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用人方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看一时一事,而看整个工作
第16页/共25页
2、人才的科学标准:“干部四化”、德才兼备 3、识别的方法: *古代诸葛亮的“知人之道”: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志向); 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变通); 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见识); 告之以难而观其勇(勇气); 嘴之以酒而观其性(忠诚); 临之以利而观其廉(廉洁与朴实); 期之以事而观其信(信任)。
第17页/共25页
*现代方法: 查阅档案:了解历史、一贯性的特点、个性; 日常工作检查:了解其完成所任职务要求的任务时的工作态 度和工作能力 领导亲自考察:直接接触了解//谈话: 提问式——应变力; 自由 讨论式——思路、设想、态度、知识面、创造力; 对话式——志趣、情操、思维力、应变力 群众评议: 委任制:只对领导负责,而不对工作和群众负责 考任制:不能测定实际能力,不适合选“偏才”和中上层领导
第25页/共25页
第23页/共25页
# 激情的处理原则: 1 不利的情绪要暴发时,尽量不让其扩散,让其早、快的宣泄出来。 切忌:强行控制、干扰——走向极端 2 激情过后让其休息、放松。 3 自我慢慢恢复。 4 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 美国企业的“出气室”。 * 坚持写日记。 * 经常照镜子。
第24页/共25页
感谢您的观看!
如何使上级不怀疑?
做“傻”不做“呆”、外表厚道是
生意人的一大优势。
能经受一次或几次挫折、批评、冷遇,才能成大器。
弗朗西斯*培根:“意外的幸运使人冒失狂妄,经过磨练的幸运却使人伟器。”
萨特:“是其所是,是其所不是。”
(3)正确处理上下级关系:
第13页/共25页
*尊重下级:“士为知己者死”——尊重人格//积极性、创造性//生活上关心爱护。 战国郭隗:成帝业者将相处的人看作是良师;成王业者将相处的人看作是良友;
第15页/共25页
*优良作风:很强的集体观念//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健康的体魄和心理 二、知人的原则和方法: 知人——了解人,对人进行考察和识别; 善任——用好人:用其所长,使用得当。 1、知人的原则:实事求是、全面、动态、发展的原则
陈云同志认为:*必须区别好坏,了解优点和缺点; *有利于工作的改进、提高和发展; *实事求是、客观、严格,切忌主观的推测; 不看言论和态度,要看本质和实际; 不决定于家庭,而决定于本人;
二、在管理活动中情绪、情感变化的原因: ——需要是否满足——活动的顺利度——环境因素——团体状况与人际关系——身体状
况——意外情况的发生 领导者的原因?//下级的原因?//顾客的原因? 三、情绪调节和控制: ——原则:保持积极的、愉快的情绪、情感,并使之持久些;消除不良的情绪。 ——方法:
第22页/共25页
第14页/共25页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领导用人心理
——知人善认 一、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 1、人才——有学问的人;德才兼备的人;有特长的人。 *人才与非人才之间、各类和各层的人才之间可相互转化; *人才概念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和衡量标准; *就个体而言,人才的出现有一个由潜至显的转化过程。 2、我国对现代人才的素质要求: *政治素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远见卓识:预见性、方向性、敏锐性、坚定性、独特性 *真才实学:有较强的智能专长和较宽的知识面
*善于控制自我角色行为:——蝴蝶效应“见花就爱” *随周围的角色关系及时调整角色行为:在家是父子,在外是君臣。
第12页/共25页
(2)下级角色的处理:不能要求上级在任何方面都比自己强、超过自己。
*不越俎代庖,更不要抢功;
*不视才傲物,要自用其才:“志大量小,才有余而仕不足”
善于用上级接受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见解;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可同时起作用:
