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与不齐 优秀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与不齐优秀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 分)
孟子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意指物有千差万别是自然规律,万物的多样造就了大千世界错落有致、参差百态的美。
国庆70周年的盛大阅兵式上,受阅部队步履铿锵、气势恢宏,给我们带来美的震撼,那是协调一致、整齐划一的美。
有时参差百态是一种美,有时整齐划一是一种美……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可以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等方面展开。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浅谈美学中的异与同
1920 郭泓灿
自然万象,大千世界,这世间的种种,既有百家争鸣的时代,也有独尊儒术的时代;这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所有的生物却共用着同一个自然规律;格律诗一种对仗韵律美,自由诗有也有自己独特的梦幻美和自由洒脱美。
完全可以这么说,美学就是在异同的“夹缝”中生存。
它既要尊重“同”,同时也要敬仰“异”,在美学中,同与异并非是一种“熊掌”与“鱼肉”的关系,相反,他们的关系更像是共事的同事,一起并肩冲向美的高峰。
“同”予以这个世界科学美丽规律秩序,“异”予以这个世界多种多样多彩缤纷!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个世界天然就存在着一套运行的规律,它是一切发展的基础,更是科学与自然的美丽所在!可以说,这种美丽是一种自然语言的“同”带来的美。
而正是因为这些规矩,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一个有迹可循的丰富美丽的科学世界,让人们结合缜密而漂亮的逻辑推理以及对事物规律的观察与认知,不断地去“破解”宇宙的语言,而科学的最高境界也是科学家们梦寐以求的事情就是希望寻求到“大统一”的世界,他们希望能从这冥冥世界中的复杂的自然规律入手,通过某种固定的模式来解决这个世界上的多数甚至所有问题,来寻找这个世界上更多的科学美!近百年来,人类已经通过“求同”的思维模式,统一了力与运动,统一了电与磁等等,而这正是大自然体现在科学语言上的一种美,它追求的是“同”,用一套统一的规律与语言描绘出万千世界的万象大千!
同时,在科学家们探索“统一美”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思想大浪潮也不停歇!而他们,更多的是寻求一种多姿多彩人文语言“异”带来的美。
这并不是故意找茬或是扭捏作态,这是一种很
自然的差异美,它看上去与众不同,但是细细品来又无做作之态,差异的出现与延伸符合情理之中却又是那般的惊艳!
诸子百家,每一“家”都有自己的思想,每一“家”都有自己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与方法,每一“家”都能自圆其说,理论思想可以自洽。
而正是这些思想的碰撞、竞争与淘汰,摩擦出了人世间思想的绝美火焰,而正是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区中的“诸子百家”的共同努力下,万千民族的万千种美丽浮出水面,留给我们一个文化多元,民族多种,万千风情的精神文化世界!
无论是自然语言中的大“同”美,还是人文语言中的多“异”美,他们都并不冲突,相反,他们如同两根连接时空的红绳,聚在一起成型、扭曲、缠绕,有时又还原、断裂,再次连接,难舍难分,共同作用,一起创造出一个这般有迹可循却又多姿多彩的万千世界,一起表达出我们这个世界的美之所在!只有“求同”的同时又“存异”,我们这个世界的美才不会单一无味到过于枯燥,不会眼花缭乱到烂大街;只有同时表达出异与同,这个世界的美才是真正完整无缺的美,创世纪般的美!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百家争鸣,文化繁荣;求同存异,美之所从!
