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旦 “ 海归农民”只为种好“一棵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9
2022.22Top10 Farmers
十佳农民
在江西省高安市石脑镇左家村的高标准农田里,有一位壮实的“庄稼汉”,脸上架一副黑框大眼镜,手上正攥着一把绿油油的禾苗仔细查看,任谁也不会把他和“90后海归”联系起来。

他就是丁旦,高安市荷悦优质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返乡创业ⅠⅠ做好“江西大米”
2017年,丁旦怀着对家乡农业的满腔热忱,从英国利物浦大学留学回来后,念念不忘的“农业梦”让他毅然辞去上海工作,投身高安的乡村振兴事业,致力于优质水稻的生产、加工、销售。

被丁旦“鼓动”一起回乡的,还有他的一帮愿意扎根农村的大学同学、同乡,他们共同创办荷悦优质稻专业合作社,组建农机团队,定下了“要让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翅膀”的目标。

他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从小受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

2007年,丁旦母亲在看到当时的农民粮食难卖、卖不上价钱的情况后,和丈夫决定创办粮油公司,进入粮食加工行业,将家乡优质大米卖向全国各地,让农户卖粮不再那么艰难,售
价不再那么低廉。

读书期间,丁旦将学习侧重点放在了管理学、市场营销学方面,只为回国更好地做好
“江西大米”。

2012年4月,高安市荷悦专业合作社成立时只有52名社员,丁旦通过采用“合作社+种田大户+农户”“合作社+基地”的模式,不断探索由传统农业朝智慧农业发展的
乡村振兴实践新路子。

2021年,荷悦专业合作社推广种植优质稻泰优系列、野香优系列超过10万亩,大田托管服务面积7000余亩,回收托管稻谷5万余吨,烘干3万余吨,冷藏种子10吨,保鲜大米4000吨,直接降低农户购买种子成本180余万元,帮助农户每亩增收300余元,解决田间临时性就业岗位600余人,
丁旦
“海归农民”只为种好“一棵稻”
ⅠⅠ丁旦(右一)在查看秧苗的生长情况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402022.22
Top10 Farmers 十佳农民
惠及农户6000余户,全年销售荷悦牌大米2.6万吨。

“田管家”管出优质大米
回到家乡后,丁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当一名地地道道的“庄稼汉”,打造属于企业的种植基地。

学习和实践经历告诉他,品质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公司旗下种植基地的种植面积仅2000亩的现状,丁旦主动请缨,承担起石脑镇、汪家圩乡、瑞州街道、筠阳街道等周边乡镇的土地流转工作。

与农民打交道,丁旦完全是个门外汉,但他并没有想过放弃,每到一家农户,他都会亲切地叫一声“大伯”“大妈”,与大家唠起家常,做起思想工作。

在汪家圩乡一带,很多人对企业不了解,担心他们是在骗取国家项目资金。

在了解了问题的缘由后,丁旦立即着手,连夜赶出了田地规划,装订成册,送到了村民手中,并邀请他们派代表来公司考察参观。

他的诚意打动了很多村民,大家都纷纷签订流转协议,不到四个月,流转面积达到9000亩。

土地流转以后,他积极探索,推出“田管家”三级管理模式,即合作社分区域委派“总管家”,“总管家”再在区域内根据情况选拔村、组“小管家”。

丁旦说:“我们聘请的这些田管家,不但有保底薪资,年终还有分红,以此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用心耕耘,种出好稻谷,从源头保障大米的品质。


推进水稻种植机械化智能化
随着农田面积的不断扩大,农业现代化的推广与运用迫在眉睫。

丁旦果断决定采用机械化种植,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保证了农产品品质。

2019年至今,丁旦先后在基地内建起玻璃大棚1000平方米、联栋温室大棚2300平方米,引进一条全自动播种流水线,运用先进的育秧栽培模式,进行统一催芽、播种、育秧;吸引13个“90”后成员组建农机团队,先后购入12台旋耕机、8台插秧机、10台收割机、3台无人植保机,引领基地水稻从种植到收割逐步走向机械化。

机械化操作,没有直接的经验可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在大棚育秧这块,丁旦就曾吃了不少苦头。

在2019年第一次进行早稻机插秧育秧,由于当时对催芽温度的把控不精准,秧苗出芽时间比预期提早半天。

“那天晚上,我带着30多个伙伴,加班到凌晨三点,终于干完了。

所幸,一切都是值得的!”丁旦笑着说道。

走过弯路自己就能积累更多的经验,这些对做好农业都是十分宝贵的。

2021年,在高安市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丁旦的基地成为首个“高安水稻数字农业示范基地”。

基地采用“智慧农业”系统,今年的早稻就可以应用。

他说:“智慧农业系统的运用,能对基地的基础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用来指导我们种植,让我们更好地把控品质;做好溯源追踪,让消费者实实在在地了解大米的生产全过程,让消费者更放心。


丁旦坦言,虽然智慧农业的应用对基地种植具有指导和溯源作用,使产品品质得到提升,但“智慧农业投入高、周期长且回报慢,基地暂时不具备大规模复制性”。

他认为:现在应该在自有基地的基础上把水稻继续做精,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多大的种植规模。

他说:“我们未来的
侧重点会放在订单农业上,做好种植户的服务员。

个人及团队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需要整合产业链中主体的力量,共同发力和成长。


向土地寻求“最大化”的Ⅰ
农业效益
在种植基地里,除了传统种植优质稻外,丁旦还敢于创新。

近几年,丁旦和团队各部门的小伙伴先后建立富硒和有机稻基地、稻蔬轮作基地,引入智慧农业系统,以新型职业农民的眼光钻研起新型的种植模式,向土地寻求“最大化”的农业效益。

摆脱传统农业经营模式,让一亩土地实现高产出、高收益。

近两年来,丁旦在石脑一带的基地内培育富硒有机稻基地,通过他与研发机构的共同潜心研究,该基地的富硒含量每公斤超过300微克;发展稻蔬轮作基地,将水稻与豆角、大头菜等轮季耕作,不仅提升了土地的亩产值,丰富了产品线,更重要的是改善土壤的有机物质,提高了水稻的品质。

“当了两年多的农民,我切身感受到农民对土地的情感,也更想让父老乡亲们从田地里得到更大化的收益。

”习惯了这种风吹日晒的农民生活,让他更加体会农民的艰辛,也从内心深处想造福更多的乡亲们。

“十余年的坚持,只为一碗好米!”丁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自己做好江西大米的初心。

“我希望消费者买到的不仅是大米本身,还有不一样的内涵和情怀!”丁旦介绍,他将在基地建立溯源体系,让种植的农户为自己代言,通过扫二维码,让客户随时看到水稻种植过程,更加放心地享用大米。

(本刊综合整理)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