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学案 (新版)粤教沪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一、情景引入
“卖药了……”走在街头,我们常听到鼓声阵阵,吆喝声阵阵,此起彼伏。
生活处处留心是学问,你有没有留意?卖药先生也应用了物理知识:打完鼓后,他马上用手一按鼓面,大声吆喝“卖药了”。
他为什么要在喊之前用手按鼓面?让我们来一起探究吧。
二、教材研究
问题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用手摸着自己的喉部,张嘴发出“啊”;
○2找一个扬声器,在纸盆内放些撕碎的小纸片,接通电路后,观察纸片的情况;
○3把敲过的音叉迅速放入水杯中,观察水面的情况;
通过观察上述现象,你可以得出: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物体的停止,声音就停止了,所以卖药先生在喊之前用手按鼓面,就是要鼓面的停止,鼓声停止,使自已喊的声音更清晰,不然两个声音混在一起,含糊不清了。
人说话、唱歌是喉咙里的振动发声的,蚱蜢用脚摩擦翅膀来“唱歌”的。
把正在的物体叫做声源。
问题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在生活中,我们观察到把小石块丢入水中的情形,会看到在水面上形成起伏不平的波浪。
如果两个同学抓着一根较长的绳子,一同学抓着一端用力摇动绳子,会看到绳子也会形成一个个波形。
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机械波。
○2阅读课文内容并观察图2—4可以知道,振动的物体会使邻近的空气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向四周传播,这就是声波,因此,声音在空气中是以的形式传播的。
○3老师可以用示波器把声波显示出来。
如果没有示波器,也可以利用Windows Media Player 播放器中的→正在播放→可视化效果→条形与波浪显示出来。
同学们认真观察每种声音的波形,可以看到,不同的声音其波形是。
○4按照图2—6的装置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或观察视频文件。
也可以找个大号注射器,把一个小音乐片(生日卡片中能播放音乐的集成片)置入底部,封住注射器的前端,用力向后逐渐拉注射器,比较先后听到的声音。
通过观察后可以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5按照图2—7所示,把耳朵贴在玻璃水槽的外面,另一同学用小石块在水中互相敲击。
能否用耳朵
听到敲击声。
这一现象说明了:可以传播声音。
○6按照图2—8中,一同学在室外敲击墙壁,另一同学在室内是否能听到敲击声。
还可以把耳朵贴在桌面上,用手指在桌面的另一端轻轻敲击,感受听到的声音情况。
这一现象说明了:可以传播声音。
通过以上现象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可以传播声音的介质有、
、。
不能传播声音。
月球上没有空气,因此面对面的宇航员也不能用声音交谈,他们是通过哪些方式进行交谈呢?。
问题3——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相同吗?
在楼梯的扶手处或过道护栏上都有较长的钢管,找一同学在一端轻轻敲打,站在另一端的同学能否听到两次敲击声。
通过上述实验和阅读课文内容可得:
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快慢不同,其中在中传播的最快,在
中传播的最慢。
声音在15℃的空气中每秒向前传播 m。
另外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快慢还跟温度和压强有关。
问题4——人耳是怎样听见声音的?
观察图2—11中人耳的结构,并找生物老师或五官科医生询问一下耳朵的结构和接收声音并形成听觉的原理。
有兴趣再了解一下失聪的原因都有哪些?哪些是可以治愈的,哪些是可以借助助听设备听到声音的?哪些是不可的?
三、典例分析
在装满水的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较远外的另一端可以听到三次响声,这三次响声依次为:第一次是由传来的声音,第二次是由传来的声音,第三次是由
传来的声音。
解析:上述实验证明了: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也可以在液体中传播,还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在液体中,在空气中传播最慢。
答案:铁管,水,空气。
四、达标训练
2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而产生的。
人在讲话、唱歌时,用手放在喉头附近,便可以感到在振动,这说明人在讲话、唱歌时发声的器官是。
用手指塞住两耳的外耳道,人听到的声音便十分弱了,这说明人听到声音的器官是,声音是通过外耳道传到人耳中去的。
2、用超声波探测海洋的深度,将“回声探测器”装在船边的水面上,垂直水面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经过4S后接收到这个超声波信号,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400m/s,由此处海深为 m 。
3、我省小学生聂小利为了探究“蜜蜂靠什么发音”,他剪去了蜜蜂的双翅,蜜蜂依旧能发出“嗡嗡”的声音,结果表明:蜜蜂并不是靠发声的。
他用大头针捅破了蜜蜂的发声器官(小黑点),不管聂小利的发现是否正确,我们应该学习他的。
4、打鼓时,阵阵鼓声是由鼓面的产生的,并经过传入人耳。
5、声音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请你按下列要求各举一实例: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有;利用声音来传递能量的有。
6、如图甲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产生的;如图乙,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可以传播声音。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速度比光速快
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速度一样快
9、人在教室里说话,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A、教室的墙壁反射回来的声音互相抵消了;
B、声音从教室的门窗传播出去了;
C、教室空间太小,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人耳分辨不出这两个声音;
D、声音没有反射回来,因而听不见回声。
10、闹钟放在与抽气机相连接的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我们会听到铃声越来越小,这是因为()
A、闹钟的发条越来越松;
B、我们的耳朵习惯了听大的铃声,感觉声音变小;
C、钟罩内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稀薄;
D、由于抽气,影响了闹钟的结构;
11、在暴雨来这前,往往电闪雷鸣,我们通常看到的现象是: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
这是由于()
A、电光的速度远大于雷声的传播的速度;
B、雷一个接一个地打个不停;
C、雷声经过云层、地面等多次反射造成的回声。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2、下列实验中,不能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A、把敲响的音叉接触悬挂着的泡沫球,小球被弹起;
B、把一支短铅笔固定在钟上,敲响大钟,拿一张纸迅速从笔尖上划过,纸上留下锯齿状的曲线;
C、敲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能听到两次敲击声;
D、在音箱上放一些纸屑,纸屑会随着音乐起舞。
13、下列各物质中,不是声源的是()
A、飞行的蜜蜂;
B、运转的马达;
C、张紧的橡皮筋;
D、演奏的乐器;
14、下列乐器中,依靠空气柱振动发声的是()
A、鼓;
B、箫;
C、琵;
D、锣;
15、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16、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地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你觉得这段描写符合科学道理吗?
