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青岛城市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期末试卷B(有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青岛城市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期末试卷B(有
答案)
一、填空题
1、轻声音节的调值一般在______声调后是最高的。
2、汉语普通话中能作韵头的元音是______;能作韵尾的元音是
______。
3、语言经过压缩和省略的词语叫略语,分别为简称和______两大类。
4、在双音节词中,从构词方式上来看,合成词占绝对优势。
合成词的构词方式主要有三种:______、______和______。
5、从语言谱系来看,藏语属于______语系______语族;英语属于______语系______语族;阿拉伯语属于______语系。
6、现代汉语的方言通常分为______大方言区,以上海话为代表的方言称为______。
7、“臣”字的第四画笔画名称是______。
8、書变书是的简化方式是______。
9、短语可以分别从结构和______这两个方面分类。
10、就词性来说,“突然”是______词,“忽然”是______词。
二、判断题
11、汉语一个语素一定与一个音节相对应。
()
12、词典一般只能收录词,不收大于词的单位。
()
13、《说文解字》最早采用部首给汉字归部,将汉字归为214部。
()
14、独体字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
()
15、“他盼望我们不断进步”不是双宾语句。
()
16、用层次分析法分析“最早的麻醉药麻沸散的发明者华佗”的话,第一层关系是定中短语。
()
17、现代汉语还包括侗族等少数民族语言。
()
18、世界上所有语言都具备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四大要素()
19、同一调类的声调其调值也相同。
()
20、某些儿化韵母发音时主要元音带有鼻化色彩。
()
三、选择题
21、“不”在()读35。
A.句末
B.去声前
C.去声后
D.非去声前
22、下列汉字音节中,主要元音是舌面、前、半高、不圆唇元音的是()。
A.月
B.对
C.论
D.界
23、下列各项中,修饰语属于多层状语的是()。
A.他悄悄地慢慢地走过来。
B.他非常仔细的观察着周围的地形。
C.他终于轻轻地吐了一口气。
D.大家有说有笑地散步。
24、“我认为他非常有能力”这句话是()。
A.动词谓语句 B.名词谓语句
C.形容词谓语句 D.主谓谓语句
25、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
A.又、及、取、行B.犬、下、益、伐
C.口、甘、莫、菽D.目、耳、嵩、嶺
26、“盆”是()。
A.象形字 B.会意字 C.指事字 D.形声字
27、下列画线的词属于多义词的是()。
A.钱花光了/种花 B.孩子又哭又闹/闹脾气
C.学习十分冒尖/问题一冒尖就及时解决 D.帮我出主意/一出戏
28、“说服”的构词方式属于合成词中的()。
A.联合型 B.动宾型 C.偏正型 D.补充型
29、“时雨点红桃千树”运用的修辞格是()。
A.拈连 B.比喻 C.借代 D.比拟
30、“第三次浪潮方兴未艾,第四次浪潮何时到来?今晚听托夫勒
说‘三’道‘四’。
”这里使用的修辞方式是()A.改变词语原有的词性 B.改变词语原有的意义C.改变词语原有的搭配关系 D.变换词语构成成分的位置
四、名词解释
31、相对音高:
32、主谓谓语句
33、部首
34、义项分类
35、文言
五、简答题
36、学唱《汉语拼音字母歌》,并将歌中的18个辅音声母按七个发音部位排列,指出少了哪些辅音声母,说明为什么。
37、怎样理解词义的概括性?专有名词的词义也有概括性吗?
38、将下面句子的词划分开,然后列一个实词简表,把其中的实词分别填在简表里。
①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
……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
这个春天吧!
②你们在想要攀登科学顶峰之前,务必把科学的初步知识研究透彻,还没有充分领会前
面的东西时。
就决不要动手搞以后的事情。
③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了。
六、分析题
39、用严式音标给下列汉字注音,并归纳/a/的音位变体及其分布条件。
(1)造
(2)家
(3)建
(4)权
(5)快相关试题:
①阐述/a/的音位变体和出现的条件。
②举例说明普通话音位/a/的主要音位变体及其出现的条件。
40、举例分析“感谢”与“谢谢”、“曾经”与“已经”、“常常”与“往往”等词语在搭配、语义或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41、有人说:“修辞就是咬文嚼字,修辞就是雕琢词句、卖弄文字技巧。
”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42、分析三句的不同处,“和”除了并列还有什么语法功能?
