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说课稿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说课稿
晋州市第一中学张玉芳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说课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说教学理念和理论
二、说学情
三、说教材
四、说教法、学法
五、说教学流程
六、说预期效果
一、说教学理念和理论
主要依据以下两方面指导本节课的设计
(一)中共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要求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课标对高中历史课程作过如下定位:“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学科。

”“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这个理论的核心用一句话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

当然,在实践中要避免矫枉过正,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引领作用不能忽视。

二、说学情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经过初中历史的学习,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在分析、评价历史问题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本课的专业术语、概念较多,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对问题的深入剖析能力有待提高。

另外,学生对和本课有关的历史剧如《芈月传》《大秦帝国》等有所了解,但有时把剧情当历史,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区分是历史的虚构、历史的演绎还是相对真实的历史。

三、说教材
(一)地位本课内容不仅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纵向看,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史的核心内容,为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继承和发展,对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横向看,与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相映生辉。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掌握不同政治制度的基础上,理解东西方不同政治制度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

因此,本课在这个单元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史中的地位都相当重要,是对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开创性贡献,引领本课的灵魂也就是关于制度创新。

(二)核心针对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创新来展开课堂教学。

(三)教学目标
目的:通过设置探究性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探究,践行“教的过程就是学的过程”的新课程理念。

发挥教师的引导和激发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首先探制度之源
1、秦朝的统一是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背景之一,这一问题主要在学生预习基础上由教师讲解,理清统一过程,引导学生分析统一的原因,得出规律性认识,并进一步理解当今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必然性和“一国两制”的可行性,以此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对于制度创新其它背景的探讨,我的做法是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并得出规律性认识:分析历史背景一般需要从面临问题和具备条件两个方面来思考。

这样设计能让学生在合作分析论证中认识到新的举措和制度需要“有备而行”,需要集体智慧,从而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其次寻制度之踪
对于制度创新中的一系列概念,如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朝议制度、郡县制度等,因为有一些难度,主要由教师讲解,并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理解其含义、特点和实质。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制度“新”在何处?重点引导学生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和利弊,认识秦朝实行郡县制度是历史的必然,以此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

最后悟制度之魂
对于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主要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秦朝创立这一制度的效果,进而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制度又可能带来什么新的问题,比如,随着历史的发展,这制度必然引起皇权与相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历朝统治者也必然会采取措施不断调整这一制度,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制度内部创新,以更好地巩固自己的统治。

这样做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对于教材总结,通过思维导图来实现,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整体把握教材和如何构建知识体系。

(五)知能训练,(约5分钟)
本环节设置突出对本节课重点内容和学生基本能力的测评,出现的问题在课下或下节课有针对性地解决。

问题一: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

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之徒,大呼而成群。

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
结合课文,你是否同意柳宗元的说法?请说说你的理由,200字左右。

问题二:全面总结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并公正客观评价秦始皇。

六、说预期效果
基于以上教学设计,尤其是教学过程中依据知识线索、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的四个环节:览制度之貌构建知识结构、探制度之源掌握历史规律、寻制度之踪明确知识联系、悟制度之魂体味历史真谛。

我预期本节课使学生能够清晰把握教材,比较透彻地理解教材,能够理性分析制度创新的历史背景和影响,并得出规律性认识,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方面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同时还能够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也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如何进一步拉近历史与现实,使历史更好地为现实服务,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附:说课内容提纲
一、说教学理念和理论
(一)“立德树人”《课标》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说学情
三、说教材
(一)地位
(二)核心
(三)教学目标
(四)重难点设定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探究教学法多媒体演示讲解法等
(二)学法探究法史料分析法比较归纳法等
五、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二)自主提炼
(三)讲授新课
(四)课堂总结
(五)知能训练
六、说预期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