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共9 题;共 18 分)
1. 进行以下对照试验,不需要控制变量的是()
A.用红磷和白磷研究可燃物焚烧的条件
B.用足量稀盐酸划分黄金与黄铜
C.用铁钉研究钢铁生锈的条件
D.用镁、锌与稀硫酸反响,比较镁、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2. 夏飞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查验人呼出的气体中能否含有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研究环节中的()
A.提出假定
B.采集证
据 C.设计实
验 D.做出结论
3. 查验集气瓶中能否采集满二氧化碳可采纳的方法是()
A.倒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
荡 B.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的下部
C.用燃着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观
察 D.捉一小虫放入集气瓶中察看
4.台湾有名魔术师刘谦表演的魔术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现有以下猜想:
①果汁消逝是因为纸杯中有夹层并有吸水物质;②纸牌的奥密是运用手法快速
替代两副同样纸牌;③硬币穿玻璃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缝隙;
④手臂穿过玻璃是因为玻璃的消融和凝结.
你以为合理的猜想有()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5. 为达到预期的目的,以下操作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次序能够分别CaCO3、 CaCl 2的混淆物
B.用磷在密闭容器中焚烧,除掉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
C.生活中为了降低水的硬度常常采纳加热煮沸的方法
D. 某同学将 pH 试纸湿润后,用玻璃棒蘸取食用白醋滴在试纸上,测定其pH
6. 以下问题的研究中,未利用对照实验思想方法的是()
A.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
B.研究微粒的运动
C.研究木炭在氧气中焚烧
D.研究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关系
7.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白腊,刚熄灭时,烛芯会冒出一缕白烟,燃着的火柴只需遇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以下图。

此白烟可能是()
A.氮气
B.水蒸
气 C.二氧化
碳 D.白腊的固体小颗粒
8. 相关实验操作正确的选项是()
A.CO2验满
B.铁丝在O2中焚烧
C.滴加液
体 D.测溶
液 pH
9.小明将少许的白糖放在铁锅里加热,先看到白糖消融,接着看到消融的物质体现棕色,最后有黑色残渣,
请你判断整个实验属于()
A.研究白糖的构造
B.研究白糖的用
途 C.研究白糖的变化 D.研究白糖的制法
二、填空题(共 4 题;共 28 分)
10.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1、用集气瓶采集两瓶空气,
用排水法采集两瓶呼出的气

2、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一空气中的小木条比呼出气体中的焚烧空气含的氧气比较________.
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的 ________.焚烧的时间更________.
3、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空气中的石灰水是 ________,呼出的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许多的
气体中各加适当的澄清的石气体中的石灰水 ________.________,它拥有能使澄清石灰水
灰水并振荡________的性质.
4、取两片干燥的玻璃片,一空气中的玻璃片上________,说明呼出的气体中________
片放在空气中,对另一片呼呼出气体中的玻璃片上________.增加.

