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怎么不够用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20元B:-20元C:-20 D:100元
进一步来看,一周来他的账本上的数据为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120元-20元80元0元-10元150元100元
如此看来他这一周是赚了还是赔了?有多少?
活动目的:
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
活动的实际效果:
教师预先设计好一组测试题,其中有必做题和选做题,检验学生本节课认知程度,便于有针对性的质疑和讲解.同时也能体现出«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学生交流答案、讲解做法,然后组内同学进行评价、纠错,同学间交流互助的做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某仓库运进面粉7.5吨,那么运出3.8吨应记作_______________。
2、下表是某日上海发行的部分债券行情表,试说明各债券当天涨跌情况。
名称
99国债(1)
99国债(2)
99国债(3)
01通化债券
01三峡债券
涨跌/元
+0.01
-0.05
-1.24
+0.15
-2.01
99国债(1)__________;99国债(2)_________;
4、(1)如果节约20千瓦·时电记作+20千瓦·时,那么浪费10千瓦·时电记作什么?
(2)如果-20.50元表示亏本20.50元,那么+100.57元表示什么?
(3)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什么?
5、调查家中八月份收入和支出情况,并且正确表示出来.
6、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中午的零上2℃下降了7℃,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多少?
合计
第一队
第二队
第三队
第四队
活动目的:
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找出问题的答案.
活动的实际效果: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老师进行监控指导,确保每个小组讨论的质量并沿着正确的思考方向发展.每个小组的同学都能积极说出自己的想法,组内语言表达好的同学给语言表达稍差的同学作了良好的示范,这样起到了组内帮助的作用,各个小组的学生发表了他们的不同表达方法后,大家一致总结出:用带“-”号的数表示比0分低的得分,用带“+”号的数表示比0分高的得分是最方便简洁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给同学们讲授了“-10”和“+10”的读法.学生学习了“+”、“-”表示方法后,完成表格,虽然这里包含了有理数的运算,但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可以完成,此处也为了以后的运算作了铺垫.
(2)1,2,-3,4,5,-6,7,8,-9………其中第345个数为,第2002个数,规律是;
(3)-1,2,-3,4,-5,6,-7,8,-9……其中第279个数为,第320个数的符号为,规律是.
2.去超市买食品时经常看到包装袋上写着净重150g±5g.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3.小明的爸爸开的小店昨天获利120元,他在每日收支账本上记下“120元”.今天小店亏了20元,他应记作__.
第四环节:巩固练习,能力提高
活动内容:
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例1后,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第一题,通过竞赛的形式,看谁做的又快又好.接下来,提出问题:你能将所学过的数分类吗?学生合作交流,最后师生一起总结得出有理数的分类。
例1
(1)在知识竞赛中,如果+10分表示加10分,那么扣20分怎样表示?
(2)某人转动转盘,如果用+5表示沿逆时针方向转了5圈,那么沿顺时针方向转了12圈怎样表示?
从正数到负数的学习,是一个巨大的飞跃.负数没有正数那么有直观的实际意义,所以学生在刚开始接触这部分内容时或多或少会有点不习惯.从整数到有理数,是中学阶段数系的第一次扩充,深刻理解这部分内容对于今后学习数系的另外两次扩充相当重要.
3、有理数的分类方法不是唯一的,可以按整数和分数分成两大类,也可以按正有理数、零、负有理数分成三大类。
4、我学得怎样?
活动目的:
通过回顾学习过程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感受同学之间合作的快乐,学有所得的愉悦,在回顾的过程中再次熟悉知识的探索思路和方法,形成认识事物的正确观点和思想.
活动的实际效果:
每位同学在组内都能积极发言,认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学生独立总结回答,既提高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温故知新,引入新课,第二环节:小组合作,探索新知,第三环节:再次合作,得出新知,第四环节:巩固练习,能力提高,第五环节:目标检测,组内评价,第六环节:回顾概括,加深理解,第七环节:课后思考,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温故知新,引入新课
活动内容:
本节课先复习小学学习过的数,然后根据同学们都比较熟悉的温度有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数不够用了!
