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发市场板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批发市场板块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商界》 2015年第12期
创新案例—百荣世贸商城
实体批发市场的模式创新
文/余本超(百荣世贸商城市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实体批发业态的黄金期已经过了,现在到了一个非转型不可的阶段。
到底怎么转?我结合
百荣商城的个案跟大家做个分享。
第一是结构优化。
从2009年开始,我们就已经意识到了市场的变化比较大,开始自主转型—主要做了三个层面的工作,三个结构的调整和环境优化跟体验式的环境的改造。
结构调整主
要是体现在了三个结构,一个是商户结构,一个是商品结构,第三个是商铺结构的调整。
商户结构调整主要做法是提高待遇级别,早期你交钱我就让你入住,后来发现没有代理,
没有商品的店铺特别多,这对市场来说特别危险。
所以公司每年补贴很多钱组织商家到南方去
参加各种展会,跟行业协会合作,跟产地对接,把商品的品牌代理权拿到手里。
所以目前百荣
的商户基本上都是全国总代理、华北总代理、河北天津的总代理,泛北京总代理等等,其他的
基本上消灭掉了。
另外是商品结构调整,确定了服装、针织、小商品这三大品类互相支撑和带动。
其中裤子、羊毛衫、电子产品这些我们认为要被淘汰掉的产品,赶快的压缩和剔除;而母婴、儿童玩具等
相关的会做大,要做到华北地区基本上都要到百荣这边采购,无论是零售还是批发。
商铺结构的调整,主要是根据业态调整商铺的大小,客流的动向调整商铺的结构。
比如说
同样是女装,定位是快时尚,那面店铺面积就小,但时尚,这样的话做得很年轻。
走品牌化,
精品化的,可能做得店铺比较大,而且装修比较豪华。
可以说跟购物中心和商场没有什么大区别。
动线也是一样。
同时这几年我们也加大了整个环境的提升和体验业态的引入,比较说我们增加了品牌的美
食广场,各种金融机构、儿童类的业态和娱乐业态,我们也在慢慢的引入。
第二是业态转型。
主要是讲一个批发和零售之间的比例的关系的问题。
百荣建设初期定位
是批发,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批发的比例高达60-70%,但是随着电商的崛起以及同行竞争的加剧,现在的批发客户的选择性多了,信息也透明,物流也发达,都倒逼着我们去调整批发业态。
因
为价廉物美有批发基因,所以老百姓特别认可,我们零售业务的比重就越来越高。
另外是政策压力。
大家知道批发业态的外迁,包括了首都功能定位这一块,也逼着我们必
须转型升级。
目前为止,我们的批发业态实际上已经是只占了不足30%,零售业态占到了70%和75%左右。
所以我们基本上算是转型成功了。
第三点是怎么样用互联网的思维或者是信息化的手段来提升管理水平。
百荣商城这几年主
要是做了几大系统,一个是时尚发布系统,一个是智能导航导购系统,另外是Wifi定位分析系
统,还有就是CR M客户管理系统。
主要是一年几十场品牌发布会和订货会,平常还有儿童剧的演出等等。
最后一点想谈谈电商这块。
无论是零售行业还是批发业态都遇到同一个问题,尤其是批发
业态,很难让公司下决心投入几个亿做这件事。
但如果上不了战略高度的话,这件事肯定是没
有办法做。
另外是投入大,产出小,单个企业都去做这个平台不太现实。
还有销地市场和产地市场本
质上讲差别比较大。
如果销地市场的电商做不好,实际上是在帮产地市场的信息打通了,所以
这一块做的也是比较难的。
第四个是商家的趋利性,他不会等,他会很快的希望获益。
这些都
是值得我们实体商业好好琢磨的问题。
观察者说批发市场新路径
主持嘉宾:于淑华中商商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对话嘉宾:金陆成中国市场学会批发市场发展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游五洋阿里研究院资深专家
于淑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规模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将近五千个,经营数以万计
的商品,和我们的87%左右的中小生产制造业紧密相关,和我们95%以上的中小零售、中小餐饮业密切相关,近几年比较火的电子商务也有90%以上的商品来源于此。
但在信息爆炸的大时代,问题也不少。
所以我们今天讲商品交易市场的创新发展很有必要。
金陆成:现在的市场都盲目求大,这是应该值得业界各方注意的。
像大家都知道的上海复
星集团在胶东半岛建立一个260万平方米的大型天猫城。
260万平方,你装什么?谁来经营?
你的消费群体在哪?没有消费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商户就赚不到钱,说白了,你留不住啊。
所以,建市场首先要定好位。
市场市场,为什么把“市”放在前面,“场”放在后面,那
是因为先有“市”后有“场”,造场容易,建市难。
第二个是互联网+市场的问题。
目前市场拥抱互联网有三个模式,一个是跟互联网巨头合作,第二个是自建,你自建的时候要考虑好有充
分的软件开发团队和后期维护团队。
第三个是借助第三方的服务平台。
各有各的问题。
游五洋:我们过去习惯于把制造业,流通业和销售分开来看,而用互联网的视角来看,消费、流通、生产制造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批发市场的话,实际上是一个
分销的角色。
而这个角色曾经最主要的信息汇聚和价格发现功能,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被取代,
或者说用互联网的方式效率会更高。
在目前的这种大趋势下,批发市场大概称之为两类,一类是周边有制造业产业集群支撑的
批发市场,我们叫做激励型的批发市场,像杭州的四季青,湖州的童装,还有中山的牛仔裤等等,这一类制造业支持着他们现在在自我演化。
有零售基因可以做零售,没有零售基因做网络,活得很好,租金也没有下来。
现在就是纯集散地型的批发市场,没有制造业做支撑,主要是个价格发现和信息汇聚的功能,更多的会被替代,怎么样转型,是个大问题。
所以说现在我们分为两个,转型是不一样的。
整个制造业的转型方向不是向大批量、同质化、追求低成本,而是小批量,多品种、快速
反应去转变。
零售业有个两难问题—库存和断货的矛盾,如果不断货的话就要备更多的库存,
如果备很多的库存的话就保证不断货的话,就要备很多。
这个必须要靠供应链的创新发展来解决。
于淑华:连锁经营的企业,为什么有配送中心,就是把社会的商品纳入那个几百家店销售
的体系,把社会的批发利润纳入到企业内部分销而已。
所以我们长期以来认为批发最好是别要,产销直接见面最合适。
但是越是小需求,小众的,再小生产的话,我们的大国经济就不好做了,所以我这里觉得是不是组织化的问题。
可以把小的需求,然后组织起来,就是说把小的零售店
组织成一个采购的联盟,连锁经营,共同配送的,也就是说能够实现这个小品种,多样化,快
周转,勤配送这样才能做到,因为有多品种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