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试卷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试卷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一、选择题
1.显微镜是生物学中常用的探究器具。
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A.视野中看到物像①,可使用凹面镜以获得②的观察效果
B.视野中看到物像①,可使用大光圈以获得②的观察效果
C.显微镜由视野甲转为视野乙后,视野变暗,细胞数目减少
D.由视野甲转为视野乙时,若视野模糊应调节粗准焦螺旋
2.在使用光学显微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材料应薄而透明B.下降镜筒时,眼睛应注视目镜
C.对光时应先将小光圈正对通光孔D.要使视野变亮,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3.下列自然现象中具有生命特征的是
A.日出日落B.潮涨潮退C.花开花谢D.春去秋来
4.下面所列各项中都属于生物的一项是()
①草②家鸽③珊瑚④钟乳石⑤冬眠的蛇⑥恐龙化石⑦蘑菇A.①②⑤⑦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⑥D.②⑤⑥⑦5.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蚯蚓能疏松土壤B.水质污染造成赤潮
C.荒漠中生物种类稀少D.鼠妇生活在阴暗的环境
6.生物圈中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
陶渊明的诗句“草盛豆苗稀”描绘的自然现象,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
A.竞争关系B.捕食关系C.合作关系D.共生关系
7.按植物细胞分裂的过程,将如图图片排序()
A.a→c→d→b B.c→d→a→b C.a→b→c→d D.a→d→b→c
8.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关系,该食物网的消费者中,哪种生物灭绝一定会导致另一种生物灭绝()
A.乙B.丙C.丁D.己
9.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
能正确表示这条食物链的是
生物种类A B C D E
单位体积农药含量(毫克)0.0450.0240.00030.1450.009
A.A→B→C→D→E B.C→E→B→A→D
C.D→A→B→C→E D.B→A→C→E→D
10.下图表示细胞的某两项生理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是细胞体积增大的主要原因
B.在过程①中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会减少
C.过程②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
D.1、2、3都属于植物的组织
11.下表为“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的实验方案及结果。
下列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装置绿豆种子
数
实验条件实验结果
①50粒潮湿4℃0粒萌发
②50粒干燥25℃0粒萌发
③50粒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25℃0粒萌发
④50粒干燥4℃0粒萌发
⑤50粒潮湿25℃48粒萌发
A.①与⑤对照,可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B.②与⑤对照,可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C.本实验共有2组对照实验
D.③中种子都未萌发,是因为缺少充足的空气
12.下面是绿色开花植物的部分形态结构示意图。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一中的3在发育成果实前需经过传粉和受精
B.图二所示器官是由图一中的4发育而来
C.图三中的a和b是由图二中的1发育而来
D.图三中的c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图四中的A
13.葫芦藓和肾蕨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A.都是单细胞生物B.都依靠孢子繁殖后代
C.都具有输导组织D.都有根、茎、叶的分化14.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敏感的植物是()
A.B.
C.D.
15.下列对教材中“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实验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主要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实验法
B.实验目的是说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C.该实验能够说明草履虫具有应激性
D.将实验动物换成“水蚤”,一样能达到实验目的
16.下表所示实验或探究活动中,相关操作与原因对应错误的是()
选
项
名称操作原因
A观察草履虫在培养液的
表层吸取含
草履虫的液
滴
培养液表层氧气多,草履虫呼吸需要氧气
B 观察人的口腔
上皮细胞
漱净口腔去除口腔中的杂质
C 探究光对鼠妇
生活的影响
多次实验,
取其平均值
减小误差,使实验数据更准确
D 观察洋葱鳞片
叶内表皮细胞
将撕下的内
表皮展平在
载玻片的清
水中
避免出现气泡
A.A B.B C.C D.D
17.观察如图,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该图表示植物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
B.①到②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
C.③和④所示的细胞群属于不同的组织
D.④可以进一步分裂和分化产生新组织
18.人的发育起点是受精卵,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神奇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③表示细胞分裂,④表示细胞分化
B.大脑皮层主要由图中的神经组织构成
C.人的眼睛是由图中四大组织构成的器官
D.在整个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19.下表中细胞结构与功能搭配错误的是()
选项细胞结构主要功能
A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B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合成有机物
C液泡内含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
D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A.A B.B C.C D.D
20.图一至图四是某同学制作并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图片。
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A.图一中制作临时装片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a→d→b
B.图二中③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来,使细胞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
