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灵测试_精品文档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消除人类心中的偏见,图灵设计了一种“模 仿游戏”即图灵测试:远处的人类测试者在一 段规定的时间内,根据两个实体对他提出的各 种问题的反应来判断是人类还是电脑。通过一 系列这样的测试,从电脑被误判断为人的几率 就可以测出电脑智能的成功程度。
人机测试
图灵采用“问”与“答”模式,即观察者通过控制打字机向两 个测试对象通话,其中一个是人,另一个是机器。要求观察者 不断提出各种问题,从而辨别回答者是人还是机器。图灵还为 这项测试亲自拟定了几个示范性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从表面上看,要使机器回答按一定范围提出的问题似乎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通过编制特殊的程序来实现。然而,如果 提问者并不遵循常规标准,编制回答的程序是极其困难的事情。例如,提问与回答呈现出下列状况:
是的。
是的。
是的。
问:你会下国际象棋吗?
问:你会下国际象棋吗?
问:请再次回答,你会 下国际象棋吗?
你多半会想到,面前的这位是一部笨机器。但如果提问与回答呈现出另一种状态:
3
1952
在一场BBC广播中,图灵谈到了一个新的具体想法:让计算机来冒充人。如果不足 70%的人判对,也就是超过30%的裁判误以为在和自己说话的是人而非计算机,那 就算作成功英国哲学家费丽帕·弗特提出。铁轨上有五个小孩在玩,停用的岔轨上有一个小孩 在玩,要把车转移到岔轨上压死一个孩子救下五个吗?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关于道 德问题的直觉泵。
2018 图灵测试 The Turing test
机器会思考吗
目录CONTENT
Part 1
简单介绍
Part 2
研究历程
Part 3
测试内容
Part 4
研究意义
Part 1
简单介绍
由艾伦·麦席森·图灵发明,指测试者与被测试者(一个人和一台 机器)隔开的情况下,通过一些装置(如键盘)向被测试者随 意提问。进行多次测试后,如果有超过30%的测试者不能确定 出被测试者是人还是机器,那么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并被 认为具有人类智能。图灵测试一词来源于计算机科学和密码学 的先驱阿兰·麦席森·图灵写于1950年的一篇论文《计算机器与
类所有可以想到的问题,储存对这些问题的所有合乎常理的回答,并且还需要理智地作出选择。
图灵测试的意义
图灵测试考虑的是:一个智能只能由 其他智能来识别。它代表着机器对人 类知识体系/交互的理解程度。自动 驾驶/种田/生产,如果机器能理解人, 再有高效的控制系统,那总有一天能 让人类完全脱离体力劳动,生存不再 那么艰难 ,可以选择自己想做的事 情去做。
习,并通过了图灵测试。测试的对象是一种AI系统,研究者分别进行了展示它未见
过的书写系统(例如,藏文)中的一个字符例子,并让它写出同样的字符、创造相
似字符等任务。结果表明这个系统能够迅速学会写陌生的文字,同时还能识别出非
本质特征(也就是那些因书写造成的轻微变异),通过了图灵测试,这也是人工智
能领域的一大进步。
测试内容
图灵提出了一种测试机器是不是具备人类智能 的方法。即假设有一台电脑,其运算速度非常 快、记忆容量和逻辑单元的数目也超过了人脑, 而且还为这台电脑编写了许多智能化的程序, 并提供了合适种类的大量数据,那么,是否就 能说这台机器具有思维能力?
