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使用抗过敏药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合理使用抗过敏药物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环境、气候等变化,患过敏性疾病的患者数量急剧增长,随之而来,药品市场上出现了琳琅满目的抗过敏药物,归纳得出临床上抗过敏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抗组织胺药。

这是最常用的抗过敏药物,最适用于1型过敏反应。

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已从最早的第一代品种,发展到第二代和第三代品种。

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扑尔敏、多虑平、赛庚啶、苯海拉明、异丙嗪等),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和中枢神经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嗜睡和乏力,反应时间延长等,服用这类药物后应避免从事开车、操作精密仪器等工作。

另外,此类药物还具有抗胆碱能作用,可引起口干、眼干、视力模糊、便秘、尿潴留等症状,还可能诱发青光眼。

因此,前列腺肥大、青光眼、肝肾功能低下者和老年患者应慎用。

第二代抗组胺药,副作用很少,几乎无明显的抗胆碱能作用和镇静作用,常用的药物有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咪唑斯汀、阿司咪唑、依巴斯汀等。

但研究发现阿司咪唑和特非那丁可能导致少见的、严重的心脏毒性,会引起致命性心律失常。

当与酮康唑、伊曲康唑和红霉素合用时会加重上述不良反应,故应避免同时使用。

有严重肝功能损害或潜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应慎用。

第三代抗组胺药,如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左西替利嗪等,副作用更轻,与红霉素、酮康唑等合用也不会产生心脏毒性。

(2)过敏反应介质阻滞剂,也称为肥大细胞稳定剂。

这类药物主要有酮替芬、色甘酸钠、色羟丙钠等。

主要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过敏性皮炎等。

(3)钙剂。

能增加毛细血管的致密度,降低通透性,从而减少渗出,减轻或缓解过敏症状。

常用于治疗尊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血清病。

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
敏性疾病的辅助治疗。

主要有葡萄糖酸钙、维丁胶性钙等。

钙剂注射时有热感,宜缓慢推注,注射过快或剂量过大时,可引起心律紊乱,严重的可致心室纤颤或心脏停搏。

(4)免疫抑制剂。

主要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非特异性的抑制作用,对各型过敏反应均有效,但主要用于治疗顽固性外源性性过敏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病和器官移植等。

这类药物主要有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强的松、地塞米松,以及环磷酰胺、硫脞嘌呤等。

由于其不良反应较重,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5)中药类药。

有甘草、五味子、麻黄、柴胡、熊胆、辛荑、黄柏、黄连、苦参等。

实验研究表明,这些中药是通过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等作用抗过敏。

(6)其他。

维生素C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帮助人体清除自由基,保护人体组织细胞免受自由基的破坏和损伤。

辅酶Q10属自由基清除剂,能改善线粒体呼吸功能,抑制线粒体的过氧化,从而保护细胞膜功能,减轻或避免过敏反应。

不同种类的抗过敏药物都有其自身的作用机制和抗过敏特性,各种药物在治疗过敏性疾病方面侧重点不一样。

例如寒冷性荨麻疹用赛庚啶效果好;热性荨麻疹用羟嗪疗效显著;顽固性荨麻疹可联合应用H1和H2受体拮抗剂;对于急性荨麻疹就应选择起效时间快的抗过敏药物;对于慢性过敏性疾病,因需治疗时间相对较长,则应选用一些无嗜睡作用、其他副作用也相对较小的药物,比如氯雷他定、咪唑斯汀或地氯雷他定等。

而对于慢性、顽固性或病情较重的急性过敏性疾病,同时使用两种或几种抗过敏药可以增加治疗效果,即联合用药。

用药时应注意所选药物应各属于不同的类别:白天宜使用无镇静作用的药物,晚饭后或睡前应用具有镇静安眠作用的药物。

需要长期联合用药者,在病情稳定,症状控制后不应立即停用所有药物,而应先从一种药物撤起,逐渐停用药物,这样可以减少疾病的复发。

连续服用一种抗过敏药,最好不要超过一个月。

长期吃一种药物,抗过敏药物
容易引起耐药现象,服用时间超过一个月,药效下降,不能起到抗过敏的作用。

还有,抗过敏药物都有毒性作用,因此,长期服用,这些毒性作用发生“积累”,对人体危害较大。

因此,服用抗过敏药物,不要长期使用一种,超过一个月就需要换用其他类型的抗过敏药物,或者采用必要时用药的方法,来代替常规的定时服药。

抗过敏药最好随身携带。

虽然过敏症患者家里会常备一些抗过敏的药物以防
不测,但这样做还是不够的,一旦发现出现过敏的一些先兆,比如打喷嚏、眼睛发痒、流鼻涕等等,就需要马上服用抗过敏药物,这样,能够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因此,抗过敏药物最好随身携带。

小心,抗过敏药本身也致敏!抗过敏药物同其他药物一样,也会导致过敏反应,
其中以扑尔敏、苯海拉明最为常见。

能够参与或导致过敏反应的化学介质种类繁多,而且过敏反应的过程极为复杂。

当抗过敏药物只能阻断过敏反应中的某一环节或化学介质的释放,而不能阻断全过程时,过敏反应仍可发生。

由于抗过敏药物常常是用于治疗过敏反应的,所以它们引起的过敏反应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

因此,必须提高对抗过敏药物引起过敏反应的警惕性,尤其是过敏性体质患者。

如果患者在应用抗过敏药物的过程中,疾病迁延不愈或出现新的过敏反应症状,如瘙痒、皮疹,甚至休克,应想到抗过敏药物引起过敏反应的可能,并积极给予抗过敏治疗和对症治疗。

而不要误以为是药量不够所致,如果继续加大剂量,可能十分危险。

所以当使用一种抗过敏药无效时,可以考虑换用另一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抗过敏药。

最好不选用同类或与其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以免发生交叉过敏反应。

按照国际过敏研究权威组织提出的“四合一的四联疗法”方案治疗药物过敏:即清除过敏原、免疫修复、过敏反应的对症药物治疗和标准化脱敏制剂免疫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