(1)我和小王、小李、小张去学校。
(2)我、小王和小李、小张去学校。
(3)我、小王、小李和小张去学校。
七、论述题
43、为什么汉语普通话要以北京话的语音为标准音?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答案】上声
【解析】上声字后头的轻声字的音高比较高,阴平、阳平字后头的轻声字偏低,去声字后
头的轻声字最低。
2、【答案】i、u、ü;i、u
【解析】汉语普通话中,能作韵头的元音只有i、u、ü;能作韵尾的元音只限于i、u两个。
3、【答案】数词略语
【解析】缩略语是语言中经过压缩和省略的词语。
为了称说简便,人们常把形式较长的名
称或习用的短语化短,成为缩略语,可分为简称和数词略语两类。
4、【答案】复合式;重叠式;附加式
【解析】合成词有复合式、重叠式、附加式三种构词方式:复合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相
同的词根结合在一起构成。
重叠式由相同的词根语素重叠构成。
附加式由词根和词缀构成,又称派生词。
5、【答案】汉藏;藏缅;印欧;日耳曼;闪含
【解析】世界上的语言可以确定的有十余个语系和一些语群。
印欧语系包括拉丁语(法、意、西、葡、罗等语言)、日耳曼语、古斯拉夫语和梵语。
日耳曼语包括英、德、荷兰、瑞典、丹麦等语言。
古斯拉夫语包括俄、保、捷、波、塞尔维亚语等语言。
汉藏语系包
括藏缅语族、侗台语族、苗瑶语族等。
藏语就属于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
阿拉伯语属于
闪含语系闪米特语族,主要通行于西亚和北非地区。
6、【答案】七;吴方言
【解析】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典型的吴方言以上海话为代表,分布在上海市、江
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地区(不包括镇江)、南通的小部分和浙江的大部分。
7、【答案】横
【解析】“臣”的笔顺为:横、竖、横折、横、竖、竖折。
8、【答案】草书楷化
【解析】草书笔画简单,多是一笔书,打破了楷书的形体和结构,但笔画不清晰。
把群众比较熟悉的草书字的笔形改用楷书的写法,就可以达到减少笔画的要求。
例如:长(長)、专(專)、书(書)、尧(堯)、为(爲)。
9、【答案】功能
【解析】短语是意义上和语法上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
短语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分类,最重要的有两种:一种是结构类,主要看构成短语的词与词之间的结构关系;另一
种是功能类,凭它进入更大的短语里担任职务的能力,即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相当于哪
一类词而进行的分类。
10、【答案】形容;副
【解析】“突然”和“忽然”都可作状语,但是“突然”可以受“很”修饰,“忽然”不能,所以“突然”为形容词,“忽然”为副词。
二、判断题
11、【答案】错误【解析】语素是最小的有音又有义的语言单位。
现代汉语的语素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例如,“天、地”等;也有两个音节的,如“蝴蝶、马虎”等;还有三个或三个以上音节的,如“巧克力、奥林匹克、布尔什维克”等。
12、【答案】错误
【解析】词典除了收录词,还收录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等固定短语,例如,“破釜沉舟”“耍花招”“飞蛾扑火——自取灭亡”等,这些固定短语是大于词的单位。
13、【答案】错误
【解析】采用部首给汉字归类,始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它把9353个汉字归为540部。
明代梅膺祚于1615年编成《字汇》一书,将部首合并为214部。
14、【答案】错误
【解析】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单位。
15、【答案】正确
【解析】双宾语句的特点是,动词一般要有“取进”“给出”“询问”“称说”等意义,例如“给、借、教、告诉、请教、问、叫、称”等,而“盼望”并没有此类含义。
从层次划分角度来看,“我们”和“不断进步”联系紧密,共同构成主谓短语来作“盼望”
的宾语;而双宾语句中的两个宾语间结合并不紧密,分别是谓语动词的宾语,划分时属于两层。
因此,题目中的句子是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而非双宾语句。
16、【答案】错误
【解析】第一层关系是同位短语,“最早的麻醉药麻沸散的发明者”与“华佗”所指是同一事物。
第二层才是定中短语,“最早的麻醉药麻沸散”修饰“发明者”。
17、【答案】错误
