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单元考点训练与易错突破精品课件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18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为方便贮存和运输,天然气通常被压缩到容积很小的钢瓶中,而可燃冰 却很难被压缩。试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气态物质分子之间间隔较大,易压缩; _______固__态__物__质__分__子__之__间__的__间__隔__较__小__,__不__易__被__压__缩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燃冰作为新型能源,相比传统化石燃料具有很多优势,主要是 ____A__B_C____(填字母)。 A.储量丰富 B.燃烧值大 C.清洁、无污染 D.易于开采
7.单元考点训练与易错突破精品课件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化 学 (18张)
7.单元考点训练与易错突破精品课件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化 学 (18张)
(2)灾难发生后,最重要的是生命安全,当火势较大,应跑离着火区,并立 即拨打火警电话__1_1_9。 (3)高楼起火时,消防队员常用高压水枪灭火,此措施的灭火原理是_____ __降__低__温__度__到__可__燃__物__着__火__点__以__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再举一个生活中灭火的实例:_油__锅__着__火__用__锅__盖__盖__灭__________。
9.化学兴趣小组同学采用图 1 装置对可燃性粉尘爆炸进行探究,爆炸的剧 烈程度可用产生的最大压力来衡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该实验中若容器无盖,可燃性粉尘也会爆炸 B.该实验中施加给打气筒的压力不同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C.根据图 2 可知,可燃性粉尘颗粒直径越大,爆炸威力越大 D.根据图 3 可知,降低可燃物粉尘的浓度可防止爆炸
7.单元考点训练与易错突破精品课件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化 学 (18张)
7.单元考点训练与易错突破精品课件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化 学 (18张)
12.(南京中考)2017年5月,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外观像 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 物质。 (1)可燃冰属于__混__合__物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化学家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用甲烷等为原料制成了金刚石薄膜,该 变化属于___化__学__变__化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7.单元考点训练与易错突破精品课件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化 学 (18张)
7.单元考点训练易错突破精品课件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化 学 (18张)
(3)甲烷(CH4)可用作燃料,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__C_H_4_+__2_O__2=_点=_=_燃_=_=__C_O__2+__2_H__2_O_____ (4)常温常压时,由甲烷和另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为80%,则另两种气体可能是___B_C_D_____。 A.H2和CO B.H2和C2H2 C.C2H2和C2H4 D.CO和C2H4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考点训练与易错突破
考点1 燃烧和灭火 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 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B是( )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考点3 能源与环境 4.氢气是一种理想的新能源,目前只在火箭发射等少数情况下使用,其主 要原因是( A ) A.制取成本高和贮存困难 B.氢气燃烧条件难以满足 C.制备氢气原料极其匮乏 D.氢气燃烧过程难以控制
5.(玉林中考)某轮胎店突然起火,火势凶猛,下列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D ) A.拨打火警119 B.疏散周边群众 C.断开店内电源 D.立即冲入火海抢运轮胎
7.单元考点训练与易错突破精品课件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化 学 (18张)
7.单元考点训练与易错突破精品课件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化 学 (18张) 7.单元考点训练与易错突破精品课件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化 学 (18张)
