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教案及反思
《爱莲说》的教案及反思
《爱莲说》的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爱莲说》。
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分析并解读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莲花的象征意义。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从莲花身上汲取品德修养的启示,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爱莲说》全文。
2.2 教学重点: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莲花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以莲花的图片或实物引入,激发学生对莲花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莲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爱莲说》,注意字词的读音和句子的节奏。
学生通过注释或查阅资料,理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3.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莲花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从莲花身上汲取品德修养的启示。
四、课堂讲解:4.1 讲解重点字词和句式:对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举例说明莲花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4.2 解读比喻和象征意义:分析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思考莲花的象征意义。
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明白莲花的高洁品质的重要性。
五、课堂练习:5.1 朗读和背诵:学生齐读或个人背诵《爱莲说》,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
5.2 比较分析:学生分组比较分析其他描写莲花的诗句或文章,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5.3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对莲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达自己对莲花高洁品质的赞美。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朗读和背诵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加强对字词和句子的理解和记忆。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对莲花的理解和感受各有不同,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莲花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在写作练习环节,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表达出对莲花高洁品质的赞美,但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写作训练。
《爱莲说》教学反思(15篇)
《爱莲说》教学反思(15篇)《爱莲说》教学反思(1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爱莲说》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爱莲说》教学反思1周敦颐的《爱莲说》是八年级人教版第五单元的第二篇文言文,内容短小内涵深刻。
教学时启发学生从莲的特点联想到君子的品行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本文后,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前后过程,认识到以下三点:一、自我调控方面。
时间紧,任务急,精力跟不上。
提前一周知道比赛时间,夜间休息就有些失眠多梦,一直持续到抽课当天。
抽课后独自一人准备所有工作,事无巨细独立完成,直到讲课结束,两天一夜睡眠不足四小时,长时间处于脑袋发胀状态,直到课讲完后一个多小时头脑才感觉清晰,憋闷感才消失。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自我调控能力差,抗压能力差;二是平时教学研讨精细度不够,对不同文体的缺少分析对比性研究,没能形成风格鲜明的自我教学特色。
二、教学理念方面。
上课时,这是一篇已学过的文言文。
那考察什么呢?评课老师说:考察如何旧课新教。
我追问了一句,评课老师回答,例如:字词处理上巧变为复习巩固、抢答形式等。
我的理解:那就是教学组织形式上的“创新”。
而我想的是,思考更多的是:如何从教学模式上变,如何能真正做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学会思考、学习表达。
平时上课,很多学生不会记笔记、不会倾听、不会思考问题、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缺失,学习方法指导不到位造成的,而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就从课堂教学中去引导和渗透,让发言的同学尽力讲清是如何思考的,从哪个方面哪个角度去思考的,也就是怎样概括出这个答案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和帮助学生去归纳总结;不会发言的同学努力倾听别人思考的方法和思路,即学习方法;然后学着去运用,逐渐学习着去思考、学习着去表达。
在课堂中以教学的知识和内容为载体,对学习方法、思维方法进行指导、渗透,强化学生的思维模式训练,这也就无形中渗透了写作方法的指导。
《爱莲说》教案
《爱莲说》教案《爱莲说》教案(精选10篇)《爱莲说》教案篇1一、教材和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爱莲说》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短文两篇》中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养成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2、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经过七年级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对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
经过以往的阅读训练,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能够从朗读中获得学习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这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寓意。
(因为新课标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要求。
)3、学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生动形象而寓意不言自明。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有关咏“莲”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多少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设计意图:由赏心悦目的图片配上高山流水的古曲,从视觉和听觉上渲染课堂气氛,也让学生感受莲的魅力,为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本文做铺垫,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诵读感知1读、示范背诵。
以此来激起学生背诵短文的兴趣和信心。
2读、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小声读,体会句中关键字词表达的感情。
3读、指名朗读,针对学生朗读情况,学生自评,教师适当点拨。
《爱莲说》的教案4篇
