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音史6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复习题4-东欧音乐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音史6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复习题4-东欧音乐家
6 4-
第四节浪漫主义时期的东欧音乐家
十六、简述肖邦和他的艺术成就? 1、人物简介
肖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1810-1849),波兰作曲家、钢琴家。

总结肖邦其人,可以从三方面来概括:
一是,作为一个波兰人,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虽身处异乡巴黎,却始终心系祖
国;他的音乐蕴含着波兰民族精神,积极地向世人传播当地的民族文化。

正因为
如此,舒曼曾说到,肖邦的音乐是“隐藏在花丛中的大炮”。

二是,作为一个音乐家,他具有个性化的音乐语言,在吸取古典音乐养分的同时,勇于创新,赋予了夜曲、练习曲、前奏曲、波洛乃兹、圆舞曲、叙事曲和谐谑曲
等体裁新的意义,拓宽了它们的表现力。

三是,作为一个作曲家,在众多大师中,他是唯一一位把主要创作精力集中在钢
琴上的作曲家,在这狭窄的创作空间里,写了21首夜曲、27首练习曲、24首前奏曲、19首波洛乃兹、4首叙事曲、4首谐谑曲、3首奏鸣曲、4首即兴曲、17首圆舞曲、58首玛祖卡、2首幻想曲和2首协奏曲等,把钢琴音乐的发展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他被人们誉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

2、代表作品bb#《E大调夜曲》、《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C小调圆舞曲》、《C小调练
bb习曲》(《革命练习曲》)、《G大调练习曲》(《黑键练习曲》)、《D 大调前奏曲》、《A大调波洛乃兹》、《g小调叙事曲》、《第一谐谑曲》、《f 小调协奏曲》等。

3、艺术成就
(1)他的钢琴叙事曲和谐谑曲是形式庞大,内容深刻的作品,充分地挖掘了钢
琴的表现力,扩大了钢琴的表现范围。

(2)他的两部钢琴协奏曲、波洛乃兹舞曲和玛祖卡舞曲,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强烈地反映了波兰民族精神,保持波兰音乐的节奏型和调性特点,具有典型的民
族性。

他是将东欧音乐元素最早融入西欧作曲技法的作曲家之一,对后来民族乐
派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

(3)创作了最具浪漫气质的夜曲和圆舞曲,在夜曲中出神入化地表达特有的内
涵,展现了肖邦式的悠长、典雅和精致;赋予了圆舞曲温柔抒情的性质,超越了
原有伴舞的实用性,使之艺术化、高雅化。

(4)他的练习曲和前奏曲在保持原有体裁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高度的艺术加
工和创新。

在练习曲中既保留了原有的训练价值又注入了艺术形象和情感意义,
使它成为一种音乐会练习曲,迄今为止,很少有人能在这个领域取代肖邦的地位,
他的练习曲成为检验钢琴演奏者的试金石;他的前奏曲是独立的作品,不再依附
于其他作品之前,且风格各异,就像作曲家的一幅幅生活素描。

(5)他的钢琴音乐摆脱了交响乐和歌曲体裁的写法,旋律气息宽广,和声不拘
泥于传统原则,注重色彩效果,调性明暗对比鲜明,结构自由多变,突出节奏个
性,既用具有民族特征的节奏,又用“自由节奏”(tempo rabato--右手的演奏
在左手演奏的节奏型内)作句法的松紧处理。

附相关概念注解:
1、玛祖卡(mazurka):
一种三拍子的波兰民间舞曲,情绪热烈,节奏重音常落在第三拍,有的落在第二
拍上,这是玛祖卡舞曲最突出的特点。

2、波洛乃兹(polonaise):
又称波兰舞曲,是一种徐缓、庄重具有贵族气质的舞曲。

16世纪传入宫廷,后普及到市民阶层,18世纪起成为独立的器乐曲;多用复三部曲式,三拍子,第一拍的后半拍往往有重音,结束在第三拍上。

肖邦创作的13首《波洛乃兹》把这种舞曲体裁推向了世界。

3、夜曲(nocturne):
一种流行于十九世纪的三段体器乐曲,与小夜曲无关,常指具有安谧恬静气质的
抒情性器乐曲,以钢琴曲居多。

最先把夜曲运用到钢琴音乐中的是十九世纪初英
国的作曲家约翰?菲尔德,而肖邦使夜曲具有更深刻的内涵,把夜曲体裁发展到
更高的境界。

4、练习曲(étude):
所谓练习曲,通常指采用某种练习方式,以训练某种乐器演奏技术的作品。

浪漫
主义时期出现了“音乐会练习曲”,它是具有高度艺术价值和良好舞台效果的艺术
作品,是高度的技术性、艺术性和一定思想内容相结合的练习曲。

十七、简述李斯特和他的艺术成就? 1、人物简介
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评论家。