(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含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书应用的广泛性.
(2)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培养学生对问题分析抽象概括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渗透分类讨论思想和集合思想
(4)通过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探索精神.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及团队精神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1.数怎么不够用了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及其有关运算,数感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获得了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小学学习数的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了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在以前的学习中,他们也具备了主动与他人合作学习、积极与他人交流的经验.
活动的实际效果:
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找带有“-”号的数,他们很感兴趣,积极发言,当他们举出一些例子以后就会发现:零上为正的话,零下就为负;盈利为正,亏损就为负;海平面以上为正,海平面以下就为负,从而意识到“正”“负”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这样学生认识到可以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把知识逐步溶于学生的认知结构.在学生实际运用探索的基础上,这时再向学生讲解正负数的概念,并且让学生思考0应该归于哪一类,学生随着老师的引导得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使学生对负数的认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
二学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务分析:
本章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正整数、正分数和零的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发现数不够用,由第一节《数怎么不够用了》引出负数,进而将数的范围扩大到了有理数.在此基础上学习数轴和绝对值,最后学习有理数的运算.本章的重点内容是有理数的运算,而第一节《数怎么不够用了》是本章的出发点、是基础,它对于后面知识的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提出了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同时也力图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备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能力.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第五环节:目标检测,组内评价(时间允许的话进行)
活动内容:
必做题:
1、在-2;+1/2;-3.5;11中,正数是;负数是.
2、+1350米表示高于海平面1350米,低于海平面200米,记作.
3、如果上升10米记作+10米,那么下降12米,记作.
4、如果规定向西走30米记作+30米,那么-40米,表示.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第二次分组讨论交流,找出生活中见过的带“-”号的数.通过对生活实际中的一些量的表示,体会正负数是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活动目的:
为了进一步加深理解,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第二次分组讨论交流,本教学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鼓励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例子,并在寻求实例的过程中体会负数的引入是实际生活的需要,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和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第六环节:回顾概括,加深理解
活动内容:
小组交流讨论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交流结束后由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1、正数与负数都来自于实际生活;用正、负数可以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例如…
2、小学里学过的数除0外都是正数;正数前面添上“-”号的数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表示正、负数的界限。
附表格:
现在我们用带有“+”号和“-”号的数表示各队每道题的得分情况,试完成下表
第一题
第二题
第三题
第四题
第五题
合计
第一队
+10
-10
+10
+10
-10
+10
第二队
-10
+10
0
+10
+10
+20
第三队
+10
+10
-10
-10
0
0
第四队
+10
-10
+10
-10
-10
-10
第三环节:再次合作,得出新知
活动内容:
四教学反思
在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本节课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负数的引入确实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经历讨论、探索、交流、合作等过程获得新知,并能用所学的新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使每个学生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活动的实际效果:
本环节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例1,对学生理解正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以及解题格式起到示范的作用.随后展开竞赛,完成随堂练习第一题,前一环节的学习是从实际上升到理论,这一次的练习是由理论到实际应用,后者比前者在理解上来的更为深刻些.在将所学的数分类上,学生有很多不同的分法,意见分歧比较大,但只要是合理,教师都给予了肯定,因为学生不可能得出有理数这一概念,这时教师讲解有理数的概念,并进行有理数的分类,让学生领会数学的分类思想,对有理数有了整体的认识.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后两题,进一步巩固对有理数的掌握.
第二环节: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活动内容:
根据课本第37页计算某班四个代表队举行知识竞赛得分情况,创设一个便于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的求知情境,然后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得出新知后,利用新的知识完成表格。
现在我们用带有“+”号和“-”号的数表示各队每道题的得分情况,试完成下表
第一题
第二题
第三题
第四题
第五题
第七环节:课后思考,布置作业
1、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整数?哪些是负整数?哪些是正分数?哪些是负分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7,-9.25,-9/10,-301,4/27,31.25,7/15,-3.5
2、请举出3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分别用正、负数表示.