第9页/共25页
感知陌生人——首因效应大;感知熟人——近因效应大 谈工作、作报告:开门见山,简明扼要说明重点——首因效应//最后归纳、 重复——近因效应。 (4)定型效应(社会刻板效应) 人们对某类社会群体形成的固定看法,影响对这一类中的某个个体的知觉反 映。 青年人总认为老年人:墨守成规、缺乏进取; 老年人总认为青年人:举止轻浮、办事不可靠; 教育者、管理者要善于利用积极的定型效应,排除消极的定型效应的影响。
知觉心理
一、知觉及其选择性 1、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各种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通过知觉来判断: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我们把不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知觉称为——错觉。它包括以下几种: *图形错觉: *形重错觉:一斤铁=一斤棉花? *大小错觉:月亮错觉 *方位错觉:倒飞错觉//声音错觉
第19页/共25页
春秋战国时期的齐恒公问管仲如何才能防止有害于霸业的行为。管仲回答: “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任,害霸也;任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使 小人参之,害霸也。” (4)爱护人才,用养并重:
既重视人才的才、德输出(用); 也重视人才的才、德输入(养):——
养才:提供学习锻炼机会,帮助指导。 养德:传、帮、带//犯错时帮助引导,承担领导责任//下级骄傲时,批评、严 格要求。 (5)事业为重,举才荐贤:扶上马,送一程//勇于让胜于自己的人才接班,尽自 己选拔、培养中青年干部的职责。 2、用人制度建设:考核与激励、交流与回避、任期与离退、岗位责任与培训等 制度。
感知大家很尊敬小万的知觉(“果”知觉),是因为有看到小万过去经常帮 助大家的“因”知觉。
第7页/共25页
2、社会知觉偏差: (1)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效应)
给别人留下的最初印象知觉,会以同样的性质影响以后的印象知觉。 对别人:避免第一印象的不良影响(多看一眼、路遥知马力,日久现人心) 对自己:留下好的第一印象,以利于上下级关系的改善和工作的开展。 (2)晕轮(光圈)效应:以偏概全 从暗中到亮处——……;从亮处到暗处——……。 消极表现:
*物理特性;明亮度、颜色、外形、有无突出物、附带部分。 *反复出现的对象。 *运动变化的对象:流动性、广告车。 *新奇、独特性: ——对象与背景的差异:反差越大,对象越分明,就越易被感知。
第3页/共25页
——对象的组合关系: *接近原则:在时间、空间越接近,越易被感知为一个整体。“远亲不如紧
邻”
*相似原则:在性质和形态上相似的事物,易被感知一个整体。“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
第1页/共25页
2、知觉的选择性 人们在一定的时间内总是有选择地将某一对象从其它事物(背景)中区分
出来,从而对它作从清晰的反映。
对象与背景是相对的,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第2页/共25页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 (1)客观因素 ——知觉对象本身的特性:在周围环境中,往往那些刺激作用强烈而突出的事物 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成为知觉对象。
成霸业者将相处的人看作是臣子;成亡国者将相处的人看作是奴才。 *正确处理亲疏关系:“亲者疏,疏者亲”//“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离”
保持一定的距离: 有利于团结大多数人,实现教育和管理目标; 保持对问题判断的客观性; 防止越陷越深; 达到长久之交。
*让“兵识将意”,主动参与管理——能用度外人必能成大事
第20页/共25页
——激发鼓励 *目标激励 *思想政治教育激励 *优势需要激励:寻找下级的“穴位”和“兴奋点” *正确强化激励:奖与惩的原则 *榜样激励:重点激励少数先进分子的积极性 *人际关系激励:利用良好的上下级关系激励 *开发性激励:
第21页/共25页
情绪压力调节
* 一、情绪的影响作用:——影响领导和管理的有效性。 ——影响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导致活动效率降低。 ——影响人际关系和心理气氛。 ——影响心理健康。