1.过 去 , 通 常 只是 从艺术 家的立 场出发 ,将创 作看作 艺术家 审美经 验的结 晶过程 ,作品 完成就 意味着 创作完 成。而 从接受 美学的 角度来 看,这 一完成 并不说 明创作 已经终 结,它 只说明 创作的 第一阶 段告一 段落, 接下来 是读者 或观众 、听众 的再创 作。 2.由 于 未 被 阅 读的 作品的 价值包 括审美 价值仅 仅是一 种可能 的存在 ,只有 通过阅 读,它 才转化 为现实 的存在 ,因此 对作品 的接受 具有艺 术本体 的意义 ,也就 是说, 接受者 也是艺 术创作 的主体 之一。 3.接 受 者 作 为 主体 ,他对 文本的 接受不 是被动 的。海 德格尔 提出“前 理解”, 即理 解前的 心理文 化结构 ,这种 结构影 响着理 解。理 解不可 能是文 本意义 的重现 ,而只 能是文 本与“前 理解”的 统一 。 4.文 本 与 接 受 就呈 现出一 种相互 作用的 关系: 一方面 文本在 相当程 度上规 定了接 受者理 解的范 围、方 向,让 理解朝 它的本 义靠拢 ;另一 方面, 文本不 可能将 接受者 完全制 约住、 规范住 ,接受 者必然 会按照 自己的 方式去 理解作 品,于 是不可 避免地 就会出 现误读 或创造 。 5.文 本 一 经 产 生就 成为历 史,它 所表达 的思想 感情、 所反映 的生活 ,都只 能是过 去的, 而理解 总是现 在进行 时。当 我们接 受历史 上的艺 术作品 时,我 们当然 可以设 身处地 想象古 人的生 活,体 验古人 的思想 感情, 但我们 毕竟是 现代人 ,只能 按照我 们现在 的心理 文化结 构去理 解古人 。 6.任 何 理 解 都 只能 是个体 的理解 ,但个 体毕竟 是与群 体相通 的,所 以个体 的理解 中也有 普遍性 。理解 作为现 实的行 为具有 通向实 践的品 格,艺 术品正 是通过 理解走 向现实 ,并在 生活中 发挥作 用的。 不是别 的,正 是理解 擦亮了 艺术品 的生命 之光。 7.汉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可以 用字的 结构来 表达物 象的结 构和生 气勃勃 的动作 ,使写 的字成 为一种 表现生 命的艺 术。元 代赵子 昂写“子 ”字时 ,先习 画鸟飞 之形, 从中吸 取对生 命形象 的构思 ,使“子” 字有着 鸟飞形 象的暗 示,成 为一个 表现生 命的单 位。 8.书法家要想使字表现生命,就要用 他所具 有的方 法和工 具在字 里表现 出生命 体的骨 、筋、 肉、血 的感觉 来。许 慎说:“ 书者, 如也。” 书的任 务是如 ,写出 来的字 要“如” 我们心 中对于 物象的 把握和 理解。
7.单元考点训练与易错突破精品课件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化 学 (18张)
7.单元考点训练与易错突破精品课件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化 学 (18张)
11.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使用的化石燃料主要包括__煤__、__石__油__、__天__然___________;
气 (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在高温条件下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 此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C__+__H_2_O__=高_=_=温_=_=__C_O__+__H2_
7.单元考点训练与易错突破精品课件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化 学 (18张)
7.单元考点训练与易错突破精品课件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化 学 (18张)
8.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 A.图a中火柴头垂直向上燃烧时容易熄灭,是因为热空气增大了火柴梗的着 火点 B.图a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易燃烧,是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 带来空气的助燃 C.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着火点 以下 D.煤球制成蜂窝煤后燃烧更剧烈是因为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7.单元考点训练与易错突破精品课件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化 学 (18张)
10.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掌握一些消防安全知识。 (1)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部分图示。实验一是探究燃烧需要__可__燃__物____; 实验二中原来在热水里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了,说明燃烧还 需要_氧__气__(_或__空__气__)______。
6.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CH4)水合物,还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等 气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 A.可燃冰燃烧实现了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B.甲烷是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 C.可燃冰目前处于试验性开采阶段 D.甲烷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
7.(宜昌中考)危险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常给我们敲响安全警钟,操作不 当就会存在安全隐患。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B ) A.点燃氢气,提前验纯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矿井作业,注意通风 D.油库重地,严禁烟火
2.(梧州中考)法国当地时间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塔楼发生火灾,中 空结构的木质塔尖剧烈燃烧而坍塌。下列关于该事件说法错误的是( C ) A.木材是可燃物 B.用水灭火前要先切断电源 C.水能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塔尖剧烈燃烧的原因之一是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
考点2 化学反应与能量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①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②人类利用的 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③燃料作为重要的能源,对人类社会的发 展非常重要 ④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燃烧都会发生爆炸 ⑤化学反应过程 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A.①③ B.②③ C.④⑤ D.②⑤