《爱莲说》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重要字音字形句子翻译;2、把握关键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课文的语言美;3、从中感悟做人的道理,特别是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1、把握关键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课文的语言美;2、从中感悟做人的道理,特别是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一)诗句导入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wēi。
金尘飘落蕊,玉露洗残红。
(二)文体简介“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是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
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属议论文,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有点像现代杂文的风格。
(三)文学常识(四)周敦颐,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道州人。
文学家、哲学家,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子全书》)。
因定居庐山时为纪念家乡而给住所旁的一条溪水命名为濂溪,并给自己的书屋命名为濂溪书堂并终老于庐山濂溪,所以号濂溪先生。
(五)预习检测字音字形蕃淤泥涟亵濯鲜有闻噫颐解释加点词语和翻译句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词类活用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六)解读莲1、莲花有哪些独特的外在特征?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外在样貌亭亭净植濯清涟而不妖枝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味道香远益清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莲这一意象还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借助莲表达什么?出身低微却洁身自好,谦虚谨慎不锋芒毕露表里如一,正直无私美名远播,根基深厚廉洁自律,神圣不可侵犯3、小结托物言志莲花的美是端庄的,典雅的,神圣的,高尚的。
爱莲说优秀教案8篇
爱莲说优秀教案8篇教案的使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安排教学进度和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和撰写教案,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爱莲说优秀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爱莲说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课时: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见过莲花吗生:没有。
师:不要遗憾,此刻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齐来欣赏一组莲花图片:妙笔生花、一枝独秀、独擎烛照红装、世人皆睡我独醒、小荷才露尖尖角、梦、沉鱼落雁。
生:感觉怎样美极了。
师:综观历史,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将莲作为描述的对象。
有唐代诗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宋代杨千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唐代薛涛――风前一叶压荷蕖。
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
但周敦颐喜欢莲花主要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赞美它的美。
那是为了什么呢请看课文。
二、介绍作者和题目含义。
1、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此刻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
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
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2、题目含义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既能够说明,也能够议论,还能够用来记叙、抒情。
含义: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朗读课文,理解文意:学习方法指导:文言文学习五步阅读法大声朗读明确字音→仔细阅读理通文意→分析阅读体会形象→讲解阅读品味意境→背诵阅读加深理解1、听读课文录音,注意字音。
《爱莲说》教案4篇
《爱莲说》教案4篇教学目标:学问和技能朗读课文,积存文言词语,了解“说”古文体。
(重点)方法和过程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了解文中的表现手法。
(难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洁脱俗的情怀。
(重点)重点难点:朗读课文,积存文言词语是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是难点。
教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和小组争论相结合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现在,正是牡丹盛开的季节。
去洛阳赏牡丹的人摩肩接踵。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季节动京城”刘禹锡在《赏牡丹》中也这样说。
可是,在宋代有个人偏偏不爱牡丹,他宠爱莲花!为什么呢?请大家一起走进《爱莲说》。
板书:爱莲说周敦颐二、朗读(一)范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蕃()濯()亵()玩淤()泥清涟()噫()隐逸()鲜()有闻新奇()(二)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解和资料解决重点词语。
包括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词的古今义等。
1、重点词语得意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2、一词多义香远益清远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有朋自远方来水陆草木之花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菊之爱友人惭,下车引之。
3、词类活用(1)、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蔓,生枝蔓;枝,长枝节(2)、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远,远播4、古今义亭亭净植古义:直立。
今义:植物宜乎众矣古义:应当。
今义:适宜(三)三读课文,疏通文义。
理解重点句子的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只宠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2)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只能在远处欣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它啊。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于菊花的宠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三、概括分析课文(1)四读课文,了解文体和的根底上,思索问题。
题目《爱莲说》,“说”是古代的一种谈论性文体,用于阐述对一事、一物、一种现象的见解或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篇幅一般不长。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哲学家。
