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4次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计划》概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家行动 日本国家行动围绕《第4次计划》中长期方向的 七个项目展开。 第一项是“与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的整合”。在该
项目之下分列六个子项目,第一个子项目是环境、经 济、社会的整合与提高,比如,基于《生物质能使用推 进计划》进一步促进地区内生物质能作为肥料和饲料 的使用、高附加价值产品的生产、向可再生能源的转 换(家畜排泄物、食品废弃物等的生物质能转换及未 使用的间伐木材的木屑燃料化)。再比如,进一步推进 “地区循环共生圈”建设的政策措施的制定等,“地区 循环共生圈”是以资源循环、生物多样性、低碳化、地 区活力为目标,形成能够使用循环资源、可再生资源、 存量资源、地区人才和资金的自立型、分散型社会,同
78 WORLD ENVIRONMENT 2019年第1期 总第176期
表 1《第 4 次计划》中反映循环型社会总体情况的物质流指标及数值目标
项目 入口
循环型社会的
总体情况
循环
出口
指标种类
指标
数值目标 目标年
备注
资源生产率
约49万日元/吨 2025年
剔除非金属矿物质资 源投入以后的资源生 约70万日元/吨 产率
一、第 4 次计划的新内容
(一)中长期方向 《第4次计划》围绕七个项目描绘了循环型社会 建设的愿景,一是着眼于循环型社会建设与经济、社 会的整合,提出“与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的整合”;二 是针对日本人口减少、少子化、老龄化引起的地区衰 退,提出“建设地区循环共生圈给地区带来活力”;三 是以环境保护为前提、以实现“社会5.0”为目标的“整 个产品生命周期上的彻底的资源循环”;四是作为循 环型社会建设部分的“废弃物正确处理的推进与环境 再生”;五是用于防备灾害的“万全的灾害废弃物处 理体制”;六是“构建国际资源循环体制与循环产业
他山之石
FOREIGN EXPERIENCE
日本《第4次循环型社会形成 推进基本计划》概览
Overview of Japan's 4th Fundamental Plan for Establishing a Sound Material-Cycle Society
■文 / 杭正芳1 徐波2
2018年6月19日,日本公布《第4次循环型社会形 成推进基本计划》(以下简称《第4次计划》),与《第3 次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计划》着眼于“循环的质 量”,聚焦于循环型社会、低碳社会、与自然共生社会 三者的整合有区别,《第4次计划》将视野扩大到经 济、社会层面,以落实2015年9月通过的联合国《2030 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日本“社会5.0”(Society5.0)为 目标、通过“在必要时间将必要物品和服务向必要人 提供必要的量”将“工业4.0”普及至全社会的国内外 经济、社会形式,该计划力求对环境、经济、社会三个 方面加以整合并提高。本文在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 基金项目(11JK0152)“日本建设循环型城市对陕 西城市发展的启示”项目支持下研究了《第4次计划》 的新内容并且梳理四次计划指标的演变。
的海外扩展”;七是能够为上述各项提供信息、技术、 人才的“循环领域的基础整备”。为了能够追溯执行过 程,《第4次计划》的指标群尽可能设定了具体的数值 目标并提出各主体的协作及期待发挥的作用,同时也 具体规定了国家应当采取的行动。
(二)指标与目标 在前三次计划的基础上,《第4次计划》设定了物 质流指标,将资源生产率、循环利用率、最终填埋量作 为代表物质流动的三个方面——入口、循环、出口的 “代表性指标”并设定了数值目标。其中,循环利用率 包括两个代表性指标,一个将物质投入量作为分母的 “入口处循环利用率”,另一个是将废弃物产生量作为 分母的“出口处循环利用率”。 为了正确计算、评价沿中长期方向的各主体行动的 进展程度并进一步推进该行动,《第4次计划》按照中 长期方向的七个项目设定了“代表性指标”,在可能的 范围内设定数值目标,对于未设定数值目标的指标监 测其推移变化。在“该项目的物质流指标”和“该项目 的行动指标”中都各自设定了“代表性指标”和检查、 评价“代表性指标”时协助分析原因的“辅助指标”, “辅助指标”也在可能的范围内设定数值目标,对于未 设定数值目标的指标监测其趋势变化。 由于《第4次计划》按照中长期方向设定了不同 的项目,所以指标群的数量大幅度增加,比如补充了 “建设地区循环共生圈的地方政府数量”等新的指标, 同时为了与2017年7月被联合国总会选用的SDGs指 标进行比较验证,补充了SDGs指标中与《第4次计划》
量
约3.9亿吨
废弃物处理基本 2025年 方针
