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检验》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因素 ①标本因素 高比重尿降低敏感性,陈旧 尿致假阳性; ②食物因素 不能正常饮食者,可出现假 阴性; ③致病菌因素 与大肠杆菌感染符合率高, 粪链球菌感染则为阴性; ④药物 利尿剂和维生素C导致假阴性; ⑤尿停留时间 晨尿较好,停留时间过短 可为假阴性。 临床意义 主要用于尿路感染的快速筛检。
临床意义
1、比重增高(晨尿>1.020):见于①肾前性少尿 ②糖尿病 ③清蛋白尿 2、低比重尿(<1.015):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 急性肾衰竭、尿崩症等。
四、尿渗量(Osm)
定义:尿液中具有渗透活性的全部溶质微粒总数。 受大分子物质影响小,主要决定于电解质和尿素浓度。 参考值:600-1000mOsm/kg H2O/24h,尿/血约3-4.7:1
单核-吞噬细胞 血红蛋白
珠蛋白
肝细胞 血 液 胆红素 胞液
胆红素-清蛋白 复合物
清蛋白 内质网 Y蛋白 Z蛋白 胆红素-Y蛋白 胆红素-Z蛋白
血红素
CO
Fe
O NADPH
UDPGA
胆绿素
NADPH 小部分 大部分
UDP
葡萄糖醛酸胆红素
胆红素 肾
胆素 胆素原 胆素 粪便 尿
胆素原
少量
胆素原 胆红素
肠道
(1)血糖增高性糖尿:①糖尿病;②甲状
腺功能亢进;③垂体前叶功能亢进如肢端肥 大症;④嗜铬细胞瘤;⑤Cushing综合症。 (2)肾性糖尿:①家族性糖尿;②慢性肾 临床意义 炎或肾病综合症;③妊娠。 (3)暂时性糖尿:①生理性如大量进食碳 水化合物等;②应急性糖尿如颅脑外伤等。 (4)其他糖尿:如乳糖、果糖等。
而且能对各有形成份进行 DNA 的 荧光染色及分析,判断某些有形成份 的形态、大小、出现的部位、时间、 机能,有助于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 病程的估计以及疗效判 断 。
尿液标本采集
一、标本采集一般要求
安静状态,正常饮食 细菌培养标本须在使用抗生素前采集 运动、烟酒、饮食可影响某些结果 清洁外阴,女性避免阴道分泌物污染 导尿和穿刺由医护人员采集
临床意义
二、尿色和透明度 正常尿液为无色或淡黄色 、清晰透明。 病理性尿色改变常见的有: (1)血尿: 血量> lml/L尿液即可出现淡红色称肉眼 血尿。镜检时每高倍视野红细胞平均>3个称为 显微镜下血尿。血尿多见于肾或泌尿系结石、 肿瘤、 外伤、重症肾小球疾病、肾盂肾炎、 膀胱炎、肾结核、多囊肾等。 (2)血红蛋白尿: 血红蛋白尿呈浓茶色或酱油色,尿隐血试 验阳性。血红蛋白尿见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 白尿、蚕豆病、输血反应等溶血性疾病。
(3)菌尿和脓尿: 菌尿呈云雾状;脓尿呈白色混浊状。不论加 热或加酸,混浊均不消失。脓尿、菌尿见于泌 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4)乳糜尿: 因乳糜液逆流进入尿中所致,外观呈不同程 度的乳白色,尿乳糜试验阳性。常见于丝虫病 等淋巴管破裂淋巴液溢入尿液者。 (5)胆红素尿: 尿内含有大量结合胆红素,振荡后泡沫呈黄 色。胆红素尿见于阻塞性黄疸及肝细胞性黄疸。
临床意义
尿中出现Hb是血管内溶血 的证据之一 ①红细胞破坏 ②疟疾感染 ③DIC ④免疫因素
八、亚硝酸盐(NIT)
主要来自病原菌对尿硝酸盐的还原反应。 检测方法 亚硝酸盐还原法 阳性检出率主要取决于 ①致病菌是否含有硝酸盐还原酶 ②尿在膀胱中是否停留足够细菌作用的时 间 ③尿中是否存在适量硝酸盐
尿液化学检查
一、酸碱度(pH)
正常新鲜尿液多呈弱酸性 参考值 晨尿 随机尿 pH5.5-6.5 pH4.5~8.0
1、pH降低:见于酸中毒、发热、糖尿病等;
临床意义
2、pH增高:见于碱中毒、尿路感染、菌尿等。 3、用药指标:酸/碱化尿液,利于某些药物排出。
二、蛋白质
当尿蛋白>150mg/24h或>100mg/L时,尿 蛋白定性试验为阳性,称为蛋白尿。 病理性蛋白尿 1.肾小球性蛋白尿 因炎症、免疫和代谢等因素导致肾小 球滤过膜损伤,通透性增加及静电屏障减 弱,血浆蛋白特别是清蛋白滤出,超过肾 小管重吸收能力而形成的蛋白尿。
状态
原因
检查特点
临床意义
云雾状 结晶 脓尿 菌尿 絮状 乳状
