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恐龙化石的图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恐龙化石的图片
由奇闻吧(AA)距今约6850万年到6550万年的白垩纪最末期,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非鸟类恐龙种类之一。
化石分布于北美洲的美国与加拿大以及墨西哥,分布范围较其他暴龙科更加广泛,是最晚灭绝的恐龙之一,也是陆地史上已知的最强的食肉动物。
霸王龙(暴龙)
起源发现
19____年,美国一位恐龙化石采集家巴纳姆·布朗在美国蒙大拿州的黑尔溪发现了一具巨型的肉食性动物骨骼,当时他是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的工作人员。
之后的两个夏天,他相继从坚硬的砂岩中挖掘骨架。
由于骨头相当沉重,于是他制造了一种用马匹拖拉的专用雪橇,这才把骨头运到附近的公路。
他所发现的是第一具霸王龙的骨骸。
霸王龙(暴龙)
19____年,巴纳姆·布朗率领的考察队在加拿大艾伯塔省境内的红鹿河峡谷开始了大规模的采集。
布朗在那里找到了保护得极为完好的戟龙、盔龙和尖角龙等骨架化石和一些恐龙皮肤化石。
霸王龙(暴龙)
在纽约博物馆中,布朗的老板奥斯本迫不及待的把他命名为霸王龙的动物公诸于世,在安装骨架的同时,布朗和奥斯本以模型重塑霸王龙生前的风采,但是他们无法把重达两吨的骨头组合成他们心目中的形象--“灵巧如鸟的巨兽”,他们只好将他组合成直立而迟钝的模样。
霸王龙(暴龙)
____年12月25日,英国和澳大利亚研究人员说在澳大利亚发现了一块霸王龙耻骨化石,这是有证据显示霸王龙也曾经生活在南半球大陆上。
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这块化石非常特别,确信于霸王龙。
它长约30厘米,出土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恐龙湾,形状类似一根两端膨胀的杆,其中一端扁平,另一端呈靴状。
霸王龙(暴龙)
这块化石所属的物种已被暂时命名为NMV P186069。
研究人员推测,其主人体形介于2·7米至3·05米之间,重约59公斤,而普通霸王龙体长可超过11米,重量可达6吨。
尽管个头差别很大,但两者均头部巨大,前肢退化,后肢发达。
霸王龙(暴龙)
生活环境
在霸王龙发现地的附近,仍然有霸王龙时代的针叶植物和它的亲缘植物,当时的景物和佛罗里达州或乔治亚州南部相类似,这个区域有些小树,高约15_25米,树干直径不到0·3米。
在霸王龙生活的时代,现代的各科植物都已经出现了。
且恐龙种类相比侏罗纪减少,所以霸王龙生活的环境并没有想象的奇特。
霸王龙(暴龙)
在白垩纪初期出现的开花植物,在霸王龙生活的时期主宰着世界的生态系统,90%的叶片化石都是在北达科塔州发现的,在收集的3万多个叶片化石中,有90%的化石是属于阔叶植物。
霸王龙(暴龙)
霸王龙(暴龙)
霸王龙(暴龙)
霸王龙(暴龙)
霸王龙(暴龙)
2.上龙
上龙是一种已灭绝海生爬行动物,属于上龙科,生存于侏罗纪晚期。
上龙是一种大型掠食性动物,以鱼类、鱿鱼、以及其他海生爬行动物为食。
上
龙在正式命名前被称为“妖怪”,在大约2亿-1.45亿年前的侏罗纪,它们是海洋中的高级掠食者。
上龙是上龙科中最先发现的,这主要是理查·欧文的贡献,他在1841年对这种动物进行了研究并予以命名为上龙。
上龙
较有名的上龙亚目爬行动物有滑齿龙、克柔龙,现时已知最大的上龙亚目生物为北极圈附近斯瓦尔巴德岛发现的斯瓦尔巴德上龙,根据其化石残骸推测有十多米。
上龙的化石曾发现于英格兰、墨西哥、南美、澳大利亚、接近挪威的北极地区。
外形特征