论美的两种形式
1913鲁宝靖
在这世间处处存在着美,有的参差百态,也有的整齐划一。
对于这两种美的形式,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是缺一不可的。
万物参差百态,彰显着“个性”之美。
如今社会正高速发展着,世界早已换了个模样。
万座高楼平起,跨江大桥拱起。
虽高低,大小差异很大,但就是这错落有致给了一座城个性,给了一座城活力。
在科技飞达的同时,文化大交流也是少不了。
世界上一共有七千多种语言,每一种语言都有着自己的特点与个性,正是这么多彩多样的文化使我们的精神世界得以满足。
而我们也正确地认识了文化:兼收并蓄。
百花齐放之美更是成为了众多摄影师、文人墨客、游客的“美味佳肴”。
虽是说参差百态很美,但是也是要遵守一定秩序才是会更美。
若是马路上,汽车随意地驾驶,不去遵守定秩序的话,那么这种“参差”就叫作乱成一槽,根本毫无没有美可言。
桌上书本、笔乱放,你却说这叫参差百态,无人会相信。
故然参差百态有着个性美,但是无秩序的个性美称不上是美。
事物整齐划一,表现着“严谨”之美。
军人身着军装、商人身着西装、学生身着校服。
每一个行业服装的整齐划一,使他们看上去更专业、更严谨,更加地团结。
每一份的建筑图纸结构简图、材料、注意事项,每一项都整齐地列在纸上,正是因为整齐划一带来的严谨,让每一位建筑工人都能安心去干好属于自己的每一份工作。
但是整齐划一并不是别人做什么我也去做,这不是从众,也要有着自己的个性。
正是因为人与人有不同的性格与个性,才会让别人发现你的美、欣赏你的美。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有着个性,活力的参差百态之美。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则表现士兵整齐欲作战的严谨之美。
故不论是这哪一种美,都是我们不可或缺的。
个性的参差百态之美与严谨的整齐划一之美都是美的表现,两者并存让世界的美更加多彩多样,引领更多人去欣赏美。
两岸
1915 詹辰悦
重庆,一座美丽的城市。
嘉陵江穿城而过,此岸是整齐排列的高楼大厦,彼岸是错落分布的民居夜市。
两岸灯火相映,衬出一幅迷人的风景。
美学也如同一条河流,此岸整齐划一,彼岸参差百态,辉映出一个绚烂多彩的世界。
规整之姿,杂乱之态,铸艺术之美。
中华传统文化中,规矩工整的楷书让人感到赏心悦目,奔放飘逸的草书亦震撼人心;讲求对称的宫廷楼阁气势恢宏,错落有致的苏州园林亦玲珑可爱;盛唐律诗朗朗上口,极音韵之美,宋朝词赋长短不一,亦是古代文学中美的巅峰。
西方艺术里,忠于理性、探寻黄金比例的新古典促使了卢浮宫、凯旋门这样旷世奇作的出现;而后浪漫的狂潮掀起,音乐上追求起伏落差的贝多芬,利用纷杂光线赋予画面朦胧美感的籍里柯,都是艺术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有恪守规则的艺术,也有释放天性的艺术,它们拓宽、深化艺术,铸造艺术之美。
百家争鸣,独尊一术,成思想之美。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以儒道法墨为主的多个学派兴起,互相诘难又彼此吸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思想,奠定中华思想文化之基础。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没有了参差百态的思想,但大力发展了儒家有教无类、以民为本等思想,对于如今的治国理政都有深远影响。
学派繁荣时催生兼容并包的思想,单一时成就深刻有益的思想。
思想之河两岸的风景交替变化,彼此互补,河中的倒影也愈发美丽。
一方为主,多方共进,育社会之美。
我国“人民公社化运动”,让我们看到了国家支配一切的弊端。
美国经济危机时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也让我们看到了全由多元的市场主导的害处。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现代化强国的路上,我们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制度;经济上,既要有政府统一的宏观调控,也要有多元化的市场经济调节;政治上,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要鼓励各党派积极合作。
在社会之河的两岸,就如嘉陵江两岸一般,此岸是整齐强大的一方领导,彼岸则是蓬勃发展的各方力量,两岸对望,彼此呼应,共同守护社会之美。
无论是艺术、思想还是社会,都在整齐划一的此岸与参差百态的彼岸的共同辉映下,汇入美学与世界的奔涌浪潮之中。
两岸之间,即是最美。
