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如何确定校准周期(校准周期确定3原则)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如何确定校准周期(校准周期确定3原则)
校准周期是实验室自己确认的,而不是校准机构给出的。
我们来看依据
CNAS-CL01 5.10.4.4 校准证书(或校准标签)不应包含对校准时间间隔的建议,除非已与客达成协议。
该要求可能被法规取代。
那么实验室如何确定校准周期呢?
校准周期确定的三个基本原则:
一、根据所适用计量器具的本身特征(例如计量器具的工作原理、结构型式、使用材质等)、计量器具的性能要求(最大允许误差、测量重复性、测量稳定性等)以及计量器具使用情况(环境条件、使用频次和维护情况等)来确定其校准周期;
二、确定计量器具校准同期时,首先应明确所适用计量器具的测量可靠性目标R,一般计量器具的测量可靠性目标R≥90%(批量统计),若实际统计结果小于90%,可以缩短周期,大于95%,可以延长周期。
三、计量器具校准周期的确定应恰当地选用反应法或最大似然估计法中某一种或某几种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析测算(反应法或最大似然估计法后续和大家分享)
大家可以根据一个简单的表格来调整校准周期
(转自公共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