上龙
如果拿上龙的颅骨与鳄鱼的对比,就会很清楚了解:上龙的头颅巨大,颈部短小,长有弯刀般锋利的尖齿,且咬啮起来更厉害,其肌肉的横断面积的比鳄鱼大几倍,因此,上龙的肌肉更粗更强,颚部庞大又有力。
一对鳍状肢和形如长鞭的尾巴帮助它在大海中乘风破浪。
上龙捕食猎物时更是迅猛绝伦。
发现化石
北京时间____年10月28日,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在英国多塞特郡
海滩发现了一块巨型“海怪”化石。
化石表明该海怪长度竟达19英尺(约6米)。
上龙化石
科学家将该海怪命名为“上龙”,它重约2吨,1.5亿年前在全球的海洋中横行无忌。
上龙与蛇颈龙相似。
蛇颈龙是巨大的水生爬行动物,生活于恐龙在地球上称王称霸的年代。
上龙颈部较短,头部很大,与鳄鱼相仿,颚骨有力,有一组剃刀一样锋利的牙齿。
该巨型“海怪”的颅骨化石90%保存完好,长约7.5英尺(2.3米)。
通过测量颅骨的长度,科学家估计海怪从头至尾的总长度在10米至。
上龙
16米之间。
这意味着它可以与挪威科学家____年发现于邻近北极的斯瓦尔巴群岛的身长9英尺的“巨怪”上龙化石和____年发现于墨西哥的相同长度的“阿兰波利怪兽”化石相提并论。
这个上龙的其他部分可能还埋藏在岩石里,但也可能需要数十年的发掘。
多塞特郡议会正与专家讨论如何更好地研究和分解该化石。
上龙
据悉,该化石是由英国当地收集爱好者凯文·希恩在多塞特郡韦默思湾发现的,他多年来一直在海滩上寻找化石和碎片。
(____年10月),化石已被
多塞特郡议会用“乐透遗产基金”(文化遗产彩票基金)收购。
英国科学家发现1.55亿年前“大嘴”上龙化石
上龙
英国科学家在研究一块该国出土的上龙化石,它的头骨尺寸或许可以给你一点启发。
在英国多塞特郡博物馆展出的一个巨型上龙头骨化石,长度达到0.4米。
上龙是一类拥有粗短的脖子和鳄鱼般尺寸惊人大嘴的海洋巨兽,它是一种凶猛的海中霸主,长着满口锋利的牙齿,它生活在1.55亿年前。
侏罗纪海岸是一片长约152公里的富含化石地带,是世界自然遗产地。
上龙
____年至____年间,业余化石收集者凯文·席罕在这里陆续收集了一些上龙头骨的碎片并进行了拼接。
这一化石碎片在一次滑坡中暴露出来,随后被席罕发现,其中最大的一块化石碎块重达8公斤。
这一完整骨骼化石的另外3块碎片后来由另外两名化石收集者找到,最终使这条上龙骨骼化石的完整度达到95%以上。
多塞特郡博物馆出资买下了这个头骨,并邀请南安普敦大学的古生物学家进行研究。
他们很快发现,这块上龙头骨很可能是迄今发现的最大一块完整头骨化石。
不过,来自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苏斯·汉叶在电子邮件中谨慎地提醒,认定这一头骨是否最大可能需要更加审慎。
他说:“一些上龙是庞然大物,而把每一次发现的头
骨都认为是最大的,这是一种很可悲的趋势。
”不过他话锋一转,“看起来现在还没有什么其他的报道能反驳这一点,因此有关这个大头骨的话题还是很不错的媒体报道素材,只不过从科学角度看,可能是并不保险的。
”上龙
为了增加捕获猎物的实力,上龙不断进化,强化自己。
它们发展出超大的眼睛,恐怖的利齿,甚至长颈鹿般的长脖子。
多塞特郡博物馆展示的上龙化石头部计算机复原效果图,让参观者看到这种巨兽生前的面目。
来自多所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对这一化石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如寻找该头骨化石周边附着的淤泥中可能存在的浮游生物微化石。
3.棘龙
