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理念(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质量不足成本
是指企业为保证产品质量水平不低手基 本的质量标准,能够满足顾客合理要求 所支付的费用。这一成本是企业产品质 量的最基本保证,也是合理质量观念的 基本要求。
预防质量过剩成本
是指企业为避免由于产品质量过剩而产 生的无效成本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它体 现了合理质量观念对降低产品过剩质量 的要求,同时也是新观念下成本管理的 特点之一。
品质的五大要素
品质:产品质量是指满足产品规范要 求的程度。产品的品质怎么样?
成本:它的价格是否公平? 交期:交期是否准时? 服务:是指满足客户对服务要求的程
度。供应商的服务是否优良? 安全:这个产品使用起来是否安全?
质量的扩大概念
过去的质量概念是能满足规范的要求, 而现在仅仅满足规范的要求是远远不够 的,还需要让客户满意,甚至还要让客 户达到愉悦,这就是质量不断地向更高 层次发展的体现。
另一方面,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不断加快, 使消费者的品味不停地转换,最终将使高耐 用性的产品在市场上过早地淘汰,而企业在 提高产品耐用性(即质量)方面的高成本支出得 不到相应的高回报,不可避免地会蒙受损失。
“合理质量”则要求:产品的质量保证期尽 可能地与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保持一致,并 形成动态平衡。从而可以避免由于过高质量 而带来的浪费。
同时,应当明确,质量只有能被顾客所认知 和接受时才是有意义的,否则就是无效质量 或不必要质量。
所谓无效质量是产品质量完全或部分与顾客 需要发生背离,从而不能为顾客所接受;这 实际上是质量传递的失效;
而不必要质量则是指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远远超出了顾客的期望,虽然它也可能 实现顾客的需要,但要以失去后续提高 质量的潜力为代价。
其含义是本工序的操作者必须用图纸、 标准等对上道工序流转下来的材料和部 品进行质量确认。
如果上道工序质量不合格,应作好记录, 并把不合格品返回上道工序。只有完全 合格,才可进行本道工序的操作,否则, 前者的问题造成的质量事故,完全由本 工序操作者负责。
确认本工序加工的技术、工艺要求 和加工质量
无效成本概念的提出,是合理质量观念下成 本管理的又一特点。
质量观点
质量是员工干出来的,不是检查员检查 出来的。
管生产的人就要管质量 。
员工在现场生产过程中要做到
确认上道工序零部件的加工质量。 确认本工序加工的技术、工艺要求和加
工质量。 确认交付到下道工序的完成品质量。
确认上道工序零部件的加工质 量
第三级别由于加强了工序的控制,生产过程 处于受控状态,因而能相应地大幅度降低质 量成本并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第四级:完美
在第四级别的企业中,质量受到极大的关注。 质量是每一位员工的责任,每位员工都在竭 尽全力地寻求提高质量的途经,并且产品始 终如一地面向外部客户,最大限度地优化了 产品生产的各个流程。
无效成本
是指产品超过了合理质量的标准,企业为此 而消耗的无法获得社会承认的人力、物力等 资源。
合理质量观念认为产品整体或部分质量过高 均会产生无效成本,具体来说,它应当包含: 产品的耐用性超过了其更新周期所造成的资 源的浪费,以及由于产品某一部件的耐用性 超过关键部件的寿命,当产品整体报废后仍 然具有的剩余功能。它与预防质量过剩成本 之间也存在着负相关关系。
故障成本
是指由于企业的产品质量低下,无பைடு நூலகம்达到最 基本的标准而给企业造成的各种损失。
例如:废品损失、维修损失、退货损失以及 由于质量纠纷所引起的诉讼费用和赔偿损失 等。该成本和预防质量不足成本之间存在负 相关关系。
一般情况下,预防质量不足成本的发生量较 大时,产品质量会相应提高,故障成本的发 生势必减少;反之,故障成本将会增加。
什么是质量?
