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混合教学模式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混合教学模式建构
作者:高亮安艳玲
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06期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混合教学模式中MOOC、雨课堂、翻转课堂的多种教学手段,整合线上线下的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的教学资源,进行教改尝试。
混合教学模式与传统授课方式有着明显不同,教学手段丰富,互动性更强,且考核方式多样,学习途径更加多元。
关键词:文献检索;混合教学;MOOC;雨课堂
一、引言
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是本科和研究生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或专业选修课,也有作为通识教育课的高校,以本科教学为主。
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文献管理和论文写作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线下课程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和实践,一般为1个学分,18学时,属于考查课,多以综述论文作为期末考查内容。
我馆在2017-2018学年的第二学期,由图书馆的3位馆员分别担任了食药学院和化工学院《文献检索与利用》的课程教学,总计6个班,评价得分分别为90.164、90.088、89.731。
又在2018-2019学年的第二学期,由图书馆的5位馆员分别承担了材料学院2016级5个班的《文献检索》的课程教学任务。
2018年10月15日,图书馆MOOC团队在学堂在线上开设了《文献检索与利用》MOOC,供学员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截止2018年12月2日,已有2017人选课。
2018年下半年,我校共有181人通过了在线考核,从2015级至2018级的四个年级均有分布,分别来自全校的14个学院。
学堂在线已开设了我校两轮次的《文献检索与利用》MOOC,分别是2018秋和2019春。
我馆的《文献检索与利用》还获得了2018年度贵州理工学院混合教学模式课程建设的立项,并充实了MOOC团队了,现有团队中已有两位博士,一位教授和一位副研究馆员,均具有研究生学历或副高以上职称,教学师资力量扎实。
在课程录制和课堂教学中,重点参考了花芳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文献检索与利用》(第2版)和本书配套的案例集锦。
在线下课堂教学中,先修课程的要求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考核环节与比例的分配是平时表现占40%(作业10%、考勤10%、课堂表现20%),期末考查60%。
在2018秋的MOOC课程设计中,有37个拆分知识点,20个视频,总时长200分钟,由10名学生助教和8名教师助教共同运营管理,每轮次开课11周,不限学习门槛,不限学员单位,通过电脑和手机,利用网络即可进行学习。
在习题设置上,章节练习占比40%,期末考试占比60%,总共选择题12道,判断题28道。
团队中的各位老师分别承担了各自授课内容的脚本编写、ppt制作和出镜讲解,并在MOOC中增加了关于双创信息的专题检索入口,收集整理了双创类的26个网站和4个微信公众号。
这门MOOC 可以通过PC端、APP或小程序检索到,并在考核通过后,可申请学习证书,我校学生还可进行学分认定。
二、混合教学模式课程建设内容
(一)教学团队
优化线上和线下课程的教学团队,吸纳更多的专业馆员加入教学团队,一方面训练他们的信息素养能力,一方面培养他们承担《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的教学能力。
(二)教学内容
引入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到教学内容中,树立教育走向学习的新型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成果为导向的教学原则,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选取教学内容时,根据不同的授课对象所拥有的知识层次,将文献检索的相关知识与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有机融合,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有全方位的提高。
针对低年级的授课对象,因为他们对专业知识需求不太明显,却对其他选修课或者必修课的知识需求较为迫切,因此授课内容要注重基础信息能力的培养,主要考量他们对信息能力的通用性需求,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多元性和通识性。
对于高年级的授课对象,因为他们更多的关注专业知识,在课题的选择上可以将课题引进来,尤其是一些和毕业论文相关的课题,从而有效地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增加《文献检索与利用》MOOC的知识点,并整合现有MOOC知识点,录制新增知识点的教学视频;录制《文献检索与利用》MOOC的宣传片;建设《文献检索与利用》MOOC的试题库;增加《文献检索与利用》线下课程和雨课堂课程所属学院的专业检索内容。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线下教学、线上MOOC和翻转课堂、雨课堂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觉阅读书目及撰写读书笔记;并建设MOOC讨论区,形成混合教学的良性互动。
(四)实践教学环节
组织学生到图书馆实际操作常用的电子资源数据库,并指导他们完成课程的规定实践任务;同时,由教师和学生助教团队共同建设MOOC讨论区,及时答疑,规定发帖回帖任务量,通过信息检索、文献管理、学术不端、论文写作与发表、双创等主题讨论帖引导学生互动。
三、教学模式创新与特色
(一)注重培养实操能力
文献检索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团队以任务为驱动,以扩大机会为原则,以实践成果为导向,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在教学模式上可以将体验式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进行有机结合,采用授课、任务驱动、分组合作、实际操作等多种教学方式,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实现以实践成果为导向的教学设计。
体验式教学法是结合文献检索课程特殊的实践操作性,构建一种过程体验式教学场景,以实践成果为导向,根据设定的课程内容,对接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不同的知识检索。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由教师根据不同的授课对象构建不同的任务项目,以任务为核心,学生自由组合成任务项目小组,结合自身的知识结构,围绕各自的任务活动重心开展学习实践。
(二)以学习需求为导向
我们团队以实际应用为目标,以学习需求为导向,对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课堂外,通过视频、MOOC等形式让学生了解需要他们提前熟悉的内容,也可以通过网络与教师进行在线交流。
课堂内,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采用讲授法、雨课堂等形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前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及时有效的辅导。
(三)改革考核方式
我们团队以教学环节为主体,以提高期待为原则,以达成学习效果为导向,对文献检索课程考核评价进行改革。
传统的考试模式有开卷和闭卷,有笔试+实践操作结合考,但其内容涉及的知识点基本都是理论基础知识,对运用检索能力实现只是利用和创新体现不够,因此,我们课程将采用成果导向的考核评价模式。
这个模式,不过分强调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采用口试、开卷、检索报告、规定的阅读量、读书报告、期末论文等考核方式,对每个学生的不同学习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客观评价,最终给予不熟练、熟练、优秀的等级划分,使考核成为一种继续学习的过程。
四、混合教学模式课程建设措施和目标
选取具有丰富教学科研经验的教授和专业馆员构成教学团队。
借鉴学堂在线、中国MOOC平台已有的同类课程,拆分知识点,制作脚本和ppt。
主要增加数据库使用、文献管理、工具软件、论文选题、写作和投稿的内容。
试题库建设可参照智慧树平台的要求。
《文献检索与利用》MOOC宣传片的录制可以借鉴国家精品课程,不限于同类课程。
通过微信、网站、易班、贵理工教学信息员QQ群等途径宣传推广《文献检索与利用》MOOC。
通过问卷星生成二维码和链接,由学生在线填写完整的个人信息,匹配后台数据,进行学分认定。
完成扩充内容后的《文献检索与利用》MOOC在平台上开课,并完成基于OBE理念的《文献检索与利用》混合教学模式相关改革内容。
五、结论
通过线下教学,线上MOOC和翻转课堂、雨课堂的结合,构建文献检索课程混合教学模式。
优化教学团队,重新梳理知识点,完成新增知识点的脚本和ppt部分,完成试题库,完成新增知识点和宣传片的录制、剪辑,将扩充内容后的MOOC上线开课,改革课程考核评价体
系。
混合教改对于提升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水平和学生接受知识的多元途径上都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刘鹏.浅谈成果导向教学模式在实践类课程教学中的改革与应用[J].科技资讯,2015,13(03):185.
[2]黄娜,谭亮.基于OBE理念的文献检索教学改革[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38(06):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