棘龙(拉丁文学名:Spinosaurus,意思为「有棘的蜥蜴」),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食肉恐龙与兽脚亚目恐龙,体长18_22米,帆高2米,臀高约5米,目前最大个体IPHC1912-_和MSNM V 4047体重保守估计18吨,最大估计22吨,主要生存于白垩纪中期的非洲,约为144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
分布区域包括北非、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突尼斯,可能还有西撒哈拉、尼日尔和肯尼亚。
目前棘龙属有两个种,其中最著名的种是发现于埃及的埃及棘龙(S. aegyptiacus),而第二个种摩洛哥棘龙(S. marocannus)发现于摩洛哥。
摩洛哥棘龙非常小巧,而埃及棘龙却非常庞大。
棘龙是由德国古生物学家恩斯特·斯特莫(Ernst Stromer)发现于埃及并在19____年加以叙述,最初的标本在二战期间在德国被摧毁,所以它的化石非常珍贵。
棘龙
____年9月12日,据BBC,一副的棘龙化石在位于摩洛哥境内的撒哈拉沙漠上被挖掘出土。
新化石证明了棘龙的喜水性相当之高,是半水生的食肉恐龙。
棘龙vs霸王龙谁更厉害
外貌特征
棘龙的背部有明显的长棘,是由脊椎骨的神经棘延长而成,高度可达2米,长棘之间推断生前有皮肤连结,形成一个巨大帆状物(然而有极少数科学家却认为这些长棘是由肌肉覆盖着,形成隆肉或是背脊,类似美洲野牛的脊背)。
对于这帆状物的功能,功能很可能包含调节体温、储存脂肪能量、散发热量、吸引异性、威胁对手、吸引猎物等。
棘龙
棘龙的头颅骨长两米,外形类似上龙类,棘龙被认为是半水生掠食者。
一项针对棘龙科牙齿的氧同位素组成研究根据最近的研究,棘龙是已知的最
大的兽脚亚目恐龙。
棘龙
棘龙因为其独特的帆状物、最大的食肉恐龙的地位而著名。
对于棘龙的了解,大部分来自于二战期间被摧毁的较完整化石以及如今发现的一些牙齿、头骨、背帆、胳膊、爪子、脚指头。
到如今为止,有一些头骨、颈椎、背帆、爪子、脚指头的化石保存在博物馆和科研机构里,尾巴和躯干的化石在二战期间已被摧毁,在____至____年在摩洛哥第一次发现了棘龙的后肢和骨盆残片。
在____年所发现的上颌骨,显示棘龙拥有约1.75米长的头骨。
棘龙的口鼻部狭窄,布满笔直的圆椎状牙齿,牙齿缺乏锯齿边缘,类似其他的棘龙科恐龙。
齿冠长度最长可达12.5厘米(19____年零碎无编号个体,疑似IPHG-1912-_),一般牙齿长度8-20厘米之间。
棘龙
棘龙的帆状物是由非常高大的神经棘所构成,这些神经棘从背部脊椎骨延伸出来。
这些神经棘的长度约是脊椎骨的7到11倍长。
这些神经棘的前后长度较为一致,而盘龙目的基龙与异齿龙的神经棘长度有大规模差异,形成一个半月形帆状物。
跟棘龙生存于相同时代、地区的禽龙类豪勇龙,背部也有高大帆状物,而神经棘的末端较厚。
棘龙
分类
棘龙属目前有两个已命名种,分别为埃及棘龙(Spinosaurus aegyptiacus)、摩洛哥棘龙(S. marocannus)。
棘龙
棘龙的第一个化石是在19____年发现于埃及西部的拜哈里耶绿洲,并由德国古生物学家恩斯特·斯特莫(ErnstStromer)在19____年命名为模式种埃及棘龙。
之后在拜哈里耶绿洲也发现了其他的化石碎片,包含脊椎与后肢,恩斯特·斯特莫在19____年将这些化石标名为”SpinosaurusB”。
棘龙
____年一副新的幼年棘龙化石在位于摩洛哥境内的撒哈拉沙漠被挖掘出土。
棘龙
棘龙
棘龙
4.梁龙
梁龙(学名:Diplous),是梁龙科下的一属恐龙,它的骨骼化石首先由塞缪尔·温德尔·威利斯顿(Samuel ile采石场。
但迷惑龙的头颅骨是在1975年首次被发现,足足比命名迟了一个世纪。
莫里逊组发现的迷惑龙化石,
来自于第2到第6地层带。
雷龙
