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1-2 黄州快哉亭记试题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黄州快哉亭记
(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5分) A.肆.大(sì)倏.忽(shū)谪.居(zhé)开阖.(hé)
B.瓮牗.(yǒu) 洗濯.(zhuó) 指数.(shǔ)憔悴.(cuì)
C.骇.目(hé) 舟楫.(jí) 骋骛.(wù) 庶.人(shù)
D.沟壑.(hè) 飒.然(sà) 衣襟.(jīn) 骚人(sāo)
解析C项,“骇”读“hài”。

答案 C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5分) A.窃.会计之余功窃:利用
B.其势益.张益:更加
C.不以.物伤性以:因为
D.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胜:成功
解析D项,“胜”译为“忍受、承担”。

答案 D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5分)
A.①至于
..赤壁之下②至于
..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B.①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①玉之言,盖.有讽焉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D.①此其所以
..为快哉者也②此世所以
..不传也
解析 A项,至,到了;于,介词,表动作对象。

B项,却、竟然。

D项均表示“……
原因”。

只有C项“盖”,①为“大概”,②是句首发语词。

答案 C
4.下列各句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5分) A.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B.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C.有风飒然至者
D .以其无礼于郑,且贰于楚也解析A、B、D都是状语后置,C项是定语后置句。

答案 C
阅读与鉴赏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8题。

(20分)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

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王披襟当.之当:面临
B.将何适.而非快适:往,到
C.而人有遇、不遇.之变遇:遇合
D.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穷:困窘
解析穷:用尽。

答案 D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4分) A.①即其庐之西南为.亭
②与庶人之所以为.忧
B.①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
②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
C.①此独大王之.雄风耳
②庶人安得共之.
D.①以.览观江流之胜
②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解析 B项“于”都是介词,在。

A项“为”①动词,建造;②动词,作为。

C项“之”①助词,的;②代词,指“风”。

D项“以”①连词,用来;②介词,用。

答案 B
7.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文章紧扣题目,七次说及“快”字,借景抒情,巧妙道出人生哲理:心中坦然,无所不快。

B.全文围绕“快哉”二字立意,从写景、叙事中引出议论,景、事、情、理四者互为交融。

作者畅言“快哉”,不仅因为快哉亭所处地理位置的景象使人心旷神怡,而且因为宦途失意之人如果“不以物伤性”,则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能“自放山水之间”而独得其快。

C.不仅今人登临这个地方高兴,古人曹操、孙权、周瑜、陆逊,甚至楚襄王、宋玉等人每每到达长江之滨,也都十分高兴,并留下了遗迹典故。

D.其实,不论风景是不是美好,一个人只要能有一个好的情绪,并不为时运、官运等左右,他就能怡然自得,就能达到“快哉”的境界。

解析 C项说“曹操、孙权、周瑜、陆逊”登临长江而十分高兴,在文中缺乏依据。

原文的意思是:至于长江的岸边,古城的遗址,是曹操、孙权彼此轻视、互相争斗的地方,也是周瑜、陆逊纵横驰骋的所在,他们遗留下来的影响和古迹,也很能使世界上一般人称为快事。

答案 C
8.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只是大王您的雄风罢了,老百姓怎么能和您共同享受它!
(2)这种景色都是满腹牢骚的诗人和有家难归的士子触景伤情、痛苦难堪的,哪里看得到它是快乐的呢!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20分)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①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

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

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②而南。

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

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

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

往往留宿于.山上。

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

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

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

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

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

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

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

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

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③先之。

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④。

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

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

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①陂陁(pō tuó):倾斜不平,不平坦。

②乱流:横绝江水。

③褰(qiān)裳:提起衣服。

④移日:连续好几天。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庐:结庐居住
B.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委:归,付
C.子瞻杖.策载酒杖:手杖
D.无责于外,而姑.寓焉姑:暂且
解析杖:拿着手杖,动词。

答案 C
1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4分) A.①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②蟹六跪而.二螯
B.①往往留宿于.山上②而相泣于.中庭
C.①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②王语暴以.好乐
D.
①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②其.如是,孰能御之
解析 A项均为并列连词;B项均为介词,可译为“在”;C项均为介词,可译作“拿”或“用”;D项
①为其中的,代词;②为“如果”,表假设,连词。

答案 D
11.下列对本文的解说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本文语言明净,条理清晰,熔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全文围绕着一个“乐”字,互为交融,浑然一体,耐人寻味。

