢?”让简便计算逐渐由教师的提示内化为学生自发的思维方式。
总之,要使学生简便计算的意识与行动真正共存,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思考、摸索,在体现“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勤于探索算法的优化。
在解决具体问题时,把简便计算的意识树立在头脑中,把简便计算的行动落实在实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