设计质量:设计阶段是最终达到质量水平的起点, 低劣的设计可能导到产品难以生产和不能提 供服务的结果。
质量符合设计的程度:这一程度受到设备的能力、 工人的技能、培训和激励、生产过程和控制 等因素的影响。
便于使用:用户使用起来感到方便及提供用户使 用指南都是必要的。
售后服务:有许多原因可导致产品不能如希望的 那样发挥它们的功能或者顾客不能得到优良 的服务.无论什么原因,都要给予补偿。
第四级开始靠近全面质量管理所提出来要求, 每位员工对质量都负有责任。
各等级的特点
在检查、保证、预防和完美这四个级别 中,处于检查级别的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最低,处于完美级别的企业质量管理水 平最高。在最高的级别中,企业的生产 完全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全员参与,不 断地追求产品质量和服务的提高。
全面质量管理
质量成本
一方面,为了满足顾客的需要,企业必 须保证质量;
另一方面,为了减少成本耗费,赢得利 润,企业又不能盲目地提高质量。
质量也应把握一个合理的“度”,以寻 求顾客与企业双方利益的满足。这才是 质量管理所要达到的真正目标。
第一,寻求顾客满足与产品质 量水平之间的平衡
质量工作必须始终以顾客需要为根本,质量 水平也应以达到顾客期望的质量为最低界限。
全面质量管理主要强调的是以客户为导 向、全员参与和持续不断地改进。客户 需要什么产品,企业就生产什么产品, 一切都按照客户的需求进行生产。
质量是所有员工的责任,包括制造、研 发、服务、销售等各部门以及企业的领 导,全体员工都应被要求参与质量改进 活动。
质量成本
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质量的提高 往往要以人力、物力、技术、信息、管 理等成本的追加为代价,这最终会抵消 质量提高所带来的利润优势。特别是当 产品质量普遍得到提高,使竞争者处于 大致相同的质量水平时,如何在保证一 定质量水平的前提下,实现对成本的有 效控制成为竞争取胜的关键。
无效质量和不必要质量共同导致了企业 产品的质量过剩,它意味着成本的损失 和浪费,是“合理质量”所不容许的。
第三,寻求产品更新周期与质 量保证期的平衡
在科学技术与竞争的驱动下,新产品层 出不穷,产品开发周期和寿命周期日趋 缩短,这也增强了追求“合理质量”的 迫切性。
一方面竞争呼唤高质量的产品,而耐用 性是质量的重要标志。企业在“以质取 胜”观念的引导下,不惜花费大量的投 入,研究开发质量高、耐用性强的产品。
质量定义
持续改进
标 准 化
预 防
零 缺 陷
质量:不懈的努力来尽可能好地满足用 户的期望。
用用 户户 观满 念意
质量的等级
1.第一级别:检查 2.第二级别:保证 3.第三级别:预防 4.第四级别:完美
第一级:检查
检查就是指仅仅通过检验等程序来保证 产品的质量。产品生产出来以后,由专 业的检验员根据既定的规范核查产品是 否满足要求。
关于“合理质量”的总结
总之,“合理质量”观念更加突出了质 量成本管理的经济效益原则,它严格区 别于以行业或国家标准为判断依据的工 程导向的质量观念,是一种较为先进的 管理思想,同时也为完善质量成本概念 提供了理论基础。
质量成本定义应该是:
企业为确保产品质量保持在既能满足顾 客的正常要求,只能为企业带来最佳经 济效益的质量水平上所发生的一切费用。 它的内容包括四个部分:预防质量不足 成本、预防质量过剩成本、故障成本和 无效成本。
操作者必须在加工前确认本工序的加工内容、 相关技术要求、加工设备、工装及有关条件 参数,操作时必须严格按照图纸、工艺要求 操作,要严格遵守工艺规程和工艺纪律,确 认自己的操作过程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发现 问题应及时提出,经技术人员处理后再进行 操作,不容许抛开图纸凭经验进行操作,对 自己的操作过程进行质量确认。
几位品管大师对质量的阐述
“质量的定义应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好”
——克劳士比 “好、优秀、美丽、独特”等术语都主观和
含糊的。
——克劳士比 “质量是一种以经济的手段,制造出市场上
最有用的产品。”
——戴明 “质量无须惊人之举”
——戴明 “产品和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能力的特 征和特征的总和”
——朱兰
第三,寻求产品部件间质量的 协调与平衡
这是针对同一产品不同部件的“合理质 量”要求而言的。
通常情况下,如果一种产品的关键功能 部件因达到自然寿命而发生报废,往往 使整件产品退出使用,而其他部件被分 解并继续使用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关 键功能部件的质量保证期就决定了整件 产品的使用期。
那么,其他部件能够超过该期限继续使 用的功能部分,完全可视为一种过剩质 量。“合理质量”要求的最佳状态是: 同一产品的各种不同部件达到相同或者 相近的质量水平,使用寿命尽可能地趋 于一致,从而减少不必要质量所耗费的 成本。
这一级别的公司将质量的好坏完全交给 了质量控制部门,管理水平很低。
第二级:保证
保证是指早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就已开始 注意保证产品的质量,质量目标由生产 部门来实现。
在生产过程中就开始关注工艺和流程, 质量管理的着重点放在制造领域。
第三级:预防
实际上,产品设计与生产工艺是相互影响 的。这一级别的企业在产品设计时,就已经 考虑到设计对生产的影响,出现了面向客户 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