3、在4个不同时刻,对同一水池中的水位进行测量,记录如下:上升3厘米,下降6厘米,下降1厘米,不升不降,如果上升3厘米记为+3厘米,那么其余3个记录怎样表示?
(3)在某次乒乓球质量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出标准质量0.02克记作+0.02,那么-0.03克表示什么?
(4)如果向东运动4m记作+4m,那么向西运动7m应记作什么?若在原地不动又记作什么?
随堂练习:
1、填空题
(1)如果零上5℃记作+5℃,那么零下3℃记作______________.
(2)东、西为两个相反方向,如果-4米表示一个物体向西运动4米,那么+2米表示___________,物体原地不动记作________。
5.如果零上5记作+5,那么零下3记作.
6.某仓库运进面粉7.5吨记作+7.5,那么运出3.8吨,记作.
7.把下列数分别填在对应的括号内:
13,-0.5,2.7,123,0,2/5,-4,7/4 .
(1)分数();(2)负整数();
(3)正分数();(4)有理数().
选做题:
1、找规律
(1)1,-2,3,-4,5,-6,7,-8,………其中第199个数为,第2002个数,规律是;
学过的数:
用小学学过的数能表示下列数吗
活动目的: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同学们以前学习过的数,这样设计一方面使学生迅速进入到上课的状态,另一方面温习了本节课所需的知识,做好了精神准备和知识准备.
活动的实际效果:本环节的利用问题情境的设置,紧紧扣住了学生的心弦,学生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来进行学习,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有效的提高知识的可接受程度.
99国债(3)__________;01通化债券________;
01三峡债券___________.
3、某厂计划每天生产零件800个,第一天生产零件850个,第二天生产零件800个,第三天生产零件750个,你能正、负数表示该厂每天的超产量吗?
活动目的:
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理解正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并能使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将数扩充到了有理数的范围.
进一步来看,一周来他的账本上的数据为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120元-20元80元0元-10元150元100元
如此看来他这一周是赚了还是赔了?有多少?
活动目的:
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
活动的实际效果:
教师预先设计好一组测试题,其中有必做题和选做题,检验学生本节课认知程度,便于有针对性的质疑和讲解.同时也能体现出«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学生交流答案、讲解做法,然后组内同学进行评价、纠错,同学间交流互助的做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某仓库运进面粉7.5吨,那么运出3.8吨应记作_______________。
2、下表是某日上海发行的部分债券行情表,试说明各债券当天涨跌情况。
名称
99国债(1)
99国债(2)
99国债(3)
01通化债券
01三峡债券
涨跌/元
+0.01
-0.05
-1.24
+0.15
-2.01
99国债(1)__________;99国债(2)_________;
4、(1)如果节约20千瓦·时电记作+20千瓦·时,那么浪费10千瓦·时电记作什么?
(2)如果-20.50元表示亏本20.50元,那么+100.57元表示什么?
(3)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什么?
5、调查家中八月份收入和支出情况,并且正确表示出来.
6、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中午的零上2℃下降了7℃,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多少?
合计
第一队
第二队
第三队
第四队
活动目的:
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找出问题的答案.
活动的实际效果: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老师进行监控指导,确保每个小组讨论的质量并沿着正确的思考方向发展.每个小组的同学都能积极说出自己的想法,组内语言表达好的同学给语言表达稍差的同学作了良好的示范,这样起到了组内帮助的作用,各个小组的学生发表了他们的不同表达方法后,大家一致总结出:用带“-”号的数表示比0分低的得分,用带“+”号的数表示比0分高的得分是最方便简洁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给同学们讲授了“-10”和“+10”的读法.学生学习了“+”、“-”表示方法后,完成表格,虽然这里包含了有理数的运算,但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可以完成,此处也为了以后的运算作了铺垫.