迷惑龙可能是所有恐龙中最受宠的一群,曾经广为人知的名字是雷龙(Brontosaurus),今天它失掉这个熟悉的名字,主要因为古生物学家在命名上如此的严谨与吹毛求疵。
迷惑龙(Apatosaurus)的得名是因发现一个非常大的恐龙胫骨[如左图],令研究者十分迷惑,而于1877年命名为Apatosaurus,原意就是「迷惑」的意思。
之后,1883年另一群研究者发现几个零碎的恐龙骨骼化石,推测这个恐龙体型巨大,行进时可能如雷声隆隆,故取名雷龙(Brontosaurus)。
然而根据后续发现的其它化石说明迷惑龙与雷龙是同一种生物。
依据古生物学的命名优先权,迷惑龙命名在先,故取消雷龙的命名以「迷惑龙」称之。
雷龙
迷惑龙喜欢群体活动,当一大群阿普吐龙从远处走来时,一定是尘土蔽日响声如雷--这就是它以前的名称(雷龙)的由来。
迷惑龙一定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吃东西,而且还很狼吞虎咽。
食物从长长的食营一直滑落到胃里,在那儿,这些食物会被它不时吞下的鹅卵石磨碎。
雷龙
与梁龙、重龙同是梁龙科的成员,但迷惑龙与它们的关系较远,所以与春雷龙、原雷龙共同分类在迷惑龙亚科之下。
到21世纪迷惑龙属有了四个有
效种,埃阿斯迷惑龙(A. aja_)、秀丽迷惑龙(A. e_celsus)、路氏迷惑龙(A. louisae)及小迷惑龙(A. parvus)。
但是在雷龙被并入迷惑龙属后,质疑的声音就一直存在。
____年,由于雷龙重新成为梁龙科梁龙亚科下的独立属,雷龙属下包括有三个种:秀丽雷龙、小雷龙(B. parvus)及胸饰雷龙(B.yahnahpin),迷惑龙属下包括二个种:埃阿斯迷惑龙(A. aja_)和路氏迷惑龙(A. louisae)。
6.翼龙
翼龙又名翼手龙(Pterosauria),是一种已经灭绝的爬行类动物,共有近100多个品种。
[1] 尽管与恐龙生存的时代相同,但翼龙并不是恐龙希腊文意思为“有翼蜥蜴”,是飞行爬行动物演化支。
生存于晚三迭纪到白垩纪末,约2亿28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
翼龙类是第一种飞行的脊椎动物,翼龙的翼是从位于身体侧面到四节翼指骨之间的皮肤膜衍生出来的。
较早的物种有长而布满牙齿的颚部,以及长尾巴;较晚的物种有大幅缩短的尾巴,而且缺乏牙齿。
翼龙类的体型有非常大的差距,从小如鸟类的森林翼龙,到地球上曾出现的最大型飞行生物,例如风神翼龙与哈特兹哥翼龙,翼展超过12米,牙齿有10厘米长,有巨大的尖嘴。
翼龙
翼手龙比其它的翼龙身形要大,它们几乎没有牙齿,其它的翼龙有牙齿。
典型的翼手龙的尾巴要比其它翼龙短,其头上长有头冠。
一些翼龙的大小
与一般鸟禽无异,还有些却可以长得像小型飞机场一样大,最大的翼龙,其翼长为三十九英尺(12 m)。
翼龙
支撑翼龙飞行的翼膜结构,完全不同于其后能够飞行的脊椎动物鸟类和蝙蝠类翅膀结构。
翼龙类由皮膜形成翼面,皮肤、肌肉、与其它软组织构成的膜,膜从胸部延展到极长的第四手指上。
以其他指骨支撑著膜。
翼龙的膜只附著在细长的一个指状物(第4指)上,向后沿体侧延伸到膝盖;在颈部「臂」之间有附加的皮膜。
前面3个指骨为爪状的细长钩。
其膜看来已完全适应飞翔和滑翔,但不如蝙蝠的膜或鸟类的翼灵活,而且较为脆弱。
身体结实,后腿长而细,其构造表明不适应垂直移动或停歇,休息时靠后肢悬挂。
颈部似乎在飞行时持竖式,与头部连成直角并向前。
头骨轻而强壮,大多数骨头融合在一起;有细长的嘴;眼睛大,像许多鸟类那样,眼球被一系列位于其四壁的骨板(巩膜环)所加固。
翼龙
使用计算机分层造影扫描技术,依据化石建立翼龙大脑的三维图像。
图像显示,翼龙的小脑叶片相当发达,其质量占脑质量的7.5%,是目前已知的脊椎动物中比例最高的。
与之相比,擅长飞行的鸟类的小脑叶片也只占其脑质量的1%到2%。
最大的翼龙是风神翼龙(羽蛇神翼龙)。