要分辨一个想法是“自创”的思想还是精心设 计的“模仿”是非常难的,任何自创思想的证 据都可以被否决。图灵试图解决长久以来关于 如何定义思考的哲学争论,他提出一个虽然主 观但可操作的标准:如果一台电脑表现(act)、 反应(react)和互相作用(interact)都和有 意识的个体一样,那么它就应该被认为是有意 识的。
事实上,每个人对于智能的理解都不同。有些人可能觉得会解数学题就算是了,有些人还要求智能有自我学习 的能力……图灵测试显然没有展开讨论这些情况。作为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领域共同的先驱,图灵成功定义 了什么是机器,却不能定义什么是智能。这也反映一个困局:我们试图创造智能,但我们连智能应是怎样都不 知道。 测试一个系统是否具有强智能应该有更好的准则。但目前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去理解更广义的智能,而非对我们 自己穷追不舍。
2
2014
6月8日,一台计算机(计算机尤金·古斯特曼并不是超级计算机,也不是电脑,而 是一个聊天机器人,是一个电脑程序)成功让人类相信它是一个13岁的男孩,成为 有史以来首台通过图灵测试的计算机。这被认为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2015
3
11月,《Science》杂志封面刊登了一篇重磅研究:人工智能终于能像人类一样学
智能》。
研究历程
1
1936
哲学家阿尔弗雷德·艾耶尔思考心灵哲学问题:我们怎么知道其他人曾有同样的体验。 在《语言,真理与逻辑》中,艾尔建议有意识的人类及无意识的机器之间的区别。
2
1950
图灵发表了一篇划时代的论文,文中预言了创造出具有真正智能的机器的可能性。 由于注意到“智能”这一概念难以确切定义,他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如果一台 机器能够与人类展开对话(通过电传设备)而不能被辨别出其机器身份,那么称这 台机器具有智能。
图灵肯定机器可以思维的,他还对智能问题从 行为主义的角度给出了定义,由此提出一假想: 即一个人在不接触对方的情况下,通过一种特 殊的方式,和对方进行一系列的问答,如果在 相当长时间内,他无法根据这些问题判断对方 是人还是计算机,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个计算 机具有同人相当的智力,即这台计算机是能思 维的。
具体问答
答:不要问我这道题, 我从来不会写诗。
答:(停30秒后) 105721
答:是的。
问: 请给我写出有关 “第四号桥”主题的十 四行诗。
问:34957加70764等 于多少?
问:你会下国际象棋吗?
图灵指出:“如果机器在某些现实的条件下,能够非常好地模仿人回答问题,以至提问者在相当 长时间里误认它不是机器,那么机器就可以被认为是能够思维的。”
是的。
答:是的,我不是已经 说过了吗?
答:你烦不烦,干嘛老 提同样的问题。
问: 你会下国际象棋吗?
问: 你会下国际象棋吗?
问:请再次回答,你会 下国际象棋吗?
那么,你面前的这位,大概是人而不是机器。上述两种对话的区别在于,第一种可明显地感到回答者是从知识库 里提取简单的答案,第二种则具有分析综合的能力,回答者知道观察者在反复提出同样的问题。“图灵测试”没 有规定问题的范围和提问的标准,如果想要制造出能通过试验的机器,以我们的技术水平,必须在电脑中储存人
人机测试
图灵采用“问”与“答”模式,即观察者通过控制打字机向两 个测试对象通话,其中一个是人,另一个是机器。要求观察者 不断提出各种问题,从而辨别回答者是人还是机器。图灵还为 这项测试亲自拟定了几个示范性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从表面上看,要使机器回答按一定范围提出的问题似乎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通过编制特殊的程序来实现。然而,如果 提问者并不遵循常规标准,编制回答的程序是极其困难的事情。例如,提问与回答呈现出下列状况:
是的。
是的。
是的。
问:你会下国际象棋吗?
问:你会下国际象棋吗?
问:请再次回答,你会 下国际象棋吗?
你多半会想到,面前的这位是一部笨机器。但如果提问与回答呈现出另一种状态:
3
1952
在一场BBC广播中,图灵谈到了一个新的具体想法:让计算机来冒充人。如果不足 70%的人判对,也就是超过30%的裁判误以为在和自己说话的是人而非计算机,那 就算作成功英国哲学家费丽帕·弗特提出。铁轨上有五个小孩在玩,停用的岔轨上有一个小孩 在玩,要把车转移到岔轨上压死一个孩子救下五个吗?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关于道 德问题的直觉泵。
2018 图灵测试 The Turing test
机器会思考吗
目录CONTENT
Part 1
简单介绍
Part 2
研究历程
Part 3
测试内容
Part 4
研究意义
Part 1
简单介绍
由艾伦·麦席森·图灵发明,指测试者与被测试者(一个人和一台 机器)隔开的情况下,通过一些装置(如键盘)向被测试者随 意提问。进行多次测试后,如果有超过30%的测试者不能确定 出被测试者是人还是机器,那么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并被 认为具有人类智能。图灵测试一词来源于计算机科学和密码学 的先驱阿兰·麦席森·图灵写于1950年的一篇论文《计算机器与
类所有可以想到的问题,储存对这些问题的所有合乎常理的回答,并且还需要理智地作出选择。
图灵测试的意义
图灵测试考虑的是:一个智能只能由 其他智能来识别。它代表着机器对人 类知识体系/交互的理解程度。自动 驾驶/种田/生产,如果机器能理解人, 再有高效的控制系统,那总有一天能 让人类完全脱离体力劳动,生存不再 那么艰难 ,可以选择自己想做的事 情去做。
习,并通过了图灵测试。测试的对象是一种AI系统,研究者分别进行了展示它未见
过的书写系统(例如,藏文)中的一个字符例子,并让它写出同样的字符、创造相
似字符等任务。结果表明这个系统能够迅速学会写陌生的文字,同时还能识别出非
本质特征(也就是那些因书写造成的轻微变异),通过了图灵测试,这也是人工智
能领域的一大进步。
测试内容
图灵提出了一种测试机器是不是具备人类智能 的方法。即假设有一台电脑,其运算速度非常 快、记忆容量和逻辑单元的数目也超过了人脑, 而且还为这台电脑编写了许多智能化的程序, 并提供了合适种类的大量数据,那么,是否就 能说这台机器具有思维能力?
