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胃肠间质瘤误诊126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胃肠间质瘤误诊126例分析
段绍毅;段于峰;金玲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15(8)29
【摘要】胃肠间质瘤[1]( 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

瘤细胞按
形态分为3大类:上皮样细胞型(20%)、梭形细胞型(70%)和梭形细胞—上
皮样细胞混合型(10%)。

免疫组化检测发现 CD117阳性率约占94%~98%,DOG1阳性率约占94%~96%,CD117与DOG1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多数梭形
细胞GIST(特别是胃GIST)表达CD34,但在上皮样GIST中的表达不一致,在
小肠GIST CD34可为阴性。

GIST约占消化道肿瘤的1%~3%,中位发病年龄40~60岁,胃为最好发部位,约占60%~70%;其次小肠约占20%~30%,结
直肠约占5%,食管<5%。

早期GIST患者的肿瘤直径较小(<2cm),且生长缓慢,患者多无特殊临床表现,故早期诊断较困难;随着时间的延长,肿瘤逐步增大,患者可出现腹部不适、腹痛、腹胀、梗阻、腹部包块等临床表现;当肿瘤生长至黏膜糜烂、出血、溃疡时就会出现贫血、黑便、大便隐血阳性,甚至呕血、便血等临床表现;当肿瘤破溃时可表现为急性消化道大出血。

少数外生性GIST可发生扭转从而出现外科急腹症,有器官转移者可出现转移器官的相应临床表现。

多数GIST
患者在就医时都有明显临床症状,经检查后发现肿瘤,最终再根据术后的病理结果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确诊。

GIST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为胃肠道其他
肿瘤等疾病[2]。

现将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文献中的GIST误诊患者126例分析如下。

【总页数】2页(P172-173)
【作者】段绍毅;段于峰;金玲
【作者单位】湖南医药学院临床医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
【相关文献】
1.胃肠道间质瘤的误诊因素分析及鉴别
2.10例胃肠道间质瘤误诊为卵巢瘤临床分析
3.胃肠道间质瘤三例误诊分析
4.我国胃肠间质瘤误诊68例分析
5.小胃肠间质瘤的CT增强扫描表现及漏误诊原因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