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提优测试题课件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10分) 雪梅(其二)
[宋]卢钺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①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②。
【注释】 ①日暮:指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傍晚。②十分春:全部 的春天。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B )。(2分) A.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 B.本诗描写了梅花的颜色与形状 C.本诗展现了一幅充满诗意的梅花白雪图,朝气蓬勃 D.傍晚,诗句落笔写完后,天又在下雪,饶有意境
过程,谁都以为它是按顺序织出的这些辐条。因为完工后的网 非常整齐、非常规则。 辐条都织好了,下一步就是从圆心开始织出螺旋形的圆圈。这 时,原先的辐条之间并没有连接,它现在要用一种比较细的丝 把相邻的辐条都连接起来,这些丝不断地在辐条上面绕着圆圈 ,等绕完最外面的一圈时,这张网就初具规模了。 它还要从外沿向圆心绕圈。这次它在绕圈时动作很快,根本看 不清楚。如果想知道它具体是如何工作的,就需要把动作放慢 分解。它工作的过程是这样的:①一条腿负责抽丝,把抽出的 丝绞到另一条腿上,另一条腿就会把丝在辐条上轻轻一按。蜘
六、快乐阅读。(12分) 蛛网的建筑(节选)
我选择了一只正在打“地基”的小蜘蛛作为观察对象。它的 丝是用后腿从身体上拉出来的。这些丝的一端被固定住,然后 蜘蛛一边拉丝,一边无规则地乱爬。它不停地忙碌,一个丝架 被它织好了。这个丝架的结构很不规则,但非常牢固。这个垂 直的、扁平状的丝架就是我们所说的“地基”。最后,它将一 根丝横穿过“地基”。 “地基”打好了,接下来它要开始织辐条做网。它从横穿“地 基”的那根丝的中间开始往外爬,爬到丝架边缘之后再原路返 回。就这样,一根根丝被它拉了出来。如果没有看过它的工作
回穿梭,有时会停留在某个地方,似乎是在xuǎn zé一
个合适的地方来建造自己的小wò shì。它对住宅地的选择
可真是慎(
)重呀!
● shèn
1.请给加点字注音。(5分) 2.根据拼音,将词语正确、规范地写在田字格中。(12分)
3.语段中的画线词“惊奇”有很多近义词,请结合语境给下列 句子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序号)(3分) A.惊奇 B.惊讶 C.惊恐 D.惊叹 (1)他做出如此轻率的举动,让人感到十分(B )! (2)这是他第一次看到茫茫的大草原,内心无比( D)。 (3)楼里发生火灾时,大家都非常(C ),纷纷沿着消防通道撤离。
蛛的丝是有黏性的,所以很容易就粘在了上面。就这样,它的 丝一直从外沿绕到圆心,一张网就被织出来了。 织成一张网需要的各种丝加起来得有几十米长,这些丝源源不 断地从它弱小的躯体里面扯出来。②它每天都要修补自己的
. . . . . . 网,一直持续近两个月。这么多的丝并没有将小蜘蛛的身体抽
垮,丝也一直那么有弹性。不得不说小小的蜘蛛太神奇了! (作 者:法布尔,选文有删改)
2.课内古诗《雪梅》中雪与梅之间的关系是(A ),本诗中雪与 梅之间的关系是(B )。(2分) A.雪梅争春 B.雪梅映春 C.雪化梅开 D.雪化梅落
3.诗中阐述了梅、雪、诗三者之间的关系:三者缺一不可,只有 三者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__十__分__春___”(用原文填空)。(4分)
4.从诗人描写的“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中,你仿 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2分) 示___例__:_冬__天__的__傍__晚___,诗__人___刚__写__好__诗___,天__空___又__下__起__了___雪__,那___洁__白__的__雪__ 与___枝__头__的__梅___花__相__映__成___趣__,诗___、__雪__、__梅___三__者__构__成__了___最__美__的__春___色__。_
一、读语段,按要求完成练习。(20分) cāo chǎng北边的墙上满是爬山虎。那些爬山虎的叶子
呈现出nèn lǜ的颜色,它们均( jūn )匀地铺在墙上,绿

叶相互chóng dié遮盖,一点儿kòng xì也不留,
看起来非常茂密。暮(


)色降(

jiàng
)临,在墙角的边
缘(

yuán
),我惊奇地发现了一只蟋蟀。它有时沿着墙根来



2.下列动物的“家”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
A.蚁穴 虎穴 鸟穴
B.狗窝 鸟窝 鸡窝
C.羊圈 马圈 狗圈
D.鼠洞 狗洞 鸟洞
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