产业废弃物的最终填 约1000万吨
埋量
废弃物处理基本 2025年
方针
加粗字体:代表性指标、未加粗字体:辅助指标、※:补充的新指标
相关的“家庭食品浪费量”等指标,但是由于SDGs指 标的推算方目前还未确定,所以将基于今后的国际 讨论进行比较和验证。新增加的指标还包括2016年 12月列入“SDGs推进本部”发布的《SDGs实施指针》 附表中与《第4次计划》相关的“林业经营计划中策定 的森林面积大小”等。指标与目标见表1。
79
他山之石
FOREIGN EXPERIENCE
时加强森林、山村、河流、大海的自然融合和基于资金 循环、人才交流的经济融合,以形成地区间的互补;第 二个子项目是环境、经济的整合与提高,如对制造业 服务化、共享经济、再利用、再制造等2R型商业模式 的普及给循环型社会带来的影响(天然资源投入量、 废弃物产生量、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削减、资源生产率 的提高等)进行定量评价,以促进这一商业模式的确 立和普及。基于《基础设施体系的出口战略》由国家 和地方政府联手展开对发展中国家、新兴国家废弃物 处理、再资源化相关项目的可行性调查和个别案例 的跟踪调查;第三个子项目是环境、社会的整合与提 高,如开展家庭食品浪费数量减半的国民运动以及应 对老龄化社会(纸尿裤再资源化指导手册的制定等) 的废弃物处理体制建设等;第四个子项目是环境方面 的资源循环与低碳的整合与提高,如基于《海洋漂浮 物处理法》,把握含塑料微粒(microplastic)的海洋 垃圾的实际情况,对都道府县、市町村、企业的海洋垃 圾回收处理和控制排放给予支援,同时通过国际条约 和两国间合作展开海洋垃圾相关的信息共享和调查 研究。再比如通过废弃物发电等热回收方式、生鲜垃 圾的甲烷回收以及废弃物处理设施设置者认定制度 的普及等彻底落实废弃物能源的有效回收;第五个子 项目是环境方面的资源循环与生物多样性的整合与 提高;第六个子项目是环境方面的资源循环、化学物 质对策、大气污染对策、水质污染对策、土壤污染对策 的整合与提高。
2025年
物质流指标 初次资源等价换算的 资源生产率
2025年
※天然资源消耗量 -
2025年
与SDGs指标的比 较验证
人均初级资源等价换
算的资源生产率
-
与SDGs指标的比 2025年 较验证
入口侧循环利用率 约18%
2025年
出口侧循环利用率 约47%
2025年
物质流指标
一般废弃物出口侧循
环利用率
约28%
废弃物处理基本 2025年 方针
※产业废弃物出口侧 约38%
循环利用率
废弃物处理基本 2025年
方针
最终填埋量
约1300万吨 2025年
※一般废弃物的排放 约3800万吨 量
2025年 废弃物处理基本 方针
※一般废弃物的最终 约320万吨 物质流指标 填埋量
2025年 废弃物处理基本 方针
※产业废弃物的排放
项目之下分列六个子项目,第一个子项目是环境、经 济、社会的整合与提高,比如,基于《生物质能使用推 进计划》进一步促进地区内生物质能作为肥料和饲料 的使用、高附加价值产品的生产、向可再生能源的转 换(家畜排泄物、食品废弃物等的生物质能转换及未 使用的间伐木材的木屑燃料化)。再比如,进一步推进 “地区循环共生圈”建设的政策措施的制定等,“地区 循环共生圈”是以资源循环、生物多样性、低碳化、地 区活力为目标,形成能够使用循环资源、可再生资源、 存量资源、地区人才和资金的自立型、分散型社会,同
78 WORLD ENVIRONMENT 2019年第1期 总第176期
表 1《第 4 次计划》中反映循环型社会总体情况的物质流指标及数值目标
项目 入口
循环型社会的
总体情况
循环
出口
指标种类
指标
数值目标 目标年
备注
资源生产率
约49万日元/吨 2025年
剔除非金属矿物质资 源投入以后的资源生 约70万日元/吨 产率
一、第 4 次计划的新内容
(一)中长期方向 《第4次计划》围绕七个项目描绘了循环型社会 建设的愿景,一是着眼于循环型社会建设与经济、社 会的整合,提出“与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的整合”;二 是针对日本人口减少、少子化、老龄化引起的地区衰 退,提出“建设地区循环共生圈给地区带来活力”;三 是以环境保护为前提、以实现“社会5.0”为目标的“整 个产品生命周期上的彻底的资源循环”;四是作为循 环型社会建设部分的“废弃物正确处理的推进与环境 再生”;五是用于防备灾害的“万全的灾害废弃物处 理体制”;六是“构建国际资源循环体制与循环产业
他山之石
FOREIGN EXPERIENCE
日本《第4次循环型社会形成 推进基本计划》概览
Overview of Japan's 4th Fundamental Plan for Establishing a Sound Material-Cycle Society
■文 / 杭正芳1 徐波2
