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春秋史18:贵族朝堂争权,晋楚争霸的终决赛,鄢陵之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另类春秋史18:贵族朝堂争权,晋楚争霸的终决赛,鄢陵之战
前文回顾:五国鞍之战
鞍之战是晋国联合诸侯对齐国的重大胜利,此战再次宣告了晋国中原霸主的地位,不过,对晋国来说,鞍之战并不在他们的战略计划中,晋国本意是要联合齐国一同孤立楚国,哪知道齐顷公无礼,使得晋国联合齐国的战略变成了与齐国对立,齐国反倒成了楚国在东面牵制晋国的力量,晋国要恢复霸主地位,不得不重新思考打败楚国的策略。
春秋形势图
巫臣叛楚,吴国崛起
“联齐抗楚”的战略失败后,晋国试图制定新的战略方针,以应对楚国的威胁。
恰在此时,楚国霸主楚庄王驾崩,其子继位,是为楚共王。
可是楚共王才刚刚10岁,根本无力控制楚国复杂的朝政,楚国贵族由此爆发了争权夺利的争斗,楚国朝野出现了不稳的迹象。
此时,楚国大夫巫臣突然来到了晋国,晋国君臣无不惊讶。
巫臣是楚国贵族,在楚国本有封地,但巫臣在楚庄王死后,受到了其他贵族的排挤,特别是令尹婴齐和公子侧均不待见巫臣,巫臣自感前程无望,便自告奋勇请求担任使臣出使齐国,楚共王有意与齐国联合进一步牵制晋国,便同意了这个要求,哪知巫臣根本没有去齐国,而是改道叛逃去了晋国。
其实这已不是第一次楚国大臣叛国事件,早在楚庄王时期,为夺回朝中权力,楚庄王诛杀了权倾一时的斗越椒,并尽数屠杀了若敖氏一门,但斗越椒的儿子斗贲皇却逃走了,这个斗贲皇是个难得的将才,他孤身无援便投奔了楚国的死对头晋国,晋国本着削弱楚国的目的,凡是来投奔的楚国大臣一律重用,斗贲皇便被晋国封为苗地大夫,改名苗贲皇,此人为晋国出谋划策,为当世良臣。
“楚才晋用”的说法由此而来,巫臣叛逃实际上是楚国贵族自相倾轧的结果,而苗贲皇开了楚国人才流入晋国先例,然而这只是开始,日后还会有更多的楚国人才流亡他国,楚庄王建立的霸业不可逆转的衰落了。
晋景公得知巫臣前来,心中大喜,因为巫臣熟悉楚国朝政,更对楚国的国情了如指掌,景公立即封巫臣为邢地大夫,从此号为申公。
消息传到楚国后,楚共王大怒,婴齐和公子侧便建议楚共王诛杀巫氏全族泄愤,共王自然同意。
于是,巫氏全族尽皆被屠杀,婴孩不免。
巫臣得知后,大哭不止,从此与楚国势不两立。
不久之后,婴齐
便收到了一封来自晋国信件,上面写道:“汝以谗言蒙蔽君王,诛我全族,我一定要让你们日夜奔走,力竭而亡。
”这封信上预言如诅咒一般令人毛骨悚然。
事实上,巫臣早就想好了让楚国疲于奔命的策略,他告诉晋景公,楚国虽然庞大,但楚国的东面有一个新崛起的蛮夷之国,吴国。
吴国地处长江下游,国多河流、森林,民族崇尚断发、纹身,这个国家野蛮好战,缺乏礼仪,之所以没有给楚国造成威胁,是因为吴国不懂陆战之术,也没有战车可用。
巫臣建议晋景公派他前往吴国,将中原文化带到吴国,同时教会吴国人如何作战,如此便可从东面牵制楚国。