【解析】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而侗族等民族属于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的语言不属于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可以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
这些方言属于现代汉语。
18、【答案】错误
【解析】语言的三大要素是语音、词汇和语法。
大多数语言同时具备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四大要素,但至今世界上还有部分语言没有相应的文字,如我国的撒拉族、东乡族的语言。
19、【答案】错误
【解析】汉语方言的声调,有着各自不同的调值和调类。
两种方言调值相同的字,不一定同属相同的调类;而调类相同的字,其调值也往往差异很大。
20、【答案】正确
【解析】“儿化”指的是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
儿化时由于舌头上翘,致使舌位又高又前的韵尾(-i、-n)发不成而丢失,同时使韵腹元音也受影响而“央化”,还使后鼻音韵尾(nɡ)丢失而使韵腹元音“鼻音化”(使元音带鼻音色彩)。
三、选择题
21、【答案】B
【解析】“不”字基调是去声,阴阳上前不变更,去声之前改中升,叠字当中要念轻。
22、【答案】B
【解析】舌面、前、半高、不圆唇元音是[e],符合条件的是B项。
A项主要元音是[ε];C 项的主要元音是[ə];D项的主要元音是[ε]。
23、【答案】C
【解析】多层状语是指一个中心语前面有好几个状语。
AD两项,“悄悄地慢慢地”和“有说有笑”都是表情态的同一层次的状语。
B项,“非常”是修饰“仔细”的,不是修饰整句的。
C项,“终于”“轻轻地”修饰“吐了一口气”,属于多层状语。
24、【答案】A
【解析】“我认为他非常有能力”这句话的宾语是主谓短语,谓语是“认为”,是动词,不是名词、形容词或者主谓短语,所以该句为动词谓语句。
25、【答案】C
【解析】象形是用描绘事物形状来表示字义,“口”甲骨文字形像人张开的嘴巴,本义为嘴巴,用来说话、吃饭的器官,是象形字。
指事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甘”甲骨文在口(嘴、舌)中加一短横指事符号,指事符号代表口腔内的舌头或嘴部的动作,本义为用口、舌品尝美味,是指事字。
会意是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莫”早期甲骨文像太阳隐没在丛林之中,从日,本义为太阳下山,阳光隐入丛林草野,是会意字。
形声字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菽”从艹从叔,叔亦声。
本义为作为草本植物子实的豆子,是形声字。
26、【答案】D
【解析】形声字是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的新
字。
《说文解字》:“盆,盎也。
从皿,分声。
”“皿”是形旁,表示盛东西的器物;“分”是声旁,表示字音。
本义即敞口宽底的盛器。
27、【答案】C
【解析】C项,“冒尖”词义分别为“突出”和“露出苗头”。
二者有意义上的
联系,属于多义词。
其他选项都没有意义上的联系。
A项,“钱花光
了”中的“花”意为“使用”,“种花”中的“花”是植物。
B项,“又哭又闹”中的“闹”意为“不安静”,“闹脾气”中的“闹”意为“发泄,发作”。
D项,“帮我出主意”的“出”意为“谋划”,“一出戏”的“出”是量词。
28、【答案】D
【解析】补充型是后一词根补充说明前一词根。
“说服”前一词根“说”表示动作,后一词根“服”补充说明动作“说”的结果。
29、【答案】D 【解析】这句话运用了比拟中的拟人修辞手法,把“时雨”当作了人来写。
30、【答案】B
【解析】“说三道四”本是形容不负责任地胡乱议论。
其中的“三”和“四”为名词词性,指发表的没有依据和可信度的言论,用在这里特指“第三次浪潮”和“第四次浪潮”,
临时改变了词的指代意义。
“说三道四”仍然是动宾关系,构成成分也没有发生位置上
的改变。
四、名词解释
31、答: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可以分为“绝对音高”和“相对音高”两类。
其中相对
音高是绝对音高的对称。
声调是指相对音高。
一个成年人读“去”(qù)是从他的最高
音降到最低音的,一个小孩读“去”(qù)也是从他的最高音降到最低音的,小孩的最
低音可能比成年人的最高音还高,但这两个人说话时的音高走势都是由高音降为低音的,音高的变化格式和升降幅度相同。
这种音高变化格式和升降幅度就是构成调值的“相对
音高”。
总的来说,相对音高就是用比较的方法确定的同一基调的音高变化格式和幅度。
构成调值的相对音高在读音上是连续的、渐变的,中间没有停顿,没有跳跃。
32、答:主谓谓语句是指由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
