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第14页
测量量表
• 测量本质是依据某一法则将事物数量化,即在
一个定有单位和参考点连续体上把事物属性表 现出来,这个连续体称为量表。如要测量某事 物属性,只要将欲测量该事物属性放在这个连 续体适当位置上,看它们距参考点远近,便会 得到一个测量值,这个测量值就是对这一属性 数量化说明。
儿。”这种针对婴儿期感觉-运动发展特点,以实 物为材料近似标准化测试方法能够说是1925年格 塞尔(A.Gesell)婴儿发展量表前导。
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第3页
中国古代心理测验思想
中国民间广泛流行“七巧板”在一些方 面可作为创造力测验一个方法。七巧板又称益 智图,它操作属于经典发散思维活动,操作结 果是形象转化,值得高度重视。九连环是另一 个中国民间智力游戏,其设计之巧妙,也能够 和当代魔方、魔棍相媲美。七巧板、九连环等 后传入西方,受到推崇,如著名心理学家武德 沃 斯 ( R.S.Woodworth) 就 把 九 连 环 称 作 “中国式迷津”,七巧板则被称为“唐图”
法则有好坏之分,使用很好法则能够得到比较理想结 果,而较差法则所取得结果则不令人满意。心理现象难 以测量,是因为我们极难设计清楚而良好法则。伴随人 类认识不停深入,测量法则不停完善,测量也就越来越 准确。
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第13页
测量要素
任何测量都具备两个要素:即参考点和单位。
㈠、参考点:确定事物量,必须有一个计算起点,这个起点 叫做参考点。
中国古代心理测验思想 早在2500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
家孟子就依据自己观察评定学生个别差 异,把人分为中人,中人以上和中人以 下三个类别,并说“中人以上,能够语 上也;中人以下,不能够语上也。”这 实际上相当于当代测量学中命名量表和 次序量表。比孔子稍晚孟子也说过: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物皆然,心为甚。”这明确指出了心理 能力和心理特征与物理现象一样含有可 测量特征。
参考点有两种,一个是绝对零点,比如测量轻重、长度等以零 点为参考点,表示什么都测不到。另一个是相对零点,如海拔高 度,就是以东海平面作为测量陆地高度起点。
理想参考点是绝对零点。但心理测量中极难找到绝对零点,多 采取人为标定绝对零点。如智力年纪为0,实际上指是零岁儿童 普通智力水平,而不能说没有智力。
一致效应。
– 抽样误差:由抽样变动所引发误差。只要样本量足够 大,就能够忽略。
1.代号——用数字来代表个别事物,如 Nhomakorabea生和 运动员编号等。
2.类别——用数字来代表某一含有某一属性事 物全体,即把某种事物确定到不一样性质类别 中,如用1代表男,用2代表女,或用不一样数 字代表不一样职业等。
在命名量表中,数字只用来作标识和分类, 而不能作数量化分析,既不能说A>B>C,也不 能做加、减、乘、除运算。
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第16页
㈡次序量表
比命名量表水平高,其中数字不但指明类别, 同时指明类别大小或含有某种属性程度,如学生 考试名次、工资级别、能力等级、对某事物喜爱 程度等。这里数字包含有数量关系,代表符号是 “>”,如A>B>C等,主要用于分等或排出次序。
在次序量表中,既无相等单位,又无绝对零 点,数字仅表示等级,并不表示某种属性真正量 或绝对值。比如100米短跑比赛中李平得了第一名, 王红得了第二名,这么我们能够知道李平排在王 红前面,不过我们不知道李平比王红快多少。
第6页
科学心理测验产生与发展
19,法国教育部委派许多教育家、医学 家和其它科学家组成一个委员会,专门研究公 立学校中智力落后儿童教育方法。作为委员之 一,比内(A.Binet)极力主张用一个测验方 法去区分和发觉智力落后儿童。经过他与助手 西蒙(T.Simon)精心研究,第二年在《心理 年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诊疗异常儿 童智力新方法”,在这篇文章中他介绍了一个 包含30个项目标量表。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 心理测验。
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第20页
心理测验性质
间接性:无法直接测量人心理活动,只能测量人外 显行为,也就是说,我们只能经过一个人对测验 项目标反应来推论出他心理特质。
相对性:在对人行为做比较时,没有绝正确标准, 我们有只是一个连续行为序列。所谓测量就是看 每个人处于这个序列什么位置上
客观性:
