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美——精选推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之美
当我们追问教育之美内涵的时候,我的⼼头好像电流流过⼀样,教育这个神圣的字眼如果和美结合在⼀起,那将会照耀整个教育历程,换个⾓度也可以说,教育的过程就是培养美学精神的过程,美学精神将是教育发展的最⾼境界。
教育之美是正义之美。
在苏格拉底的眼⾥,美学精神是正义的⾏为。
教育必须具备这种美学精神。
由此我们想到了鲁迅,鲁迅不⽌⼀次发出“救救孩⼦”的呐喊,这是正义的呐喊。
当下的教育,“救救孩⼦”仍然考验着我们,“不让孩⼦输在起跑线上”“应试教育”仍然制约着我们,这样的结果必然是累了孩⼦,伤了孩⼦甚⾄毁了孩⼦,这样的教育就是颠倒了真善美。
美,是⼀种正义,让正义这⼀美的精神成为教育发展的试⾦⽯吧。
教育之美是包容之美。
20世纪初,时任北⼤校长的蔡元培就提出了“思想⾃由,兼容并包”的办学⽅针。
教育需要⼀种⽓度,⼀种⾮凡的⽓度,它能够容纳各种教育观点,也能够蕴含各种教育⽅法,更能够尊重各种教育思想。
教育之美在于包容,包容是⼀种精神,它拥有⽐海洋和天空更宽⼴的胸襟;包容是⼀种光芒,它拥有精神成熟和⼼灵丰盈的品质。
教育之美是善良之美。
有⼈说:“教育因善良⽽美好,相处因宽容⽽和谐。
”教育是⼀项与⼈为善的事业。
苏霍姆林斯基说:“善良的情感是良好⾏为的肥沃⼟壤。
”可现在,很多学校和家长⾮常重视孩⼦的⾝体健康和智⼒发展,却忽略了培养孩⼦关⼼他⼈、帮助他⼈的善良品质,这种现象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善良,不需要太多的诠释,是⿊暗中的⼀盏明灯;它是寒冷时的⼀把⽕;它是困难时的⼀点⼩⼩援助。
把善良献给别⼈,也把善良给予⾃⼰。
珍爱善良,拥有善良,撒播善良,让我们都来感受善良的魅⼒。
教育之美是创造之美。
教育是极富创造的事业,创造是教育的本质。
当下的教育⼯作者们努⼒探索,积极创造,逐步形成⾃⼰的主张和思想,但是总觉得缺少了什么。
空间少了什么?⼤概就是这种崇⾼的美学精神吧!多点纯粹,多点从容,多点⼤⽓,多点境界,创造是崇⾼的美学精粹,让教育获得真正的美,让教育⼯作者在美中获得进步和成功,这是教育发展的终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