加酸、碱或加热后 尿结石 消失 黄色、加酸不溶 尿路感染 黄色、加酸不溶 尿路感染 细菌感染 丝虫病、淋巴 管破裂
放置后有沉淀 脓尿、凝块、 粘蛋白 乳糜尿 乳糜试验阳性
三、比重(SG)
参考值 成人随机尿为1.003~1.030之间,晨尿>1.020
尿色异常及原因
尿色 浓茶色 红色 原因 胆红素尿 血尿 检查特点 泡沫黄色 临床意义 肝细胞性、阻 塞性黄疸
隐血阳性、上清无 出血性疾病、 色 经血污染
红褐色
黄白色 乳白色
血红蛋白 尿
脓尿 乳糜尿
隐血阳性、上清红 溶血、肌损伤 色
浑浊、丝状悬浮物 泌尿系统感染 乳糜试验阳性 丝虫病、淋巴 管破裂
尿浑浊异常及原因
导尿(输尿管) 穿刺尿
常规筛检、微生物培养
鉴别感染部位 培养、细胞学研究
三、保存
收集的新鲜尿液最好半小时 内送检,否则需经以下处理:
⑴低温(4℃)冷藏。 ⑵加防腐剂:甲苯( 0.5-1ml/100ml ,用于蛋白定量), 盐酸(10ml/24小时,用于肾上腺素,17-O,17-OH检测), 醋酸(醛固酮)。
正常人定性试验尿酮(-) 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如糖尿病、剧烈运 动、妊娠剧吐、应激状态、饥饿时,脂肪动员加 速,代谢紊乱,酮体生成过多,引起血酮体过多 而导致酮尿。 ① 糖尿病性酮症:糖尿病患者出现尿酮,应考虑糖 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发生酮酸中毒性昏迷的前兆。 ② 非糖尿病酮尿 :孕妇可因严重妊娠反应剧烈呕 吐、重症子癫不能进食引起尿酮体阳性。
尿液标本采集质量控制
生理状态 生活习惯 标本保存时间和温度 物理和化学因素 标本采集的质量管理
尿液理学检查
一、尿量 定 义:24小时排出体外尿液总量。 标本保存:每100ml尿液中加甲苯2ml防腐。 参 考 值:正常成人尿量1-2L/24h。 (1) 少尿:<0.4L/24h或<17 ml/h 无尿:<0.1L/24h或12h无尿液 病因 ①肾前性:血容量减低等肾血流量 不足。 ②肾 性: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③肾后性:尿路梗阻等。 (2)多尿:>2.5L/24h 原因 生理性:饮水过多、输液等。 病理性:①内分泌疾病:如尿崩症 等。 ②肾 脏 疾 病:肾小管受
临床意义
1、评价肾脏浓缩稀释功能 尿渗量或尿/血渗量比 低说明浓缩功能不全。 2、鉴别肾性和肾前性少尿 肾小管坏死致少尿时, 尿渗量降低;肾前性少尿时较高。
五、尿气味
正常新鲜尿液为微弱芳香气味,久置后可出 现氨臭味。 新鲜尿液出现氨味多为慢性膀胱炎和慢性尿 潴留 腐臭味见于泌尿系统感染或晚期膀胱癌 苹果样气味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有机磷中毒患者尿常带蒜臭味
8.体位性蛋白尿: 指直立姿势时出现蛋白尿而卧位时尿蛋白 消失,且无血尿、高血压、水肿等异常表现, 又称为直立性蛋白尿。
检测方法
试带法: pH指示剂蛋白质误差原理,主要用于尿液分析仪 简便、快速、易标准化,适于健康体检或筛 查。 对清蛋白灵敏,对球蛋白不灵敏,不适用于 肾病病人; pH在3-9以外时可出现假阴或假阳性;
九、白细胞酯酶
与显微镜检测白细胞有互补作用 检测方法 酯酶法 只对粒细胞灵敏,与淋巴细胞不反应;假 阳性率高,主要见于阴道分泌物污染等; 维生素C可以导致假阴性。
临床意义
用于诊断泌尿系统感染,肾移植排斥 反应时尿中以淋巴细胞为主,此时应以镜 检为准。
十、维生素C
检测方法
还原法
只能检测还原性抗坏血酸。
根据滤过膜损伤程度及尿蛋白组分,分为
以清蛋白为主,IgG/Alb清除率<0.1
选择性蛋白尿
常见于肾病综合征
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有严重损伤,以分
非选择性蛋白尿
子量较大的免疫球蛋白、补体和清蛋
白为主,IgG/Alb清除率>0.5
常见于肾小球疾病
2.肾小管性蛋白尿 指肾小管在受到感染、中毒损伤或继 发于肾小球疾病时,因重吸收能力降低或 抑制,而出现的以分子量较小的蛋白(如 B2MG)为主的蛋白尿。 3.混和性蛋白尿 病变同时或相继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 兼有两种蛋白尿的特点。