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促进心理测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是美国心 理学家卡特尔(J. M. Cattell)。1890年, 卡特尔在《心理》杂志上发表“心理测验与测 量”一文,这是心理测验第一次出现于心理学 文件中。他极力主张测验手续和考试方法应有 统一要求,并要有常模方便比较。全部这些都 是测量学上主要概念。
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 比内量表 – 韦氏智力量表 – 瑞文推理测验
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第9页
• 人格测验
–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l) – 卡特尔16种人格原因测验(16PF) –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 罗夏测验 – 主题统觉测验
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第10页
• 心理评定量表
– 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 – 焦虑量表 – 抑郁量表 – 贝克抑郁量表(BDI)
那么,心理测量中使用量表普通是什么量
表呢?普通说来,心理测量是在次序量表上进 行。因为对于人智力、性格、兴趣、态度等来 说,绝对零点是难以确定。而且,在心理测量 中,相等单位也是极难取得。不过,利用某种 统计方法,能够把这种次序量表得到数据换算 为等距数据来进行统计。
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第19页
心理测验定义
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第17页
㈢等距量表
比次序量表又深入,不但有大小关系,
而且含有相等单位,其数值能够相互做加、减 运算,但没有绝正确零点,所以不能做乘、除 运算。经典例子是温度计,100C与150C差异, 同150C与200C差异是一样,我们能够说某物温 度比另一物高多少,但不能说某物温度是另一 物多少倍,因为它零点是人定,00C并不意味 着没有温度。
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第11页
什么是测量
测量就是依据一定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 确定。该定义包含三个主要元素:⑴事物;⑵ 数字;⑶法则。
“事物”,指是我们要测量对象,更准确 地说,就是引发我们兴趣事物属性或特征。 (心理能力、人格特点等)。
“数字”,是代表某一事物或事物某一属性 量。这些数值含有自然数特点,如区分性,即 1就是1,2就是2。数也有序列性或等级性, 如1<2<3;数也含有等距性,1和2,2和3之 间差绝对值总是相等。
心理测验主要概念
• 行为样组:测验选择一组有代表性行为。以此来
推测与其关联心理特征。
• 标准化:是指测验编制、实施、记分、解释等程
序一致性。
• 客观性:指测验不受主观支配,可重复,测验实
施、记分和解释都是客观。
• 常模:是指测验在标准化样组上分数分布。测验
分数相互比较标准,是解释测验结果参考。
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 心理测验与心理测量
– 心理测验是了解人工具,普通作名词用,而心理测量 则是利用工具,到达了解人类心理实践活动,它主要 作动词使用。
• 心理测验就是对行为样组客观和标准化测量。
– 凡物之存在必有其数量。
– 凡有数量东西都能够测量。
– 即使我们不能像身高、体重那样来量,不过它必定会 反应在人某种行为之中,于是我们就可能经过对人行 为测量来推测他某种心理属性。
填字和类比。19世纪科举制度传入欧洲后,很受 西方新兴资产阶级欢迎,并用于他们官吏考试制 度中。科举制度作为中国特有人才选拔方法,可
谓当代人才选拔制度滥觞。
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第5页
科学心理测验产生与发展
首先提倡科学心理测验学者是英国生物 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登(F. Galton)。作为 达尔文表弟,他深受进化论思想影响,提出人 不一样气质特点和智能是按身体特点不一样而 遗传。他设计了测量差异方法。可视为心理测 验开端。他第一个提出了相关概念,并由他学 生皮尔逊(K. Pearson)加以发展,创建积 差相关法,这使判定心理测验信度、效度和进 行原因分析成为可能。
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第1页
中国古代心理测验思想
公元6世纪初叶,南朝人刘勰在 《新论·专学篇》中提到“使左手画方, 右手画圆,无一时俱成”,其原因是 “由心不两用,则手不并用也”。他不 但观察到左手画方右手画圆不易实现这 种现象,而且认为其原因是一心不能二 用,这恐怕应算是世界上最早“分心测 验”了。