从全句的主语(称为大主语)和主谓短语里的主语(称为小主语)是施事还是受事以及其间的关系等方面来看,主谓
谓语句大体有五种类型:①大主语是受事,小主语是施事,全句的语义关系是:受事ǁ
施事-动作。
②大主语是施事,小主语是受事,全句的语义关系是:施事ǁ受事-动作。
③
大主语和小主语有广义的领属关系。
④谓语里有复指大主语的复指成分。
⑤大主语前暗
含一个介词“对、对于、关于”等等。
33、答:部首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具有字形归类的作用。
大部分部首是汉字的部件,
如“指、持”的部首“扌”;有的部首是单一部件中的一个笔画,如“九、乃”的部首
“丿”;有的部首可以分成几个部件,如部首“音”可分成“立、日”两个部件。
作部
首的汉字部件,大都具有表示义类的作用。
34、答:义项分类是指将词的意义按照常用性或产生的路径进行分类。
义项是指一个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
义项原是辞书中的术语,表示相应的语义单位。
有的词只有一
个义项,有的则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
汉语词汇中,一个词的义项的分类大致包括: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基本义。
本义指文献记载的词的最初的意义。
引申义指引申发
展出来的意义。
比喻义是词的比喻用法逐渐固定下来所形成的意义。
基本义是词在现代
最常用、最主要的意义。
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是从词义的历史发展和词义联系上命名的,基本义是从词义在当前使用的情况确定的。
本义和它发展出来的引申义、比喻义,
都可以成为基本义。
35、答:文言是指以古代汉语为基础的、经过文体加工的书面语。
其在殷商时代就已出现,到先秦时期已经较为成熟,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就可能已有加工的成分。
这类“加工”主要有两种:一是省略。
古代书写工具笨拙,书写十分费劲,下笔省略,
注重简洁,是必然的。
二是美化。
书面语要求写得整齐和优美。
后来由于口语发展较快,这种书面语逐渐脱离了口语,这也使得文言历经千年仍能基本保持稳定。
五、简答题
36、答:18个辅音声母按七个发音部位排列如下:双唇音b、p、m;唇齿音 f;舌尖
前音z、c、s;舌尖中音d、t、n、l;舌尖后音r;舌面前音j、q、x;舌面后音ɡ、k、h。
其中少了zh、ch、sh三个辅音声母,因为它们是由双字母表示的。
37、答:(1)词义的概括性是指词义为了准确地反映词所表示的对象的范围,须舍弃
各种义项的具体的个别的特征,概括出对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
(2)专有名词的词义同样具有概括性,因为词义的概括性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一个词的
意义都具有概括性,即使专有名词也不例外。
38、答:(1)①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
这|是|科学|的|春天!让| 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②你们|在|想要|攀登|科学|顶峰|之前,务必|把|科学|的|初步|知识|研究|透
彻,还|没有|充分|领会|前面|的|东西|时,就|决|不|要|动手|搞|以后|的|事情。
③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 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了。
(2)简表
六、分析题
39、答:(1)造[tsɑu51]
(2)家[tɕiĄ55]
(3)建[tɕiɛn51]
(4)权[tɕh yan35]
(5)快[k h uai51]
/a/的音位变体及其分布条件具体如下:
40、答:(1)感谢-谢谢
①从词语搭配上看
感谢”前可以用“太”“很”“十分”等表示程度的副词来修饰,“谢谢”不能。
例如可以说“十分感谢你”,却不能说“十分谢谢你”。
②从语义上看
感谢”“谢谢”都能表达谢意,但“感谢”的程度比“谢谢”要深。
“感谢”侧重于内心的感激之情,用语言和行动向对方表达谢意的行为。
“谢谢”指对接受别人给予的或提供的恩惠说些感激的话,侧重于语言方面。
③从用法上看
感谢”比较正式,书面语色彩比较浓厚,使用的场合也比较正式和庄重,“谢谢”偏向于口语化,既可用于一般场合,也可用于得到别人宽容等场合。
(2)曾经-已经
①从语义上看
a.“已经”和“曾经”都强调完成,但“已经”可用于过去、现在和将来,常隐含着现在的状况与过去相反的意思。
