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禹,姒姓,名文命,夏后氏首领,传说为帝颛顼的曾孙。
他的父亲名鲧,母亲为有莘氏女修己。
相传禹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
禹之子启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
他是我国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
大禹姓姒(si四),名文命,关于禹的出生地说法不一,近年来的考古研究表明,禹的故乡为现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
因治水有功,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
后来,大禹的儿子启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项羽
项籍(前232-前202),字羽
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汉族,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起义领袖,著名军事家、战略家。
中华史上的战神。
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
人称西楚霸王。
大泽乡起义不久,项羽在江东崛起,举兵反秦。
三年内征伐九州,一统天下。
率军入关中,以五诸侯灭暴秦,威震四海,分裂天下,册封十八诸侯,大政皆由羽出,号为“霸王”,权同皇帝。
屈原
屈原[1](约前340年~约前278年),汉族,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人,今湖北宜昌秭归[1]县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主张联齐抗秦,提倡“美政”。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
《离骚》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
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
这部书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中有《离骚》一篇,《九歌》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章》九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天问》一篇等等。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
同时主持外交事务。
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
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
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
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
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
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
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
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宋江是整部《水浒传》中第一号人物,为梁山起义军领袖。
宋江在一百单八将中排名第一,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
在《水浒传》中,宋江,字公明,绰号呼保义,又号及时雨。
身材矮小,面目黝黑。
原为山东郓城县一刀笔小吏,平素为人仗义,挥金如土,好结交朋友,以及时雨而天下闻名。
因晁盖等黄泥冈劫生辰纲贩卖枣子之事事发,宋江把官军何清追捕的消息告知晁盖。
及晁盖等上梁山后,遣刘唐送来书信(招文袋)及五十两黄金酬谢。
不料,此信落入其妾阎婆惜之手。
无奈,宋江怒杀阎婆惜,发配江州,与李逵等相识。
却又因在浔阳楼题反诗而被判成死罪。
幸得梁山好汉搭救,在刑场把宋江救上梁山,坐了副头领。
后在攻打曾头市时,晁盖脸中毒箭而亡,遂坐上头把交椅。
从此,梁山主题由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头目增长到了一百单八将,又相继打败童贯、高俅以及天下八方节度使并活捉高太尉,梁山也发展到了鼎盛。
日后,宋江率众为朝廷招安, 并北上抗辽大获全胜并迫使辽主投降, 随后又讨伐了王庆田虎不失一将(指108将)都
取得了胜利,在唯独讨伐方腊起义军的过程中,梁山好汉死伤过半,虽最终生擒方腊,但宋江本人却被所赐御酒毒死。
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林冲
从艺术角度而言,小说形象中所包含的性格特征的层次越丰富越好。
纵观林冲这一人物形象,他具有四个层次的性格特征。
其一:委曲求全的忍耐性格。
作为一个禁军教头,他曾得到高俅的提携,他对他的顶头上司毕恭毕敬。
即便是刺配沧州,言及高俅,
仍称之为高太尉。
如课文中林冲对李小二这样说:“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这给人的感觉是林冲受罪乃因自己有过在前。
而反观林冲之前的表现,无一不是逆来顺受。
其二:以牙还牙的报复心理。
就节选部分看,课文先借李小二的话“林教头是一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侧面传达出林冲这一性格特征。
当他得知陆谦、富安追至沧州欲加害于他时,不禁大怒,四处寻仇,最后在山神庙手刃仇敌,上了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
其三,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
作为达官显宦,林冲不同于谄上欺下的贪官污吏。
他对下层百姓具有恻隐之心,是一个有正义感的将官。
课文开头有关林冲救过李小二免送官司的插叙,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其四:谨小慎微的细致个性。
最能体现此点的就是在林冲往市井买酒之前,先将草屋里火炭盖了;而当他回到草屋时,发现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此时课文这样描写: (林冲) 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这些细节,固然对情节发展具有铺垫作用,但也生动地凸现出林冲个性中精细的一面。
应该指出,林冲四个层次的性格特征并不是面的叠加,而是线的交错,而且它们的
强弱也是不一样的。
二、两极化的性格变异
美学家朱光潜曾说过:“世间事物最复杂因而最难懂的莫过于人。
”人之所以复杂难懂,其中一点就在于人性格的多样性。
成功的小说是很能表现这一点的,并且很注意多样性之间的发展变化,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变异。
林冲写得比其他水浒人物好,除了
写出他多层次的性格特征外,还写出其性格的发展变异。
林冲的性格,最突出的是他委曲求全的忍耐性格和以牙还牙的报复心理,这是两极化的性格。
施耐庵并没有把林冲的某一性格侧面单极地夸张化地层层递进,而是通过时空环境的改变,引发人物的性格产生变异。
在发配沧州之前,林冲生活在一个养尊处优的安逸环境中(顺境) ,突来的横祸(逆境) 使他性格中忍耐的一面充分地显现出来。
直至发配沧州,陆虞侯、富安未来之前,林冲基本上是扮演一个委曲求全、逆来顺受的角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立一方不断加害(这其实是作者在制造一种极端情景,通过层层加压,把林冲性格的另一极逼出来) ,于是,潜隐在林冲性格深处的反抗元素经过相当程度的积淀后,骤然飙升。
陆谦等人火烧草料场,此时的林冲,所有的幻想消失殆尽,在报仇的同时也完成了性格的变异过程。
这种变异了的性格决定了林冲走上梁山,并且日后成为水浒阵营里最为“革命”的一个人物,较之同类人物(本为朝廷官员,后上梁山) ,林冲与朝廷的决裂要彻底得多。
必须注意,林冲这两极化的性格元素,并非是前此后彼,你有我无的排斥对立,更不是简单机械地相加;相反,它们互相融合,互相转化。
区别的只是在不同环境、不同阶段,它们的主次地位不同而已。
所以,林冲最后反抗性格的形成,不是一种从无到有的突现,而是一种主次转化的结果。
三、一元化的性格整体
林冲这一人物形象之所以丰满完整,除了以上两点外,还在于他的性格运动呈现出一种相对稳定性和一贯性。
而只有性格的丰富性和统一性相统一的人物形象才是一种有机的生命体。
正如黑格尔说:“人物性格必须把它的特殊性和它的主体性融会在一起,它必须是一个得到定性的形象,而在这种具有定性的状况里必须具有一种一贯忠实于自己的情致所显现的力量和坚定性。
如果一个人不是这样本身整一的,他的复杂性格的种种不同的方面就会是一盘散沙,毫无意义。
”
那么,林冲形象的“定性”又是什么? 我认为是随遇而安。
顺境时的林冲自不必说,逆境时的林冲也不是那种忍辱负重、将以有为的人物。
这种定性使林冲在不同环境中都在认真地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东京,他逆来顺受,连老婆给高衙内调戏了,都忍了,目的就是当好他八十万的禁军教头;野猪林险遭不测也忍了;在沧洲,他苟且偷生,既来之,则安之,当好囚徒;逼上梁山后, 便安心当个“梁山贼寇”。
“忍”和“安”是林冲性格定性的核心内容。
因此,林冲多层次的性格特征是围绕随遇而安这一定性的,以此为核心作“向心式”的扩散。
即使是像忍耐屈从和报复反抗这样完全不同两极化的性格,也还是相互统一于其定性内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