八年级语文《爱莲说》说课教案(5篇)
八年级语文《爱莲说》说课教案(5篇)一、导入环节(2分钟)(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莲花是友情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
殊不知,莲花还是高洁的象征呢,这唯恐得归功于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吧,今日我们—起来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
(二)出示学习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②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的表现手法,初步提高同学们观赏文学作品的力量。
③领悟主旨,提升同学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先学环节(15分钟)过渡语:让我们带着目标,依据自主学习的要求,开头自学。
(一)出示自学指导带着导学目标,仔细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把握重点实词、虚词用法,了解课文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留意语速、语气、停顿、重读。
相关学问链接(1)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先生,谥(shì)号元公,北宋闻名哲学家,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
周敦颐为官清正廉洁,以为百姓洗脱冤屈为己任,甚得百姓爱戴。
(2)“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记叙、谈论、抒情,但一般以谈论为主,说明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相当于现代的杂文。
(3)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作陪衬,这种手法叫衬托。
运用衬托,能突出主体,使之形象鲜亮,给人以深刻感受。
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二)自学检测反应要求:独立完成自学检测,书写要仔细、标准,然后一对一用红笔批阅并纠错。
1、《爱莲说》的“说”是一种,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
课文的,是时闻名的家。
2、熟读课文,给以下字注音。
蕃()濯()涟()亵()噫()鲜()3、解释划线的字词:1)得意者甚蕃()2)濯清涟而不妖()()3)不蔓不枝()4)香远益清()5)亭亭净植()6)可远观而不行亵玩()7)花之隐逸者也()8)花之君子者也()9)陶后鲜有闻()10)宜乎众矣()4、初译课文,并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爱莲说》的教案及反思
《爱莲说》的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爱莲说》。
(2)理解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领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文本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升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领悟莲花的高洁品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爱莲说》。
(2)理解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把握作者的情感表达。
(2)领悟莲花的高洁品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周敦颐及其作品《爱莲说》。
(2)提问:同学们对莲花有什么了解?莲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什么?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爱莲说》,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想象莲花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
(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莲花高洁品质的理解。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爱莲说》。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关于莲花高洁品质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学生是否能正确朗读和背诵《爱莲说》,是否能理解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以及是否能领悟莲花的高洁品质。
2. 反思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以及是否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3. 反思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是否运用得当,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4.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对《爱莲说》的理解和领悟程度,以及他们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
5. 针对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爱莲说优秀教案(优秀9篇)
爱莲说优秀教案(优秀9篇)《爱莲说》教案篇一《爱莲说》作者简介:周敦颐: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文学常识:“说”是议论文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课文分析: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结:纵观全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他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作者借赞美莲的高尚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爱,不慕名利的品格。
总结:1 本文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的写作手法。
2 文中采用的修辞手法有拟人比喻衬托等。
3 文中“之”字的几种用法:① 水陆草木之花②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学习一些文言词语,尤其是多义词,疏通文言语句,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的结合。
3、了解本文对比烘托的写法,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4、理解作品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批判,领悟作者以“莲”自况,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学法点悟莲花,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篇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整体感知“说”,古代文体之一,既可以说明、记叙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它与“论”无大异,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周敦颐的《爱莲说》正是这种托物言志的文体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
作者赋予“莲”高洁的品格,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爱莲说教学设计及反思