气态物质分子之间间隔较大,易压缩; _______固__态__物__质__分__子__之__间__的__间__隔__较__小__,__不__易__被__压__缩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燃冰作为新型能源,相比传统化石燃料具有很多优势,主要是 ____A__B_C____(填字母)。 A.储量丰富 B.燃烧值大 C.清洁、无污染 D.易于开采
7.单元考点训练与易错突破精品课件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化 学 (18张)
7.单元考点训练与易错突破精品课件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化 学 (18张)
(2)灾难发生后,最重要的是生命安全,当火势较大,应跑离着火区,并立 即拨打火警电话__1_1_9。 (3)高楼起火时,消防队员常用高压水枪灭火,此措施的灭火原理是_____ __降__低__温__度__到__可__燃__物__着__火__点__以__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再举一个生活中灭火的实例:_油__锅__着__火__用__锅__盖__盖__灭__________。
9.化学兴趣小组同学采用图 1 装置对可燃性粉尘爆炸进行探究,爆炸的剧 烈程度可用产生的最大压力来衡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该实验中若容器无盖,可燃性粉尘也会爆炸 B.该实验中施加给打气筒的压力不同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C.根据图 2 可知,可燃性粉尘颗粒直径越大,爆炸威力越大 D.根据图 3 可知,降低可燃物粉尘的浓度可防止爆炸
7.单元考点训练与易错突破精品课件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化 学 (18张)
7.单元考点训练与易错突破精品课件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化 学 (18张)
12.(南京中考)2017年5月,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外观像 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 物质。 (1)可燃冰属于__混__合__物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化学家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用甲烷等为原料制成了金刚石薄膜,该 变化属于___化__学__变__化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7.单元考点训练与易错突破精品课件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化 学 (18张)
7.单元考点训练易错突破精品课件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化 学 (18张)
(3)甲烷(CH4)可用作燃料,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__C_H_4_+__2_O__2=_点=_=_燃_=_=__C_O__2+__2_H__2_O_____ (4)常温常压时,由甲烷和另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为80%,则另两种气体可能是___B_C_D_____。 A.H2和CO B.H2和C2H2 C.C2H2和C2H4 D.CO和C2H4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考点训练与易错突破
考点1 燃烧和灭火 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 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B是( )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考点3 能源与环境 4.氢气是一种理想的新能源,目前只在火箭发射等少数情况下使用,其主 要原因是( A ) A.制取成本高和贮存困难 B.氢气燃烧条件难以满足 C.制备氢气原料极其匮乏 D.氢气燃烧过程难以控制
5.(玉林中考)某轮胎店突然起火,火势凶猛,下列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D ) A.拨打火警119 B.疏散周边群众 C.断开店内电源 D.立即冲入火海抢运轮胎
7.单元考点训练与易错突破精品课件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化 学 (18张)
7.单元考点训练与易错突破精品课件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化 学 (18张) 7.单元考点训练与易错突破精品课件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化 学 (18张)
1.过 去 , 通 常 只是 从艺术 家的立 场出发 ,将创 作看作 艺术家 审美经 验的结 晶过程 ,作品 完成就 意味着 创作完 成。而 从接受 美学的 角度来 看,这 一完成 并不说 明创作 已经终 结,它 只说明 创作的 第一阶 段告一 段落, 接下来 是读者 或观众 、听众 的再创 作。 2.由 于 未 被 阅 读的 作品的 价值包 括审美 价值仅 仅是一 种可能 的存在 ,只有 通过阅 读,它 才转化 为现实 的存在 ,因此 对作品 的接受 具有艺 术本体 的意义 ,也就 是说, 接受者 也是艺 术创作 的主体 之一。 3.接 受 者 作 为 主体 ,他对 文本的 接受不 是被动 的。海 德格尔 提出“前 理解”, 即理 解前的 心理文 化结构 ,这种 结构影 响着理 解。理 解不可 能是文 本意义 的重现 ,而只 能是文 本与“前 理解”的 统一 。 4.文 本 与 接 受 就呈 现出一 种相互 作用的 关系: 一方面 文本在 相当程 度上规 定了接 受者理 解的范 围、方 向,让 理解朝 它的本 义靠拢 ;另一 方面, 文本不 可能将 接受者 完全制 约住、 规范住 ,接受 者必然 会按照 自己的 方式去 理解作 品,于 是不可 避免地 就会出 现误读 或创造 。 5.