11. 为了研究蜡烛焚烧的现象,点燃蜡烛灯后,取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s~ 2s 后拿出,请你持续帮忙达成以下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点燃蜡烛,将一根火柴横在火焰上火柴梗两头最初烧酒精灯的火焰分为________、 ________、焰
方;焦.心.________的温度最高.
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说明蜡烛焚烧生成了________
雾.
将一只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石灰水变说明蜡烛焚烧还生成________
杯罩在火焰上方.________ .
12.小明同学对“木炭焚烧和木片焚烧及其现象有什么不一样”进行了研
究.研究步骤:①分别在空气中点燃木片和木炭,察看到的现象:
木炭焚烧: a.________;
木片焚烧: b. ________.
②在火焰上方分别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发现红热木炭上方罩的烧杯壁上没有水雾,将烧杯倒转过来,快速向烧杯内倒入少许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污浊,说明木炭焚烧没有生成________,生成
了 ________而罩在木片火焰上方的烧杯内有水雾产生,倒转过来,向烧杯内倒入少许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污浊,说明木片焚烧既产生了________,又产生了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木片和木
炭的成分________(填“同样”或“不一样”).
13. 科学研究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化学研究活动的环节主要有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 .
三、综合题(共1题;共 4分)
14.(2016?威海)用科学方法认识物质,获取知识、形成认识需要借助必定的科学方法.“察看”“抽
象”“演绎”“概括”“比较”“推理”等是常用的科学方法,以下描绘分别运用了以上哪一种科学方法?
( 1)翻开盛放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有白雾出现”,运用的是________法.“白雾是浓盐酸挥发出来
的氯化氢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的盐酸小液滴”,运用的是________法.
(2)“ Na2CO3、K2CO3、 CaCO3都能与盐酸反响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碳酸盐能与盐酸反响生成二氧化碳
气体”运用的是 ________法;“ BaCO3属于碳酸盐,所以 BaCO3也能与盐酸反响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运用
的是 ________法.
四、实验研究题(共2题;共 9分)
15.“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某同学做了该实验后,睁开了以下思虑与研究:
( 1)“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
他做了这样一组实验:每次均用 30mL10%的 H2 O2溶液,采纳不一样量MnO2粉末做催化剂,测定各次采集到500mL
氧气时所用的时间,结果以下:( 其余实验条件均同样)
请剖析表中数据回答:MnO2的用量对反响速率有没有影响呢?假如有,是如何影响的呢?
答: ________
( 2) 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响速率有没有影响呢?
他又做了一组实验:每次均取5mL30%的 H2O2溶液,而后稀释成不一样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进行实验。