C.若该同学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三所示的视野,则说明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图一中步骤d 操作不当
D.若该同学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图四甲,要从图四甲变成图四乙,需先将临时装片向右上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物镜
21.某同学制作并观察了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据下图分析说法错误的是()
A.转动④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应注视①物镜
B.图乙中带黑边的圆圈是气泡,可能是在盖盖玻片时,没有让其一侧先接触玻片上的液滴导致的
C.若出现图丙所示情况,可以调节图甲中的②⑥
D.实验结束后,若发现物镜或目镜不干净,要用纱布把镜头擦干净
22.如图是由三个圆所构成的相关概念的包含关系图,其中Ⅰ为大圆,Ⅱ和Ⅲ分别为大圆之内的小圆,符合这种所属关系的是
A.Ⅰ细胞核、Ⅱ叶绿体、Ⅲ线粒体
B.Ⅰ生物圈、Ⅱ大气圈、Ⅲ水圈
C.Ⅰ种子植物、Ⅱ孢子植物、Ⅲ被子植物
D.Ⅰ原核生物、Ⅱ细菌、Ⅲ病毒
23.下表是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小麦种子萌发所需环境条件的部分实验方案和结果,其中不能作为对照实验的是()
装置编号种子所处环境实验结果
1加适量的水,置于温暖处萌发
2不加水,置于温暖处未萌发
3加适量的水,置于冰箱保鲜室未萌发
4加过量的水,置于温暖处未萌发
A.l号与2号、l号与3号B.l号与2号、l号与4号
C.1号与3号、1号与4号D.2号与3号、3号与4号
24.洋洋不小心把绿色的青菜汁弄到白衣服上,他想尽快去除污渍,应该选用
A.洗衣粉B.酒精溶液C.肥皂水D.盐水
25.试剂的正确选择和使用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试验中,所用试剂不能很好地达到实验目的地是()
选项实验名称所用试剂使用目的
A观察洋葱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碘液染色
B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清水溶解叶绿素
C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生理盐水保持细胞形态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
A.A B.B C.C D.D
26.在“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中,如果用黑色的“M”形纸片遮挡叶片,经光照、脱色、碘液染色后,实验结果是()
A.“M”呈黄白色B.“M”呈蓝色
C.“M”呈绿色D.“M”星黑色
27.取同一植株相同大小的三个枝条,分别标记为A、B、C。
枝条A保留全部叶片,枝条B摘除部分叶片,枝条C摘除全部叶片,然后将它们分别插入三个大小相同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如图(一)]。
在每个量筒中滴加油滴,让油滴铺满水面。
图(二)是观察该植物叶表皮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的一个视野。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叶的数量;实验结论: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B.实验现象:A、B、C三个装置液面下降幅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C.蒸腾作用的水分主要是通过图二中标注2的部位散失的,该结构主要分布在下表皮D.图二中1和3的细胞中都含有叶绿体
28.某同学进行“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时,观察到的菠菜叶片横切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③的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B.图中④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C.图中的①②属于上皮组织
D.气孔的开闭由⑤保卫细胞控制
29.如图所示为叶片的横切面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导管能运输水分
B.③内细胞中含较多的叶绿体
C.②和④所示细胞能构成上皮组织
D.⑤只与蒸腾作用有关
30.下列关于孢子植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长到一定时期会产生一种叫孢子的生殖细胞,靠孢子繁殖后代
B.适于生活在水中或阴湿的环境中
C.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等
D.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31.下列植物中,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的是
A.马尾松B.贯众C.水绵D.花生
32.李老师带领生物小组的同学参观植物园,同学们想将一些植物的种子带回家去种,他们不可能得到下列哪种植物的种子()
A.板栗B.玉米C.银杏D.蕨菜
33.下图有关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为避免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装置(一)应置于黑暗处进行实验
B.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可以利用实验装置(二)
C.实验装置(三)中左瓶内温度高于右瓶,说明种子萌发释放了热量
D.要使图(一)、图(二)的探究实验更科学合理,均应增加对照组
34.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装置③应包裹黑色的布使其不透光
B.通入空气①前应去除其中二氧化碳
C.排出的气体②中,氧气含量高于①
D.装置④中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
35.刘老汉种植的萝卜喜获丰收,使萝卜增产的物质主要来自()
A.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B.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C.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肥料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有机物36.在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把叶片进行暗处理的目的是消耗叶片中原来的营养物质
B.将叶片一部分用不透光的纸片遮盖起来的目的是为了与不遮光的部分进行实验对照C.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是为了给叶片提供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D.萨克斯的实验使人们意识到,绿色植物在光照下能够合成淀粉
37.小明的白衬衫被新鲜油菜汁染上了绿色,能将这一污迹除去的最佳材料是()A.酒精 B.沸水 C.肥皂水 D.碱水
