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概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批判性思维,内容主要涵盖一下几个方面:
(1)有一套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的意思
(2)恰如其分地提出和回答关键问题的能力
(3)积极主动地利用关键问题的强烈愿望
批判性思维的起点在于有提高思维能力的强烈愿望
关键问题的提出有助于提高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1)客观评价图书、杂志及网站上读到的文章或论述,不盲从盲信
(2)评判一场讲座或演讲的水平高低
(3)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证
(4)通读指定文章后撰写有理有据的论文
(5)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两种思维方式:
海绵式思维(被动)强调单纯知识的获取结果
淘金式思维(积极主动)重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与只是展开积极互动
批判性的提问是检索信息和搜索答案的最好方法
弱势批判性思维:利用批判性思维来捍卫自己现有的立场和看法
强势批判性思维:利用批判性思维来评估所有断言和看法,尤其是自己的看法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理由是什么
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推理过程中有没有谬误
证据的效力如何
有没有替代的原因
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有什么重要信息被忽略了
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
价值观指的是人们认为较有价值而没有明说出来的观点。
他们树立了一定的行为准则,据此我们来衡量人类行为的品质高下。
主要价值观:自主性、好奇心、谦恭有礼、以理服人者缝之必敬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论题:引起对话或讨论的问题抑或争议,是后续所有讨论的驱动力。
描述性问题:对过去、现在或将来的各种描述的精确与否提出的问题
规定性问题: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提出的问题
结论:作者或演说者希望你接受的信息
线索一:问问论题是什么
线索二:寻找指示词
因此表明由此可知由此得出
因此可以断定我要说的重点是
显示出证明告诉我们问题的实质是
线索三:在可能的位置查看一下
线索四:记住不可能作为结论的东西
例句数据定义背景资料证据
线索五:检查一下交流的语境和作者的背景
线索六:问一问“所以呢?”
自己写的时候
1.写作之前现将论题的范围尽量缩小
2.引导读者得出你的结论
理由是什么
理由:我们为什么要相信某个结论的解释说明或逻辑依据
用来支撑或证明结论的看法、证据、隐喻、类比和其他陈述
评判一个人的理由:要看到他是否提供充足的证据来支撑他的看法,尤其当这些看法存在争议没有定论时更是这样。
论证本身特点:必有目的性、质量有高低、必要结构部分(结论+支撑理由)
理由提示词:由于因为这个原因因为这个事实
鉴于由以下材料支撑因为证据是
研究显示
第一,第二,第三
理由是模具,结论据此得以成型和修改
自己写的时候
1.在作出结论前探索有可能存在的种种理由
2.找到涵盖你的论题的主要刊物
3.帮助读者确定你的理由
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只有理解了关键术语和词组的意思(无论是直接的还是含蓄的意思),你才能对一个论证进
行评价。
多义词
关键词
找到关键词的线索小结:检查论题看有没有关键词
在理由和结论中寻找关键词或短语
留意抽象的词或短语
通过反串来判断别人怎样给特定的词或短语下不同的定义歧义:一个词语或词组可能存在多重含义的现象
检查有没有歧义
判定歧义
看上下文,这才是它真实含义
字典里的定义不一定适合文章里的情境
政治语言
福利政府为那些我们不喜欢的人提供的帮助
扶贫政府的帮助提供给那些我们喜欢的人
恢复同意征税提案
公平改变
恐怖分子野蛮、疯狂、未开化
改革期望的改变
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假设:就是一个看法,通常没有明说出来,而作者认为是理所当然,并用来证明其表面的推理论证
特征:隐藏或没有明说出来
作者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对判断其结论有较大影响
可能有一定的欺骗性
寻找假设:先检查理由,然后检查结论,寻找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价值观假设:一种想当然的看法,认为某些相互对立的价值观中一个比另一个更重要在特定情形下没有明说出来的喜欢一种价值观超过另一种价值观的偏向。
(价值倾向和价值取向做近义词)
在寻找价值观假设的时候,尽量一直说价值取向
描述性假设:对这个世界过去、现在或未来是什么样的想法,而应记得,规定性的或者说价值观假设是关于这个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那些想法
没有说出来的关于世界过去、现在和将来是怎么样的一种看法线索:不断思考结论和理由之间存在的鸿沟
寻找没有明说出来的支撑及其理由的那些想法
将自己置于作者或者演说者的立场
将自己置于反对的立场
认识到有可能存在其他方法来获知理由中提到的好处
避免表述不完全成立的理由来当作假设
推理过程中有没有谬误
推理结构:
1.找出结论和理由
2.记住结论并思考你认为可能与其有关的理由,将你的理由与作者的理由作比较
3.如果结论支撑某个行为,那就判断理由是否表明了某个特殊/具体的有点或不足,如果没有就要当心
4.问一下自己:“如果理由成立,一个人要相信什么才能从逻辑上支撑这个结论,他还得相信什么才能让理由成立?”从而找出任何可能存在的假设
5.问一下自己:“这些假设有没有道理?”如果是明显错误的假设,那你就找出推理中的一个谬误,这个推理也就可以放到一边不管了
6.看看有没有一些强烈诉诸你的情感的词组可能干扰或分散你的注意力,让你没有考虑到相关理由
谬误:推理中的欺骗手段,作者有可能利用这个欺骗手段来说服你采纳其结论
滑坡谬误:假设采取提议的行动会引发一系列不可控的不利事件,而事实上却有现成的程序来防止这类连锁事件的发生
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假设因为尝试某种解决方案后还有遗留问题还未解决,那么这种方
案根本就不应该采用
偷换概念谬误:在论证中关键词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含义,一旦不同含义之
间的转化被认出来,这个论证就讲不通了
诉诸公众谬误:引述大部分人都持有的这一观点的说法来接力证明某个论断有道理,错误地假设大部分人喜欢的一切就是有道理的、可以接受的
诉诸可疑权威谬误:引用某一权威的话来证明结论,但该权威对这一论题并没
有特别的专门知识
诉诸感情谬误:使用强烈的感情色彩的语言来分散读者或听众的注意力,让他
们忽视相关的理由或证据。
常被用来加以利用的感情有害怕、希望、爱国主义、怜悯和
同情。
稻草人谬误:歪曲对方观点,使它容易受到攻击,这样我们攻击的观点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虚假的两难选择谬误:当现实中存在两种以上的选择时却假设只有两种解决方案
警惕词汇:不是…就是…唯一的选择就是两种选择分别是因为甲
不起作用,那只有乙能
乱扣帽子谬误:错误地假设因为你为特定事件或行为提供了一个名称,你也就
合情合理地解释了这件事
光环效应谬误:使用模糊、引发人们强烈感情认同的美德词汇,使我们倾向于统一某件事而不去细致检查其原因
转移话题谬误:在一个不相干的话题被插进来,将注意力从原来的论题上面转移走,通过将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个论题上来帮助赢得一场论战
循环论证谬误:在推理过程中已然假设自己的结论成立的论证
驳回推理论证:对人不对事使用滑坡推理方式表现出寻找完美解决方案的趋势用模棱两可的话隐瞒真相不恰当地诉诸公众意见诉诸可疑权威诉诸感情
攻击稻草人呈现虚假的两难情形通过恶语中伤来解释将注意力从论题上转移开通过光环效应来让读者分神循环论证介绍另一个话题来转移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