爱莲说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3第三单元第10课《爱莲说》。
本文是东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所写的一篇散文,通过赞美莲花的高洁品质,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文章语言优美,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2. 能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对莲花高洁品质的赞美。
3. 能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莲花的品质对人的启示,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对莲花高洁品质的赞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莲花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莲花的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5分钟)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标出难以理解的字词。
3. 合作探究(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对莲花高洁品质的赞美。
4. 讲解分析(15分钟)5.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莲花的高洁品质。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爱莲说东晋陶渊明莲花生于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七、作业设计1. 请结合课文内容,写一段关于莲花品质的作文。
答案:莲花品质作文莲花,一种生长在池塘里的美丽花卉。
它的品质让我深感敬佩。
莲花虽然在淤泥中生长,却能保持自身的纯洁,不被污染。
它的花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展现出一种高尚的品质。
莲花的香气远益清,让人心生欢喜。
它婷婷玉立,清洁自持,给人以美的享受。
莲花的品质启示着我们要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不被世俗所染。
(实用)《爱莲说》教案四篇
《爱莲说》教案四篇《爱莲说》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蕃、鲜等词语的意思,理解疏通__的文义。
3、从文中体会品味出作者托莲寄寓的深刻含义。
理解__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文中运用衬托手法的作用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点:1、积累词义,理解疏通文义。
2、体会品味托莲寄寓的深刻含义。
理解__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品味托莲寄寓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加练习巩固教学用具:课件、录音机、__的朗读磁带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
幻灯片出示莲花图,师配合图片解说,引导学生由图画说出与图相似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我国宋代的哲学家周敦颐对莲也可谓是情有独钟,今天我就来学习他写的著名__《爱莲说》。
二、欣赏朗读。
激发朗读欲望,过度下一环节:同学们想不想也读的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让别人用欣赏的眼光看着你?文中这几个字词的读音,看你能否读准确。
三、预习检测。
练习朗读。
1、注意读准下列加点词的读音。
可爱者甚蕃不蔓不枝濯清涟而不妖亵玩淤泥隐逸陶后鲜有闻(指名稍差的同学读,订正读音。
)2 、提出朗读要求,练习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把字音读正确的基础上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感情充沛,语速适中,停顿得当。
3 、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读,哪里读得好,哪里读得有待改进,读的是否正确,停顿是否合适。
读完后请同学点评发表自己的看法。
4 、齐读课文。
四、理解疏通文义。
1 、老师指导疏通文义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疏通__的文义。
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老师,问旁边的同学,再不能解决的留到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
?自学指导:结合课下注解,用译讲的方法自学,疏通文义。
译讲:①读出句子。
②讲重点词义。
③翻译句子。
(需要加、改、调、省。
)(具体讲解一下)3 、学生自学,老师巡回指导,帮助解疑答难。
4 、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强调__中的疑难点。
疑点:予:我。
爱莲说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精选
爱莲说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精选导语:“说”是古代一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道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来论说道理。
《爱莲说》是属于后一种。
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歌咏,说明爱莲的道理,借以表现自已的人格和操守。
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爱莲说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精选,欢迎阅读参考!爱莲说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的:1、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3、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过程与方法:以学会诵读四个环节为切口,带动全篇的学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拓展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全文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阅读是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方面。
那么如何使阅读取得良好的效果呢?请大家记住这四句话(屏幕显示)1、动口动手,边读边查(字音字义,初步感知)2、动口动脑,边读边思(文体文意,诵读体味)3、有抑有扬,读出感情(细心体会,表情达意)4、熟读成诵,吸收积累(名言佳句,文学常识)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以《爱莲说》这篇课文为例子,看看如何操作“阅读四步曲”。
一、动口动手,边读边查(字音字义,初步感知)预习检测1、指出下列字的意思可爱者甚蕃(多) 亭亭静植(树立)出淤泥而不染(沾染) 香远益清(更加)中通外直 (空)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少)濯清涟而不妖(洗涤)(妖艳,美丽而不庄重)2、翻译(1)濯清涟而不妖(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二、动口动脑,边读边思(文体文意,诵读味……)(一) 爱莲说,“说”是古代一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道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来论说道理。
《爱莲说》是属于后一种。
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歌咏,说明爱莲的道理,借以表现自已的人格和操守。
