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学术史(王船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学术
[東林氣節之實践]故東林精神,即在分黑白,明是非,肯做忤時抗俗事。
不畏禍,不怕損名,不肯混同一色,不願為鄉愿。
而结果則為羣小所彈射。
劉本孺謂高景逸曰:
此吾輩入火時也,無令其成色有減斯可矣。
卷六十
此語可見東林之風節。
倪元璐有言:「東林,天下之才藪也。
其所宗大都持高明之幟,或繩人過刻,持論太深。
謂非中行則可,謂非狂獧則不可。
」東林列傳卷八此則東林之定評也。
涇陽初成進士,適大學士張居正病,朝士羣為齋醮,同官代署涇陽名,涇陽聞之,馳往削去。
其嶽嶽之概,已為他日書院講學張本矣。
而高景逸之從容就義,黃白安之慷慨赴難,吳霞舟之節烈,華鳳超、陳幾亭據東林列傳卷十一,幾亭絕粒死。
之堅貞,皆真鋼百鍊,無媿於顧涇陽所謂節義之真,非血氣之可亢而至者。
晚明啟、禎之際,忠烈接踵,不得謂非東林講學之效。
陳幾亭所謂「上士貞其身,移風易俗」,卷六十一東林有之。
流風未沫,及於清初,如顧亭林之耿介,李二曲之堅卓,其人格之峻,操持之高,皆東林之嗣響也。
第三章王船山
傳略
王夫之,字而農,又字薑齋,湖南衡陽人。
晚居湘西石船山,學者稱船山先生。
生明萬曆四十七年,卒清康熙三十一年,1619-1692年七十四。
父修侯,少從遊伍學父,又問道鄒泗山,承東廓之傳,以真知實踐,為湘南學者。
張獻忠陷衡州,招先生,執其父為質,先生引刀自刺,為重創狀,舁往易父。
贼見其徧创,不能屈,遂父子以計俱得脫。
時先生年二十五。
清師下湖南,先生擧兵衡山,戰敗,軍溃。
遂至肇,瞿式耜薦之桂王,為行人司行人,時年三十一。
以劾王化澄,化澄將構大獄陷之死地,會降帥高必正救之,得免。
遂至桂林依瞿式耜。
清兵克桂林,式耜殉難。
先生間道歸楚,遂決計遁隱。
時年三十三。
嗣是棲伏林谷,隨地託迹,以至於殁。
劉繼莊稱之,謂「洞庭之南,天地元氣,聖賢學脈,僅此一線」。
廣陽雜記卷二全謝山於鼎革諸老,汲汲表章,而先生姓名,僅一見於劉繼莊傳,蓋不能詳也。
道、咸間鄧湘皋始蒐其遺書,得七十七種二百五十卷。
此外未刻及已佚者猶多。
蓋先生著述之豐如此,而聲光闇晦,亦視並時諸儒為尤甚。
學術大要
明末諸老,其在江南,究心理學者,浙有梨洲,湘有船山,皆卓然為大家。
然梨洲貢獻在學案,而自所創獲者並不大。
船山則理趣甚深,持論甚卓,不徒近三百年所未有,即
列之宋明諸儒,其博大閎括,幽微精警,蓋無多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