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结构基本分析--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2 各产业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表
感应度系数
影响力系数
2002
2005
2007
2002
2005
2007
农业
1.0918
1.0673
1.0144
0.7819
0.7236
0.721
采掘业
1.3707
1.5879
1.5607
0.8225
0.9065
0.9209
食品制造业
0.6639
0.652
0.7581
我国产业机构基本分析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实证研究
摘要: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利用2002年、2005年、2007年的17部门投入产出表,分别计算不同年份的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最终需求项目诱发依存度,并进行比较分析,为制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发展战略、提升产业竞争力提供依据。
0.772
0.8708
0.8319
0.7694
房产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0.8901
0.6762
0.5921
0.8267
0.8227
0.7422
金融保险业
0.7673
0.6131
0.6711
0.7231
0.7056
0.5955
其他服务业
0.6221
0.6325
0.7119
0.8789
0.8958
0.8515
0.8126
0.8734
0.9002
1.1197
1.1006
1.1332
化学工业
1.6038
1.6543
1.7368
1.1687
1.1829
1.2229
建材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0.5889
0.6047
0.739
1.0643
1.0906
1.0016
金属产品制造业
1.4495
1.4898
1.5846
1.2094
0.4988
0.5076
0.4754
房产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0.5879
0.5463
0.484
0.4106
0.4561
0.3928
金融保险业
0.8624
0.7459
0.7472
0.3606
0.3847
0.3105
其他服务业
0.1475
0.1936
0.277
0.4785
0.5306
0.4955
通过表1得知:
3、从整体水平来看,截止到2007年,不管是中间需求率还是中间投入率都在50%以上的产业有11个,占据所有产业部门的65%,属于中间产品型产业。其中以电力热力及水的生产供应业、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金属产品制造业等一些第二产业最为突出,而这也符合目前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第二产业居主导地位。由于它们的高中间需求率,对其他产业发展有很大制约性,因此应优先发展,为国民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符合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是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体现。然而又由于它们的高中间投入率,说明它们需要别的产业部门投入很多的资源,造成产品附加值不高,这就要求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提高技术水平,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表3 各产业对最终需求的诱发依存度表
对消费的诱发依存度
对投资的诱发依存度
对出口的诱发依存度
2002
2005
2007
2002
2005
2007
2002
2005
2007
农业
0.9803
0.9716
0.9682
0.0020
0.0044
0.0048
0.0177
0.0240
0.0270
采掘业
0.0506
-0.0386
0.7833
其他制造业
0.2045
0.1556
0.1071
0.0861
0.0426
0.1821
0.7094
0.8018
0.7108
电热水生产
0.9530
0.9632
0.9669
0.0000
0.0000
0.0000
0.0470
0.0368
0.0331
焦煤石油加工
0.5907
0.4244
0.5710
-0.1230
1、从中间需求率来看,2002年到2007年,总体变动趋势不大,并且整体水平较高。在17个产业中,需求率连续在50%以上的产业有13个,表明我国大约75%的产业都有很强的前向关联效果,大部分企业处于产业链上游。而采掘业、炼焦及煤气石油加工业、化学工业、金属产品制造业的中间需求率一直维持在90%以上,基本处于稳中有升的态势,是我国主要的原料提供行业,这与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也较符合,这些产业承担为其他产业输送原材料、动力、能源的职责。
1.2105
1.2292
机械设备制造业
1.8687
1.856
1.8685
1.2678
1.2768
1.3143
建筑业
0.4744
0.4397
0.3633
1.1924
1.1309
1.1675
运输邮电业
1.024
1.1952
0.8278
0.9263
0.9316
0.8935
批零、住宿和餐饮业
1.1266
0.9961
三、产业波及分析
在产业结构中,某一产业的变化将通过产业间的关联关系与其他产业发生相互作用,可用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来反映。前者表示该产业受其他产业影响的程度,后者表示该产业影响其他产业的程度。两种系数可通过列昂惕夫逆矩阵求得,列昂惕夫逆矩阵系数表示当某一产业部门的生产发生了一个单位变化时,导致各产业部门由此引起的直接和间接地使产出水平发生变化的总和。
0.0043
-0.0655
0.5323
0.5713
0.4946
化学工业
0.3953
0.3282
0.2365
0.0448
-0.1381
0.0421
0.5599
0.8098
0.7215
建材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0.5755
0.2858
0.0820
-0.2591
0.1753
0.0542
0.6836
0.5390
1.0054
0.9556
0.9835
纺织业
0.8007
0.7275
0.7981
1.2055
1.1512
1..9107
0.8132
1.0633
1.0802
1.1609
电热力及水的生产供应业
0.8896
1.0239
1.2883
0.8734
1.003
1.0883
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
感应度系数的文字表示为: ,该值大于1或小于1时,表示该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在全部产业中处于平均水平以上或以下,在经济活动中受其他产业影响的波及程度大。
影响力系数的文字表述为: ,大于1或小于1表明该产业的影响力在全部产业中处于平均水平以上或以下,在经济活动中对其他产业影响的波及程度大亦即影响力大。
通过比较不同年份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可以看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产业关联强度,关联度大的产业波及作用大,它的变化会影响到整个产业结构系统,关联度大小可作为选择主导产业的基准。我国2002年、2005年、2007年各产业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如表2所示:
关键词:产业结构;投入产出
一、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经济的发展要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各产业部门得到全面平衡的发展,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产业之间的结构不合理、不协调的话就会造成整个产业的发展能力受损。协调的产业关系要求各部门在投入产出联系的基础上互相提供帮助,相互促进,一个产业的发展不能以削弱另一个产业的发展为代价。我国目前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虽是工业经济大国,但还不是工业经济强国,庞大的农业人口、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技术的落后都成为制约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因素。通过投入产出表可以了解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是否协调,发展趋势是否合理,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看产业结构的变动是否处于协调状态,为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与转型提供参考,以我国基本国情为依据,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战略。
表1 各产业中间需求率与中间投入率表
中间需求率
中间投入率
2002
2005
2007
2002
2005
2007
农业
0.5717
0.6916
0.7024
0.4181
0.4135
0.4138
采掘业
1.0266
1.307
1.26
0.4217
0.534
0.5441
食品制造业
0.4235
0.4342
0.5257
0.6894
1.0485
0.9854
0.8262
0.8052
0.8175
化学工业
0.975
1.0252
1.0339
0.7307
0.7774
0.7962
建材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0.904
0.853
1.005
0.6712
0.7203
0.6417
金属产品制造业
0.9879
0.9867
0.9584
0.7581
0.7883
2、从影响力系数来看,2005年、2007年连续两年影响力系数均在1以上的产业有9个,而系数最大的仍然是机械设备制造业,说明机械设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战略地位,对经济的增长速度最为敏感,不管经济增长上升还是下降都有强烈的反应,因此该类产业应重点优先发展。
3、两方面综合来看,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总体水平变化不大,感应度系数较高的为重工业,影响力系数较高的大多为轻工业,符合工业化进程的一般规律。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都大于1的产业有化学工业、金属产品制造业和机械设备制造业,这类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对其他产业的需求拉动作用很大,也为别的产业发展提供所需产品,因此不管是在经济景气时期还是萧条时期这些产业都应该充分发展。
0.8638
金属产品制造
0.1076
0.0479
0.0192
0.2756
0.1965
0.3653
0.6168
0.7556
0.6155
机械设备制造
0.0596
0.0385
0.0331
0.6762
0.6736
0.6931
0.7154
0.7567
纺织业
0.5213
0.5091
0.56
0.7531
0.7703
0.7927
其他制造业
0.7746
0.8194
0.7293
0.6495
0.7073
0.761
电热力及水的生产供应业
0.8761
0.8786
0.9758
0.4992
0.6502
0.7166
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
0.9762
2、从中间投入率来看,相较于中间需求率,水平偏低。但在17个产业中,投入率连续在50%以上的有10个,说明我国约有60%的产业具有较强的后向关联效果,对国民经济有着较强的拉动作用。除了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外,其他产业的中间投入率都逐渐上升,升幅最大的是电力热力及水的生产供应业,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动力行业对原料的需求不断增长。
0.0240
0.8589
1.1923
0.8371
0.0904
-0.1537
0.1389
食品制造业
0.3671
0.3654
0.5125
0.0017
0.0145
0.0049
0.6312
0.6201
0.4826
纺织业
0.2634
0.2105
0.1987
0.0021
0.0516
0.0181
0.7345
0.7379
二、产业关联度分析
每一产业由于供给或是需求特性的不同,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不同,因而与其他产业的关系也就不同。依据这种不同的关系,可将产业间的关联方式分类为:前向关联关系和后向关联关系,一般用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来分别衡量某产业的前向关联效果和后向关联效果。中间需求率是各产业的中间需求与该产业总需求之比,反映了各产业产品有多少作为原料为其它产业所需求,越高表明该产业部门越带有原材料产业的性质。中间投入率是各产业的中间投入与总投入之比,反映了各产业在自身生产活动中,为生产单位产值的产品需从其他产业购进的原料在其中所占比重,越高表明该产业的附加值率越低。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可以揭示各产业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不同程度,反映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我国2002年、2005年、2007年各产业的中间需求率与中间投入率之值如表1所示:
0.8006
机械设备制造业
0.6878
0.6267
0.6467
0.7511
0.7932
0.8074
建筑业
0.0655
0.0833
0.0319
0.7656
0.7443
0.7686
运输邮电业
0.7476
0.7716
0.7746
0.519
0.5531
0.538
批零、住宿和餐饮业
0.5818
0.641
0.532
通过表2得知:
1、从感应度系数来看,17个产业中,2005年、2007年连续两年以上感应度系数在1以上的产业有6个,多为基础产品部门,说明我国产业中对国民经济具有较大推动作用的产业不到全部产业的一半,多为一些基础性生产部门。机械设备制造业在三年里均为最高水平,前向关联性很强,受其他产业影响明显,在经济增长率较高时,以它为代表的重工业发展也很迅速。
四、最终需求与总产出的依存度分析
消费、投资、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对各产业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能诱发其他产业的产出。用最终依存度来测算某产业的生产对各最终需求项目(消费、投资、出口)的依赖程度,既包括该产业对最终需求项目的直接依赖,也包括间接依赖。其计算公式为: ,通过计算相应的最终依存度,可以揭示各自对诱导各个产业部门作用的大小程度,明确各产业的生产最终依赖于消费、投资还是出口。我国2002年、2005年、2007年对最终需求的诱发依存度如表3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