(二) 诵读体味,形成下列板书陶渊明爱菊隐逸者,鲜有闻出淤泥而不染(高洁)生长环境濯清涟而不妖(质朴)予爱莲: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香远益清(芳香)风度亭亭净植(庄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清高)世人爱牡丹富贵者,众矣三、有抑有扬,读出感情(细心体会,表情达意……)根据情景背诵(1) 本文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_________(2) 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是_________四、熟读成诵,吸收积累(名言名句,文学常识……根据莲花图,背诵全文四、归纳总结:(一) 作家作品、文体常识《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宋代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
《爱莲说》的教案及反思
《爱莲说》的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爱莲说》。
(2)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了解课文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提高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高洁的人格品质。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爱莲说》的朗读与背诵。
(2)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课文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的解读。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
(2)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3)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周敦颐及其作品《爱莲说》。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莲花的美丽。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注释,自行解决字词障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探讨莲花的象征意义。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解析课文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课文,谈谈自己对莲花的理解和感悟。
(2)选取课文中的句子进行翻译和赏析。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爱莲说》。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深入研究课文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写一篇短文进行分享。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1)学生对课文《爱莲说》的掌握程度。
(2)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学生对课文背后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的理解。
2. 教学改进:(1)针对教学难点,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爱莲说教学设计与反思
爱莲说教学设计与反思爱莲说教学设计与反思提起周敦颐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0的爱莲说教学设计与反思,供参考学习!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一、填空题【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诵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的语言之美。
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了解衬托的手法及其作用。
(二)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2.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思想目标让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正衬和反衬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平台】多媒体课件(朗读录音、图片、背景音乐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了四种花的图片,菊花、桃花、梅花、栀子花。
要学生谈谈最喜爱哪一种花,并说出理由来。
说是谈谈,其实是我的精心设计。
由学生的说话引入到莲花,进而引入到《爱莲说》这一篇课文。
(二)作者介绍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谥号元公,著名的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
(三)介绍“说”这种文体“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四)课堂上学生的`“八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读:弄清字词的读音:读课文,要先扫清阅读障碍,查字典,看注释,读准每个字音。
先由学生自由朗读,发现不认识的字和拗口难读的句子,提出来。
学生提出有两个字音读不准:“涤”,“蕃““鲜”。
当堂有学生予以正读。
读准字音以后,喊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评价之前,教师应指导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这包括从字音、停顿、语速、情感等方面评价。
通过互相评价,学生的朗读能力将会有提高,还能读出古文的韵味来。
二读:了解字词的意思:除了正确掌握字音外,还要明白字词的意思。
《爱莲说》教学设计与反思
《爱莲说》教学设计孙悦【教学内容分析】1、《爱莲说》北宋学者周敦颐。
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视和厌恶。
2、“说”是古代文体。
可说理,也可记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爱莲说》是托物言志的佳作。
3 内容上,这篇文章可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铺排描绘莲花高洁的形象,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学情分析】1、八年学生已有基本的文言文知识,可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
2、可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理解与积累,写法点到即可。
3、朗诵不可或缺,尽量当堂背诵。
【三维目标】1、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2、掌握“蕃、植、鲜、之”等词的意义及用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重点难点】1、重点: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2、难点:“出淤泥而不染”等语句对应的人的品质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莲花又称荷花、芙蓉。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板书课题和作者)二、自读课文:1、自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2、注音:颐蕃淤濯涟亵鲜噫(学生在书上标注并熟读即可)3、解释词语。
(学生在书上标出相关的注释,并抄写关键注释于书上原文中空白处)爱莲说、可爱者甚蕃、自李唐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亭亭净植、可远观二不可亵玩、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君子、噫、陶后鲜有闻、同予者何人、宜乎众矣。