2018年6月19日,日本公布《第4次循环型社会形 成推进基本计划》(以下简称《第4次计划》),与《第3 次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计划》着眼于“循环的质 量”,聚焦于循环型社会、低碳社会、与自然共生社会 三者的整合有区别,《第4次计划》将视野扩大到经 济、社会层面,以落实2015年9月通过的联合国《2030 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日本“社会5.0”(Society5.0)为 目标、通过“在必要时间将必要物品和服务向必要人 提供必要的量”将“工业4.0”普及至全社会的国内外 经济、社会形式,该计划力求对环境、经济、社会三个 方面加以整合并提高。本文在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 基金项目(11JK0152)“日本建设循环型城市对陕 西城市发展的启示”项目支持下研究了《第4次计划》 的新内容并且梳理四次计划指标的演变。
的海外扩展”;七是能够为上述各项提供信息、技术、 人才的“循环领域的基础整备”。为了能够追溯执行过 程,《第4次计划》的指标群尽可能设定了具体的数值 目标并提出各主体的协作及期待发挥的作用,同时也 具体规定了国家应当采取的行动。
(二)指标与目标 在前三次计划的基础上,《第4次计划》设定了物 质流指标,将资源生产率、循环利用率、最终填埋量作 为代表物质流动的三个方面——入口、循环、出口的 “代表性指标”并设定了数值目标。其中,循环利用率 包括两个代表性指标,一个将物质投入量作为分母的 “入口处循环利用率”,另一个是将废弃物产生量作为 分母的“出口处循环利用率”。 为了正确计算、评价沿中长期方向的各主体行动的 进展程度并进一步推进该行动,《第4次计划》按照中 长期方向的七个项目设定了“代表性指标”,在可能的 范围内设定数值目标,对于未设定数值目标的指标监 测其推移变化。在“该项目的物质流指标”和“该项目 的行动指标”中都各自设定了“代表性指标”和检查、 评价“代表性指标”时协助分析原因的“辅助指标”, “辅助指标”也在可能的范围内设定数值目标,对于未 设定数值目标的指标监测其趋势变化。 由于《第4次计划》按照中长期方向设定了不同 的项目,所以指标群的数量大幅度增加,比如补充了 “建设地区循环共生圈的地方政府数量”等新的指标, 同时为了与2017年7月被联合国总会选用的SDGs指 标进行比较验证,补充了SDGs指标中与《第4次计划》
量
约3.9亿吨
废弃物处理基本 2025年 方针
产业废弃物的最终填 约1000万吨
埋量
废弃物处理基本 2025年
方针
加粗字体:代表性指标、未加粗字体:辅助指标、※:补充的新指标
相关的“家庭食品浪费量”等指标,但是由于SDGs指 标的推算方目前还未确定,所以将基于今后的国际 讨论进行比较和验证。新增加的指标还包括2016年 12月列入“SDGs推进本部”发布的《SDGs实施指针》 附表中与《第4次计划》相关的“林业经营计划中策定 的森林面积大小”等。指标与目标见表1。
79
他山之石
FOREIGN EXPERIENCE
时加强森林、山村、河流、大海的自然融合和基于资金 循环、人才交流的经济融合,以形成地区间的互补;第 二个子项目是环境、经济的整合与提高,如对制造业 服务化、共享经济、再利用、再制造等2R型商业模式 的普及给循环型社会带来的影响(天然资源投入量、 废弃物产生量、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削减、资源生产率 的提高等)进行定量评价,以促进这一商业模式的确 立和普及。基于《基础设施体系的出口战略》由国家 和地方政府联手展开对发展中国家、新兴国家废弃物 处理、再资源化相关项目的可行性调查和个别案例 的跟踪调查;第三个子项目是环境、社会的整合与提 高,如开展家庭食品浪费数量减半的国民运动以及应 对老龄化社会(纸尿裤再资源化指导手册的制定等) 的废弃物处理体制建设等;第四个子项目是环境方面 的资源循环与低碳的整合与提高,如基于《海洋漂浮 物处理法》,把握含塑料微粒(microplastic)的海洋 垃圾的实际情况,对都道府县、市町村、企业的海洋垃 圾回收处理和控制排放给予支援,同时通过国际条约 和两国间合作展开海洋垃圾相关的信息共享和调查 研究。再比如通过废弃物发电等热回收方式、生鲜垃 圾的甲烷回收以及废弃物处理设施设置者认定制度 的普及等彻底落实废弃物能源的有效回收;第五个子 项目是环境方面的资源循环与生物多样性的整合与 提高;第六个子项目是环境方面的资源循环、化学物 质对策、大气污染对策、水质污染对策、土壤污染对策 的整合与提高。
2025年
物质流指标 初次资源等价换算的 资源生产率
2025年
※天然资源消耗量 -
2025年
与SDGs指标的比 较验证
人均初级资源等价换
算的资源生产率
-
与SDGs指标的比 2025年 较验证
入口侧循环利用率 约18%
2025年
出口侧循环利用率 约47%
2025年
物质流指标
一般废弃物出口侧循
环利用率
约28%
废弃物处理基本 2025年 方针
※产业废弃物出口侧 约38%
循环利用率
废弃物处理基本 2025年
方针
最终填埋量
约1300万吨 2025年
※一般废弃物的排放 约3800万吨 量
2025年 废弃物处理基本 方针
※一般废弃物的最终 约320万吨 物质流指标 填埋量
2025年 废弃物处理基本 方针
※产业废弃物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