要分辨一个想法是“自创”的思想还是精心设 计的“模仿”是非常难的,任何自创思想的证 据都可以被否决。图灵试图解决长久以来关于 如何定义思考的哲学争论,他提出一个虽然主 观但可操作的标准:如果一台电脑表现(act)、 反应(react)和互相作用(interact)都和有 意识的个体一样,那么它就应该被认为是有意 识的。
事实上,每个人对于智能的理解都不同。有些人可能觉得会解数学题就算是了,有些人还要求智能有自我学习 的能力……图灵测试显然没有展开讨论这些情况。作为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领域共同的先驱,图灵成功定义 了什么是机器,却不能定义什么是智能。这也反映一个困局:我们试图创造智能,但我们连智能应是怎样都不 知道。 测试一个系统是否具有强智能应该有更好的准则。但目前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去理解更广义的智能,而非对我们 自己穷追不舍。
2
2014
6月8日,一台计算机(计算机尤金·古斯特曼并不是超级计算机,也不是电脑,而 是一个聊天机器人,是一个电脑程序)成功让人类相信它是一个13岁的男孩,成为 有史以来首台通过图灵测试的计算机。这被认为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2015
3
11月,《Science》杂志封面刊登了一篇重磅研究:人工智能终于能像人类一样学
智能》。
研究历程
1
1936
哲学家阿尔弗雷德·艾耶尔思考心灵哲学问题:我们怎么知道其他人曾有同样的体验。 在《语言,真理与逻辑》中,艾尔建议有意识的人类及无意识的机器之间的区别。
2
1950
图灵发表了一篇划时代的论文,文中预言了创造出具有真正智能的机器的可能性。 由于注意到“智能”这一概念难以确切定义,他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如果一台 机器能够与人类展开对话(通过电传设备)而不能被辨别出其机器身份,那么称这 台机器具有智能。
图灵肯定机器可以思维的,他还对智能问题从 行为主义的角度给出了定义,由此提出一假想: 即一个人在不接触对方的情况下,通过一种特 殊的方式,和对方进行一系列的问答,如果在 相当长时间内,他无法根据这些问题判断对方 是人还是计算机,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个计算 机具有同人相当的智力,即这台计算机是能思 维的。
具体问答
答:不要问我这道题, 我从来不会写诗。
答:(停30秒后) 105721
答:是的。
问: 请给我写出有关 “第四号桥”主题的十 四行诗。
问:34957加70764等 于多少?
问:你会下国际象棋吗?
图灵指出:“如果机器在某些现实的条件下,能够非常好地模仿人回答问题,以至提问者在相当 长时间里误认它不是机器,那么机器就可以被认为是能够思维的。”
是的。
答:是的,我不是已经 说过了吗?
答:你烦不烦,干嘛老 提同样的问题。
问: 你会下国际象棋吗?
问: 你会下国际象棋吗?
问:请再次回答,你会 下国际象棋吗?
那么,你面前的这位,大概是人而不是机器。上述两种对话的区别在于,第一种可明显地感到回答者是从知识库 里提取简单的答案,第二种则具有分析综合的能力,回答者知道观察者在反复提出同样的问题。“图灵测试”没 有规定问题的范围和提问的标准,如果想要制造出能通过试验的机器,以我们的技术水平,必须在电脑中储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