19世纪20-80年代末,他的演奏、创作、音乐评论和生活方式一直是巴黎乃至整个欧洲舆论关注的焦点。

他的演奏极富自由、狂放、夸
张的浪漫风格,使钢琴艺术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交响诗是他在音乐体裁方面
对西方音乐的最重要贡献。

1848年,李斯特定居魏玛,作为“新德意志学派”的
带头人,他使魏玛成为新音乐潮流的中心。

作为一位心胸开阔、慷慨助人、涵养
深厚的艺术家,李斯特曾给予瓦格纳、柏辽兹、肖邦等音乐家在事业上、精神上、
物质上无私的帮助。

他的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体裁丰富,创作重点为交响乐和钢
琴音乐。

2、代表作品
(1)交响诗:《前奏曲》、《塔索》等十三首。

(2)交响曲:《浮士德交响曲》、《旦丁交响曲》。

(3)钢琴作品: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十二首《超级练习曲》、《b小调bE大调钢琴协奏曲》以及钢琴小品《爱之梦》等。

钢琴奏鸣曲》、《
3、艺术成就
(1)首创了交响诗体裁,为管弦乐创立了新的形式,采用的单乐章结构和主题变形手法对后世的音乐创作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2)他创作的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渗透了匈牙利民族的音乐特点,是钢琴
音乐的典范作品,成为后来民族乐派的先声。

(3)他的超级练习曲创造了钢琴演奏领域的辉煌技巧,极大地丰富了钢琴教学
与演奏。

(4)强调钢琴的音响效果,突破了前人的模式,使钢琴音乐具有交响性的管弦
乐队效果和史诗般的宏伟气势。

(5)在晚期作品中致力于探索新的技法,如运用全音音阶、五声音阶,和声常
用不准备和不解决的九和弦、增三和弦、四度叠置和弦,调性扩张到极限等,这
些探索对瓦格纳和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了重要影响。

(6)作为魏玛乐派的带头人,他和柏辽兹、瓦格纳等音乐家倡导标题音乐,强
调音乐与情感的联系,并与以勃拉姆斯为代表的莱比锡乐派展开激烈的学术之争,掀起了新音乐潮流。

附相关概念注解:
1、交响诗(symphonic poem):
由匈牙利音乐家李斯特首创,又称音诗(Tondichtung),是一种单乐章的乐队作品,常根据奏鸣曲式的原则自由发挥,多以文学作品或故事为题材,采用标题音乐形式。

著名的交响诗有李斯特的《塔索》、《前奏曲》等。

另外,交响音画、交响童话、交响传奇等体裁,均与交响诗的性质相同,只是在
内容的描绘上有不同的侧重点,如交响音画偏重于描绘大自然景色和人们生活的
情景,鲍罗丁的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就是其典型例子。

2、狂想曲(rhapsody):
狂想曲原指古希腊史诗中惯用的一种吟诵片段,19世纪开始用于音乐之中,指一种技术艰深,热情奔放,史诗般的单乐章器乐曲,常以英雄事迹、民间传说和
风土人情为题材,以缓慢的民间歌曲曲调为基础,通过主题变奏手法,与快速突
进的变奏相交错,在高潮中结束。

3、恰尔达什(csárdás):
也称匈牙利舞曲,是由两段具有对比性质的舞蹈音乐组成的,前半部分称为“拉绍”(lassù,意为缓慢),其特点是速度缓慢,音乐庄重,用2/4、4/8拍;后半部分称为“弗里斯”(friss,意为活泼),其特点是速度较快,气氛热烈,表现
男女双人舞的热烈场面,用2/4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