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达标测评试卷(一)人民版选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达标测评试卷(一)
(考试时间 100 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一二总分
得分
本卷考查范围:专题五、专题六和专题七。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6世纪西欧大陆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
A.文艺复兴运动使人文主义深入人心 B.罗马教廷与西欧各国王权矛盾加深C.资产阶级要求没收教会的财产和土地 D.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的束缚2.卡尔文宗教观的核心是()
A.先验论 B.认识论 C.实践论D.先定论
3.德国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A.天主教会派人到德国兜售赎罪券B.马丁·路德提出宗教改革的政治主张C.闵采尔领导农民起义 D.天主教会对德国的压榨
C.反抗英国和法国入侵的进步势力 D.新兴的资产阶级势力
12.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时间是()
A.19世纪初~19世纪40年代B.18世纪初一18世纪40年代
C.18世纪末一19世纪40年代 D.18世纪末~19世纪初
13.穆罕默德·阿里先后出兵的国家和地区不包括()
A.希腊 B.阿拉伯半岛 C.苏丹 D.法国
14.阿里统治时期,埃及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农民阶级和马木鲁克封建统治集团的矛盾
B.新兴地主阶级和马木鲁克势力的矛盾
C.农民阶级和新兴地主阶级的矛盾
D.奥斯曼帝国与阿里统治集团的矛盾
15.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挽救统治危机B.消灭农奴制度 C.发展资本主义 D.打击封建势力16.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导演”是()
A.尼古拉一世 B.亚历山大一世C.亚历山大二世D.尼古拉二世17.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
A.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B.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C.农民阶级的利益 D.工人阶级的利益
D.广大人民与沙皇专制政权的矛盾
21.关于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表述错误的是()
A.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完成了工业革命
B.引起了上层建筑的变革,推动俄国向资产阶级君主专制体制转变
C.加快了军队近代化,满足对外侵略扩张的需要
D.逐步消除了贵族和地主阶级的势力
22.关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实行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B.亚历山大二世顺应了历史潮流,在改革中所做的努力应予肯定
C.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改革很不彻底,存在局限性
23.俄国在克里木战争和日俄战争中战败的共同原因是()
A.社会制度腐败落后B.战争过程中孤立无援
C.统治腐败,国内阶级矛盾尖锐D.国内爆发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24.改革后1861-1863年间,全国各地有两千多起农民暴动,这反映了()
A. 阶级矛盾依然尖锐
B.农民的地位没有丝毫改变
C.农奴制改革没有取得成效
D. 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提高
25.恩格斯在论述克里木战争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
前所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始了。
”“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
A.军备落后
B.制度腐朽
C.经济凋敝
D.吏治腐败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1分,第29题14分。
)26.(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教廷对德国的剥削自然引起德国贵族的愤恨,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民族意识。
他们早在巴塞尔宗教会议上递交的《德意志民族陈情书》中就指出:“最肥美的德意志的高薪职务,总是都授予罗马的主教长和教皇的秘书长”,“上任年俸有加无已”,“多数教会职务都由意大利人充任,这些人既不懂语言,也没有良好的道德”。
材料二1446年(德意志)萨克森威廉公爵发布诏令,禁止教会法庭审讯俗人及向教廷起诉,规定世俗当局有权监督教士并巡视各修道院。
其他各地诸侯也取得了推荐高级教职和向教会收税的权利。
材料三农民起义(指闵采尔起义)摧毁了无数修道院和教会产业,使得天主教会受到重创,客观上帮助了新教在德国的确立。
另一方面,天主教会的产业在战争之后转入诸侯之手,使诸侯成为这场战争唯一的得利者。
——马克思《世界历史·中古部分》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反映的矛盾及其实质,并谈谈你对《德意志民族陈情书》中主张的认识。
(4分)
(2)指出材料二、三中斗争的相同点和本质不同点。
(4分)简评“诸侯成为这场战争唯一的得利者”这一结果。
(2分)
27.(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读图:
(2)为挽救“黑暗”的欧洲,马丁·路德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请概述其改革的突出贡献。
(2分)
(3)结合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后,欧洲宗教世界呈现出哪些特点?(2分)宗教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3分)
28.(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马木鲁克在训练
材料二马木鲁克原意是“奴隶侍卫队”,他们原是埃及统治者从中亚和高加索等地买来的奴隶,编入军队充当侍卫。
13世纪中叶,马木鲁克在埃及建立了自己的王朝。
埃及被奥斯曼帝国征服后,马木鲁克仍然保持了相当的实力。
他们生性强悍,习于骑射,为了各自帮派和家族的利益,经常进行仇杀、凶斗活动、恣意屠戮百姓、劫掠民财,是埃及社会乱动的祸源之一。
请回答:
(1)埃及的马木鲁克经历了怎样的兴衰过程?(9分)
(2)马木鲁克被消灭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之间有何关系?(2分)
29.(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材料二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材料三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加了35倍多。
请回答:
(1)请你说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有哪些?(2分)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什么?(2分)
(2)如果材料二的叙述是真的,那么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2分)出现的原因有哪些?(6分)
第三单元达标测评试卷(一)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每小题2分,计50分)
DDCAA ABCCC CADCA CACAC DACAB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1分,第29题14分。
)26.(10分)
28.(11分)
(1)13世纪中叶,马木鲁克在埃及建立了自己的王朝,一直到16世纪初。
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利用残存的马木鲁克一起管理埃及。
18世纪末,马木鲁克成为埃及的实际统治者。
1798年拿破仑侵入埃及以后,在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严厉打击腐朽不得人心的马木鲁克势力,埃及封建军事力量遭到严重的削弱。
法军撤出埃及后,在英国支持下,马木鲁克卷土重来。
在开罗第三次起义中,穆罕默德·阿里崛起。
1811年,穆罕默德·阿里设计将马木鲁克的头目一网打尽,并在全国范围搜捕并处决马木鲁克骨干数千人。
从此,统治埃及几百年的封建军事集团马木鲁克从埃及历史舞台上消失了。
(9分)
(2)马木鲁克被消灭,巩固了穆罕默德·阿里的统治基础,为进一步改革创造了条件。
(2分)
29.(14分)
(1)反映了19世纪中叶农奴的悲惨生活和俄国工业发展的落后;(2分)落后的农奴制的阻碍。
(2分)
(2)原因:废除农奴制后,农民在获得自由的同时,还获得了一块份地。
(2分)
(3)俄国工业的迅速发展;。
(2分)原因:农奴制改革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而且扩大了工业品的国内销售市场;沙皇政府制定了一些促进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政策;沙皇政府还进一步加紧对外侵略活动,为工业资产阶级抢占市场,掠夺原料。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