展开双翼有11_15米长,相当于一
架飞机大小。
最小的树栖翼龙化石--隐居森林翼龙,翼展开仅25厘米,近似于一只燕子身型大小。
翼龙是一类非常特殊的爬行动物,具有独特的骨骼构造特征。
翼龙的前肢高度退化,第4指加长变粗成为飞行翼指,它由四节翼指骨组成,前端没有爪,与前肢共同构成飞行翼的坚固前缘,支撑并连结着身体侧面和后肢的膜,形成能够飞行的具有类似鸟类翅膀的翼膜。
翼龙的腕部发育一个特有的向肩部前伸的翅骨,对翼膜起支撑作用。
第一至三指生长在翼膜外侧,变成钩状的小爪,第五指退化消失。
翼龙
尽管与恐龙生存的时代相同,但翼龙并不是恐龙;它们形成于进化树上的一个独特分支。
翼龙是飞向蓝天的爬行动物,有时也被误认为是“会飞的恐龙”。
翼龙起源于约2.15亿年前的晚三叠世,灭绝于6 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
当恐龙称霸着陆地时,翼龙却控制着天空。
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经发现命名了超过120种的翼龙化石。
翼龙
翼龙的个体大小和形态差异非常大,大者如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发现的翼手龙化石,它的两翼展开约16米,宽度比F-16战斗机还长
约1.5米,小者形如麻雀。
翼龙有两大类,早期的喙嘴龙类比较原始,主要生活在侏罗纪,有一条很长的尾巴;晚期的翼手龙类主要生活在白垩纪,尾巴很短,甚至消失。
中国晚中生代地层中发现了一件比较完整的蛙嘴龙科化石“宁城热河翼龙”,化石骨骼保存较完整,清楚地保存翼膜和遍布全身的毛状皮肤衍生物以及脚蹼。
这件化石的发现,使古生物学家对翼龙的“毛”的结构、分布以及翼膜的形态特征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并提出翼龙的“毛”与带毛恐龙的原始羽毛,可能为同源关系。
发现过程
世界上第一枚翼龙胚胎化石,在中国辽西热河生物群被古生物学家汪筱林、周忠和博士发现。
相关研究论文刊登在世界最著名的学术刊物---英国的《自然》杂志上。
由于这样一块无比珍贵化石的发现,获得强有力的证据,证明翼龙这类与恐龙同时出现又同时绝灭,比鸟类早约7000万年飞向蓝天的中生代空中霸主不是胎生,而是像其他爬行动物和鸟类一样卵生。
翼龙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员汪筱林一项重大发现是一个尚未出壳的翼龙的化石,发育中的翼龙胚胎,骨骼了了,清晰可辨。
化石产自辽西锦州义县一个湖泊沉积的地层中,距今约1.21亿年。
这一地点
曾经发现大量保存精美的狼鳍鱼、满洲鳄以及一些翼龙和鸟类化石。
翼龙
胚胎化石传达了最明确的信号:翼龙,与鸟类和其他爬行动物一样是卵生而非胎生。
汪筱林介绍,翼龙是恐龙的近亲,二者生活在同一时代,是第一个飞向蓝天的爬行动物,人们经常将翼龙误认为是“会飞的恐龙”。
翼龙起源于约2.2亿年前的晚三叠世,绝灭于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
当恐龙占据着陆地时,翼龙却一直控制着天空。
1784年意大利的古生物学家科利尼在德国发现第一件翼龙化石时,不能确定它属于哪一类动物,有人认为它生活在海洋中,也有人认为它是鸟和蝙蝠的过渡类型。
翼龙
18____年,法国著名的比较解剖学家居维叶鉴定它为翼龙,归于爬行动物。
翼龙化石的发现比恐龙早了半个多世纪,自从翼龙化石被发现,人们对这类非常奇特的最早飞向天空的动物就充满了好奇,一直在探求。
7.鲨齿龙
鲨齿龙(学名Carcharodontosaurus)又名望齿龙,名字含义是“像噬人鲨的蜥蜴”,属于兽脚亚目鲨齿龙科,生活于10000万到9300万年前的白垩纪