38.将金鱼藻放在装满水的玻璃杯中,用漏斗罩住金鱼藻,并在漏斗上倒扣一支装满水的试管,将该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当气体充满1/2试管时,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该气体,小木条复燃。
该气体是
A.二氧化碳B.氧气C.水蒸气D.空气
39.下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表示氧气B.Y表示二氧化碳
C.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D.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40.如图表示光合作用示意图,则图中表示二氧化碳是
A.①B.②C.③D.④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分析】
(1)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遮光器的小光圈、反光镜的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遮光器的大光圈、反光镜的凹面镜调节。
如果光线较暗时,应转动遮光器,调至大光圈,同时配合使用反光镜的凹面镜。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视野越小,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细胞体积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
【详解】
AB.视野中看到的物像①光线太暗,看不清物像,可以使用遮光器的大光圈或反光镜的凹面镜,增强视野的亮度,以获得②视野的观察效果,AB正确。
C.乙视野是甲视野中细胞的放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大,细胞的体积会变大,但细胞的数目会减少,视野会变暗,C正确。
D.粗准焦螺旋可以大幅度的升降镜筒,可以快速找到物像;细准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可以精细调焦,能够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
由视野甲转为视野乙时,若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D错误。
故选D。
2.A
解析:A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使用,首先明确显微镜的使用注意事项。
【详解】
A.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时,必须使光线能够依次通过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
所以所选用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为的是让光线能够通过。
光线透过物体的结构进入人的眼睛,能够看到物体的结构,正确。
B.镜筒下降,使物镜慢慢接近载玻片,此时两眼要注视物镜,防止物镜压坏玻片,错误。
C.对光时应先将大光圈正对通光孔,使形成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错误。
D.放大倍数越大,镜头透光直径越小,造成通光量变小,视野变暗。
因此要使视野变亮,可换用大光圈或凹面镜,错误。
故选A。
3.C
【详解】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
解析:C
【详解】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花开花谢体现了生物能生长和繁殖;日出日落、潮涨潮退、春去秋来都是自然现象,可见,选项C符合题意。
4.A
【分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
解析:A
【分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
①草、②家鸽、⑤冬眠的蛇、⑦蘑菇都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而③珊瑚、④钟乳石、⑥恐龙化石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A正确。
故选A。
5.A
【分析】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
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详解】
A、蚯蚓的活动使得土壤变得肥沃和疏松,是对环境的影响,A正确。
B、水质污染造成赤潮,鱼虾等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给捕捞业和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是环境影响生物,B错误。
C、荒漠地区干旱缺水,不适于植物生长,因此荒漠中生物种类稀少,是环境影响生物,C 错误。
D、鼠妇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是对阴暗环境的一种适应,D错误。
【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6.A
【详解】
草盛,即草多了,草吸收的水、无机盐就多;草还挤占豆苗的生存空间,遮挡阳光影响豆苗的光合作用,导致豆苗生长缓慢,因此才有了“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景象。
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
7.A
【分析】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
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
【详解】
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经过复制加倍即a,然后细胞核由一个均等分成两个即b,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即d,最后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即b,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了。
因此细胞分裂过程的正确顺序:a→c→d→b。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分裂过程。
8.B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详解】
由图可知,甲是生产者,图中包含的食物链有:甲→乙→戊;甲→乙→丙→戊;甲→乙→丙→己→戊;甲→丁→丙→戊;甲→丁→丙→己→戊;甲→丁→戊共六条,从食物链中可以看出己的食物只有一种,就是丙,所以丙灭绝一定会引起己的灭绝。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9.B
【分析】
(1)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详解】
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逐级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营养级别越低,有害物质含量越少。
表格中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由少到多依次是C0.003、E0.009、B0.024、A0.045、D0.145。
因此由这些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正确的是C→E→B→A→D。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逐渐富集。