B.作者在文中特别强调“以适意为悦”之乐,不以物伤情,这是劝慰别人的话。

但文章说“孰知得失之所在”,却也表现了一种人生无常的消极的思想。

C.文中有二乐:一乐是“幅巾迎笑”,“徜徉”山水,“不知其久”;二乐为营亭坐观,俯视旁瞻远山近水,“风云变化”。

D.文中写景浓笔挥洒,给人以一种郁郁苍苍、气势奔流的动态美;写人,以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的写法,给人以一种劲操清芬的动态美。

解析B项“是劝慰自己的话”,“表现了一种人生无常的消极的思想”不完全对,作者主张超然物外的处世哲学,虽不无随遇而安、无所作为的消极因素,但联系作者当时的遭遇,这种在失意挫折中以达观自处,在贬官谪居中“以适意为悦”的思想,不只在当时,便是在今天,也仍然有其一定的积极意义。

答案 B
1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

(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

(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大家都筋疲力尽了,方才停下歇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互相慰劳,玩到心情舒适时,竟然忘记了回去。

(2)子瞻与朋友们进山看了看,相视而笑,说道:“这大概是(老天爷)想成全我们重修亭台的事情吧?”
于是大家一起重修了一座新亭子。

【参考译文】
子瞻被贬到齐安(今黄冈),在长江边上建房居住。

齐安没有出名的山,而长江南岸武昌(今鄂州)的群山,高低起伏,连绵不断,山谷幽深寂静,里面有佛塔寺庙僧舍,西边的叫西山寺,东边的叫寒溪寺。

它们背靠山梁,面对山沟,隐蔽在茂密的松树枥(同“栎”)树丛中,寂寞清静,与世隔绝,见不到车马的喧嚣和来人的足迹。

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江面风平浪静的时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着美酒,乘坐渔船,横渡长江,直奔南山而来。

山中有几个人,热情好客,喜游山水。

听说子瞻到来,都裹着头巾,欢笑着迎上来,然后携手同行,逍遥自在地拾级而上。

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大家都筋疲力尽了,方才停下歇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玩到心情舒适时,竟至忘记了回去。

就往往留在山上夜宿。

因为过着这样惬意的生活,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都不觉得时间过得很久。

然而将往西山去时,就要从青松翠柏之间经过,走过弯弯曲曲的羊肠山路,才会见到稍微平坦的地方,游览者一定会在此休息。

人们倚靠在嶙峋怪石上玩赏,躲在茂密林荫下小憩,向下可俯视滚滚大江,向上可仰望巍巍高山,旁边可扫视小溪幽谷,风云变化和树林山脚正面、反面的种种景象,都在人们身边呈现出来。

平地上有一座破旧的亭子,它的遗址非常狭小,不能够坐下许多游客。

亭子旁有几十棵古木,似都有百围之大、千尺之高,不能够用刀斧来砍伐。

子瞻每次到树下,就整天(无可奈何地)斜视着它们。

一天,来了一阵暴风雷雨,其中一棵古木被连根拔倒,清除出倒树所占据的地方,亭子的空间才得以扩大。

子瞻与朋友们进山看了看,相视而笑,说道:“这大概是(老天爷)想成全我们重修亭台的事情吧?”于是大家一起重修了一座新亭子。

亭子建成后,西山的胜景才算完备了。

子瞻对这件事极为高兴。

从前我年轻时,跟随着子瞻游览各地。

遇山就登山,遇水就泛舟,子瞻都未尝不是带头提起衣服卷起裤脚走在我的前面。

有不能到达的地方,子瞻就总是为这事连续好几天不愉快。

有时他一个人飘然独游,悠闲自在地在泉石上漫游,采摘着树林中的山花野草,拾取着落在山沟中的果子,从溪中舀取水来喝,看到他这样子的人往往把他当成神仙一般的人物。

其实天下的乐事无穷无尽,而以使人心情畅快的事最叫人喜爱。

而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觉得)万事万物都不能换取这种快乐。

到了他兴尽的时候,又没有不感到吃惊,自我嘲笑的。

好比喝酒吃饭,五花八门的菜肴摆在面前,总之是为了一饱肚腹,而吃下去后,那些事物(无论好的还是不好的食物)同样变成了腐臭的东西,没有人能够知道人生乐趣是从哪里获得的,又是在哪里失掉的?只要心中不觉得惭愧,外面不受到人家的指责,就不妨姑且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尽情享受它)。

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感到快乐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