记录数
据以下: ( 实验均在20℃室温下进行,其余条件也均同样)
实验序次 1 2 3 4 5 6 7 8
H2O2溶液溶质质量分数1% 3% 5% 10% 15% 20% 25% 30%
MnO粉末用量 ( 克 )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2
采集到 540mL气体时所用时间( 秒 ) 660 220 205 80 25 94 3
反响后液体温度 ( ℃)24 34 39 56 65 67 69 70
请剖析表中数据回答: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响速率有没有影响呢?假如有,是如何影响的呢?答:
________
6
猜想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
16.以下是对于对蜡烛及其焚烧的研究.
( 1)点燃蜡烛后,按图 A 的方式将一根火柴快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s 后拿出,能够察看到________点炭化变黑最严重;
( 2)图 B 的烧杯内壁出现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
( 3)图 C中,能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一缕白烟,白烟是________.
五、解答题(共1题;共 5分)
17.在蜡烛焚烧过程中还可以察看到烛焰陪伴着“黑烟”,依据这一现象,有同学猜想蜡烛焚烧时产生的
黑烟是二氧化碳气体,请你剖析该猜想能否合理?假如合理,说明原因.假如不合理,说出你对“黑烟”
做出合理猜想?并说明你做出该猜想的简单道理.
答案分析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 B
【分析】【解答】解:A、研究可燃物焚烧的条件时,均与氧气接触,不过可燃物的着火点不一样,属于控制变量法;
B、取样品,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的是黄铜,没有明展现象的是黄金,不属于控制变量法;
C、研究铁生锈的条件时,要控制好水、氧气等变量,属于控制变量法;
D、此实验中,金属片的长度、厚薄、稀硫酸的浓度均同样,不过金属的种类不一样,依据反响生成气泡的
速率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属于控制变量法.
应选 B.
【剖析】依据控制变量法进行对照要有一个变量,其余条件一定同样进行剖析.
解答此题重点是要熟习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能够剖析出变量和不变量,认识经过对照实验能考证出什么
结论.
2.【答案】 C
【分析】【解答】解:依据题意:夏飞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查验人呼出的气体中能否
含有二氧化碳,这一过程在提出假定、采集凭证、设计实验、做出结论等基本环节中应属设计实验的环节.A、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查验人呼出的气体中能否含有二氧化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研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
不是提出假定,应选项错误.
B、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查验人呼出的气体中能否含有二氧化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研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
不是采集凭证,应选项错误.
C、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查验人呼出的气体中能否含有二氧化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研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
应选项正确.
D、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查验人呼出的气体中能否含有二氧化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研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
不是做出结论,应选项错误.
应选: C.
【剖析】科学研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定→拟订计划(或设计实验)→进行实验→采集凭证
→解说与结论→反省与评论→拓展与迁徙,据此联合题意进行剖析判断.
【分析】【解答】解:因为①二氧化碳自己不会焚烧,它也不支持焚烧,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熄灭
则证明收满;
②二氧化碳是密度比空气重的气体,所以先进入瓶中的二氧化碳会沉到瓶的底部,把燃着的木条伸入内部
是不会查验到二氧化碳能否满到能够溢出瓶口的.
应选 C.
【剖析】依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自己不焚烧,也不支持焚烧)及实验操作的要领来作出判断与选择.
4.【答案】 B
【分析】【解答】解:①吸水物质能够汲取少许的果汁,故该猜想有可能实现.
②魔术师的手法很快,快速替代时一般观众很难看清,故此猜想有可能实现.
③固然分子间存在缝隙,但这个缝隙相对于硬币来说实在是太小了,硬币不行能从分子空隙中穿过,故此
猜想不行能实现.
④玻璃消融时温度很高,人的手臂从中经过明显不现实,故此猜想不行能实现.
合理的猜想是①②.
应选 B.
【剖析】经过运用所学知识、生活知识等进行剖析判断猜想的合理性.
5.【答案】 D
【分析】【解答】A、依据物质的可溶性,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次序能够分别CaCO3、 CaCl2的混淆物,方法正确;
B、用磷在密闭容器中焚烧,除掉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能达到实验目的,方法正确;
C、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会变为积淀物而除掉,故方法正确;
D、pH 的丈量方法用玻璃棒醮待测溶液滴在pH 试纸上,而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若pH 湿润后会使pH 值不正确.若所测酸性溶液,则pH 偏大,若所测中性溶液,pH=7不变,若所测是碱性溶液,pH偏小,方法错误.
应选 D.
【剖析】 A、碳酸钙不溶于水,氯化钙溶于水;
B、红磷能和氧气反响,耗费氧气;
C、加热煮沸可除掉硬水中可溶性杂质;
D、 pH 试纸湿润后造成所测pH 不正确.
【分析】【解答】解:A、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没有使用对照的方法;
B、此实验中AB 烧杯中的酚酞使用的是对照的思想;
C、木炭在空气中和在氧气焚烧使用的是对照的思想;
D、浓氨水在热水和放在空气中是利用的对照的思想;
应选 A.
【剖析】依据已有的实验操作联合图示进行剖析解答即可.
7.【答案】 D
【分析】【解答】蜡烛刚熄灭时,烛芯冒出的一缕白烟,燃着的火柴只需遇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说
明该白烟拥有可燃性不是二氧化碳和氮气和水蒸气,它是白腊的固体颗粒。

应选D。

【剖析】此题考察学生在学习时应注意把书籍知识和生活实验现象相联系,更好地应用。

8.【答案】 B
【分析】【解答】解:A、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故 A 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焚烧的实验中,应在集气瓶底装入少许的水或铺上一层细沙,故 B 正确;
C、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当垂悬在容器口上方,故C错误;
D、测定溶液pH 值时,不可以将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溶液中,故 D 错误;
应选 B.
【剖析】 A、依据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剖析;
B、依据铁丝在氧气中焚烧的实验的注意事项剖析;
C、依据滴加液体的方法剖析;
D、依据溶液pH 值的测定方法剖析;
9.【答案】 C
【分析】【剖析】依据物质的性质、变化、制取、用途、构成的含义判断。

加热少许白糖,白糖先消融后变棕色,最后有黑色残渣,整个过程研究的是物质的变化,白糖消融时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后变棕色,最后有黑色残渣,该过程生成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应选 C.
考点:此题考察化学的研究领域
【评论】对于物质的构成、性质、变化、用途、制取等含义的透辟理解是解题的重点。