自由并秩序,美则万物兴
夷陵中学1905班曹卓颖
有时候,人们向往极了灵动之美,不讲求对称,参差不齐而美感顿现;而有时,人们又喜爱整齐之美,任其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
然而,美并非单一的载体,而是多元审美的归宿。
自由并秩序,美则万物兴。
参差之美,灵动中遵循自然本态。
“夫万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截断鹤的长腿去续野鸭的腿,非单使鹤失去其飘逸出尘,野鸭失去憨掬可爱,还落下“断鹤续凫”的违背自然规律的名声。
罗素说:“参差是美的泉”,而自然万物遵循着它们个性的法则展现美丽。
没有一片树叶的叶脉完全相同,没有一片雪花的形状能与另一片全等;脉络的延展和冰晶的凝聚,都体现了自然万物参差不齐的自由之美。
苏州园林绝不讲求对称的布局,五步一影壁,十步一长廊,层层叠叠,非秩序之美仍别具匠心。
我们既然不能苛求芭蕉生长得如宝塔松般直挺庄严,自然也要承认:参差之美是美不可或缺的组成。
整齐之美,秩序中凸显人为之力美。
提到整齐和秩序,人们总能想到人类对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改造,树叶和花朵中,人类明白了对称和旋转;蚂蚁搬家浩浩荡荡的声势,人类理解了秩序之美。
无论是埃及金字塔还是中国万里长城,偌大工程凝结成人类文明中奇迹的井然有序;无论是故宫园林群落还是西方教堂神祠,都是滔滔文明长河里的整齐之美。
音律单一重复的曲子也
有其铿锵韵味,国庆大阅兵的阵形更显人力之壮美。
古今文明,大国光辉,整齐和统一是历史的主旋律,亦是美的重要构成。
参差以整齐共栖,二者相彰得益。
没有参差之美,秩序的力量归于乏味;没有整齐之美,个性的光辉终成散漫。
我们既爱唐诗精巧的格律安排,也喜欢宋词灵动的长短句结构;我们既喜欢散文中形散而魄不散的自由,又喜欢小说里架构精密细巧的层次;我们既喜欢惊鸿一瞥神来一笔,也喜欢文章里层次分明结构整齐的排比……没有秩序和个性的结合,没有参差和整齐的共栖,文学的艺术将大大失色。
非但文学,连音乐、绘画、建筑之美都离不开二者的相互衬映。
就连这人类的社会,也存在着二者共生的关系: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一部分,正因如此,人性才具有自然界里独特的地位,而这独特又庞大自然融合,成为秩序天理的存在之一……参差是整齐中的参差,整齐是参差外的整齐。
宇宙之大,蝼蚁之微,都要同时存在才有了美。
美是万物的综合,是灵动并庄严的载体,只有自由和秩序共生共依,美才可能万物兴盛,处处生辉。
自由并秩序,美,需万物兴。
识得万物归一,更要花繁柳密
1912张雨涵
孟子曰:“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小到一草一木,大到宇宙天体,都生而不同,大千世界因此错落有致,成就了独特的
参差百态的美。
又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有事物本自同,万物协调一致的意味。
这两种观点本无对错,在我看来,我们既要识得万物归一,更应追求花繁柳密。
万物归一,在群体中整齐划一便是美。
不知你是否还记得国庆阅兵时,数万名官兵组成无数方阵,迈步,举手,无不整齐划一,好似复制一般。
观者无不惊呼:震撼!在群体中,军人们隐藏个性的锋芒,显露群体的共性,做事井井有条。
唯有这样,阅兵时才能带给人美的震撼,作战时方能团结一心。
今年的疫情更佐证了整齐划一的重要性。
党中央一声号令,无数社区城市一齐响应,保证了抗疫措施的顺利实行。
因此,在群体中我们应倡导万物归一的和谐,既是为了集体运行的有条不紊,也是为了集体精神得以弘扬。
然而,一味提倡和谐只会使千人一面,社会死气沉沉。
《1984》中,集权政治压抑人的个性,每个人都大同小异,这带来的只有死气,呆板和愚蠢。
这时候,我们便应追求花繁柳密,发挥自己的独特性。
“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
”君子由个性的参差百态带给人们思想的火花,进步的原材料。
西方有以苏格拉底等为首的诡辩中的哲学,东方有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人类的轴心时代便是由一次次个性和思想的碰撞而来,成就了人类精神世界的花繁柳密。
不仅是思想,生物的进化也是由个体的差异而来。
生物学
中将基因突变归结为进化的原材料。
正是由于个体的参差百态,生物才不断地进化,构成大千世界千姿百态的美。
我们应识得万物归一,更应追求花繁柳密。
在集体中,万物归一是集体意识,顾全大局;在个人层面,我们应彰显个性,实现自己的独特价值。