(2)1,2,-3,4,5,-6,7,8,-9………其中第345个数为,第2002个数,规律是;
(3)-1,2,-3,4,-5,6,-7,8,-9……其中第279个数为,第320个数的符号为,规律是.
2.去超市买食品时经常看到包装袋上写着净重150g±5g.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3.小明的爸爸开的小店昨天获利120元,他在每日收支账本上记下“120元”.今天小店亏了20元,他应记作__.
第四环节:巩固练习,能力提高
活动内容:
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例1后,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第一题,通过竞赛的形式,看谁做的又快又好.接下来,提出问题:你能将所学过的数分类吗?学生合作交流,最后师生一起总结得出有理数的分类。
例1
(1)在知识竞赛中,如果+10分表示加10分,那么扣20分怎样表示?
(2)某人转动转盘,如果用+5表示沿逆时针方向转了5圈,那么沿顺时针方向转了12圈怎样表示?
从正数到负数的学习,是一个巨大的飞跃.负数没有正数那么有直观的实际意义,所以学生在刚开始接触这部分内容时或多或少会有点不习惯.从整数到有理数,是中学阶段数系的第一次扩充,深刻理解这部分内容对于今后学习数系的另外两次扩充相当重要.
3、有理数的分类方法不是唯一的,可以按整数和分数分成两大类,也可以按正有理数、零、负有理数分成三大类。
4、我学得怎样?
活动目的:
通过回顾学习过程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感受同学之间合作的快乐,学有所得的愉悦,在回顾的过程中再次熟悉知识的探索思路和方法,形成认识事物的正确观点和思想.
活动的实际效果:
每位同学在组内都能积极发言,认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学生独立总结回答,既提高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温故知新,引入新课,第二环节:小组合作,探索新知,第三环节:再次合作,得出新知,第四环节:巩固练习,能力提高,第五环节:目标检测,组内评价,第六环节:回顾概括,加深理解,第七环节:课后思考,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温故知新,引入新课
活动内容:
本节课先复习小学学习过的数,然后根据同学们都比较熟悉的温度有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数不够用了!
(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含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书应用的广泛性.
(2)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培养学生对问题分析抽象概括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渗透分类讨论思想和集合思想
(4)通过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探索精神.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及团队精神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1.数怎么不够用了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及其有关运算,数感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获得了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小学学习数的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了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在以前的学习中,他们也具备了主动与他人合作学习、积极与他人交流的经验.
活动的实际效果:
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找带有“-”号的数,他们很感兴趣,积极发言,当他们举出一些例子以后就会发现:零上为正的话,零下就为负;盈利为正,亏损就为负;海平面以上为正,海平面以下就为负,从而意识到“正”“负”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这样学生认识到可以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把知识逐步溶于学生的认知结构.在学生实际运用探索的基础上,这时再向学生讲解正负数的概念,并且让学生思考0应该归于哪一类,学生随着老师的引导得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使学生对负数的认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
二学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务分析:
本章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正整数、正分数和零的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发现数不够用,由第一节《数怎么不够用了》引出负数,进而将数的范围扩大到了有理数.在此基础上学习数轴和绝对值,最后学习有理数的运算.本章的重点内容是有理数的运算,而第一节《数怎么不够用了》是本章的出发点、是基础,它对于后面知识的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提出了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同时也力图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备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能力.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第五环节:目标检测,组内评价(时间允许的话进行)
活动内容:
必做题:
1、在-2;+1/2;-3.5;11中,正数是;负数是.
2、+1350米表示高于海平面1350米,低于海平面200米,记作.
3、如果上升10米记作+10米,那么下降12米,记作.
