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大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蹄大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分析
摘要:本文介绍了马蹄大黄的生物学特性,并从选地整地、品种选择、种苗繁殖、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挖等方面总结了马蹄大黄栽
培技术,以期为湖北恩施大黄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马蹄大黄;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
马蹄大黄原植物为药用大黄(RheumofficinaleBaill)[1],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2年版)收载品种[2],以干燥根及根茎入药,
具有泻下功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显退黄等功效。
现代
药理表明,马蹄大黄在影响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物质代谢以及改善肾功能、镇痛、抗炎、影响免疫功能、抗衰老、抗肿瘤、抑菌、抗氧化、影响
神经系统、抗病毒、抗肺损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3]。
在正式公布的
《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针对肺炎危重型患者出现内闭
外脱症所推荐的处方中就包含大黄药材。
抗击肺炎疫情的中医药“三药三方”中的化湿败毒方也含有大黄成分。
在病人临床中期,有高达92%的医
家建议使用大黄[4]。
由此可见,大黄在中医药抗击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发
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马蹄大黄经济价值高、市场行情好,是高山
贫困地区精准扶贫产业的首选品种。
据不完全统计,恩施州马蹄大黄种植
面积约2666。
67hm2,年销售量约1000t[5]。
近几年,马蹄大黄价格飙升,种植面积猛增,但新发展区马蹄大黄生长差异显著、产量不理想。
经过实
地考察调研发现,主要原因是种植管理技术参差不齐,导致马蹄大黄产业
发展不理想。
本文着重介绍了马蹄大黄栽培技术,以期为大黄产业快速发
展提供参考。
1生物学特性
马蹄大黄喜冷凉气候,冬季能耐-10℃以下气温;忌高温,夏季气温
不宜超过30℃;生长于土壤肥厚、阳光充足、海拔1500m以上的地方。
马蹄大黄对生长土壤要求较严,一般以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土壤pH
值为中性或微酸性、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质壤土最好,排水不良、地下水
位过高的地块不宜种植。
在黏重酸性的土壤中栽种,会造成根茎生长不良,影响产量。
如土壤中含沙砾或腐殖质太多而过于疏松,则根分枝多,品质
差[6]。
2栽培技术
2、1选地整地
种植马蹄大黄宜选择海拔1500,2300m、土层深厚、排水良好、pH值5、5,7。
0的高山地块。
地块选好后,移栽前必须深耕30cm以上,并施
入堆沤腐熟的厩肥、饼肥及过磷酸钙等作基肥,耙细,整平,待用。
2、2品种选择
湖北省大黄品种主要有掌叶大黄和药用大黄2个品种。
目前推广的品
种主要是药用大黄,俗称马蹄大黄。
掌叶大黄根多、根茎少,产量低。
湖
北恩施地区不宜种植掌叶大黄或其他大黄属品种。
选购种苗时,要从正规
公司或合作社购买优质种苗。
购回种苗后,一定要及时种植,以免种苗在
运输袋中沤坏,影响种苗成活率。
2、3种苗繁殖
大黄繁殖有种子繁殖和子芽繁殖2种方法。
种子繁殖的实生苗植株主
要长根,而不长根茎,产量低下;用根茎子芽作为种苗,根茎粗壮,生长快、产量高。
因此,生产上以根茎子芽繁殖为主。
2、3、1种子繁殖。
选
纯正、无变异、叶色深绿、无皱叶、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三年生植株留
种。
7月中旬,当70%种子由红棕色变为黑褐色时,及时采收。
采种后种
子用常温水(20℃左右)浸泡48h再播种,发芽率可达80%。
保存时间越长,发芽率越低。
2、3、2子芽繁殖。
通常在9—10月收获时,选择肥大
母株,从基部切下带有直径5,6cm根茎的不定芽作为种苗。
为防止伤口
处腐烂,要在切口处蘸上草木灰。
2、4移栽
春、秋2季定植,宜在秋季10—11月、春季2—3月进行。
选直径5,6cm的优质种苗。
栽种前,将大黄(药用大黄)种苗根用甲基托布津浸润
1h,然后捞起沥干,晾干表面水分后栽种。
按株行距60cm80cm规格开穴
种植,穴深15,20cm,每穴栽1株。
栽后覆土,穴内土面较地面低10cm
左右,利于后期培土。
2、5田间管理
2、5、1中耕除草。
大黄田杂草危害大于病害,特别是移栽第1年。
南方梅雨季节时间长,杂草生长迅速。
如果不及时除草,会因积水严重引
发根腐病导致烂根。
马蹄大黄属于草本植物,不能喷洒除草剂,只能进行
人工除草。
第1年应人工除草3次,即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中耕除草1次,8月中旬进行第2次中耕除草,9—10月进行第3次中耕除草。
第2
年中耕除草2次,即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中耕除草1次,9—10月进行第
2次中耕除草。
第3年中耕除草1次,即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中耕除草1次。
2、5、2追肥。
每年追肥2次,根施或浇施。
第1次于新叶出土后,
追施尿素375kg、hm2+复合肥750kg、hm2,尿素用于提苗,使幼苗迅速生长;第2次于7月末,追施含K2SO4的复合肥750,900kg、hm2,促进根
茎生长。
禁止使用壮根灵、膨大素等生长调节剂。
施肥时进行窝施,肥效
更好。
但不能挨蔸施,应离蔸稍远些。
2、5、3培土。
结合中耕除草或追
肥培土,以促进根茎生长,并利于排水。
2、5、4摘薹。
除留种植株外,均应及早摘除花薹,以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根茎生长。
在子芽繁殖大田的第1年,当原主茎的芽苞作种苗时也会有抽薹现象,应及时摘除花薹。
2、6病虫害防治
2、7采挖
于移栽后的第3年10月至第4年3月,地上部茎叶枯萎时采挖。
采挖方法:先割去地上部分,刨开根茎四周泥土,将根茎及根全部挖起,抖去泥土,将根和根茎分别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