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定律》说课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阻定律》说课式教学设计
电阻定律是高二物理第二章“恒定电流”的第三节内容(必修本)。

本章教材分为两大部分:前八节内容大部分在初中已经初步学过,只有少部分是已有知识的发展和应用,属于复习和提高的范畴;后四节教材是与闭合电路有关的内容,属于新知识的范畴,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对于电阻定律学生只知道定性结论,在前八节中,它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同时也是较难学的。

本章的教学要求是:(l)理解电阻率的概念,能认识并区分电阻与电阻率的物理意义。

(2)掌握电阻定律,并能用它来进行有关计算,所以,电阻定律的定量关系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围绕这一重点,我们采用了定量的实验研究。

实验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对电阻定律的认识。

所以,实验研究导体电阻与导体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关系便成了本节的教学难点。

从研究方法上讲,本节内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典型教材。

我们知道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怎样研究一个物理量与多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呢?研究的方法是采用控制变量法,这一点应该让学生深刻体会。

总之,本节教学要突出实验,采用实验法和讲授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逐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上述思考和分析,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l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复习电阻的概念及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提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定量关系用什么方法研究?
从物理学的特点指出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
2 从实验研究,得出结论
(l)实验研究
怎样进行定量研究呢?这里涉及到一个物理量与多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研究,可类比研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和质量间关系的研究方法,即控制变量法。

实验1: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的关系(实验条件: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相同——为控制的变量)
实验用改进型的电阻定律演示器,见图1.实验中选1m长、横截面积为S的镍铬合金丝,右端与C相连,B点经导线夹分别连在P、Q、M处以达到改变长度的目的。

电压表和电流表均选投影电表,置于右侧投影仪上,放置在左侧的投影仪上的投影胶片,已列好了记录数据的表格和供作图用的坐标系,请三位学生参与实验,第一位负责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电流表上的读数保持为0.4A(为什么要保持电流一定?目的是为了便于计算电阻值)。

第二位学生负责改变导线夹的位置,第三位学生负责左边投影表格上的数据记录。

老师通过控制电键来指导学生实验并掌握实验的节奏,其他的学生通过投影电表读出电流、电压的数据,并计算出相应的电阻值,用上述实验的方法得到了3组实验数据后,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将3组实验数据描在投影胶片上得到3个点,让学生观察3点是否在一条直线上,通过3点作直线并延长与坐标轴相交,学生在投影银幕上清楚地看到直线通过坐标原点。

由数学知识可知:导体电阻R和导体的长度1成正比,或写作R∝l。

实验2: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的关系(实验条件:导体的材料、长度相同——为控制的变量)
选lm长的镍铬合金作被测电阻,用上述实验方法测出lin长。

横截面积为S.ZS的电阻值,然后将上述两根镍铬合金丝的两对应端分别连起来得到1m长、3s的镍铬合金丝。

用同样的办法测出其电阻值,便得到了3组实验数据。

观察实验数据,发现横截面积增大时,其电阻减小。

我们猜想它们是成反比的,猜想正确与否要得到证明。

由数学知识可知:若两个量x、y之间成反比。

则必须满足x·y=k,其中k为常数,若y与成正比,则y与x成反比,因此,我们以横截面积的倒数为横坐标,以电阻为纵坐标将三组实验数据描在上述坐标
系中便得到三个点,让学生观察三点是否在一条直线,通过三点作直线并向坐标轴延长,学生再一次在投影银幕上清楚地看到直线通过了坐标原点。

于是得到了另一个实验结论:。

综合上述两实验结论有:。

应向学生指出:使用不同材料的大量实验都证明了上述结论,我们称之为电阻定律。

(2)电阻定律
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成正比,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即,写成等式。

其中ρ为比例系数。

(划虚线的部分先空白,讨论以下再补上)。

下面确定比例系数ρ的意义。

由决定导体电阻的因素的定性结论推断:ρ与材料的种类有关,推断是否正确呢?用实验验证,仍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定长1m,横截面积为S的炭钢的电阻并与长lm,横截面积为S的镍铬合金丝的电阻比较,这时导体的长度和截面积是控制变量,发现电阻的大小不同,说明推断ρ材料有关是正确的。

提出:炭钢与镍铬合金相比较,谁的导电性能更好呢?是炭钢!因为在相同长度、相同横截面积的情况下,炭钢的电阻小,说明其导电性能好些,我们把比例系数p称为电阻率。

(3)电阻率p是与材料有关的物理量,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好坏
大小:,国际单位名称是欧姆米,国际符号是·m。

采用讨论式处理教材的附表:
①从电阻率的角度区分三类材料——导体、合金和绝缘体。

②比较导体与绝缘体、导体与合金。

应用:导体用什么材料做?电炉丝用什么材料做?
接下来让学生观察实验。

在演示器B、C两点间换上如图2的装置,闭合K,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灯泡正确发光,用打火机给钨丝加热,观察现象。

停止加热,又有什么现象?集体讨论,对观察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总结:对大量的材料进行实验表明,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提出:通过对电阻率特性的研究发现电阻定律是“在温度不变”这一条件下得到的,在电阻定律的文字叙述的空格中(事先已空出来),用红色的粉笔补上这一条件,这样做会给学生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3 巩固练习,深化主题
电阻定律的应用——滑动变阻器的有关问题。

出示演示滑动变阻器,讲解:①结构;②连接方式;③原理。

回到实验1,导线夹相当于滑动触片P,导线夹的位置改变使接入电路的导线的长度改变,从而实现电阻的改变,这就是滑动器的原理(仍然不离开实验装置)。

④讨论:投影滑动变阻器,连接BC端,滑片P向右移动(该情形与实验1相同),接入电路的电阻怎样变化?从投影银幕上清楚地看到1减小,所以,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

接着提出:回路的电流怎样变化?这不是这节课的内容,只是为全电路的欧姆定律的学习埋下伏笔。

4课堂反馈练习
用投影仪投影两道练习题,让学生当堂练习,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老师及时地进行评点。

[题1]一根电阻丝,横截面积为S,电阻为R,现均匀拉伸,使其横截面积为,则均匀拉伸后的电阻为原来电阻的多少倍?
A.n倍B.倍
C.倍D.倍
[题2]关于电阻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ρ与导体长度l成反比,与导体的电阻R和横截面积S成正比。

B.ρ仅由导体的材料种类决定。

C.合金的电阻率大于纯金属的电阻率。

D.温度升高时,金属导体的电阻率增大。

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略)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