中期到白垩纪晚期,生存时代为白垩纪的阿尔布阶到土仑阶。
鲨齿龙是种巨大的肉食性恐龙,也是目前发现最大的兽脚亚目和食肉恐龙之一,成年的估计可达12.5米,最大甚至达到14.6米长,体重6吨到12吨。
体型超过了奥沙拉龙、魁纣龙和及西雅茨龙。
主要特征包括:极其锋利并类似鲨鱼的牙齿、长牙齿、大而酷似骷髅眼睛的眶前孔、较为短小的前肢、巨大而长的头颅骨、比例上较窄的吻部、瘦的躯干、比例上略微短的后肢。
鲨齿龙
撒哈拉鲨齿龙(Carcharodontosaurus),是体型最大的食肉恐龙之一。
生存于白垩纪中期到白垩纪晚期,阿尔布阶(Albian)到土仑阶(1亿-9300万年前)。
鲨齿龙是一种生存于埃及,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的巨型食肉恐龙。
鲨齿龙身长11.5至14米,重6吨至12吨,高约5米。
特点是牙齿非常类似鲨鱼牙齿,而且是所有食肉龙里最锋利的,有很明显的纹路,像噬人鲨的牙齿,极其适合放血。
它的头比霸王龙稍长稍小,但脑容量比霸王龙略小。
鲨齿龙
身长最长14.6米,体重范围6000-1____kg,臀高最高4.12米,头长;1.5-1.8米。
辨认要决:牙齿非常类似大白鲨,牙齿极其锋利但单薄,眶前孔很像骷髅的眼睛,前肢比较短,吻部按比例较窄,头骨宽度比例上较细,眶前孔很大,身体瘦,头很大很长,嘴巴相当长,牙齿很长。
鲨齿龙
鲨齿龙的头骨很长很大,是最大型的食肉龙头颅骨之一,但体积不如霸王龙.头骨的高度和长度都非常大,但头骨的宽度从比例上来看相对窄一些,特别是吻部按比例较窄细。
尽管长度略超过霸王龙,但头骨高度和宽度都不如霸王龙。
此外,鲨齿龙的眶前孔的样子和形状,也被科学家们戏谑地形容”简直如同骷髅的眼睛一样“。
尽管鲨齿龙的眶前孔很大,但总体呈三角形状,也加强了头颅骨总体的坚固度。
鲨齿龙的吻部虽然较窄,但口腔体积相当大,而且嘴巴张合度极其大,嘴巴的长度也很长,这种狭长而大的嘴巴,特别是配上一口异常锋利和长的牙齿,非常适合于快速地撕咬和切肉。
前颌骨最宽22厘米,颌骨最宽处38厘米,吻部宽度按照比例和绝对值都要比最大的南方巨兽龙(头骨182厘米,前颌骨20厘米,颌骨最宽36厘米)宽。
鲨齿龙这个名字发表于19____年,但直到____年较完整化石的发现才使科学家详细地了解到这种恐龙的真面目。
它的拉丁文意思是“像噬人鲨般的大蜥蜴”。
鲨齿龙
撒哈拉鲨齿龙,也是至今发现的最大型的食肉恐龙之一,体型仅次于棘龙、南方巨兽龙。
他的长度大约是最初发现的时候赛诺给了13米,但是这个长度大部分学者明显觉得太低,____年的论文根据头骨中线估算出长度13.58米,这个被认为更加得接近这个动物的真实长度。
它的体长和身高以及体重小于马普龙、棘龙、蛮龙和霸王龙,鲨齿龙巨大的头骨带着一打又薄又利的牙齿,有些像大白鲨的牙齿。
难怪它被称为“像噬人鲨的蜥蜴”。
鲨齿龙
鲨齿龙的颅骨比雷克斯暴龙的要轻要小,但它的撕咬速度更快,嘴巴张合度更大,牙齿更加锋利,更适宜切割猎物。
化石发现
19____年,古生物学家发现了鲨齿龙的牙齿和一些残骸。
1944年4月24日,英国皇家空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野蛮的炸掉了这具令它们莫名其妙的鲨齿龙头骨化石,战后,为了修复在被损坏的鲨齿龙头骨,美国古生物学家Paul Sereno和他的考察队深入非洲。
非洲的沙漠环境严酷,在____年,终于在撒哈拉大沙漠找到了另外一个鲨齿龙大部分头骨化石和新品种三角洲奔龙的化石。
鲨齿龙
大众文化
鲨齿龙并不被一般大众所熟知。
但鲨齿龙已在探索频道的电视节目《恐龙星球》(Dinosaur Planet)中出现过,但该节目错误地叙述鲨齿龙生存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