C.可怜九月初三夜(可惜)
●●
B.题西林壁(书写,题写)

D.骚人阁笔费评章(诗人)
●●
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序号)(8分)
1.பைடு நூலகம்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C )。
A.瑟瑟(sè) 逊色(sùn) 输送(shū)



B.骚人(sāo) 叶柄(bǐng) 弯曲(qǔ)



C.枯萎(wěi) 蜗牛(wō) 挖掘( jué)



D.抛弃(pāo) 骤雨(zòu) 搜索(sōu)
2.阅读下面句子,完成练习。(6分) 例:①蟋蟀振动翅膀就可以发出悦耳的声响。 ②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1)通过对比,我发现了两个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句① B(A. 活 泼 B.平实),句② A (A.活泼 B.平实)。这是因为句②运用了 _拟__人____的修辞手法,富有情趣,表达了作者_对__蟋___蟀__的__喜__爱___之__情__ 。(4分) (2)请仿照句②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2分) 我一回到家,小狗就会_热___情__地__摇__着___尾__巴__跟__我__打___招__呼_____。
三、根据课本内容填空。(10分)
1.古人的经典语言里,蕴含着许多道理与智慧,如“立了秋, __把__扇__丢__”“八月暖,九月温,_十__月__还__有__小___阳__春______”体现了 先民们的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古人常以诗词抒情,白居易在 《暮江吟》中用“_可__怜__九__月___初__三__夜__,_露__似__真___珠__月__似__弓____”抒 发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古人常以诗词寓理,苏轼用 “_不__识___庐__山__真__面__目______,_只__缘__身___在__此__山__中____”揭示“当局者 迷,旁观者清”的生活道理。

B.题西林壁(书写,题写)

C.可怜九月初三夜(可惜)
●●
D.骚人阁笔费评章(诗人)
●●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B )。 A.《暮江吟》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的,诗中描写了暮江落 日和露伴新月的情景 B.《爬山虎的脚》主要写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表现了作者 对爬山虎的喜爱 C.《蟋蟀的住宅》节选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 记》,课文生动地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修建的过程 D.要写好观察日记,必须仔细地观察事物并做好记录
3.下面关于短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2分) A.小蜘蛛在打“地基”时,一边拉丝,一边有规则地爬行 B.小蜘蛛每天都要修补自己的网,并且会持续近两个月 C.小蜘蛛的丝是有黏性的,所以丝与丝之间能够粘在一起
4.作者在短文结尾为什么说“小小的蜘蛛太神奇了”?根据短 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一写。(3分) ______因__为__蜘__蛛___能__从__弱__小___的__身__体__里__扯___出__几__十__米___长__的__丝__,_并__且__在___ _持__续___近__两__个__月___修__补__网__的__过___程__中__,_不__仅__没__将___身__体__抽__垮___,还__能___够__保__ _持__丝___的__弹__性__,_所__以__作___者__说__小__小___的__蜘__蛛__太__神___奇__了__。______________
七、习作乐园。(30分) 有人曾说,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请以“ 我的发现”为题写一篇习作,写写自己的发现。你可以写观察 到的景物,也可以写身边的人,还可以写你发现的问题,不少 于350字。
2.农历的二月和八月,天气变化反复无常,可能早晚穿冬衣 ,中午穿单衣,所以说“二__八__月______,乱__穿___衣______”; “__八___月__里__来__雁___门__开____,_雁__儿___脚__上__带__霜___来____”这句谚语是 说农历八月,大雁开始向南飞,这就表示要下霜了。
1.根据短文第1~4自然段,将小蜘蛛的织网流程补充完整。 (2分)
织辐条
从外沿向 圆心绕圈
2.读画横线的句子,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 续细致的观察。(5分) (1)句①中的“_绞___、_按___”等动词,准确形象地写出了蜘蛛 绕圈织网的过程,可见作者观察得_非__常__细___致___。(3分) (2)读句②,注意加点部分,我知道作者进行了__连__续___的观察 ;还从“近”字中体会到了文章语言_准__确__、__严___谨_____的特点 。(2分)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0分)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这两句诗告诉我们,随着_观__察__的___地__点__和__角___度__的变化,人们看到 的庐山景色也各不相同,表现了庐山_雄__奇___壮__观__、__千___姿__百__态_____的 特点。(2分) (2)读了这两句诗,我明白了一个与“观察”相关的道理:(B )。(2 分) A.经过反复观察,结果才会准确 B.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会不同 C.观察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D.经过连续观察,结果才会准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