美国超级英雄式的个人英雄是不可取的,应像金庸笔下的中国式英雄般“和而不同”,在“一枝独秀”与“百花齐放”中找到平衡点,张弛有度,方能行稳致远。
鲁迅说过:“牛羊才成群结队,猛兽总踽踽独行。
”然而,真正的君子应是那成群结队而又特立独行的牛羊,既识得了万物归一之态,也追求着花繁柳密之美。
求同存异方为美
1907 周欣仪
一棵树上不能生长出两片相同的叶子,同一片沙漠也不能找出相同的沙砾。
错落有致的美和整齐划一的美并存,才能共同描绘出今日灿烂精彩的世界。
个性之美为我们创造精彩。
个性之美是一种天然的审美天赋。
自然中因各种事物、各式情态的存在而变得不同。
中西绘画中都曾经对春进行过艺术解读。
波提切利的名画《春》,描绘了众人在春日的树林的美好情态,画幅中心突出展现了爱与美之神维纳斯的优美体态,体现了波提切利对人性的赞美。
而隋朝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一画中,作者着重笔墨描写自然风光,以开阔的春日山水作为重点表现对象,将神思化于画中,展现了古人
天人合一的思想。
仅仅是两幅相同主题的画,就展现出中西绘画情感与境界的侧重点不同。
吸取了中西绘画情感与精神的人类,对于春天美的定义,如今逐渐转变为多种多样的形态。
海纳百川才能尽显山河之美。
对个性美的不懈追求是人类的天性,进而会为我们带来更加广阔的精神图景。
秩序之美这是人类不断进化过程中自我开发出的美学天赋。
当人类有了思想,就意欲在一片荒野地中创造出秩序的文明。
伐木取道,在一地荒芜中思考怎样规划村庄;治理河流,用纵横交错的人工渠道灌溉田野。
文明发展的种种,体现了人类无尽的创造欲和改变的思想。
战时整齐的军容,“统一”给予士兵们精神的激励。
国庆阅兵仪式上的整齐步伐,“统一”给观看者以心灵的极大震撼,是人类对于秩序之壮美追求的外现。
秩序之美更像是一股锐意进取的力量,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然而,《增广贤文》有言:“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若一个时代只有一种声音,那结果会如何?正如清朝,四书五经是思想正统,人们只允许发出一种声音。
而我们都看到,只接受一种声音会造成文化上的固步自封,多种文化汇集才会推动科学的进步。
当国门被坚船利炮叩开,围墙里的人们,还坚信着“天朝上国”的思想。
学术的发声不能与政治打上等号。
我们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既有主旋律的盛歌,也有个性的独唱,各美其美,我们才能拥有欣欣向荣的文化前景。
美是中西方的包容统一,是千年来的文化积淀,而当下,在个性与共性的碰撞和统一中,我们要以美的精神,推动时代向前。
求同存异才是美
1919班蔡坤豪
什么是美?有人认为参差百态是一种美,也有人认为整齐划一是一种美。
参差百态的美,美在个性化、多元化。
整齐划一的美,美在整体性、大局观。
可我认为,个性与共性的光芒共同绽放才是真正的美。
用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指出的方针来诠释这种美,便是“求同存异”。
参差百态的美在历史长河中屡见不鲜。
罗素曾在《西方哲学史》中写道:“参差百态乃是幸福之本”。
事物的多样性造就了生活的多彩与幸福。
纵观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种各样的思想、文学、哲学喷涌而出,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思想流派竞相开放;而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集大成者挺身而出,各种各样的文学艺术在这个时期交汇,无尽各异的思想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些各样的元素形成了这个时代的辉煌。
而反观参差百态之美,有时却没有想象中的那种美好。
当代很多中国人的消费观中都存在着求异心理,而过度的求异心理可能会造成消费支出不平衡,市场供需比例失调等一系列后果。
参差百态有时还会激发出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
整齐划一的美在当今社会可谓是大势所趋。
士兵部队训练有素,队列步履永远都是整齐划一;团队合作表演,舞台展现也是整齐划一;多人齐读朗诵,整齐划一的朗诵声悦耳动听;城市规划、新建小区的房屋建设,包括绿化树木都是一派整齐划一的景象……整齐划一往往会给人一种视觉上、心理上的美感,但是,许多事物正因为如出一辙,整齐划一,失去了自身原有的亮点。
在一味追求整齐划一的同时,很多人何曾试问过自己,我还有自己原有的锋芒吗?我失去自我了吗?