4、翻译句子:(口译即可。
先自己口译,不懂的句子可以讨论)(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爱莲说》教案优秀12篇
《爱莲说》教案优秀12篇爱莲说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解决问题1、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许多动植物会给我们带来启迪。
笔直向上的白杨树让我们想起如何做人,辛勤劳作的小蜜蜂让我们想到那些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的人。
如果你要借助某件事物来抒发感情,可以用到“托物言志”这种方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两篇短文《陋室铭》、《爱莲说》就是托物言志的名文。
2、解释加点的词语。
有仙则名()往来无白丁()无案牍之劳形()可爱者甚蕃()不蔓不枝()花之君子者也()陶后鲜有闻()宜乎众矣()3、“之”有时相当于“他(她它)” “这那”,有时相当于“的” 有时却只有表示语气的作用,没有实际意义——这后一种用法往往凭语感就可以察觉到。
指出下面句中“之”字的用法。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水陆草本之花,可爱者甚蕃()(3)无案牍之劳形()(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翻译下面句子。
(1)孔子云:何陋之有?(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予独爱莲之出淤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课堂研讨展示组内交流展示,相互检查是否都会。
(1)“陋室”的主人是个粗俗低下的人吗?(2)从文中看,刘禹锡笔下的“陋室”究竟是不是陋室,为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的?(3)《爱莲说》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试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品质。
全班展示,突破难点,老师点拨。
文章开头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作用是什么?(2)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这两篇短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境深远,体会两文各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当堂反馈(一)课内语段阅读《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爱莲说》教案及反思
《爱莲说》教案及反思《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
下面是店铺为你带来《爱莲说》的教案及反思,供你参考。
《爱莲说》教案【教学设想】1、把理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结合高中课文《荷塘月色》进行比较,区别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把衬托手法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3、采用“讲讲、读读、议议”的教学方式。
4、在本文学习的基础上引入朱自清《荷塘月色》4段比较阅读,以实现课内外结合,初高中衔接,为学生将来学习铺平道路。
5、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说”这种文体。
2、理解体会本文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学习本文映衬的手法。
4、体会本文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5、准确、流畅地背诵《爱莲说》。
【重点、难点】1、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是本文重点。
2、映衬的手法是本课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大都喜欢花草,你最喜欢哪一种花草?请说出理由。
2、历代文人墨客赞颂莲花的诗句很多。
如宋代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尽了西湖六月莲花盛开之态,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而宋代周敦颐更是对莲花情有独钟。
他在南康做郡守时曾劈莲池。
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阵清香扑面。
作者触景生情,爱莲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千古名篇《爱莲说》。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
(板书题目、作者)(课件演示)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演示)1、了解“说”这种文体。
2、理解体会本文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学习本文映衬的手法。
4、体会本文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5、准确、流畅地背诵《爱莲说》。
三、解题莲:即莲花;“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与现代的杂文相似。
“爱莲说”就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
(课件演示课题及作者)四、介绍作者(课件演示)周敦颐,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
《爱莲说》的教学设计(最新10篇)
《爱莲说》的教学设计(最新10篇)《爱莲说》教案篇一教学设计示例第一课时(-)明确目标要求学生勾画阅读提示的要点,明确学习《陋室铭》的素质教育目标。
师生讨论,逐条板书或投影显示本节课素质教育目标。
(二)整体感知1.教师引导: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就要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家的身世、处境作一些了解。
让我们先复习有关刘禹锡的生平,了解他为什么要写这篇“铭文”。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人,自幼好学,21岁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调整仕途得失的一条基本心理原则。
刘禹锡是中唐时期政治上的激进派,主张改革,但是遭到保守派的排挤,一再被贬,因而作此铭文,自剖肝胆,表达了自己处陋居穷而不改人格与德操的信念。
2.结合注释学习“铭”,让学生当堂记忆。
教师当堂抽查。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指名学生朗读,教师订正读音及节奏,全班学生齐读。
[复习旧课知识点:引入新课的学习,当堂记忆并检查,个别读与集体读相给合都是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三)教学过程1.学生对照注释自读,疏通文字,时间为四分钟,教师巡视,个别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结合课后练习及预习提示的问题向学生提问,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文章中的哪句话能提奖全篇大意?是什么意思?“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德馨”指的是品德高尚,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身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2)文章头两句有何作用?写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是设喻引题,颂扬陋室。
(3)文中怎样描写陋室环境的?请用文中原话回答,再谈自己的理解。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作者的陋室之景是清幽的,苔薛青草,登阶入室,并无荒芜之感,倒有一股生气。
(4)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这两句。