二、填空题
10.【答案】旺;长;多;无明展现象;变污浊;二氧化碳;变污浊;无明展现象;有水雾;水蒸气
【分析】【解答】解:我们都知道,人体呼吸时能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变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
汽,因此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小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于空气中二氧化碳
的含量,呼出气体中水蒸汽的含量大于空气中水蒸汽的含量.可依据氧气的助燃性,用燃着的木条进行实
验来比较两者中氧气含量的多少;可依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污浊,用澄清的石灰水进行实验来
比较两者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可依据水蒸汽遇冷凝结成小水滴,用干净二燥的玻璃片进行实验来比较
两者中水蒸汽含量的多少.故答案为:
旺;长多
无明展现象;变污浊二氧化碳;变污浊
无明展现象;有水雾水蒸气
【剖析】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变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汽,所以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
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含量不一样,应依据这三种气体的性质:氧气的助燃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
石灰水变污浊、水蒸汽遇冷能凝结成小水滴来进行实验.
11.【答案】外焰;内焰;外焰;水;变污浊;二氧化碳
【分析】【解答】解:点燃蜡烛,察看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
火焰中,约 3 秒后拿出,火柴梗与火焰的外焰处接触最初碳化变黑,说明外焰温度最高.由题意可知,由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了然蜡烛焚烧生成了水;由澄清的石灰水变污浊,说了然蜡烛焚烧生成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点燃蜡烛,将一根火柴横在火焰上方;火柴梗两头最初烧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
焦.的温度最高.
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说明蜡烛焚烧生成了水
雾.
将一只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石灰水变变污浊.说明蜡烛焚烧还生成二氧化碳
在火焰上方.
【剖析】依据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外焰温度最高,进行剖析解答.依据白腊焚烧产物
是二氧化碳与水,以及水和二氧化碳的查验方法进行解答.
12.【答案】发红光,放热;有火焰,放热,产生少许黑烟;水;二氧化碳;水;二氧化碳;不一样
【分析】【解答】解:①木炭在空气中焚烧发红光,放热.而木片在空气中焚烧有火焰,放热,同时产生
少许黑烟.
②依据化学反响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在火焰上方分别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红热木炭上方罩的烧杯壁
上没有水雾,将烧杯倒转过来,快速向烧杯内倒入少许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污浊,说明木炭焚烧
没有生成水,而生成了二氧化碳,罩在木片火焰上方的烧杯内有水雾产生,倒转过来,向烧杯内倒入少许
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污浊,说明木片焚烧既产生了水,又产生了二氧化碳.由此说明木炭中不含氢元
素,而木片中含有氢元素,
故答案为:① a.发红光,放热b.有火焰,放热,产生少许黑烟②水二氧化碳水二氧化碳不同
【剖析】依据木炭与木片构成的不一样来剖析
13.【答案】提出问题;成立假说;采集凭证;获取结论;反省评论
【分析】【解答】解: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包含提出问题、成立假说、采集凭证、获取结论、反省评论,
故答案:提出问题;成立假说;采集凭证;获取结论;反省评论.
【剖析】运用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包含提出问题、成立假说、采集凭证、获取结论、反省评论解答.
三、综合题
14.【答案】( 1)察看;推理
( 2)概括;演绎
【分析】【解答】( 1)翻开盛放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有白雾出现”,运用的是察看法.“白雾是浓盐
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的盐酸小液滴”,运用的是推理
12
氧化碳气体”运用的是推理法;“BaCO 3属于碳酸盐,所以BaCO3也能与盐酸反响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运
用的是演绎法.
故答案为:(1)察看.推理.(2)概括.演绎.
【剖析】注意对“察看”“抽象”“演绎”“概括”“比较”“推理”等是常用的科学方法的理解和记
忆.对“察看”“抽象”“演绎”“概括”“比较”“推理”等是常用的科学方法的理解和记忆是解答此
题的重点.
四、实验研究题
15. 【答案】( 1)过氧化氢水+氧气;有影响,在必定范围内,MnO2的用量越大,反响越