4、如果规定向西走30米记作+30米,那么-40米,表示.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第二次分组讨论交流,找出生活中见过的带“-”号的数.通过对生活实际中的一些量的表示,体会正负数是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活动目的:
为了进一步加深理解,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第二次分组讨论交流,本教学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鼓励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例子,并在寻求实例的过程中体会负数的引入是实际生活的需要,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和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第六环节:回顾概括,加深理解
活动内容:
小组交流讨论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交流结束后由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1、正数与负数都来自于实际生活;用正、负数可以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例如…
2、小学里学过的数除0外都是正数;正数前面添上“-”号的数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表示正、负数的界限。
附表格:
现在我们用带有“+”号和“-”号的数表示各队每道题的得分情况,试完成下表
第一题
第二题
第三题
第四题
第五题
合计
第一队
+10
-10
+10
+10
-10
+10
第二队
-10
+10
0
+10
+10
+20
第三队
+10
+10
-10
-10
0
0
第四队
+10
-10
+10
-10
-10
-10
第三环节:再次合作,得出新知
活动内容:
四教学反思
在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本节课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负数的引入确实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经历讨论、探索、交流、合作等过程获得新知,并能用所学的新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使每个学生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活动的实际效果:
本环节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例1,对学生理解正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以及解题格式起到示范的作用.随后展开竞赛,完成随堂练习第一题,前一环节的学习是从实际上升到理论,这一次的练习是由理论到实际应用,后者比前者在理解上来的更为深刻些.在将所学的数分类上,学生有很多不同的分法,意见分歧比较大,但只要是合理,教师都给予了肯定,因为学生不可能得出有理数这一概念,这时教师讲解有理数的概念,并进行有理数的分类,让学生领会数学的分类思想,对有理数有了整体的认识.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后两题,进一步巩固对有理数的掌握.
第二环节: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活动内容:
根据课本第37页计算某班四个代表队举行知识竞赛得分情况,创设一个便于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的求知情境,然后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得出新知后,利用新的知识完成表格。
现在我们用带有“+”号和“-”号的数表示各队每道题的得分情况,试完成下表
第一题
第二题
第三题
第四题
第五题
第七环节:课后思考,布置作业
1、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整数?哪些是负整数?哪些是正分数?哪些是负分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7,-9.25,-9/10,-301,4/27,31.25,7/15,-3.5
2、请举出3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分别用正、负数表示.
3、在4个不同时刻,对同一水池中的水位进行测量,记录如下:上升3厘米,下降6厘米,下降1厘米,不升不降,如果上升3厘米记为+3厘米,那么其余3个记录怎样表示?
(3)在某次乒乓球质量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出标准质量0.02克记作+0.02,那么-0.03克表示什么?
(4)如果向东运动4m记作+4m,那么向西运动7m应记作什么?若在原地不动又记作什么?
随堂练习:
1、填空题
(1)如果零上5℃记作+5℃,那么零下3℃记作______________.
(2)东、西为两个相反方向,如果-4米表示一个物体向西运动4米,那么+2米表示___________,物体原地不动记作________。
5.如果零上5记作+5,那么零下3记作.
6.某仓库运进面粉7.5吨记作+7.5,那么运出3.8吨,记作.
7.把下列数分别填在对应的括号内:
13,-0.5,2.7,123,0,2/5,-4,7/4 .
(1)分数();(2)负整数();
(3)正分数();(4)有理数().
选做题:
1、找规律
(1)1,-2,3,-4,5,-6,7,-8,………其中第199个数为,第2002个数,规律是;
学过的数:
用小学学过的数能表示下列数吗
活动目的: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同学们以前学习过的数,这样设计一方面使学生迅速进入到上课的状态,另一方面温习了本节课所需的知识,做好了精神准备和知识准备.
活动的实际效果:本环节的利用问题情境的设置,紧紧扣住了学生的心弦,学生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来进行学习,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有效的提高知识的可接受程度.
99国债(3)__________;01通化债券________;
01三峡债券___________.
3、某厂计划每天生产零件800个,第一天生产零件850个,第二天生产零件800个,第三天生产零件750个,你能正、负数表示该厂每天的超产量吗?
活动目的:
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理解正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并能使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将数扩充到了有理数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