(5)文中是怎样描写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的?先找出文中原话,再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与学生边讨论边明确:“谈笑有鸿儒……无案牍之劳形。
《爱莲说》教学反思(精选11篇)
《爱莲说》教学反思(精选11篇)《爱莲说》教学反思(精选11篇)《爱莲说》教学反思篇1教《爱莲说》一课时,我从讲解课题、作者入手,然后一句一句领读,一字一字翻译,直到文章中心、写作方法,所有该讲的,一句话也不漏掉,所有该做的课后练习,一道题也不放过。
结果还是错得一塌糊涂。
当时更多的是责怪学生,并没有从自身去找原因。
后来,我换了一个思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发现。
用这种方法上完课后我才真正明白了教与学的真谛。
那一课我是这样上的。
开始,同学们,见过莲花吗?欣赏课本一幅莲花插图,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
(学生吟诵诗句:有唐代诗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宋代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古往今来,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将莲作为描写的对象。
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
但周敦颐喜欢莲花主要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赞美它的美。
那是为了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接着是第二步骤:学习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发现不认识的字和拗口难读的句子,提出来,当堂有予以纠正。
(2)、范读课文。
(3)自读课文。
(4)、结合课下注释默读课文,疏通字词句,问也较多。
但绝大部分问题,学生能自己解决,极少数问题,老师点拨一下即可。
翻译完后,我提了两个问题:作者写莲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要写这些特点?对于第二问,我原先以为学生回答不出来。
结果,学生不仅正确地回答了出来,而且还联系到以前学过的托物言志的文章,以前太低估了学生。
再接下来是第三步骤:研读课文。
一开始,学生由于习惯了老师的满堂灌,没人发言。
我就引导大家:你自己认为课文哪里写得最好?让学生自读、思考、合作交流,结果学生把《爱莲说》的主旨、结构和写法,一点一点地说出来。
至于对课文有疑问的地方,我启发大家:作者所处的年代,距离现在近一千年,难道到了现在,大家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发生变化,还完全同作者的观点一样?这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有同意的,有不同意的。
《爱莲说》教案及反思
《爱莲说》教案及反思七年级语文专题课文【课题】:爱莲说【教者】:李莎【教学目标】:⒈朗读《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⒉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⒊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课文同学们,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这个城市里鲜花店越来越多了。
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呢?(由学生自由讲解)因为鲜花除了具有缤纷的色彩和馨之外,它们还具有美丽、圣洁、华贵等不同的精神气质。
人们用鲜花来传递情感,表达问候,人们爱什么花,也反映了他们不同的心态和志趣。
古代有爱梅如妻的林逋,有以菊自励的陶渊明,那么宋朝的哲学家周敦颐为什么特别喜爱莲花呢?他是怎样描绘莲花,抒发自己的心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爱莲说》二、学习文体“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提示:在听的过程中,注意结合课文注释,理解文意。
请大家打开课本,我们来欣赏一下这篇课文的录音朗读。
在听的过程之中,请大家注意课文的注释。
待会我们要做一个小小的词语测试。
“蕃”fán多“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濯”zhuó洗涤“鲜”xiǎn少本文“说”的对象是什么?“说”—1、分析重点段落作者在的开头就写道:“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偏偏喜爱莲花呢?课文的第一节有没有列出理由来?明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问:大家现在数一数,这段话里有几个短语?七个短语。
(由此引出以下问题)这七个短语分别描述了莲花的哪一方面特点?请一位同学结合这幅莲花图来谈一谈。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教师适时点拨,“淤泥”和“清涟”是莲花的生长环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指莲花的茎;“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植”指莲花的整个形体姿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说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教案及反思
七年级语文专题文
【题】:爱莲说
【教者】:李莎
【教学目标】:⒈朗读《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⒉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⒊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时】:一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文
同学们,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这个城市里鲜花店越来越多了。
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呢?(由学生自由讲解)因为鲜花除了具有缤纷的色彩和馨之外,它们还具有美丽、圣洁、华贵等不同的精神气质。
人们用鲜花来传递情感,表达问候,人们爱什么花,也反映了他们不同的心态和志趣。
古代有爱梅如妻的林逋,有以菊自励的陶渊明,那么宋朝的哲学家周敦颐为什么特别喜爱莲花呢?他是怎样描绘莲花,
抒发自己的心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爱莲说》
二、学习文体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提示:在听的过程中,注意结合文注释,理解文意。
请大家打开本,我们来欣赏一下这篇文的录音朗读。
在听的过程之中,请大家注意文的注释。
待会我们要做一个小小的词语测试。
“蕃”fán多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濯”zhuó洗涤
“鲜”xiǎn少
本文“说”的对象是什么?
“说”—
1、分析重点段落作者在的开头就写道:“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偏偏喜爱莲花呢?文的第一节有没有列出理由来?
明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问:大家现在数一数,这段话里有几个短语?七个短语。
(由此引出以下问题)
这七个短语分别描述了莲花的哪一方面特点?请一位同学结合这幅莲花图来谈一谈。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教师适时点拨,“淤泥”和“清涟”是莲花的生长环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指莲花的茎;“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植”指莲花的整个形体姿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说的。
前六个短语是从莲花自身而言,最后一个短语则是从观者的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作者在这样短短的文字之中,却能够如此细描细绘莲花,难道他仅仅是喜爱莲花的外形吗?