巫臣的建议与“联齐抗楚”有异曲同工之妙,晋景公听后大喜,立即派巫臣前往吴国。
巫臣抵达吴国后,吴国君主如获至宝,立即封巫臣为上卿,并让他训练吴军,从此,吴国拥有了自己的战车,学会了陆战的战法,还接受了中原文化,国力快速上升,到巫臣死后,他的儿子巫孤庸继续为吴国效力,并一度担任相国。
当时的吴国君主寿梦颇有雄才和野心,他自立为吴王,开始率兵袭击楚国东部城池,楚国不得不派婴齐领兵驱逐吴军,但每当婴齐收复失地凯旋返都后,吴国军队又再次杀入楚国,楚军在一年之内被迫7次前往东部边境驱逐吴军,婴齐感慨,巫臣在信中威胁还真不只是一句空话。
晋国扶植吴国牵制楚国的战略得以实现。
屠戮赵氏,贵族争权
楚国上演贵族争权的同时,晋国贵族们也打响了自相倾轧的战争。
这一时期本是晋国南下攻打楚国的大好良机,但刚刚才实现了“扶吴抗楚”的晋景公便开始骄奢起来,他宠幸佞臣屠岸贾,拜其为司寇,负责晋国刑法。
屠岸贾与赵盾有仇,虽然赵盾已死,但他依然痛恨赵氏一门,便联合意图执掌晋国朝政的栾书,一起构陷赵氏一门,而晋景公想起当年荀林父任上卿时,赵同、赵括就是因为不听军令擅自出兵,荀林父才被迫与楚国决战,结果被楚庄王击败,赵氏一族飞扬跋扈可见一般,遂同意了屠岸贾的请求。
其他贵族都渴望吞下赵氏一门的封国土地,晋国由此掀起了屠杀赵氏一族的大清洗,赵家无论男女老幼,全部被斩首,封国土地均被瓜分,赵原、赵屏、赵朔尽皆遇难,唯有赵朔的妻子怀有身孕并诞下了一个儿子未被屠杀,她将孩子交给了赵家的心腹程婴等人,他们用自己的孩子换掉了赵家的孤子,使得这个孤儿得以存活了下来,为赵家留下了最后一点血脉。
三年后,夜夜笙歌的晋景公驾崩,其子州蒲继位,是为晋厉公。
晋厉公此人比起他的父亲,更加专断无情,他继续宠信屠岸贾,还重用郤锜、郤犨、郤至三人,郤氏一族在朝中权倾一时,而上卿栾书反而有被架空的趋势。
决战鄢陵,楚王伤目
公元前575年,晋厉公刚一上台,就接到了郑国背晋投楚的消息,厉公的面子挂不住,刚刚继位的他怎么能任由先君的霸业沦丧,楚国降将苗贲皇、晋国大臣郤至都建议晋厉公出兵,厉公大受鼓舞,决定亲自领兵,集结了战车600乘,约5万人马讨伐郑国,同时派郤犨去召集鲁国和卫国的军队。
郑国见晋国兵势很大,便向楚国求援,楚共王还没和晋国交过手,再加上巫臣叛逃、吴国崛起都是晋国在背后搞鬼,于是楚共王决定亲率三军两广北上迎战晋军,楚军每日行军百里,在鄢陵与晋军遭遇,鄢陵之战由此爆发。
两军遭遇后的第二天,正是晦日,按照中原国家的规矩,晦日是不能作战的,晋军因而在这一天守在营地里,未做任何准备。
然而楚国不奉行中原文化,楚军可不管什么晦日不益兴兵的话,当天即全军出动包围了晋军大营。
晋军被包围后,将士们大为惊恐,因为他们被完全堵在营地里无法出来,这使得他们没有办法列阵迎战,若是楚军强攻,晋军有被歼
灭的危险。
难道晋厉公的初阵就要以失败告终吗?当然不是,晋国大臣士匄建议道,既然大军无法出营列阵,不如把营地的灶全部填平,把井口全部封住,这样军士就可在营地里列阵。
晋厉公大喜,立即照办,晋军遂完成了列阵。
