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以广西隆安震东易地安置区配套的粤桂小学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以广西隆安震东易地安置区配套的粤桂小
学为例
摘要:小学一年级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非常关键,一旦错过了这个关键时期,就会造成无法弥补的问题,甚至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影响。
小学一年级学生良
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训练。
本文主要分析影响粤桂小学一
年级良好行为养成的因素,并且针对因素,结合小学生的特征,通过反复训练的
方式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一年级;良好行为;习惯
少年儿童是社会的重要成员,孩子们道德素质的发展对我国今后的发展会产
生很大的影响。
从长远分析,公民道德素质应该从小培养。
习惯可以决定人的命运,良好习惯一旦形成,在人生的道路上就会形成助力,使孩子们受益终生。
我
们粤桂小学是两广扶贫的结晶,造福人类的伟大工程。
一、影响粤桂小学一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一)主观因素
粤桂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个体的耐性都有待提高,来自山区的孩子自由惯了自制力比较差。
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环节中就要有
耐性,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二)客观因素
1、家长的影响
粤桂小学是广西隆安县震东易地搬迁贫困户配套的小学,家长以前因为贫困、温饱问题难解决,对自己的孩子不闻不问,孩子在心理上会产生懈怠感,不利于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教师的指导
粤桂小学的孩子来自隆安县分散在山区里的屯,不利于师姿力量的分配,学
前教育基本是零,大部分孩子直接来读一年级。
缺少学前行为习惯的指导。
3、学校环境影响
学校环境、学习氛围和学习风气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产生十分重要的
影响,因此学校要端正风气,通过浓厚学习氛围的营造,帮助一年级小学生养成
良好的行为习惯。
另外学校要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他们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4、社会环境影响
网络大量的负面信息对小学生行为习惯有一定的影响。
家长要提供良好的学
习和生活环境,通过有效的监督和指导。
教师通过实际的案例,提升一年级学生
明辨是非的能力。
家校沟通让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粤桂小学一年级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措施
(一)制定科学的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目标
震东易地搬迁户幸福小区的建成,中小学、工厂、菜市场、医院的配套完善。
让贫困户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从此对孩子的成长有了新的希望和期盼。
粤桂小学
特别注重一年级学生教育:制定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目标,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
做事,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提出科学的培养目标。
小学
一年级学生的道德认知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对道德认知具有直观性,因此教师采
用直观性和形象性的教学方法,帮助一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
我们结合学生不同
的特点,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
一年级学生入学第一、二天,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国旗,爱护国旗。
通过入学第一课“我们上小学啦”,学习粤桂小学文明手册: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让孩子们掌握一些礼貌用语,在平时的学习和玩耍中要本着诚实守信的原则。
教师指导孩子们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学习计划,要按时完成作业。
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读书和锻炼身体,帮助家长做家务。
我们粤桂小学一年级教师都制定了详细的培养目标。
通过明确的教育内容,让孩子明白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意义。
通过不断的训练,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在家长的监督之下按时完成作业,学会团结友爱同学。
学校为了强化行为习惯的养成,制定课常规训练法,例如:上课前班长发令“课前准备开始啦!”——学生马上边齐念“数学书左上角”,边准备好所有的学习用品。
听课时,若老师发令“小小手”——学生齐答“平平放”;若老师再发令“小嘴巴”——学生答“不说话”;这样能有效制止开小差的孩子。
另外写字或做作业时,老师令“写字姿势,要端正”——学生答“做到三个一”……我们用简单的短句操练孩子的行为习惯,每节课反复训练。
为了师生能熟练掌握课堂常规,学校举行课题常规赛课。
(二)宏观调控与微观指导结合
1、创造良好的氛围、学会感恩
广东响应国家号召:对口扶贫广西,建设了粤桂小学。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通过校园文化和社区文化建设,采用宣传板广播等宣传方式,对学校的校风进行宣传。
通过道德品质和文明礼仪的宣扬,使一年级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
通过班级文化的建设,为一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奠定环境基础,唤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教师在黑板上每天书写名言警句,帮助孩子理解这些名言警句的内涵,从而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使一年级孩子践行名言警句。
学校对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做出榜样和示范作用,对学生的言行举止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
学校每周都进行文明班评比,结合期末和月底的表现对优秀班集体进行评比,表彰优秀班集体,对班级内良好行为习惯标兵进行评比,对他们进行奖励,充分发挥榜样作用。
从而让孩子们懂感恩“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党的恩”。
2、指导学生自我反省
由于一年级学生自制力比较差,因此教师通过反复训练的方式,提升学生的
学习能力。
教师通过班会的讨论引导规范行为。
对于一年级个别学生,我们采用
有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良行为。
家校密切合作,教师及时反馈,通过自我反省的方式,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
当学生在自身良好行为习惯中
受益后,会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自觉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为了提升作业的质量,我们都采用发放小红花的方式。
在批改作业的环节中,当学生的作业非常工整与
干净,教师就会在他们的本子上印上一朵小红花。
通过这样的激励作用,使一年
级学生了解规范的文字书写方法,并通过模仿的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书写能力。
3、评价鼓励法
我们老师通过醒目的表扬栏,将班级内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的优点及时
记录下来,树立榜样。
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挖掘每一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将优点放大,通过不断地鼓励学生,可以效仿良好的行为习惯,践行良好行为习惯。
教师
通过细心的观察,对一年级学生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实际问题,对症下药,提升教育的效率。
(三)提升一年级学生自我发展意识
粤桂小学教师不仅仅采用说教的方式,还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一年级
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我们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和班级活动,为一年级学生创设多元化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平台,对一年级学生自我发
展意识的培养产生积极的意义。
将空洞的说教变成具体形象的教育,采用口才历
练的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使一年级学生充分
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影响粤桂小学一年级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因素,并总结相应的
策略方法。
我们一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居全县前列,获得领导、家长的好评。
家校
合作帮助一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常怀感恩之心,感谢共产党的好政策,长大报效祖国。
参考文献:
[1]侯廷宾.《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对中职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作用与意义[J].职业,2020(10):51-52.
[2]孙国慧.家园合作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J].现代交
际,2020(06):133-134.
[3]李志兴.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
育,2020(08):33+36.
[4]豆卫兵.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有效养成研究[J].名师在
线,2020(06):22-23.
[5]车挺玮.信息技术在农村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05):164.
[6]何晓霞.进城务工子女小学阶段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析[J].学周刊,2020(06):172.
[7]马荣秀.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
究,2019(12):127-12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