而“曾经”只用于过去时,强调过去与现在的对比,指过去如此,而现在不这样。
例如:他已经不能走路了”表示他现在的状况,过去他能走只是现在不行了。
他曾经不能走路”表示他过去的状况,他曾有一段时期不能走路,现在则恰恰相反,他
又能走路了。
b.在修饰带时间词、数量词的动词成分时,“已经”和“曾经”的语义指向不同,即“已经”更偏向于指时间,并不强调行为动作;而“曾经”则指向整个谓语部分。
例如:我已经在上海住了三年。
(强调时间“三年”)我曾经在上海住过三年。
(强调谓语部
分“住过三年”)
②从用法上看 a.“曾经”可以作定语,例如:曾经的日子。
b.“曾经”可单独用,位于句首作状语,例如:曾经,她也那么自信,那么真心。
c.“曾经”不能直接修饰时间词,而“已经”可以。
例如:没吃饭已经三天了。
(正确)没吃饭曾经三天。
(错误)
(3)常常-往往
①从词语搭配上看
a.“常常”前面可以加否定副词“不”“没有”和能愿动词“会”“能”等,“往
往”前面不能加否定副词也不能加能愿动词。
例如:这种事他没有常常做。
(正确)
这种事他没有往往做。
(错误)
b.“常常”还可以用在副词“一定”“还”“还要”“只有”的后边,“往往”一般
不行。
例如:他一定常常来这儿。
(正确)
他一定往往来这儿。
(错误)
②从语义上看
往往”表示某种事情在一般情况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常用来说明有一定规律的事情,用“往往”的时候,句子中要说明出现这种情况的其他情况、条件和结果。
“常常”只是说明重复出现的某种情况或动作行为,不受其他情况、条件的限制。
③从用法上看
常常”可以用于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时态,“往往”不能用于将来。
例如:欢迎常
常来玩。
(正确)欢迎往往来玩。
(错误)
41、答:这种说法不对,原因在于:
(1)修辞手段为内容服务
修辞研究的是语言的表达形式,形式是为思想内容服务的,原则仍然是内容决定形式,
形式和内容要完美地统一。
因此,它同片面地讲究形式美,单纯地追求华丽辞藻的“咬
文嚼字”是根本不同的。
(2)修辞是语音三要素的综合运用,语言三要素是修辞的手段和基础,修辞是三要素的高级体现。
① “雕琢词句”只是修辞手法的一种,指通过筛选、锤炼的角度去研究词语运用;
②语音方面,不少修辞方式是利用语音条件体现效果,如双关、对偶、拈连、歇后、摹声、同字、谐音、讳饰、借代、飞白等;
③语法方面,没有并列句就没有修辞的对偶、对比、错综、排比、顶真、回环等手法。
(3)修辞承担重要交际作用修辞在信息时代的作用格外突出,有助于提高说话和写作能力、阅读和欣赏能力;提高语言修养和语言美的水平;有助于社会信息更准确畅通地传递。
学习修辞,熟悉并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能够提高表达效果,圆满地完成交流思想的任务,正确地理解文章,提高阅读欣赏水平。
单纯认为修辞的目的是“卖弄文字技巧”是不
正确的。
42、答:(1)三句的不同之处和”在这三个句子中充当连词,都表示并列,与同样可
以表示并列的“同”“跟”意思相同。
“和”将“去学校”的行为主体并列连结起来,
但是在三个中的位置不同,因此并列的每一部分的范围也有所差别。
句1“我”与“小王、小李、小张”并列;句2“我、小王”与“小李、小张”并列;句3“我、小王、
小李”与“小张”并列。
(2)“和”的其他语法功能
①作介词,意思为“向,对”,例如:
我和老师请教了这个问题”“我和他解释了那件事,他对我的误会消除了”。
②作形容词,表示修饰。
表示“相安,谐调”:~美、~睦;“平静”:温~、~悦。
③作动词,表示“平息争端”,讲和、和亲。
七、论述题
43、答:汉语普通话之所以以北京话的语音为标准音,是基于其独特的社会条件,具体
体现在以下几点:
(1)政治优势
长期以来,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是号令四方的心脏。
我们中华民族古代生活的区域
和活动的中心是在北方,即黄河流域;我国古代政权稳定时期,则大都建都于北方,从辽、金、元、明、清以来,均建都于北京。
(2)文化优势
北京是中国的文化中心。
大约一千多年以来,我国主要的文学作品,如宋代的话本小说、元代的戏曲、明清两代的白话小说等,都是用北方话写成,有的甚至是用北京话写成的(如《红楼梦》)。
这些重要的文学作品是全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随着这些文学作
品的广泛流传,北京话和北方话也就传播和影响到各地,从而造成了它在各种方言中占
有优势地位的历史事实。
(3)使用人数优势
从汉族的方言使用情况看,使用北方方言的人,数量最多,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从方言分布的地域上看,约占汉族居住地区的四分之三。
而北京话作为北方语系的重要
分支,具有北方话相对易懂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