文 本 一 经 产 生就 成为历 史,它 所表达 的思想 感情、 所反映 的生活 ,都只 能是过 去的, 而理解 总是现 在进行 时。当 我们接 受历史 上的艺 术作品 时,我 们当然 可以设 身处地 想象古 人的生 活,体 验古人 的思想 感情, 但我们 毕竟是 现代人 ,只能 按照我 们现在 的心理 文化结 构去理 解古人 。 6.任 何 理 解 都 只能 是个体 的理解 ,但个 体毕竟 是与群 体相通 的,所 以个体 的理解 中也有 普遍性 。理解 作为现 实的行 为具有 通向实 践的品 格,艺 术品正 是通过 理解走 向现实 ,并在 生活中 发挥作 用的。 不是别 的,正 是理解 擦亮了 艺术品 的生命 之光。 7.汉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可以 用字的 结构来 表达物 象的结 构和生 气勃勃 的动作 ,使写 的字成 为一种 表现生 命的艺 术。元 代赵子 昂写“子 ”字时 ,先习 画鸟飞 之形, 从中吸 取对生 命形象 的构思 ,使“子” 字有着 鸟飞形 象的暗 示,成 为一个 表现生 命的单 位。 8.书法家要想使字表现生命,就要用 他所具 有的方 法和工 具在字 里表现 出生命 体的骨 、筋、 肉、血 的感觉 来。许 慎说:“ 书者, 如也。” 书的任 务是如 ,写出 来的字 要“如” 我们心 中对于 物象的 把握和 理解。
7.单元考点训练与易错突破精品课件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化 学 (18张)
7.单元考点训练与易错突破精品课件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化 学 (18张)
11.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使用的化石燃料主要包括__煤__、__石__油__、__天__然___________;
气 (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在高温条件下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 此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C__+__H_2_O__=高_=_=温_=_=__C_O__+__H2_
7.单元考点训练与易错突破精品课件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化 学 (18张)
7.单元考点训练与易错突破精品课件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化 学 (18张)
8.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 A.图a中火柴头垂直向上燃烧时容易熄灭,是因为热空气增大了火柴梗的着 火点 B.图a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易燃烧,是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 带来空气的助燃 C.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着火点 以下 D.煤球制成蜂窝煤后燃烧更剧烈是因为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7.单元考点训练与易错突破精品课件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化 学 (18张)
10.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掌握一些消防安全知识。 (1)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部分图示。实验一是探究燃烧需要__可__燃__物____; 实验二中原来在热水里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了,说明燃烧还 需要_氧__气__(_或__空__气__)______。
6.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CH4)水合物,还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等 气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 A.可燃冰燃烧实现了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B.甲烷是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 C.可燃冰目前处于试验性开采阶段 D.甲烷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
7.(宜昌中考)危险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常给我们敲响安全警钟,操作不 当就会存在安全隐患。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B ) A.点燃氢气,提前验纯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矿井作业,注意通风 D.油库重地,严禁烟火
2.(梧州中考)法国当地时间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塔楼发生火灾,中 空结构的木质塔尖剧烈燃烧而坍塌。下列关于该事件说法错误的是( C ) A.木材是可燃物 B.用水灭火前要先切断电源 C.水能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塔尖剧烈燃烧的原因之一是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
考点2 化学反应与能量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①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②人类利用的 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③燃料作为重要的能源,对人类社会的发 展非常重要 ④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燃烧都会发生爆炸 ⑤化学反应过程 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A.①③ B.②③ C.④⑤ D.②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