( 2)有影响, 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反响越快
( 3)MnO2颗粒大小会对反响速率有影响;每次均用30mL10%的 H2O2溶液,采纳同样质量但颗粒大小不一样的MnO2做催化剂,测定各次采集到500mL氧气时所用的时间,;MnO2颗粒越小,反响速率越快
【分析】【解答】 (1) “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

每次均用30mL10%的 H202溶液,采纳不一样量MnO2粉末做催化剂,测定各次采集到500mL氧气时所用的时间。

MnO2的用量对反响速率有影响,在必定范围内,MnO2的用量越大,反响越快。

(2)H 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响速率有没有影响呢?每次均取5mL30%的 H2O2溶液,而后稀释成不一样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进行实验。

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响速率有影响,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反应越快。

(3)还有哪些要素可能影响该反响的速率呢?
猜想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
每次均取5mL30%的 H2O2溶液,用同样质
温度高的产生的气泡快,用的时间短。

量 MnO2粉末做催化剂,一个常温,一个
温度同样条件下,温度越高过氧化氢分解略微加热,测定各次采集到 500mL氧气
越快。

时所用的时间。

【剖析】( 1)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生成的是水和氧气,据此书写文字表达式;实验中每一次所保
持不变的是:30mL10%的 H202溶液,变量是做催化剂的MnO2粉末质量不一样,测定的是各次采集到500mL氧
13
应越快。

( 2)实验 2 中,实验中每一次所保持不变的是:MnO2粉末用量,变量是H2O2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同,测定的是各采集到540mL气体时所用时间和反响后的液体温度,从表中能够看出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
分数越大,反响越快;影响该反响的速率的元素可能还有MnO2颗粒大小、环境温度、气压、能否振荡等;
依据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猜想: MnO2颗粒大小会对反响速率有影响;实验步骤:每次均用30mL10%的 H2O2 溶液,采纳同样质量但颗粒大小不一样的MnO2做催化剂,测定各次采集到500mL氧气时所用的时间;现象及
结论: MnO2颗粒越小,反响速率越快;或:猜想:温度;实验步骤:每次均取5mL30%的 H2O2溶液,用同样
质量 MnO2粉末做催化剂,一个常温,一个略微加热,测定各次采集到500mL氧气时所用的时间。

;现象及
结论:温度高的产生的气泡快,用的时间短。

同样条件下,温度越高过氧化氢分解越快。


16.【答案】( 1) C
(2)烧杯内壁的澄清的石灰水变污浊
(3)白腊蒸气冷凝成的固体小颗粒
【分析】【解答】解:(1)因为蜡烛火焰的温度最外层最高,点燃蜡烛后,按图 A 的方式将一根火柴迅
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s 后拿出,能够察看到 C 点炭化变黑最严重;(2)因为蜡烛焚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能
与氢氧化钙反响生成了碳酸钙和水,所以图 B 的烧杯内壁出现的主要现象是烧杯内壁的澄清的石灰水变浑
浊;( 3)因为白腊的蒸气遇冷冷凝成白腊固体,所以图C中,能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一缕白烟,白烟是
白腊蒸气冷凝成的固体小颗粒.故答为:( 1) C;( 2)烧杯内壁的澄清的石灰水变污浊;(3)白腊蒸气冷凝成的固体小颗粒.
【剖析】( 1)依据蜡烛火焰的温度剖析;(2)依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响剖析现象;(3)依据石
蜡的蒸气遇冷冷凝成白腊固体剖析回答.
五、解答题
17.【答案】解:因为二氧化碳是无色气体,所以蜡烛焚烧时产生的黑烟是二氧化碳气体的猜想是不合理
的;
蜡烛焚烧时产生的黑烟是蜡烛不完整焚烧产生的炭黑,这是因为蜡烛不完整焚烧时,除生成水、二氧化碳
外,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炭黑等物质.
【分析】【解答】解:因为二氧化碳是无色气体,所以蜡烛焚烧时产生的黑烟是二氧化碳气体的猜想是不
合理的;
蜡烛焚烧时产生的黑烟是蜡烛不完整焚烧产生的炭黑,这是因为蜡烛不完整焚烧时,除生成水、二氧化碳
外,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炭黑等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