(自然过渡引出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3、做莲花拼图,总结出与莲花特征相对应的君子品德
请学生填上与莲花相对应的君子的品德。
提问:淤泥是莲花的生长环境,那么相对应的君子的生长环境又是怎样的呢?
4、再读文第一部分,读出对莲花崇敬和赞美的感情来。
、学习正衬和反衬的表现手法本文题为《爱莲说》,主要是表达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可为什么要把菊和牡丹跟
莲放在一起谈论呢?先请大家找出提到菊和牡丹的地方。
(第一节开头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甚至爱牡丹。
第二节,写菊花的隐逸和牡丹的富贵。
)
问:陶渊明为什么爱菊?
讲解:它与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身处污泥之中,用自己的行动一民世俗作斗争。
相比较,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
形象的同时,要明确,它对莲花起的是衬托作用。
提问:为什么说牡丹是反衬呢?
明确: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
“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
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
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映衬手法陶渊明爱菊鲜(正衬)世人爱牡丹众(反衬)予独爱莲屏幕显示“相关知识”: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
—刘禹锡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
——白居易
结合两句诗讲解文,让学生了解当时追求复归的不良风气。
五、分析结尾:
一“叹”--爱菊者“鲜”
二“叹”--爱莲者“少”
三“叹”--爱牡丹者“众”
六、学习相关的莲花诗句
叶展影翻当砌月,花开香散入簾风,
不如种在天池上,犹胜生於野水中。
…………
七、教师总结:
同学们,周墩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八、反馈练习:
学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说说你最喜爱哪种花,并用来概括原因。
例:我喜爱梅花,因为它是花中的志士,坚强不屈。
《爱莲说》教学反思
海口一中李莎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对七年级的文言文基础掌握得非常牢固,需要进行
拓宽、拓深的练习。
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习的同时努力提高他们的能力。
《爱莲说》是一篇文言文,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
那一我是这样上的。
开始,我从“鲜花店为什么越来越多?人们喜爱什么花代表他们怎样的心态?”,很随便地和同学们展开了漫谈:莲有哪几部分?各有什么特点?你喜欢莲吗?为什么?我把这称之为“漫谈入”。
说是漫谈,其实是我的精心设计。
我必须从这一过程中,首先发现学生在学这一前,哪些已经会了,哪些还不会,从而确定下一步如何去“引导”。
接着是第二步骤:学习文。
先由学生自由朗读,发现不认识的字和拗口难读的句子,提出来。
学生提出有两个字音读不准:“濯”“涤”,“鲜”。
当堂有学生予以正读。
一个句子难读:“濯清涟而不妖”。
老师放录音朗读,大家就明白了。
然后是对照注释翻译文,不懂的先画下来,待会儿提问。
这一步用的时间稍长,老师点拨一下即可。
朗读完后,我提了两个问题:作者为什么喜欢莲花?莲花究竟有那几点值得他喜爱,文中有没有说明?
再接下来精读文,学习周敦颐提倡的“君子精神”。
(以拼图形式)这里就是文里值得学习的地方和对文有疑问的地
方。
这是让学生发现问题的最关键之处。
一开始,学生由于习惯了老师的满堂灌,没人发言。
我就引导大家:找出与莲花相对应的君子品格。
五分钟的时间讨论,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对《爱莲说》君子品格,一点一点地全“拼”了出来。
但是这个环节显然对初一学生来说太难了。
比如以前作为难点分析的,是作者以莲自况,追求高尚情操,讽刺污浊世风的观点。
学生在分析的时候,没能分析到点上,真该要他们好好读读这篇。
由于是初次上这样的,非常遗憾,我没敢让学生再继续争论下去。
最后一个步骤:迁移能力。
让学生以自己所喜欢的植物为题,作一篇托物言志的练习。
由于整堂都是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学生的发现为主,所以,学生作起这样的练习来,并不难。
这堂,学生学得不够轻松自如,这堂也使我认识到,只有老师为学生服务,才是教学思想根本的转变。
以前的堂教学,老师教,学生学,老师是堂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走,光记笔记都来不及,哪里还有什么主动性?哪里还有什么发现?&rdf;有了这样的尝试,如果以后再上这样的文,我会适当改变一下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一些,不仅使学生成绩得到提高,而且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