第8页/共25页
a.形成固定不变的看法(成见) b. “爱屋及乌” 、“厌恶和尚,恨其袈裟”、“名人效应” c. “一俊遮百丑,一丑遮百俊” d.盲从行为 克服的方法: a.全面性 b.动态性:事隔三日当刮目相看 c.心理换位:走出名人的光环,在生活中见人 (3)近因效应:最后留下的印象知觉,会以同样的性质影响以后对他产生的知 觉。
# 创造有利于产生良好情绪的条件: 1 尽可能满足对象的需要:生理、心理、求知、求美、求善。 2 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制定活动表、预防意外的发生等。 3 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科学化安排:量的适当、节奏的控制。 4 有意识通过扩散作用影响其情绪情感: 5 及时发现并消除不良情绪的苗头,防止其扩散。 # 控制不良情绪:(最好时机——在激情暴发之前) 1 转移注意力(环境) 2 消除刺激物:离开现场、更换物具等。 3 给予精神疏导:放松、休息、催眠等。
第11页/共25页
(3)自我知觉与自我实现式思想政治教育:
发挥潜能、实现自身价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创造性、自主性工作
(4)角色知觉与责任制式思想政治教育:
通过对理想角色和领悟角色的知觉
实践角色行为
4、如何正确处理上下级角色及其关系? (1)上级角色的处理:
*领导者的基本职能:科学决策和选才用人。要把精力集中在领导责任上,要干 好自身的事。
第18页/共25页
聘任制:企业组织 选任制:国家公务员 三、善任的原则和制度建设 1、原则: (1)因事设人,量才任职:设计科学合理的职位//掌握人才的类型,为人才分类// 分别授以职权。 (2)扬长避短、各尽所能: *用人所长:尽可能将人才放在最能发挥其优势的岗位上; *容人之短:不能求全责备而埋没人才; *短中见长:“短”在另一环境中可能变成“长” (3)明责授权,用人不疑:在其工作范围内有职、权、责、利,使其放手工作。
1947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指出:知觉受社会因素的影响。 1、社会知觉的分类:
第6页/共25页
(1)对人知觉:通过对他人的外部形态和行为特征的知觉,进而了解其心理活 动。
包括:面貌、仪表、风度、言谈、举止等 (2)人际知觉:对其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来了解其人。
通过交际行为:礼节、交谈、表情、援助、侵犯等判断。 (3)角色知觉:通过对其所表现的角色行为特征的知觉,来了解其人。如在家 庭角色、职业角色、性别角色等方面。 (4)因果关系知觉:在相关的一系列社会关系中对对象有因果关系的知觉:
第10页/共25页
3、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知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选择: (1)对人知觉与应变式思想政治教育:
人是复杂的人,“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给予鼓励和奖惩。 (2)人际知觉与人群关系式思想政治教育:
在人际知觉中有三种现象: a 相互选择:由于自己喜欢别人,所以也认为别人喜欢自己; b 在人群中人缘好的人不认为有那么多人选择自己,人缘差的也不认为有那 么多的人排斥自己,只有中等人缘的人对自己的人际关系估计较准确。 c 每个人都有夸大自己所选择对象人缘好的倾向,即认为自己中意的人,别 人也中意他。 发挥人际关系的积极功效,参与管理和教育。
第5页/共25页
(2)、主观因素 *需要和动机:小偷总是对值钱的东西注意//饥饿的人的目光总是在搜索食物。 *兴趣与爱好:感兴趣的事物易在复杂环境中被注意。 *性格和气质: *知识与经验:凭借经验,熟练的工人可以在嘈杂的环境里感知机器声音的
细微变化,从而发现即将出现的故障。 二、社会知觉及其偏差:
*闭锁原则:当几个对象被包围在一个空间时,易被看作同一整体。 一些干部经常与领导在一起,其他同志自然就把他们看成一块的,这时领 导要做普通同志的思想工作就比较困难了。
第4页/共25页
*连续原则:在时间和空间上连续存在的对象,易被看成一个整体。 侦察兵如何通过敌人的封锁线的? 一段时间经常犯错误的同志,容易给领导产生其一贯如此的看法。 *简单化原则:人们习惯将复杂的或陌生的事物简单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