10.C
【分析】
在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些失去分裂能力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细胞,这一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
【详解】
A、过程①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的形态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因此①过程表示细胞分裂,而不是体积增大,错误;
B、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不变,因此过程①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不变,错误;
C、过程②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细胞,这一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结果是形成组织,正确;
D、1是神经组织,2是上皮组织,3是结缔组织,都属于动物的组织,错误。
【点睛】
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11.C
【分析】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对照实验,在探究以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
A.从表中分析看,①与⑤对照,唯一的变量是温度,可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A正确。
B.②与⑤比较,唯一的变量是水,②号种子不萌发,⑤号种子萌发,说明水分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B正确。
C.从表格中看出,⑤分别与①、②、③各有一个变量(温度、水分、空气),因此本实
验中共有3组对照实验,C错误。
D.③中种子都未萌发,是因为③中种子全部浸泡在水中缺少空气,D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和对照实验中变量的唯一性。
12.C
【分析】
图一中1柱头,花柱,3子房,4胚珠,5花药,6花丝,图二中1胚轴,2胚芽,3胚根,4子叶,5种皮,图三中a叶,b茎,c根,图四中A成熟区,B伸长区、C分生区、D 根冠。
【详解】
A.一朵花只有经过传粉、受精后,3子房才能发育成果实,正确。
B.受精完成后,胚珠发育成种子,因此图二所示器官是种子由图一中的4胚珠发育而来,正确。
C.图三中的a叶和b茎是由图二中的2胚芽发育而成,1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错误。
D.图三中的c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图四中的A成熟区,因为有大量的根毛,正确。
故选C。
【点睛】
掌握花的结构、种子的萌发过程、根尖的结构是解题的关键。
13.B
【分析】
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苔藓植物是多细胞的,无根,起固着作用的是假根,有了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植株长的矮小,用孢子繁殖后代,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肾蕨属于蕨类植物,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用孢子繁殖后代,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葫芦藓和肾蕨具有的共同特征是都依靠孢子繁殖后代。
【详解】
葫芦藓和肾蕨都是多细胞植物,A错误;
葫芦藓和肾蕨都依靠孢子繁殖后代,B正确;
葫芦藓没有输导组织,C错误;
葫芦藓有茎叶的分化,肾蕨有根茎叶的分化,D错误。
【点睛】
熟练掌握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常见的类型,就能正确解答。
14.D
【分析】
A水绵是藻类植物,B肾蕨是蕨类植物,C玉米是种子植物,D葫芦藓是苔藓植物。
【详解】
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很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
因此,人们通常把苔藓植物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题干中,只有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故D符合题意。
15.D
【详解】
(1)草履虫对外界的刺激能作出反应.(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解:A、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实验所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实验法,A正确.B、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目的是说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B正确;C、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的方法步骤:①在载玻片的两端分别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②用解剖针把两滴培养液连通起来,③在培养液一侧放入少许食盐,用放大镜观察草履虫有什么反应.实验现象:食盐是不利刺激,草履虫会从放置有食盐的培养液中向未放置食盐的培养液中移动.得出结论: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正确;D、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水蚤是多细胞生物,假若实验中把草履虫换成水蚤,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说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D错误.故选:D
【名师点睛】
具草履虫具有应激性,能像多细胞生物一样,都能趋利避害、适应环境。
16.D
【分析】
本题考查课本相关实验的操作步骤和目的要求,只有平时多积累该部分知识,才能解答相关题目。
【详解】
A.观察草履虫时,在培养液表层吸取一滴草履虫液滴,原因是表层氧气多,草覆虫需要呼吸,A正确。
B.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漱净口腔,目的是去除口腔中的杂质,B正确,C.探究光对鼠妇生活影响时,采用多次实验,取其平均值方法,目的是减小误差,使数据更准确,C正确。
D.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时,将撕下的内表皮展平在载玻片上的清水中,目的是没有重叠,便于观察,D错误。
【点睛】
注意平时对课本相关实验的操作步骤和目的要求知识的积累。
17.D
【分析】
(1)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
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2)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
【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