完成列阵后,楚国降将苗贲皇的建议晋厉公集中优势兵力攻打楚共王所在的中军,只要中军被击溃,两翼的楚军自然瓦解,而楚国的两翼只需要派少数军队牵制住即可。
晋厉公采纳了这条建议,当即从中军抽出一部分兵力加强了左右两翼,然后在营内开辟通道,让两翼先从两侧出兵牵制楚军的两翼,而晋厉公本人则率全军主力直攻楚军中军。
决战爆发后,双方将士杀得难解难分,然而晋厉公所进攻的方向上有一片沼泽,交战时,晋厉公一马当先,竟不慎陷入泥地,动弹不得。
楚共王之子王子茂见后,立即率军杀奔晋厉公位置,企图俘虏晋侯。
危急时刻,中军元帅栾书率领中军兵力抵挡王子茂的军队,大败楚军,还顺势俘虏了王子茂,晋军大胜,楚军被迫退回营地休整。
次日,晋军押着王子茂来到阵前,楚共王救子心切,立即率军猛攻晋军主力。
这正中了晋军的计谋,他们早已设下伏兵,埋伏在两翼,
待到楚军深入后,两翼人马立即杀出,围住了楚共王,双方血战时,晋国大将魏锜看到楚王旌旗后,对准楚王就是一箭,此箭正中楚共王的左眼,楚王大吼一声,连箭带眼一并拔出,鲜血如柱。
楚中军被迫后撤,晋军立即追杀,楚军溃败。
关键时刻,楚共王将两支箭交给了右广大将养繇基,命其报仇,但养繇基只拿了一支,称“若一箭不中,甘当军法”,随即反身就是一箭,此箭直穿魏锜咽喉,魏锜当场阵亡,楚军这才得以脱身,晋军再次获胜,但依然没有击败楚军主力。
当日夜,楚军士气低落,楚共王也因伤情于大营休息,恰在此时,斥候来报称,晋国的盟友鲁、卫两军也抵达了战场。
楚共王便连夜召见中军元帅公子侧,但此时的公子侧因连日交战失利,心中烦闷,他本是个好酒之徒,由于每逢大战,楚王便要他不得饮酒,公子侧已多日未尝酒水。
他的家臣阳谷见其烦闷,便取来美酒谎称是椒汤,公子侧一尝便明白了,立即一饮而尽,很快就喝得酩酊大醉,楚共王的传令官怎么也叫不醒公子侧,只好如实禀告楚王。
作战失利、元帅醉酒,楚共王已经意识到,若是再战,楚军必败,于是命全军连夜撤离,连粮食和财物也来不及带,只留下了一座空营。
公子侧于次日天亮才醒,发现大军已经撤离,自己又被绑在战车之上,心中惶恐不已,令尹婴齐便以成得臣往事敲打公子侧,公子侧以为楚共王要杀他,只好自尽谢罪。
晋军则于当天发现楚军逃走,遂占领了楚军空营,并与盟国们瓜分了楚军留下的战利品和粮食,凯旋而归。
鄢陵之战就此结束。
鄢陵之战是春秋时期,晋、楚争霸的最后一场大规模会战,此战楚王目伤而撤,楚国的威望大为削弱,楚庄王刚刚才建立的霸业就此轰然倒塌,原来臣服于楚国的陈国等诸侯国相继被晋国征服,郑国因感念楚共王为救他们被射瞎了一只眼睛,因而死心塌地追随楚国,晋国霸权基本得以恢复。
只可惜的是,楚国虽然被击败,但晋厉公却不是那个中兴晋国的君主,他没有吸取晋景公的教训。
鄢陵之战后,晋厉公和他的父亲一样,变得专横、骄奢,宠信佞臣,淫乐无度,晋国内乱的苗头已经出现。
我是威言晓史,如果喜欢就关注一下吧,你的关注是我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