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第12页
“法则”,代表是测量所依据规则和方法。比如, 用秤量物体重量,依据是杠杆原理;用温度计测物体温 度,依据是热胀冷缩规律;用尺子量物体长度,是以相 等小单位组成刻度,把尺子零点对准物体一端,看物体 另一端所对着刻度,即得出长度。而人心理特征测量, 如智力测验,就是依据智力理论编制,以得分多少衡量 智力水平。
㈡、单位:是测量基本要求,单位种类、名称繁多,即使是 测量同一事物,也能够用许多单位。如时间单位有秒、分、时、 日、月、年等。
好单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为有确定意义。二为有相同价值, 即相邻两个单位点之间差异总是相等。
普通来说,心理测量单位不够完善,即无统一单位,也不 符合等距要求。如智龄是以年纪作为智力单位,因为智力发展速 度先快后慢,4岁与5岁之间差异,显著大于14岁与15岁之间差 异。
第23页
信度、效度与误差
• 信度和效度是测验客观性两个最主要指标
。
• 信度:测验结果可靠程度。科学东西必须
能够重复,信度问题实质是一组被试两次 测量一致性问题。
• 效度:测验准确性,即测验能够测出他们
所欲测特质程度。
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第24页
信度、效度与误差
• 误差:测量中与目标无关变因所产生不准确、不
( Tangram), 即 “ 中 国 图 板 ” 之 意 。 七 巧 板类型拼图任务现在几乎为当代多数智力测验 和创造力测验所使用,而且已发展成为标准化 纸笔型测验。
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第4页
中国古代心理测验思想
隋炀帝大业二年(6)始置进士科,是科举 制度开端。经隋唐宋元明至清代,科举制度已相 当成熟。当初考试方法主要有:帖经(填补词句 中缺字)、口义(口试)、墨义(笔试)、策问 (政事问答)和杂文(即诗赋)等,其中科举考 试中帖经和对偶类似于当代西方言语测验中常见
等距量表数值加或减一个常数或用一个常
数乘或除,不会破坏原来数据之间关系,所以 一个量表上数值能够转换为另一个含有不一样 单位量表上数值,而且几个不一样单位数值能 够转换到一个量表上方便于比较。
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第18页
㈣等比量表
是最高水平量表,现有相等单位又有绝
对零点。此种量表在物理测量中轻易见到,长 度、重量、时间等都是等比量表。所得数值能 够做加、减、乘、除运算。如体重:甲80千克, 已40千克,我们既能够说甲体重比乙多40千克, 也能够说甲体重是乙2倍。
第21页
• 测验客观性实际上就是测验标准化问题。
– 首先,测验用项目或作业、施测说明、施测者 言语、态度及施测时物理环境等,均经过标准 化 ,测验刺激是客观。
– 其次,评分计分标准和手续经过了标准化,对 反应量化是客观。
– 最终,分数转换和解释经过了标准化,对结果 推论是客观。
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第22页
19世纪80年代是高尔登十年,90年代是卡
特尔十年,20世纪头十年则是比内智力测验十
年。
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第7页
心理测量功效
• 是研究有力工具 • 人员选拔与安置 • 组织管理和职业指导 • 临床诊疗、咨询与治疗 • 学校辅导 • 教育评价主要伎俩
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第8页
本课程将介绍量表
• 智力量表
• 因为制订量表单位和参考点不一样,量表种类
也不一样。依据量表准确程度,斯蒂文斯(S. S. Stevens)将测量从低级到高级分成四种水 平,即命名量表、次序量表、等距量表和等比 量表。
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第15页
㈠命名量表
这是测量水平最低一个量表形式,只是用 数字来代表事物或把事物归类。这种量表又可 分为两种:
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第2页
中国古代心理测验思想
南北朝时代学问最通博、最有思想学者颜之 推十分关心儿童心智发展并对民间相关周岁试儿
实践加以总结。他在《颜氏家训·风操篇》中对此 做了详细记载:“江南风俗,儿生一期(指一周 岁),为制新衣,舆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 女则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 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智愚,名之为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