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全文及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望》全文及分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杜甫目睹了长安城沦陷后的破败景象,心中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悲愤之情。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就营造出一种强烈的反差。

国家
已经破碎,然而山河依旧存在。

春天的长安城,本该是繁华热闹的,
但如今却是杂草丛生,一片荒芜。

一个“破”字,让人触目惊心,直接
点明了国家遭受战乱的惨状。

“在”字则凸显出山河的永恒,即使国家
动荡,山河依旧。

而“草木深”则进一步描绘出了城市的荒凉,无人打理,杂草肆意生长。

这两句诗通过对山河和草木的描写,展现出了战
争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破坏。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赋予了花和鸟。


为感慨时事的艰难,看到盛开的花朵反而落泪;因为与亲人离别,听
到鸟鸣声也感到心惊。

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更加深刻地表达了诗人
内心的痛苦和忧愁。

花本应是美好的象征,但在此时却让诗人落泪;
鸟声通常是悦耳的,此刻却让诗人惊心。

这种反常的感受,恰恰反映
了诗人在战乱中的不安和伤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争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烽火不断。

在这样的动荡时期,一封来自家人的书信显得无比珍贵,价值万金。

这一句深刻地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隔绝和思念之苦。

人们渴望得
到亲人的消息,渴望知道他们是否平安,而一封家书就能给他们带来
巨大的安慰和希望。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因为忧愁而不断地挠头,以至于
头发越来越少,短到连簪子都插不上了。

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
诗人的愁苦和焦虑。

他为国家的命运担忧,为亲人的安危牵挂,内心
的煎熬让他身心俱疲。

整首诗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烘托出了诗
人沉重的心情。

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表达
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亲人的思念。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这首诗对仗工整,语言凝练。

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不仅在韵律上和谐优美,
而且在意义上相互呼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从思想内涵上看,《春望》体现了杜甫深厚的爱国情怀和人道主义
精神。

他不仅仅是为自己的遭遇而悲伤,更是为整个国家和人民的苦
难而痛心。

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使这首诗具有了超越时代的价值。

在当今社会,我们虽然身处和平年代,但《春望》依然能给我们带来启示。

它让我们珍惜和平,懂得国家的稳定和繁荣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伟大情怀,激励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担当,有责任感。

总之,《春望》是一首不朽的经典之作,它以其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手法,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文化长河中,不断地给后人带来感动和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