17、人在游泳时,会引起水的而发声,鱼会被吓跑,这主要是因为能传播声音。
雷雨交加的夜里,林雨同学看到闪电后约 5s 听到雷声,林雨距雷电产生的地方大约 m .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 340 m /s )
18、在声音传播的实验探究中,小红和小芳做了下面的两步实验:
(1)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轻地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听传过来的声音的大小。
(2)将两张紧挨的课桌移开一个小缝,然后重复步骤(1),比较声音的大小。
请你帮他们分析,将实验现象和分析结果填入下表中。
4
分析与论证:声音靠 传播到远处。
19、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 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往往却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这又是为什么呢?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
20、一天晚上突然停电了,小华在家中点燃了一根蜡烛并放在电视机的前面。
当恢复供电后电视机的扬声器响了,他发现放在扬声器前的蜡烛的火焰好象被风吹一样,此现象说明了什么?
五、中考试题
1、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做了这样两个声学实验,图甲是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
当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时,钢尺发出声音。
图乙是老师把电铃扣在钟罩里并让其发声,我们既可听到清脆的铃声。
当老师用抽气机抽掉钟罩里的空气时,
我们发现,随着钟罩里的空气逐渐变少,铃声逐渐变小。
这两个实验
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图 实验(选填“甲”或“乙”)。
解析:本题是考传声需要介质,培养考生的探究
精神。
图甲说明振动发出声音,而图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
空不能传声。
答案:乙
2、根据所学物理知识完成下面内容:
(1)刮风时,风吹树叶哗哗响,是因为树叶的_________产生声音;
(2)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说明声波具有传播________的性质。
解析:从生活走向物理,又从物理走向社会,这是物理新课程理念。
刮风使树叶振动,发出声音;声
音不仅能传播信息,而且又能传播能量,可见声音是一种波,象水波、电磁波、光波一样,不仅能传播信息,而且又能传播能量。
答案:振动;能量。
如图4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
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A.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
B.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求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解析:这是演示正在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便于观察。
答案:C
六、课堂测评
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3、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量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里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1.4s收到回波信号。
该处海水深 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
这种方法(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4、海豚能随驯兽员的哨声在水中表演节目,花样游泳运动员能随音乐起舞;掌声会吓跑鱼塘中的鱼,这是因为。
5、下列关于声音的叙述,正确的说法是:()
A、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脆的声音;
C、振动停止,声音的传播也停止了;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6、声音在以下几种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最大的是:()
A、空气;
B、水;
C、酒精;
D、钢管;
7、下面叙述中,错误的是()
A、声音可以空气中传播;
B、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C、声音可以在海水中传播;
D、声音可以在任何情况、任何条件下传播;
6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正在发声的物体有可能不振动;
C、只要物体停止振动,声波便立即消失;
D、上述说法均不正确;
9、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10、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笛子发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B、学生听到的教师讲课是靠空气传播的;
C、“土电话”是靠固体传声的;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慢;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第一节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四、达标训练
1、振动、声带、声带、耳朵;
2、2800;
3、翅膀振动、科学探究精神;
4、振动、空气;
5、说话、超声波碎石;
6、振动、液体;
7、D;
8、B;
9、C;10、C;11、C;12、C;13、C;14、B;15、A;16、不符合,因为太空中没有空气,声音是不能传播的。
17、振动、液体、1700;18、大、固体、小、气体、介质;19、固体、身旁的同学是通过空气的传播听到声音的。
影响声音传播的因素是什么?20、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六、课堂测评
1、振动、物体;
2、介质、真空;
3、1050、不能;
4、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5、A;
6、D;
7、D;
8、A;
9、C;10、D;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文件格式。
本文档仅用于百度文库的上传使用。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