磺基水杨酸法: 又称磺柳酸法,为定性或半定量方法。 操作简便、反应灵敏、结果显示快,是干 化学法检测尿蛋白的参考方法,并为检测 尿蛋白的确证实验。 pH在3-9以外或高浓度尿酸盐可导致 假阴或假阳性。 加热乙酸法: 方法经典而准确,为蛋白定性确证实验, 操作略繁。特异性强,干扰因素少。
三、葡萄糖
五、胆红素(BIL)
主要分为未结合胆红素(UCB)和结合胆 红素(CB)。未结合是非水溶性,不能从 肾脏滤过,故尿中正常没有,结合性是水 溶性的,可从尿中排出。
检测方法 重氮法 多用于试带法,维生素C或标本保存不 当可致假阴性。
参考值
正常人尿胆红素含量≤2mg/L,定性 阴性。
临床意义
主要用于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①肝细胞性黄疸阳性 ②梗阻性黄疸阳性 ③溶血性黄疸阴性
尿液标本采集和处理
开封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尿液常规检验是当今医院日常检验 工作的重点之一,其临床意义和重要 性均已众所周知。随着现代医学检验 技术的发展,许多新方法和先 进的检 验仪器的引进和应用,使这一常规检 验项目,无论在对无形成份的化学检 验还是对有形成份例如白细胞、红细 胞、管形、结晶、酵 母样菌的自动流 式定量分析。不单大大简化分析过程, 缩短检验时间, 提高检验项目的灵敏 度和精密度。
(5)假性糖尿:尿中还原性物质,如维生
素C、尿酸、葡萄糖醛酸或药物如异烟肼、 链霉素、水杨酸、阿司匹林等,可呈阳性反
应。
四、酮体(KET)
是尿中β-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的总称。
检测方法 亚硝基铁氰化钠法 基于该原理有多种检测方法,均不与 β-羟丁酸反应。 Gerhardt法 只能测定乙酰乙酸。
临床意义:
4.溢出性蛋白尿
血液中分子量较小或阳性电荷的蛋白质增多, 经肾小球滤过,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而形成的 蛋白尿,如本周蛋白。
5.组织性蛋白尿
来源于肾小管代谢、组织破坏、炎症或药物 刺激泌尿系统分泌的蛋白质形成的蛋白尿,以TH糖 蛋白为主。
6.偶然性蛋白尿: 又称假性蛋白尿:即因尿内混有大量血液、 脓液和黏液等而导致蛋白定性试验阳性,一般 并不伴有肾本身的损害。 7.功能性蛋白尿: 指泌尿系统无器质性病变,尿内暂时出现 的轻度蛋白质,又称为生理性蛋白尿。可由剧 烈运动、发热、受寒或精神紧张等因素引起, 常为一过性蛋白尿。
二、标本种类及采集方法
标本类型 餐后随机尿 晨尿 应用范围 门诊病人的临时检查。 尿常规检查,化学检验以首次晨尿为好,能反 映肾浓缩功能,也可检测细胞及管型。最好在 半小时内送检。 用于肌酐、尿糖、尿蛋白、尿酸、激素、电解 质等生化定量检查以及记录24h尿量等。 尿细菌培养
计时尿 中段尿
导尿(尿道)
六、尿胆原(URO)和尿胆素
尿胆原是结合胆红素排入肠道后形成的。 尿胆原与空气接触后变成尿胆素。 尿胆红素、尿胆原、尿胆素三者共称尿三胆。 检测方法 试带法 基于改良的Ehrlich醛反应原理,标本 久置后或维生素C会导致假阴性。
参考值
尿胆原含量≤10mg/L,定性为阴性或弱
阳性。
临床意义
主要用于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①溶血性黄疸强阳性 ②肝细胞性黄疸阳性 ③梗阻性黄疸阴性
血糖浓度超过8.88mmol/L时,尿中出现葡 萄糖。 检测方法 1.试带法 即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特 异性强、灵敏度高、简便快速、适用于自 动化分析。 2.班氏法 非特异试验,可测定尿中所有还原性 物质,灵敏度低、方法稳定、成本低。
维生素C对尿糖检测影响 影响机制 试带法:与试剂发生竞争性抑制反应。 班氏法:维生素C为还原物质,可与试剂中 的硫酸铜发生反应。 解决办法 将尿液煮沸后几分钟再检测
葡萄糖醛酸胆红素 葡萄糖醛酸
七、血红蛋白(Hb)
游离血红蛋白超过结合珠蛋白结合能 力,可经尿液排出,称为血红蛋白尿。 检测方法 试带法 血红蛋白的血红素基团,具有过氧 化物酶活性,能催化过氧化氢,使色原氧 化呈色,色的深浅和血红蛋白含量成正比。 常用色原有邻甲苯胺和四甲替联苯胺。 化学法 原理同试带法。 免疫法 免疫胶体金测定原理,灵敏度特异 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