整齐划一之美,在于整体的一致和协调。
参差百态之美,在于个性、独特光芒的绽放。
这两者必须相互结合,兼收并蓄,一旦单方面过量,就可能造成事与愿违的结果。
而“求同存异”正是二者完美的有机结合,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我国在国际文化关系上坚持“和而不同”,以国际文化共同发展为前提,尊重各国的文化多样性,坚持“求同存异”,推进人类各种文化交融,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可见求同存异尤为重要,它的美是包容的,也是和谐的,他能包容参差百态的“异”,也能协调整齐划一之“同”。
“异”是个性独特思维的象征,而不是一味求异,与社会格格不入;“同”是整齐划一、万众齐心的凝聚力量,而不是委曲求全、丧失自我。
“同”没有“异”,便显得单调乏味,而“异”没有了“同”,便显得混乱不堪。
因此,求同存异才是真正的美。
大处求同,小处存异。
追求整齐划一的同时,也要秉持本心,坚持自我。
愿整个社会和每个人都能够坚持求同存异,让共性和个性交织的花朵永不凋零。
参差百态与整齐划一
1902涂良钰
古之有言:“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百态纷呈,能展万物之多样,即谓参差百态之美;而步调一致、整齐划一、宛若一人,能显气势之雄伟,即谓整齐划一之美。
于我而言,在整齐划一的统领之下,寻求参差百态;在参差百态的基础上,找寻整齐划一,方为最美。
参差百态与整齐划一,即为国家之花,春兰秋菊,各有千秋,但不可顾此失彼、一方独大。
参差百态固然在文学艺术、思想文化上繁花似锦,但古代造物艺术讲究“度”,所谓:“百工从事,皆有法所度”,好比写实油画,它以实物为对象,进行描绘,倘若追求参差百态,画与物有着天壤之别,此定不美;倘若面临国家大事,参差百态的意见纷之沓来,无法统一,最终,国家也只会湮灭在时代的潮流之中。
反观整齐划一之美,若文化千篇一律,如出一辙,每个民族、每个国家就失去了自己特有的标志,世界与国家文化则会黯然失色。
参差百态与整齐划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方为最美。
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国有钟南山,耄耋之年,临危受命,奔赴武汉;也有邓紫棋、华晨宇等流行歌手,作疫情歌曲,为国加油;更有一大
批百姓,避免加重疫情,宅家两月之久。
从整体而言,他们情系江城,愿天佑中华,有着整齐划一的爱国之心;从局部而言,他们表达爱国之情的方式大相径庭,但最终都汇成一条河流,为祖国注入不绝的动力,有着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效,这难道不算美吗?而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文化各异,但最终都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这都是参差百态中的整齐划一,也是整齐划一中的参差百态。
只有在其中找寻平衡点,方能缔造美丽的火焰。
正如一呼一吸,只有且行且兼顾,在整齐划一之下寻求参差百态,在参差百态之下找寻整齐划一,这样,整个民族,整个国家,不为散沙一盘,国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以一腔热血,塑国梁骨,造国风华,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才有力量!这才是无与伦比的美!。